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残明 下章
第一一三章 死循环
 朱聿鐭的使节团在秣陵关等了半个月,终于获准离开,跟随席宝田所部一起去前线。

 随着宁镇战役的不断升级,明军的战略重心转移到南京方面,楚军的二线防区大部分被友军接管,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投入战场。

 和朱聿鐭一起同行的,除了席宝田所部之外,还有刚从衢州府调来的吉安营,以及原来驻守当涂的平江营、东莞营各一部,据说镇筸营也调到南京来了,不过他们轻装简行一路强行军,从南边的高淳县进入宁镇山区,和朱聿鐭走的不是一条路…除了通城营、岳州营、通山营和闯营,一半以上的楚军都相继投入宁镇战役,连续的战下,汪克凡的兵力却不减反增,越打越多。

 但这也是汪克凡所有的筹码了,通城营守卫仙霞古道,岳州营和通山营看住湖南老家,闯营盯住孔有德,哪个都非常重要,哪个都动不了,他已经掏光身上的最后一个铜板,宁镇战役能够获胜,成败在此一举。

 从江西到宁镇山区七百里的补给线,现在由将近两万明军守卫,其中大部分是金声桓、傅鼎铨和卜从善的部队,楚军的步兵则全部进山,只有西骑营和江骑营分驻当涂和东至县,利用骑兵的机动能力充当救火队员。

 十天前,西骑营和李成栋的部将马宝打了一仗,并将其击溃,李成栋接连损兵折将,部下可战之兵剩下不到三千,缩在衢州府不敢再冒头。

 西骑营的捷报刚刚传来,江骑营那边马上也打一个胜仗。满清当涂知府吴一品投降后,暗中安排内应,配合江骑营发动奇袭,一举攻占高淳县。高淳县位于溧水县西南,楚军占领这里后。又打通了一条进入宁镇山区的路,粮秣辎重既可以走秣陵关,又可以走高淳县,后勤运输变得更加通畅。

 朱聿鐭一行进山后,仿佛溶入了一条川不息的大河,后方往上运粮秣辎重和武器弹药。前线往下运伤兵和俘虏,再加上来回调动部队,从早到晚都是一片忙碌景象,入夜后往往还有辎重部队打着火把继续前进。

 “现在的道好走多啦!”

 带路的向导介绍道:“山里的路太窄,随便哪个地方一卡就是两三个时辰。以前一天能走十几里路就算不错,现在托王爷的福,一天能走二十多里。”

 “一天只能走十几里路?这也太慢了吧!”朱聿鐭愕然不解。

 “不算慢了。”户部主事张汉儒摇了摇头,出情绪复杂的笑容:“辎重粮秣运转不易,进山后尤其艰难,一天能走十几里就算很不错的,能走二十多里更加了不起…”

 在朱聿鐭这种外行看来,楚军的后勤运输非常忙。效率低下,但在张汉儒这种内行看来,楚军的后勤运输却是忙而不。似慢实快。

 到了宁镇战役这种级别的大规模会战,战双方比拼的就是全方位的综合实力,除了三军将士的奋勇厮杀,后勤运输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你有再多的兵员物资和武器弹药,运不上去也是白搭。把补给物资及时投送到前线,甚至比一两场局部战斗的胜利更加重要…在人口稀少的宁镇山区里。济尔哈朗不可能再以战养战,明清两军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张汉儒是户部主事,有过类似的后勤组织经验,对其中的难度深有感触。

 “学生第一次听说楚军‘后勤部’的时候,很是不以为然。我大明用兵,粮秣辎重素来由户部、兵部、粮道署、各军提调官共同筹措转运,楚军别出心裁再设一个后勤部,难免令出多门,徒增纠葛事端…如今看来,楚军的后勤部却是专事专管,把粮秣辎重安排得井井有条,了不起!果真了不起!”

 “怎么,比朝廷做得更好吗?”朱聿鐭很惊讶。

 在他的印象中,军队里都是一些目不识丁的大老,连算账都不会,和户部、兵部、粮道署那些“专业人才”根本没法比。

 “实不瞒殿下,楚军后勤部远胜朝廷各署,其实…其实不应相提并论的,单论输送粮秣军资之法,其中高下有如云泥之别!”张汉儒叹了口气:“我朝素来以文驭武,文臣武将之间有些对不上榫头,很难齐心协力输送粮秣。况且各军各营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连‘知己知彼’的知己都做不到,又怎能‘百战百胜’?”

 一场大规模战役的后勤运输,就是一场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太多的组织工作要做,张汉儒这些天仔细观察,楚军后勤部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的相关程,对每个细节都做到量化和标准化,才能实现这种高效的后勤运输。

 比如楚军的后勤物资都实现基数化管理,张天禄第一次听到“战材基数”、“弹药基数”这两个词的时候完全不能理解,后来才发现其中包罗万象,每个作战单位在一次战斗中使用的各种消耗物资都有准确的数量规定,子弹、炮弹、药品、箭矢、火药、食物…大到一个整编制的营哨,小到一个普通士兵,在补给中按照规定的基数进行配发。

 规定了补给物资的基数,就可以实现更高效率的保障制度,从统计到储备,再到运输和补充,后勤补给完成了标准化管理,也便于计算、沟通和保密。同样的“弹药基数”对一个普通的火兵是一种含义,对一个几百人的炮兵队又是另一种含义,楚军内部可以无障碍地进行沟通,外人却如听天书。

 张汉儒的这番讲解过于专业,朱聿鐭听得似懂非懂,但他对这种事情好像很感兴趣,对张汉儒追问不停,后来问得太仔细,知之不详的张汉儒也说不清楚了。

 “这次南京之行真是大开眼界!”朱聿鐭感慨道:“孤王原以为打仗就是将军下令,小兵冲上去厮杀,最多再排个阵列,令行即止便能取胜,如今才知道只是输送粮秣军资里面就有这么多学问,难怪古之名将都有算无遗策之说。”

 “楚军不仅后勤做得好,而且最重搜集军情,斥候细作无孔无入,不愧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之师!”马吉祥是特务头子,对情报工作最有发言权:“我在席宝田那里看到过一幅地图,尽收南京周遭的山河地理,宁镇群山的诸多山峦河皆在其中,何处可屯兵,何处可设伏,都可一览无余!”

 众人都被勾起兴致,七嘴八舌地谈论着战局。楚军士气高昂,后勤得力,情报准确,准备充分…但是清军兵力雄厚,战斗力强悍,这一仗到底谁能取胜,大家争论不停。

 张汉儒向马吉祥问道:“茅山之战陷入胶着,若你是汪克凡,该以何策破敌?”

 马吉祥想了想,答道:“眼下楚军当先取延陵镇,灭了朱马喇和穆里玛后,再回头与济尔哈朗决战。”

 “这恐怕不妥吧。”张汉儒说道:“先攻取延陵镇,固然能歼灭朱马喇和穆里玛,却有打草惊蛇之嫌,济尔哈朗掉头退回丹县,岂不是如鸟出樊笼,鱼入大海?”

 “当然不能让他这么轻易地跑掉,汪军门定然早有安排。”

 “安排?怎么安排?楚军又要守丹,又要攻延陵镇,原本已经左右支绌,难道还能再调一支兵马去封堵济尔哈朗的后路?”张汉儒说道:“楚军虽然善战,八旗兵却更加勇悍,只凭三五千兵马,可挡不住济尔哈朗的六万大军。”

 “这个…”马吉祥也没了主意。

 这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如果先打延陵镇,济尔哈朗就会跑掉,如果现在就关门打狗,分兵封堵济尔哈朗的后路,楚军的兵力又不够…济尔哈朗加上穆里玛和朱马喇,一共有六七万清军,宁镇山区外围还有两万多清军配合,四万多楚军如果硬撑两个包围圈,很可能被清军捅破。

 总之宁镇战役打到现在,楚军固然一直占据着主动权,但是清军兵力太多,而且都是精锐部队,楚军想把济尔哈朗一口吃掉,总有一种贪心不足蛇象的感觉…万一吃不掉,万一消化不了,反而会把自己撑死。

 “哎——,不用担心!”朱聿鐭说道:“孤王已经派人前往厦门,调朱成功的水师入长江口助战,堵住济尔哈朗的退路。”

 “殿下运筹帷幄,此战必胜!”马吉祥躬身施礼。

 张汉儒冷眼旁观,心中暗自鄙夷,唐王朱聿鐭说些外行话也就罢了,马吉祥却一味合拍马,人品太过低劣…济尔哈朗如果退出宁镇群山,大不了躲进南京城,楚军再也拿他没办法,调郑成功的水师上来有用吗?

 …
上章 残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