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残明 下章
第一八四章 南使团
 宁镇会战的消息传到北方各省,如同热油锅里落进几滴水,刚刚有所回落的抗清**又一次卷起滔天巨,声势更为猛烈,令清廷焦头烂额,为了先解决后方的隐患,多尔衮派出一个使节团,打着和谈的名义前往南京、桂林。頂點小說,

 这个使节团的规格很高,充分体现了满清和谈的诚意,以翰林侍读学士陈名夏为正使,礼部左侍郎梁清标为副使,以及七十多个文武官员和亲随组成,在一千名八旗兵的保护下离开北京,从通州乘船顺着大运河南下。

 除了顺治小皇帝给隆武帝的国书,他们还带着多尔衮给汪克凡的亲笔信,金之俊、吴汝玠、宋权等前明重臣写给亲朋故旧的公开信,黄金千两,白银万两作为礼物。这些钱只是一笔表示诚意的定金,如果双方达成和谈协议,多尔衮愿意以十倍、二十倍的价格赎回被困在镇江、杭州和福建的数千名八旗兵。

 陈名夏等人离开京畿之地后,就能明显感到局势的动,大运河两岸是清军控制最严密的地区,仍然有大股小股的抗清义师活动,响马和土匪也趁机而起,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啸聚山林,整个山东境内处处报警,抗清武装剿不胜剿,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支就是突入沂蒙山的榆园军。

 榆园军和李来亨的捻军联合,一举消灭班布尔善,声势随之大振,鲁豫皖一带的抗清志士纷纷前来投奔,张七、任七和梁敏等几支榆园军趁机扩充兵马,向榆树林外积极发展。同时也没有放弃榆树林的大本营…狡兔三窟才能活下去,汪克凡通过李来亨之口指出了榆树林的巨大缺陷。怕水攻,怕火攻。更怕水火夹攻,张七等人已经放弃了原来那种得过且过的想法,宁愿冒些风险也要积极向外发展。

 这个时候,清军主力都被抽调到其他战场,鲁豫皖一带极其空虚,漕运总督王文奎紧紧守着大运河一线,生怕抗清义师破坏运河,截断漕运,根本无力对榆园军发起进攻。任七和梁敏趁机攻城略地。连着打下两座县城,开仓放粮,招兵买马,把城里的大户富商劫掠一空,然后抢占沂蒙山、梁山等险要山寨,分别建立新的根据地,真正做了一回梁山好汉。

 张七主要向河南和安徽发展,他派出一支精锐部队,跟随李来亨的捻军渡过黄河。向西南方向的大别山进,软硬兼施吃掉了几座山寨,很快在当地站稳了脚跟,成为大别山一带抗清武装的领袖。

 榆树林——沂蒙山和梁山——大别山。榆园军终于实现狡兔三窟,还占领了附近的几座县城,杂七杂八的兵力已经扩充到十万人。实力不断膨之下,和清军主力早晚必有一战。宁镇大捷的消息传来后。张七、任七和梁敏深受鼓舞,派出五万联军对王文奎发起进攻。和四千多清军在济宁州一带展开战。

 榆园军胜在人多势众,士气高昂,清军则是正规军,战斗力比榆园军强的多,双方你来我往打了十来天,竟然互有胜负,难分难解。任七一上来就打了个败仗,被清军一直追杀到巨野县,但是张七和梁敏从后面杀上来后,清军只好被迫后退,又缩回济宁州附近…陈名夏、梁清标的使节团乘船顺着大运河南下,正赶上济宁州战斗最烈的时候,使节团随行的一千八旗精锐随即参战,榆园军猝不及防,被杀得落荒而逃,陈名夏等人也得以继续南下。

 “唉,匪寇今被杀散了,明又聚到一起,这样下去终归不是了局。”陈名夏手扶船舷,望着运河岸边抛荒的田地叹道:“山东数十万百姓群起为盗,不事稼穑耕种,除了京畿和辽东之外,北方各省也相差仿佛,若是长此以往,伤的是国家元气,更无法与伪明抗衡。”

 “百史说的不错,正是因为这个缘故,皇父摄政王才要与伪明暂时议和,以便抽调兵马围剿榆园賊。”梁清标轻轻一拍脑门,打个哈哈说道:“啊哈,又说错了,这几年一直把南明称作伪明,总是忘记改口。”

 “是啊,是啊,我不也说错了嘛,这次去往南京和桂林,可得记着不能再叫他们伪明了。”陈名夏扯着嘴角笑了笑,笑容有些尴尬和苦涩:“唉,谁能想到呢?南明的半壁江山都快丢光了,最后竟然能咸鱼翻身,咱们这趟差事可不好办呀…”

 陈名夏是崇祯十六年的探花郎,复社名士,以文章才学闻名天下,复社是从东林发展而来的士绅集团,代表着江南地主士绅的利益,陈名夏的身上就打着明显的江南烙印,算是满清朝廷里的“南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陈名夏投降加入大顺政权,李自成败出北京后,他又逃往南方打算投奔弘光朝廷,可是弘光朝廷大兴“顺案”陈名夏只好又回头投降满清,如今虽然当了汉,提起大明心里总是百味集。

 “百史无须担心,皇父摄政王并非真的打算和南明议和,只是让咱们设法拖延几个月,能谈成就谈。谈不成就拖,只要拖过新年。再和南明翻脸也不怕。”梁清标说道:“南使团到了南京后,汪克凡免不了要向桂林请命。书信往来之下,一两个月就过去了,待我等再去桂林走一趟,恐怕就到了新年前后,那时孔有德、谭泰已经剿灭榆园军,阿济格也扫平山西,江淮之地自然固若金汤。”

 “话是这么说的,但这贼寇杀之不尽,天下总难太平。”陈名夏显得很悲观:“天下粮赋半数出于江南。如今却被南明占据,漕运只能调拨江北之粮,待孔有德、谭泰汛守江淮后,入京漕运恐怕更是有名无实,免不了还得在北方各省加征赋税,到时候又与崇祯朝的局面一样。唉,剿賊剿賊,剿的了一时,剿不了一世啊!”明军现在已经侵入江北。除了安徽和江苏北部,整个江南的三分之二都被明军占据,如果战争一直不停,清廷就必须在北方横征暴敛。用饮鸩止渴的方式维持战争,如果再打一两个大败仗,就很难挽回形势了。

 “划江而治是一定的。没得商量。我等虽然是虚与委蛇,却不可太过软弱。此去万万不能坠了朝廷的威风。”梁清标笑道:“南明最好虚名,彼主年长。可与皇上为叔侄,我等让了这一步,其他处处都要据理力争,百史可要准备好舌战群儒啊,哈哈,哈哈哈。”

 陈名夏和梁清标这次来谈和,多尔衮给他的底牌就是承认南明政权的合法,承认隆武帝是南方各省自己选择的君王,按年龄来说,隆武帝四十大几的人,可以当顺治小皇帝的叔叔,多尔衮干脆顺水推舟,给隆武朝廷一个大大的体面,换取其他的实质利益…

 使节团顺着大运河一路南下,过了南直隶的淮安府后,进入了明军郑成功所部的控制区。经过联系,明军方面派来一支部队接,护送的一千八旗兵则被发回北京,五后抵达扬州,被安排在寅宾馆暂住。

 这一住,就是十几天,一直没人搭理他们。

 陈名夏和梁清标本来抱着拖时间的心思,但是一上来才发现,明军方面似乎更不着急,根本没把他们这个南使团当回事,心里反倒慌了…难道说,南明方面还不想和谈?还想接着渡江北伐?没道理啊,从各方面的情报来看,南明方面现在也是一团七八糟的,楚军损失严重,也应该需要一段休整时间。

 陈名夏几次求见郑成功,郑成功却一直不见,又过了几天,才在寅宾馆外贴了一张布告:“奉东征提督汪克凡钧令:清使一行经过地方,有司不必敬他,着自备盘费。着陈名夏、梁清标等六人进入南京,其余人等一律留置扬州…”

 看到这张布告,陈名夏和梁清标都极为愤慨,清廷之所以派出七十多人的使节团,是为了保持威仪和体统,现在只让他们六个人进入南京,还得自带盘和行李,再也没法摆官架子,坚决不能同意。

 他们怒气冲冲要去找郑成功理论,郑成功却先派人来了,一队如狼似虎的士兵进入寅宾馆,把南使团的所有车辆行李一律扣押,除了允许进入南京的六个人,其他七十余人都被软,那一千两黄金和一万两白银更被郑成功直接拉走,分明是装进了自己的包。

 好大的胆子!

 南使团代表清廷而来,直接和南明隆武朝廷接洽,郑成功只是一员武将,竟敢抢走给隆武帝的礼物,简直是无法无天…在陈名夏和梁清标想来,郑成功不怕南使团很正常,却要顾忌隆武帝的面子,他现在表现的如此肆无忌惮,陈名夏和梁清标都被吓住了,再也顾不上愤慨。

 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陈名夏和梁清标赶紧分析,还没分析出个一二三,郑成功又派来了一队军卒,直接把他们六个人强行带走,送到瓜州码头往船上一扔,再下船的时候已经是长江南岸的燕子矶,领队的军官还从陈名夏的包袱里摸走一块大约六钱重的银子,当做他们六个人渡江的船费,礼貌客气,童叟无欺。

 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只能先进南京,陈名夏和梁清标强忍着羞辱,雇了一辆马车前往城北金川门,在城门前下车列成一队,手捧顺治小皇帝的“御书”入城可是六个人排成一队后没有半点威势,后面两个人还背着包袱,看上去狼狈而滑稽,惹来守城官兵的阵阵哄笑。

 前来接的楚军军官却没有笑,吴老兵非常严肃的样子,盔明甲亮,军容严整,人靠衣服马靠鞍,看上去颇有几分大将风度…得知他是一营主官,陈名夏和梁清标多少感到几分宽慰,营官都是总兵一级的大将,汪克凡派一个总兵来接他们,不算太过失礼。

 南京是明朝留都,朝廷的各种机构设施一应俱全,为了安排清方使节团,鸿胪寺的礼宾院被重新启用,礼宾院是专门和朝贡属国打交道的部门,陈名夏和梁清标立刻表示反对,坚决不住礼宾院。

 不住也得住!

 “营官”吴老兵一声令下,十几个楚军士兵一拥而上,把陈名夏等人“请”进了礼宾院。

 接下来的几天,吴老兵再没有面,陈名夏等人一直被软,直到五天后又来了一文一武两个明朝官员,文官自称是礼部主事胡高义,那个年轻的武将自称名叫京良。

 “诸位,大老远的从北京赶来,有什么事吗?”京良首先发问。

 “大清与南明互相征战已有数年,百姓深受其累,我朝天子与贵国谈和,今命我等赍御书来访。”陈名夏不卑不亢,如蔺相如面对秦王。

 “有文书么?交给我吧。”胡高义轻描淡写的样子,好像在说一封平常的家信。

 梁清标怒斥道:“此乃我大清天子与南明皇帝的御书,岂能轻易授予他人?唯有到了桂林拜见南明皇帝时,才能当面递。”

 胡高义淡淡说道:“凡是进贡文书,一律由礼部转启。”

 陈名夏连忙打断他,义正词严的说道:“我等所赍乃是大清天朝国书,并非进贡文书,绝不能交给礼部!”

 他一只手暗暗伸进怀里,已经做好拼死护书的准备,没想到胡高义和京良却一起点头,转身就走:“那好吧,你们先留着,什么时候想好了,愿意把文书交给礼部,咱们再谈。”r527
上章 残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