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照片
于辰张了张嘴,说:“许局他不至于这么阴险吧?”
“这怎么能叫阴险?”袁友冲撇撇嘴:“你忘了,先前我和你说的,咱们的角色本质是什么了吗?说白了,就是先遣队而已,先遣队不就是用来趟雷的么?”
“或者,是趟雷这这两个字让你产生了误解吧,那我换个词,让我俩侦察敌情,这下好受些了么?先遣队侦查敌情,获取情报,方便指挥部分析并作出决策,合情合理了吧?”
于辰苦笑一声,无言以对。
一小时很快过去,消防队做了最后一次检查,确认火场各处明火已彻底被扑灭,且无复燃风险后,便与刑侦支队交接了工作。
当然,隶属于消防的火灾现场勘查专家,并没有跟着他们一块撤离,而是留在现场和刑侦支队一块完成勘察任务,给出勘察报告。
在此期间,刑警们自然也不可能眼巴巴的等着,在消防员们灭火的同时,便在周边展开了访问调查,提取了各家超市、便利店、餐厅的监控录像。
可惜并没有收获太多有价值的线索,目击证人倒是不少,但他们仅仅是听到了爆炸声后,出来发现厂房着火罢了,其它的,诸如起火原因,可疑人物什么的,
不知情。
当然,也有少数目击证人自称看到了全过程,乃至看到了有人纵火,可仔细一问,供词却又前后矛盾。
这几个人中,或许并非全都在刻意撒谎,但人的记忆本就是个相当复杂的机制,带有极其强烈的主观色彩,未经系统训练的人,很难客观完整的公诉处自己所见所闻。
这就导致了,除非证人真的近距离看到了全过程,否则,仅仅只是惊鸿一瞥的话,很可能只能提供一些高度碎片化的线索,而且并不能保证准确,参考意义与价值并不大。
之后的火场勘察,实际上也没有太大的收获,整个火场已经化为灰烬,大量设备彻底损坏不可用,仓库内过半的纸张,以及打印好的书册都被焚毁,损失不小。
不过,着火点,也就是发电机房附近,有了些新的发现。
消防的勘察员在现场发现了大量碳化物质及书页灰烬,可惜,由于大火焚烧及灭火时对现场造成的二次破坏,许多东西已经完全无法还原了,剩下的多数也仅能通过残骸轮廓大致猜测。
比如,笔记本电脑,比如,手机。
成威汇报说:“于队,袁队,经过初步勘察,我们大致推测,现场可辨认出来的,攻击有两台笔记本电脑,五部手机,可惜,受高温焚烧,它们都只剩下个框,甚至连框都是残损的状态…”
于辰有种不好的预感,说道:“这其中不会有宋轩和高焱的手机吧?难不成,徐博安还想借着这场大火,顺带将这些证据给毁了?”
“很有可能。”袁友冲有些惋惜,叹了口气。
“还有,”成威又接着说道:“可能是因为要焚烧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堆叠在一起,因此即使起火点温度极高,但可燃物燃烧后的灰烬本身也能起到隔温隔氧的作用…”
“发现了没被扫完的残留物?”于辰打断他,期待的问道。
“嗯,发现了一些照片纸和书页残片,”成威点点头,将物证袋的残骸取出,翻找了下,找到其中一张,放进另一个小物证袋中,随后将袋子递给了于辰,说:“其中,这张照片保留了一大半,我认为勘察价值或许最大。”
“噢?”于辰挪了挪位置,凑到光下仔细看了看。
虽然,由于高温而导致照片的颜色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眼中推测的同时发黄发黑,但内容本身却勉强留存了下来,背景依旧可以看出是医院,角度有些怪异,估摸着是偷拍的。
残缺的边缘处,有大半张人脸,于辰辨认了好一会儿后,将证物袋递给袁友冲,不确定的问道:“老袁,你看这个人,像不像胡芬?”
“应该是她。”袁友冲接过证物袋,仔细看了会儿,点点头,接着又指照片一角,说:“还有,这个人,虽然站在焦外,有些虚,但看面部轮廓有点像蔡
。”
“蔡
?”于辰皱眉:“这代表了什么?”
“或许并没有特别的意思,”袁友冲捏捏下巴,说道:“可能,这仅仅只是蔡
、胡芬参加公司组织的体检的时候,被人拍下来的照片。”
“或许,当时宋轩根本就不在场,胡芬罹患癌症的事儿,他也不知情,是别人得知这一消息后转告宋轩,让宋轩去利用胡芬除掉高焱的。”
“逻辑上似乎没问题,”于辰抿抿嘴:“但问题是,这帮家伙为什么要去关注胡芬?对他们而言,胡芬仅仅只是个小人物吧?”
“或许…是为了利用他们?”袁友冲以不太确定的语气猜测道:“他们一直游走于各大医院,盯上了癌症患者,然后想办法接近他们,许诺帮他们照顾家属,予以重利,只要他们帮着干一些犯法的事儿。”
“不可能吧?”于辰皱眉:“这种事儿,太过隐秘,知道的人越多,暴
的风险就越大,哪怕对这些犯罪集团而言,选中具体的执行人也得慎之又慎,不大可能交给外人,更别说随便拉人威
利
让他们去做了。”
“哪怕他们的目标,是基本被判了死刑的癌症患者也一样。要知道,维护社会稳定的,不仅仅只有法律,还有道德,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答应他们的条件。哪怕答应了,暴
的风险也太大太大,这完全不靠谱。”
袁友冲想了想,点头:“的确,是我想当然了些,这个方法其实并不具备可行
。”
于辰又接着说:“我倒是觉得,这张照片,会不会是给高焱看的?所以高焱才会怀疑上蔡
?你看,正好,蔡
就站在一边,虽然虚焦了,但我们都能依稀认出来,高焱和她这么
,肯定一眼就…”
“你歪楼了,”袁友冲说道:“关键并不在于给谁看的,而在于,是谁,为什么拍下这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