第四十二章 奇香
第四章群雄割据第四十二节奇香
典韦确实笨嘴拙舌,几番解说,连比划带描述,然而刘备与徐庶仍是一头雾水,面面相觑。
“他到底说了什么?你听懂了吗?”刘备问。
“好大鱼,巨大鱼,天大的鱼,什么意思?”徐庶半梦半醒地说。
没办法,谁让典韦汉语词汇量平乏,用平瘠的词汇描述一件古怪事,已经超出了典韦的智力范围。
“既然是码头上发生的事,我们到码头上看看不就清楚了嘛”刘备站起身,取下佩剑拿在手中。
典韦眼珠转动,发现扔在椅子上的披风,遂一溜小跑地跑过去,取来披风为刘备披上。刘备静静地站着,典韦一个个为他扣上
领间的披风扣,稍稍整理了一下披风,典韦退入刘备身后。
码头人山人海,小雪花仍在飘着,然而众人却毫不在意,全都伸长脖子,向码头眺望。刘备所过之处,众人纷纷让出路来,行礼声响成了一片。
刘备一路缓缓地走着,是军礼则回以军礼,是民间鞠躬礼,刘备则颔首示意,恢复以微笑。不久,刘备闻到了一股恶臭,一不小心,差点吐了出来。
“什么东西,如此旷古绝今的臭不可闻?”刘备眼前一亮,走出了人群。忍住怒骂,举目打量让码头上让众人议论纷纷的物体。
它倒真是个“好大鱼,巨大鱼,天大的鱼”面前,一条十余米长的巨型大鱼横陈,仿佛一座
山耸立,刘备个子高大,然而,走近这条发着恶臭的大鱼尸体,整个人却显得如火柴
般细小。
“这是,这是鲲嘛?”徐庶惊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这是我国古代对“好大鱼,巨大鱼,天大的鱼”的描述,其中诗意盎然。
刘备没有回答,转到巨鱼的头部,上下打量着巨鱼。
巨鱼长相十分怪异,头重尾轻,宛如巨大的蝌蚪,庞大的头部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整个头部仿佛是一个大箱子。它的鼻子也十分奇特,似乎只有位于左前上方的左鼻孔畅通,右鼻孔是堵
的。整个庞大的身体成浅灰色,略有花斑。尸体的部分皮肤已经腐烂,那恶臭正是从其中发出。
哈哈,赚了,赚了,这是抹香鲸。
“怎么捕到的?”刘备眉开眼笑地询问尾随的船主。
“回使君大人的,我们在运送货物来连云的途中,发现海上漂浮着这个巨鱼,它不知已死去多久,部分尸体已经腐烂,此等大鱼小民从未见过,只为图个新鲜,就把它拖来连云。”
“死了好,死了好”刘备兴奋地回答:“100个金币,我买下它了。”
一条大船值10个金币,刘备付的钱足够船主买10条船。船主不知道这条巨鱼的用途,只认为刘备买着好玩,不敢接受如此巨款,谄笑着回答:“我等小民能有今
,全赖使君大人做主,使君大人若是喜欢它,随便上几个小钱,小民就送给大人,何必那么多?”
刘备摇着头,道:“强买强卖,不是我刘备的习惯,你若不收钱,这东西我不要了。”
船主眼巴巴地看着刘备,答:“使君大人喜欢,随便给几个钱吧,这些钱,小民不敢接受。”
刘备瞪起眼睛,道:“你莫非嫌少,这样,我再添十个钱,如何?”
不知什么时候,张飞从人丛钻了出来,暴喝道:“大哥,这
好吃嘛?”
刘备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就知道吃,它都腐烂了,如何能吃?”
徐庶在旁,本想劝解刘备不该花这么多钱玩物丧志,可是听到刘备愿意加钱,又否定了张飞吃的打算,遂沉默不语:“主公肯定知道它的用途。”
果然,刘备继续开口说:“如果它是新鲜捕捞的,还活着,
味倒是异常鲜美。不过,它死了,价值更高,120金币,卖不卖。”
船主恍若梦中,连声嘟囔:“100金币,我就卖100金币。”
“翼德,唤一个旅的的士兵来,让他们带齐匕首”付完钱后,刘备命令张飞。
625名士兵报道,刘备指着巨鱼,命令道:“快点,给我剥皮,注意,别损坏了它的大脑和内脏。”
士兵徘徊不敢上前,一个士兵畏缩地询问:“主公,此等大鱼,是不是神物。”
“神物?什么神物?天地之间,只有一个神灵,那就是我们在天之父,这世界都是天父所创造的,父神是唯一神灵,没有水神,没有山神,没有海神,也没有鱼神。”刘备不悦地说:“看来,你的信仰还不够坚定。”
此话一出,士兵们顿时一改畏缩的神情,纷纷涌上前去,开始分割鲸鱼皮。
张飞凑近刘备,神秘地问:“大哥,这是什么鱼,长这么大。”
徐庶紧走几步,侧耳倾听。
“此乃鲸鱼,抹香鲸。”
“鱼皮好吃嘛?”
“就知道吃”刘备责怪说。看来,刘备好吃之名深入人心,看到刘备购买这么大个的鱼,张飞首先想到的是吃。
“这个鲸鱼,身上分泌一种蜡,它的皮肤是上好的革质原料,用这种革制品做的衣物,既柔软透气又防水防寒,是最昂贵的制衣材料,在西方海上诸国,皇室都不见的能穿上鲸鱼皮衣。”刘备解释说。
后世,随着抹香鲸被大肆捕捞,濒于灭绝。动物保护组织反对用抹香鲸鱼皮坐衣物。于是,用这种鱼皮做的衣物不再广告宣传,商人们偷偷出售,穿上的人也不愿宣扬。然而,一身鲸鱼皮衣的价格,仍相当于一辆宝马车。
“还有,抹香鲸那方形巨头中贮藏着大量的浆糊状蜡,巨大头部骨腔内含有大量鲸脑油(无
透明
体),这些东西经
榨成为白色鲸蜡,鲸蜡可是个好东西。”未免惊世骇俗,刘备没有说下去。
鲸蜡是很好工业原料,可制蜡烛(太奢侈了吧)、肥皂(也是奢侈)、医药和高档化妆品,亦可提炼高级润滑油。后世的高档汽车引擎润滑油,多数是人工化合的鲸蜡替代品。
“最有价值的是,它那发出恶臭的内脏”刘备垂涎
滴地说。
“这么臭,干什么用?”张飞捏起了鼻子,道。
“臭才好,越臭越好”刘备回答:“知道龙涎香嘛,它的内脏就是龙蜒香的原料。”
“龙涎香,什么东西?”张飞当然不知道,所以他不敢问,徐庶也不知,故此徐庶问。
坏了,当时,中国还没有龙涎香的说法。刘备冒失了。
抹香鲸的基本食物是
乌贼鱼类。在消化的过程中
乌贼鱼的尖嘴会弄伤它们的肠道,而肠道中分泌的蜡质物质正是医治其伤口的良药。所谓龙涎香,就是包裹着
乌贼尸体残渣的抹香鲸肠蜡,从鲸的肠道中慢慢排入海里,或者是在鲸死后其尸体腐烂而掉落水中。从被打死的抹香鲸的肠道中取出的龙涎香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它必须在海水中漂浮浸泡几十年才会获得高昂的身价,所以刘备才说,死了的抹香鲸价值更高。
龙涎香本身具有令人愉快的麝香香味,但更主要的是,它有使香料的香味保持持久的特殊功能,因而很早就应用于化妆品制造业中。身价最高的是白色的龙涎香,它在海水中浸泡长达了百年以上;价值最低的是褐色龙涎香,它在海水中只浸泡了l0来年。
这类有时候被大海抛到岸上来的灰色或褐色团块是从ll世纪起才引起人们注意的。12世纪初,著名的阿拉伯医生,自然科学家阿维金纳是最早记叙龙涎香的人。他认为龙涎香产于海底,由深海层涌出的强烈水
带至海面。
明代中期,龙涎香由阿拉伯商人传入明朝宫廷。中国对龙涎香的解释为:在海洋的某个地方栖息着许许多多的龙。龙在岸上睡觉时,直
地躺在那里张着嘴,它的唾
倘入海里,变硬后便成了一块块这种珍贵的东西,故此命名为龙涎香。
“臭到极点就是香”刘备掩饰说:“它的内脏含有未消化完全的灰色或褐色团块,这种团块在海水里浸泡100年,嗯,至少十几年吧,会变成绝世无双的香料,比麝香更加味道持久,另外,它是这世界上唯一的人类味道嗅引剂。传说中,它是龙吐出的唾
,所以称为龙涎香”
“这些典故载于何典”徐庶问:“什么叫人类味道嗅引剂。”
“这些典故嘛,出自我是泰山老人所授,在海外奇书中记载有,中原之地,不知是否有这个说法。”刘备看着忙碌的士兵,躲躲闪闪地回答:“味道嗅引剂这个词嘛…狗看过吗,扔一块骨头,它能够自很远的地方闻到
味,跑来吃
,这就是味道嗅引。而龙涎香是对人起作用的味道嗅引,它主要用于宫廷,女子用来固宠。用之民间,则是男子用来向女子求爱。”
这含含糊糊的说法,让徐庶隐约明白了。说明白点,这就是人类的
引
剂,可以让人类异
发情。
明白了其中的不可告人之秘,徐庶到有点不自在,遂走近鲸鱼尸体旁,注目观察士兵们的工作。
龙涎香的价格昂贵,每克龙涎香等值于一吨黄金。据说,生产夏奈尔五号香水的著名的罗莎化牧品制造公司一年就要用掉大约20千克。不过,在把龙涎香加入香水之前,还需把龙涎香溶
装瓶放在摇架上,不断摇动一年半之久,以便龙涎香溶
能更均匀地混合。用化妆品制造商的话说,这段时间叫做溶
的
化。这样漫长而繁琐的工序,更加重了龙涎香的价格。
抹香鲸喜欢在热带或亚热带温暖的海域中活动,青州渔民以前出没于渤海,不容易见到巨鲸,故此,在连云港初见抹香鲸便觉得新奇。从此以后,既知道抹香鲸不是神物,又很值钱,估计,不久后渔民的船队将深入大海,以捕鲸为业,航行的越来越远。中国,也许能就此
来一个海洋文化。
是夜,刘备徘徊在海滩,看着整旅士兵点起火把,彻夜分割着抹香鲸。张飞徐庶熬不住倦意,以回房歇息,只有典韦陪伴在身边。
鲸的脑蜡经过添加松香作为固定剂,已被制成蜡烛。这种蜡烛催情作用虽然小于龙涎香,然而其点燃后散发的淡淡香味,仍具备一定的催情作用,而西方烛光晚餐的习俗,源于鲸蜡。
在西方文化中,烛光晚餐是个特定的词,并不是随便点一
蜡烛就算烛光晚餐,只有点燃鲸蜡做成的蜡烛,在其烛光下举行爱的晚餐,才算“烛光晚餐”
晚餐过后呢?当然是继续爱了…
这种鲸蜡做成的蜡烛,刘备并不迫切需要。不过,作为贡品,抵偿青州税收,刘备倒是很乐意。只需神秘地渲染它的作用,宫妃们必然趋之若鹭,它的价格嘛,想不高也难。能够用两三
蜡烛抵偿青州全年的税赋…嘿嘿嘿,刘备一边畅想着,一边
笑…美好生活,就此开始。
天亮了,士兵们去出了鲸鱼肠胃内的褐色团块。刘备指点着士兵,把它浸泡在码头上一只盛满海水的废船中,等十年后,这些散发着恶臭的灰色团块,随着时光的流逝,就会慢慢地变成“灰色黄金”
想想看,一克龙涎香相当于一吨黄金,而一般死去的抹香鲸体内,留存的龙涎香原始结晶大约有100到1000克(也曾有420公斤的、最大直径为165厘米的巨形物),只要你有足够的耐
,把它浸泡在海水里十年以上…当然,100年更好…那么,有什么比发现一个死鲸鱼更加暴利的?
一名士兵急急忙忙得跑来,报告:“徐州牧陶谦与徐州主薄、大商人糜竺,以及下邳相笮融,已自厚丘城动身,即可到达连云。”
刘备按耐不住好奇心,问:“陶徐州(徐州牧陶谦)随行车马,情况如何?”
士兵回答:“车队内,随行者有很多光头之人,还有一辆彩车跟随。”
彩车?糜小姐来了吗?
光头之人,干什么的?
ps:征集商业三国书评,优秀书评将被选入实体书,请各位书友踊跃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