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县试初考(上)
李冬冬一去三个多月没有半点消息,也不知道蚊香有没有做出来?或者在市场上有没有大受
?
但一叶可知秋,在汤
县专卖新
品和奢侈品的汤记杂货店中没有看见蚊香出现,就说明李冬冬的创业暂时遇到了困难。
只是李延庆暂时没有心思过问李冬冬的事情,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现在已到九月,一场极为重要的试考即将来临,这便是发解试的第一场试考。
宋朝不像明清,明清必须童子试通过后才轮到解试,而宋朝发解试就是法定科举的第一步,也叫州试,但如果不加以限制,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会一窝蜂地跑去参加解试,增加考生和考官的负担,也会造成严重的鱼龙混杂,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所以宋朝对参加发解试的士子也有一定的资格限制,办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担保制,由三名举人进行担保,另一种是推荐制,也就是由各县推荐士子去试考。
但如果考生作弊或者水平过于低下,一般都会连累到担保人,严重影响担保人的前途,所以愿意当担保人的举人越来越少,各县的推荐便成了主
。
为了推荐合格的人才去参加解试,大部分县份都会在解试前两个月举行一次选拔试考,这种选拔试考到了明清后便渐渐形成了童子试。
汤
县也不例外,每年重
节后,便由知县或者县丞在县学举行正式的选拔试考,只有选拔试考通过才会被县里推荐去参加发解试。
自从王安石改革太学制度后,各州普遍设立了官办州学,这样一来,县学的选拔试考便被赋予了另外一层意义:它同时也是县学的毕业试考,统称为县学大考。
不过因为是县里自行命题,一般很简单,
于形式,而且作弊现象十分严重,基本上都是全部通过。
但今年发解试改革后,九月的县试就和从前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它成了发解试的组成部分,称为县试,由州府出题,州府派官员来各县主考,更让考生们恐惧的是,上个月州府颁布了正式通知,这次汤
县试只录取前一百名。
也就是说,只有一百人有资格去参加正式的发解试,汤
县以前每年都有四百余人涌去安
参考,今年却只有一百人有机会。
…
在县试前一天的饭桌上,张显匆匆坐下,便瞪着熬得通红的眼睛对李延庆道:“老李,我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太学、国子学和四大书院相州籍的解试考生已经统计出来了,共有七十五人。”
“哦!”李延庆淡淡地回应一声。
张显几乎一夜未睡,就是要急着告诉李延庆这个重大消息,但李延庆却显得有点漫不经心,着实令张显感到失望。
他有点着急道:“你不明白我的意思吗?一共才有十五个举人名额,相州内部本来就竞争很
烈了,现在外面又跑回来这么大群狼,哪里还有我们份!”
若是往常,李延庆一定会很吃惊这个消息,但现在他至少还有一半诠释没有仔细研读,诗一首没做,刑律也一个字也没背,他对考上举人已经没有了最初信心,竞争对手再多他也不在意了,颇有点虱多不
,债多不愁的感觉。
“现在别管那么多了,还是集中精力应对明天的县试要紧。”
现在李延庆有点底气不足,对明天县试也开始紧张起来了。
正在喝粥的岳飞感觉到了李延庆的紧张,忍不住笑道:“老李不会这么没有信心吧?”
“当然没有信心!”
不等李延庆回答,张显先给众人倒苦水了“这次汤
县一共有五百三十人报考发解试,安
县有七百余人,临漳县有四百余人,林虑县也有三百人出头,加起来就两千余人了,县试就淘汰一千五百人,只剩下五百人参加正式解试。
然后太学、国子学和四大书院又要来七十五名高手参加竞争,他们还不用参加县试,最后朝廷只给了十五个举人名额,你们说这难度有多大?”
王贵三人同情地看了一眼李延庆,那眼神里颇有一种‘幸亏自己没有选择科举’的庆幸。
李延庆苦笑一声道:“以前是不知天高地厚,现在才发现三经新义的博大
深,象一片深不见底的海洋,我现在才刚刚看到大海,连鞋都还没有
,想想就害怕,我拿什么去参加科举?难怪师父一定要让我读两年县学再参加发解试?我现在才懂师父的苦心。”
岳飞点点头“实在不行就去读三年州学,然后再参加发解试,那时你也才十六岁,我觉得这样更稳妥。”
“老李,要不就去考武举吧!这样咱们兄弟四个又在一起了。”王贵嘴里
满
包子,含糊不清地说道。
汤怀摇摇小折扇,撇撇嘴道:“最多三兄弟在一起,一般而言,你王贵十有八九考不上武学,回家去喂猪。”
王贵恨得拾起一个包子
进汤怀嘴里“我现在就在喂猪!”
“行了,你们两个别再胡闹了!”
岳飞制止住王贵和汤怀的打闹,又对李延庆道:“我前天回家见到师父了,他让我给你带几句话,只是我看你复习太忙,就想县试后再告诉你。”
李延庆精神一振,连忙问道:“师父怎么说?”
“师父让你不要太担心,他说虽然是朝廷出题,但也会考虑到北方士子的实际情况,不会完全参照南方的考法,一定会两者兼顾,师父推断解试第二场《三经新义》一定是考明经,第一场兼经和第三场的策论才是考理解发挥,师父还说,兼经和策论本来就是你的强项,并不输给南方士子,他让你对自己要有信心。”
听到师父这番贴心的话,李延庆只觉得心中暖烘烘的,他舒展一下胳膊笑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怕也没有用,不如打起精神杀它一个片甲不留。”
李延庆对自己有了一点点信心,但张显和秦亮却忧虑之极,他们一点把握都没有,明天的县试只录取一百人啊!
吃罢早饭,岳飞三人继续去县学训练,李延庆则和张显、秦亮前去看考场,县试考场设在县学隔壁的文庙内。
文庙大成殿是明天县试的主考场,可容纳三百人同时试考,另外还有左右学宫,各可容纳一百余名考生,明天就是这三个考场了。
每个人考生都领到了浮票,浮票就是准考证,上面有座位号,也就是考生的考号,李延庆的座位是甲亥一百七十四,甲是指考场,便就是大成殿。
亥是座位区,为了防止考生看考场时作弊,座号只有在封考场后才会在每张桌上贴示,看考场时大家只知道自己坐哪个区,缩小范围,便于寻找。
今天看考场也并不是随时可以看,考场只开放半个时辰,让考生了解明天的试考规矩和
程。
一声钟响,文庙大门轰然开启,数百名前来看考场的考生涌入大门,这里面除了三百多名县学生员外,还有两百余名不在县学读书的士子,一部分是从前的解试落榜生,另外还有不少从州学以及各地书院赶回来试考的汤
籍士子。
李延庆和张显、秦亮一起走进了文庙,三人不在一个考场,进大门后便分手了,李延庆正沿着甬道前往大成殿,他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个浑厚的男低音。
“学弟是第一次参加解试吧!”
李延庆向两边看了看,左右无人,他这才回头,只见一个三十余岁的男子跟在自己身后,胡子足有一尺长,修剪得十分整齐,目光湛然,穿一身雪白的儒袍,头戴士子高官,看起来就像一个
学之士。
如果他刚才不开口,李延庆还以为他是明天的监考官,可惜他那声‘学弟’,暴
了他的身份。
李延庆立刻想起他是谁了,杨筠,王贵第一天上学就把他当成了县学教授,闹了一个大笑话。
这是一个三十四岁的县学老生员,孩儿都十岁了,他本人也考五六次发解试,一次也没有考中,不过此君倒也硬气,坚决不去上州学,一心走科举之路。
虽然都是同窗,但也有学长学弟之分,李延庆便恭敬让开一条路,让老学长先走。
杨筠见他懂得礼数,倒也喜欢,便笑眯眯道:“我知道学弟是练骑
的生员,平时也没有时间读书温习功课,这个县试确实难了一点,不过我可以告诉学弟一个诀窍,包你轻松通过明天试考。”
李延庆倒有点好奇了,便笑问道:“县试还有诀窍?”
“当然有,我都考了六次发解试了,十八年的老资格,出题考官的那点小伎俩我还看不破吗?”
李延庆听他把六次试考说得沾沾自喜,好像变成了一种资历,就恨不得把他脸皮撕开,看看到底有没有城墙厚?
杨筠见左右无人,便将李延庆拉到一棵大树后,从怀中神秘地掏出一卷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
“明天试题,七成答案都在这里。”
李延庆看他的目光立刻变成了滔滔江山,敬仰万千,这家伙居然能看透出题考官的小伎俩,虽然他自己一次也考不过,却把考过的机会留给别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无私精神。
“我不会骗你,其实发解试一共就那么二三百道题,每届都出题都有规律,我早就摸透了,虽然正式发解试是朝廷出题,但明天的县试却还是那几个州学老教授出题,肯定
不了以前的题库范围,我不敢说全部猜中,至少能猜中六七成,怎么样?我只要二两银子,包你明天轻轻松松通过,如果没有猜中,我赔你五两银子。”
最后两句话让李延庆的眼珠子都差点掉了,他忽然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铜臭味,一个天大的真相渐渐浮出水平,考场经济啊!
这个穿着雪白儒袍,头戴高帽,打扮得比教授还要教授的老学长,自己究竟该叫他杨师兄,还是该叫他杨掌柜?
他这些年就是靠此为生吧!
“学弟家境殷实,不会在意区区二两银子,要知道明天五个考生才录取一个,买了我的题目,你明天一定会有大惊喜。”杨筠继续巧舌如簧地鼓动道。
李延庆呵呵一笑“师兄有没有正式发解试的题目,有的话,我愿出十两银子。”
杨筠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正式发解试题目?开什么玩笑!
他已看出李延庆不是自己潜在客户,便立刻将目标转移,他见前面还有一个年轻生员,便丢下李延庆快步走了上去。
“嘿!前面学弟是第一次参加发解试吧?”浑厚的男低音再度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