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业三国 下章
第四十三章 背信
 第四章群雄割据第四十三节背信

 一阵倦意涌上来,刘备转头看看典韦,只见陪着他彻夜未睡的典韦,也在努力撑大眼睛,身体似乎还在摇晃。

 “乐涛(典韦),忙了一夜,我们先歇会,告诉元直,陶恭祖来了他先接待,没事不要唤我。”如今再谈青徐两州统一货币的事,攻守之势已易位,没必要讨好陶谦。为了争取最好的条件,先把他凉凉,等他着急了,再说。

 睡房内,刘备正拿着《吕氏秋-典论》,无心地翻阅着,只等倦意上涌,好倒头就睡。门外,突然响起了拍打大门的声音:“主公,太史子义(太史慈)星夜急报,紧急军情。”

 看来,是孙坚的消息到了。

 刘备起身拉开大门,徐庶劈头就说:“太史子义星夜急报,孙坚退兵太谷,稍作停留,复起兵向汝进发。其行军匆匆,路线诡秘,子义怀疑:袁术新败后可能召回孙坚,意图对我方不利,提醒主公速速戒备。”

 刘备睡意顿去,怒火上涌:“文台竟敢如此欺我。”

 乘势偷袭青州,孙坚显然做不到,然而,他打着拯救张嫣儿小姐的幌子,从刘备那里骗取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获得传国玉玺,就开始背盟弃约私自撤兵,传国玉玺的魅力这么大吗,为了它可以不顾友情恋情?

 “恨啊,我恨不得亲自披甲上阵。”刘备长叹道。

 徐庶意会。刘备这是说,自己后方不稳,诸侯图谋之心不死,故此不能亲至前线,只能依靠代理人,打一场代理人战役。为了加强自己的影响,甚至不惜派出青壮(佣兵)化身为士卒,参与战斗。然而,显然这种控制方式效果不佳。

 “元直,你速速带翼德前往汝,截下青州童子军,就说:新年将至,童子们必须回家探望父母。若孙坚不允,你给我斩杀孙坚,躲其军,灭其卒。”刘备咬牙切齿地吩咐道。

 “此举不妥”徐庶毫不犹豫地否决说:“我军距离汝至少七路程,等我军到达汝,孙坚可能已不知去向。再者说,我军孤军远征,胜负极其难料。孙坚,江东之虎也,董卓亦败在其手下,非主公亲至,我军难以取胜。”

 就这样,金蝉钩了。刘备不甘心地走到桌案前,仔细地察看着地图。

 徐庶的声音遥遥传来:“太史子义还报告:邙山一战,由于我军未及赶上,童子军没有铠甲赤膊上阵,使用成年人的巨弓大弩作战。”

 “什么?”刘备吃了一惊,急问:“伤亡多少?”

 童子军力弱,使用成年人的弓弩,意味着几次击后,童子军将无力张弓,只有等待敌人屠戮,伤亡可想而知。

 徐庶躲躲闪闪地回答:“伤亡过半,童子军尉许灵阵亡。”

 刘备暴走了,拿起桌上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五年,五年了,济南3000名童子才选出这200人,我训练了他们五年,教导了他们五年。五年的心血啊,孙文台,还我童子军来。”

 徐庶不敢相劝,闪入墙角看着刘备像风暴一样刮过屋内,所过之处,桌毁椅亡。

 此刻,陶谦正好进入刘备府邸,见到府中之人战战兢兢,心中疑惑。

 也正因为府内人心惶惶,无人阻拦陶谦。仗着地理熟悉,陶谦带人扬长而入,走进刘备后院。

 才一接近刘备寝室,就听见刘备呜咽的声音:“孙文台,把我的军团带回来,把我的孩子还给我…”

 陶谦一惊,孙坚军中有刘备的孩子?

 “阿弥陀佛”陶谦身后,一个光头壮汉闪身而出:“这位施主暴怒伤肝,待贫僧前去劝解。”

 陶谦点点头,看着那个僧人昂然进入刘备房间。

 半晌,徐庶走出房间,向陶谦施礼:“我家主公一时失态,见笑了。请陶公随我到会客室,主公将整衣相见。”

 陶谦稍待片刻,刘备匆匆而至。

 “恭祖公,那个光头者何人也,怎么私入我房内?请教恭祖公,该如何处置?”刘备不悦地询问。

 陶谦连忙回答:“他是随我而来的僧人,听到玄德公暴怒伤身,一时情急,闯入屋内,还望玄德公原谅。”

 僧人,这时代尚有僧人?刘备疑惑地缓缓坐在椅子上,心头嘀咕:正是僧人喜欢私闯民宅,造成了其后通行为不断,看来,必须早早立个规矩,止僧人入私宅。

 “自明帝(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第二任东汉皇帝)时代,楚王英(佛教信徒)谋反,朝廷大杀僧人,因此案‘坐死徙者以千数’,自此之后近百年,中原之地再也找不见僧人。史籍不再有关于佛教在中土传播的记载。恭祖公那里找见的这个僧人,竟敢私闯我的寝室。”刘备仍不满地说。

 陶谦身后闪出一个年轻人,朗声道:“佛祖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去奢,朝廷虽,信众仍口口传,生生不息。”

 这会,连徐庶都皱起了眉头,陶谦轻声呵斥道:“我与玄德公说话,世高休要多嘴。”

 那青年恭顺地退下,刘备却发现,这青年退下时,嘴角*动,眼中闪过一抹寒光。

 “世高?此何人也?”刘备讶问。

 “此乃下邳相笮融”陶谦解释说:“黄巾以太平道搅人心,我平定徐州黄巾之后,以笮融督管广陵、下邳、彭城钱粮,起大浮屠寺(佛寺),命百姓悉课读佛经,信佛者免役,以此抵消太平道的影响。”

 陶谦意犹未尽,道:“听说玄德公在青州也宣讲宗教,我与玄德公也可算是不谋而合。”

 笮融,原来此人是笮融。佛经《三藏记集录,五慧睿喻疑论》记载,笮融与广陵、彭城二相均是出家人,然而,这一出家人的身份却是业余的,他的主业还是做官。

 广陵、下邳、彭城都是产粮大郡,笮融利用手中掌握的粮食“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者且万人”一时上至守相,下至黎民,个个口念佛号。佛教因此才得以在中原再度兴盛。

 然而,他这种行为却是为了侵三郡粮食。笮融的宅院修建的豪华奢侈,也是苏州历史上最早的私家园林,苏州园林之风,从他开始风靡后代。

 《王题问贤》一书中说道:此人就是三国时代第一活宝,其行事之龌龊古今罕见(现在已不罕见)。

 他身为一个佛教徒,在兴佛事,布善举之余,纵容部下四下劫掠肆意杀戮,自己利用职权中私囊。身受陶谦提拔,自一小卒成为国相,然而却在曹讨伐徐州时,见形势不妙,另觅高枝。私逃途中,广陵太守赵昱不顾陶谦反对,以上宾之礼相待笮融。可笮融却起歹念,借一次宴会,酒酣之时杀了赵昱,并且纵容部下劫掠广陵,然后过江投靠薛礼。

 这样一个人,口口声声宣扬佛教教义,宣扬与人为善,自己却危急时弃主而他往,又杀人夺城,无信无义,可谓卑鄙无之极,简直就是一个古代慕绥新、马向东。

 不过,这人却是一个中国应然道德和实然道德相互割裂的范本。他所提倡的道德,只是他认为别人应该具备的,但自己却决不身体力行。他所希望的,只是别人学雷锋奉献,而他

 来

 索取。

 这样一个人,还带着僧人,来连云港干什么?

 陶谦接着问:“玄德公,大师也是出自好心,想劝解玄德公息怒,故此才私入玄德寝室,还望玄德公谅解。”

 刘备淡淡地回复说:“既有恭祖公做主,我原谅他了。来人,好好安葬大师。”

 “什么?安葬?”陶谦嚯地站起,惊问。

 刘备微笑着答:“按青州律法,私入他人住宅,非既盗,屋主有权就地格杀。当时,元直证明我与他素不相识,我斩杀他符合律法。我一时手快,嘿嘿…现在,既然原谅他了,我就出资好好安葬他。”

 说完,刘备凶狠地瞪着笮融,眼中出浓浓的杀机:笮融带着僧人来,肯定是想借宗教权力,控制连云港。这一举动肯定的到了陶谦的默许。如此卑鄙小人,决不能让他手。

 笮融见到刘备态度不善,还以为是自己刚才随意嘴,惹来刘备的怒气,紧往陶谦身后靠了靠。

 陶谦会意,叉开话题为刘备介绍随行人员…徐州别驾从事、东海朐人(连云港古称朐县)糜竺糜子仲,徐州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孙乾孙公祜,以及糜竺的兄弟糜芳糜子叔,随队护卫的徐州大将曹豹。

 除了陈登陈元龙,陶谦手下的重臣都到了。

 一番介绍完毕,总算缓和了大堂内的气氛,可是,此时,再也不适合谈论统一货币的事。陶谦与刘备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双方都心事重重。

 不一会,赵云入内禀报:近卫军左师团已准备妥当,正等下令出发。

 刘备沉半晌,询问道:“元直(徐庶),你看,追不追?”

 徐庶答:“天寒地冻,追之不及,奈何?”

 “如此放过孙文台,我心有不甘”刘备狠狠地说。

 “主公如不甘心,那就追吧。”徐庶宽容地说。

 刘备想了一想,终于下了决心:“既如此,那就放过他。传令,士兵解散,各自回营。”

 陶谦实在憋不住,问:“玄德公为何要追孙文台,刚才进府之时,我听说孙文台拐带了玄德公的孩子,确有此事吗?”

 刘备详细地向陶谦解释了一番,陶谦惊问:“孙文台在洛连战皆胜,再有玄德公支持人力物力,战胜董卓指可待,为何如此匆忙退兵,行军路线又如此诡秘,难道他真是图谋徐州青州?”

 “传国玉玺”刘备口而出,话一出口就知道坏了是,嘎然而止。

 “什么?”陶谦极度震惊:“玄德公的意思是:孙文台在洛得到了传国玉玺?”

 此言一出,陶谦才体会到他说了什么,再吃一惊:“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这四个字像重锤一般,擂响了众人的心扉…“传国…”徐庶目瞪口呆地嘟囔着。

 “这只是我的猜测而已”刘备掩饰说:“中常侍之,传国玉玺失踪,孙文台进入洛后,整修宫室和皇陵,突然之间停工,紧接着就急急退兵,我推测他退兵的理由,其中一项就是他发现了传国玉玺。否则,以孙文态好斗的个性,怎会在形势大好之时突然退兵呢?”

 “这猜测如此匪夷所思,玄德公如何想到的呢…不过,好像很有道理耶。”陶谦重重地坐在椅子上,叹了口气,脑海中还在回响着那四个字:传国玉玺。

 “军情急报,洛来的。”管亥匆匆跑入大堂,递上一封书简。

 徐庶结果书简草草地扫了两眼,突然失声惊叫,书简坠落在地上。

 “怎么回事,何时如此惊慌。”刘备问。

 徐庶不顾礼仪,瞪着刘备半晌,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元直,怎么了?”刘备也有点心头慌乱:“我们遭到董卓突袭了吗?损失怎么样?”

 徐庶缓了口气,道:“不是董卓突袭,太史子义星夜补报军情,主公,你猜怎么样,竟如主公亲眼目睹一般,孙文台真的拿到了传国玉玺。”

 “什么?”堂内众人闻听这话,跌倒了一片。

 “世事难以预料,我竟真的预料到了”刘备满脸沉痛地表演着:“可惜,孙文台一代英豪,命不久矣。”

 “信上怎么说?”陶谦爬起来,不甘心地问。

 “太史子义来报:孙坚在洛宫室内凭吊,忽见城南有一道五豪光,向空冲起。故派人前往打探,乃是一个井口发光,井栏上面镌有“甄官井”三字。军士们将井水汲干,打捞出一个匣子,匣内有一方玉玺,回圆四寸,上有五龙纽,下有篆文,镌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旁缺一角,用金镶补,遂认得是秦汉二朝的传国玉玺。缺一角乃王莽篡位时,向孝元皇后讨要传国玉玺,孝元皇后掷给玺绶,导致玉玺缺一角,后用金镶补。

 孙坚打捞出玉玺后,立刻召集心腹将领关门密议,第二天全军开拔。当参与打捞玉玺的士兵随后逃归洛,向子义将军报告了情况。”

 陶谦心惊跳地问:“玄德公如何猜测到孙文台会得到玉玺的呢?”

 刘备微微一笑,答:“昔日中常侍之,少帝为张让所,由北宫出走小*平津,仓猝间不及携玺。我料玉玺仍在宫内,或者是那掌玺的内侍恐被人夺去,投入井中。后来,这太监被人所杀。玉玺不之所终。孙坚入洛,整修宫室,得到传国玺,也是一种可能。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孙文台的奇怪举动。”

 陶谦再问:“刚才,玄德公所说,孙文台命不久矣,此话何意?”

 刘备站起身来,悠悠地说:“汉代秦,历四百年矣,传国玉玺岂是福薄之人能够私匿。王莽篡汉夺玺,王朝何其短命。太监私藏玺绶,不久身首异处。孙坚嘛,私匿玉玺南归,还不小心传的尽人皆知,我料天下有心无心之人,必鸣鼓而攻之。所以,孙坚必死,今后,凡得玉玺者都不得善终,不信,走着瞧。”

 世开始了,连孙坚这样的忠臣,也开始准备培养自己的势力。在这世里,谁关心一个小女子的命运,张嫣儿,蔡昭姬,以及无数我大汉仕女就此落草原,蓬头垢面为大字不识的异族放牧,生子。

 当时,一首乐府诗是这样唱的: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鲢,相教慎出入。以鱼拟人,似是遭遇祸患的人警告伙伴。然而,世人命如草,灾祸,是人想躲就能夺得掉的嘛?

 “孙坚退兵了,嫣儿小姐还没找见,他就退兵了,孙文台,骗走了我军需粮秣和兵士,他退兵了。”刘备哀伤地呻着,再度提起这个话题,怒火不住上涌。

 陶谦与手下面面相觑:早有传言刘备打董卓是为了一个女子,如今看来,传言或许是真事。

 看到刘备渐渐有点失控,陶谦急忙劝解:“我听说,左匈奴单于于扶罗新近归附了上太守张扬。董卓劫掠洛时,他正在京师。玄德公不如去信问问张雅叔(张扬),看看于扶罗是否知道洛的消息。”

 ps:新书《秘界》上传了,大家快去砸票!

 
上章 商业三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