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朝好女婿 下章
第六百八十七章 历史或许可以复制
 安化王,是明朝庆亲王的一分支,靖王第四子,永乐十九年袭封安化郡王,封地在甘肃安化,也就是现代社会的甘肃庆县。

 不过,明朝的王爷封地和王府却是两回事。

 如今的安化王叫朱寘鐇,他的王府,则在宁夏银川城内。就好象宁王的封地在辽东,但人却住在南昌。

 据历史上记载,此人素有反意。实际上,明朝自成祖靖难开了个坏头之后,地方上的藩王们大凡有几分志向的,都将谋反做为毕生理想。特别是在正德年间,正德皇帝以少年而为天子,加上性格顽劣,同官集团势成水火之后,更是蠢蠢动。

 正因为正德皇帝和官们的矛盾越来越大,所有,在百官和天下士子的口,这个少年天子就被他们不断抹黑,成为一个古往今来一等一荒唐、胡闹的昏君。

 好象,大明朝在他的治理下,已然是昏天黑地,遍野哀鸿。朝廷,江山社稷已经走在崩溃边沿,只需有人站出来登高一呼,自然是群起而响应。只需有人伸出手去轻轻一推,这面墙壁就会彻底坍塌。

 于是,终正德一朝,地方藩王们的反叛好象就没停过,淮王、安化王,到最后的宁王。

 也正是这个缘故,正德以后,朝廷终于加强了对王爷们的监视。不许藩王过问地方政务,王府侍卫的数量有严格规定,并派出官员驻扎王宫,没有他的命令,藩王不得出城一步。

 到明末时,藩王们终于被朝廷养成了猪,对于央再没有任何威胁。

 大约是正德年纪实在太小,又被官僚集团和人们不断丑化,地方上的王爷们终于被相信了,觉得这就是一个荒唐小儿,要想打倒罪恶的正德昏君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可真到起事时才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不但各地军民在镇反叛时万众一心,而且,这黄口小儿一样的正德皇帝无论是军事才华还是政治手腕,都非常厉害。

 这才发现,他们都被官们给骗了。在官和读书人口,这朝廷就没让人满意过,这世界总是充满黑暗的,这朝廷满是小人,腐朽透顶。可当到你真正起事,才发现朝廷的力量空前的强大。这个时候,叛军才明白,说皇帝和朝廷的坏话根本就是官们搏出位,吸引人眼球的一个手段。自己是被他们给忽悠了,公知害人啊!

 真实历史上的安华王也是因为看到官集团和正德皇帝势成水火,而皇帝也被世人描述成一个小丑,这才觉得自己如果起兵,肯定会受到天下人的拥戴。

 特别是在刘瑾的军制改革之后,军队人心动的情况下。朝廷只怕连组织起一支平叛的军队都难的情况下。

 事情还得从马升和刘大夏辞职之后说起。

 两位尚书辞职之后,刘瑾大权独揽,引起了官团体的强烈不满,也怒了内阁。

 于是,由内阁首辅刘健和次辅谢迁领头,九卿参与,联名上书,要正德皇帝尽诛刘瑾等八虎。

 可惜,事到最后,正德皇帝在官和宦官之间再次选择了后者,使出一系列雷霆手段,牢牢地将君权抓在手。

 到这个时候,内阁这才知道所做的一起已经毫无用处。

 灰心失望之下,刘健、谢迁辞去内阁阁臣职务,致仕退休养老。

 如此,刘瑾总算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代权宦。可以说,整个朝廷都在他的控制之。

 刘公公这一手玩得漂亮,大权在柄,自然要做出些政绩来树立自己的权威。

 他是个大老,国家大事一窍门不通,也不上手。早加上,通过这两次的较量,老刘也意识到官不好对付,每和他们一次手,可谓都是在生死场上走上一遭。心也是有些畏惧,不肯在同他们别苗头。

 相比之下,军队还好对付些。尤其是地方的屯垦军。边军不好惹,咱就拿你们这些农民还不如的军户开刀立威吧。

 于是,刘瑾就向正德提议,从新丈量军户土地。

 原来,大明朝实行军户制度。军户按照人口数,分为百户、千户,归各级军官管辖。;平耕作,一遇到战事,自备粮草器械上阵杀敌。一应军饷,都由军垦提供。

 军户所耕种的土地也是有赋税的,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几分,一部分留为军户口粮,一部分做为军费,另外一部则上国库。

 问题是,从洪武年开始,军户的土地越来越少,到正德时,数量已经锐减到当年的三成。

 这么多土地究竟去哪里,显然不会是长了翅膀自己飞走了。不用想,也知道定然是军官们隐瞒了土地数目,将其偷偷地划到自己名下,成为私人产业。

 就苏木所知道,当初胡顺在保定做百户军官的时候,就隐瞒了大约五十亩旱地。

 明朝的军户地位低下,子孙后代不得科举,已经变成民。刘瑾觉得拿他们开刀,应该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官们也不会手。

 刘公公这次决定欺负一下老实人,为自己获取政绩。

 却不想,这一次却让安化王看到了机会。

 重新清丈军户土地自然引起军队极大的不满,尤其是在宁夏银川平原这种膏腴之地,种地的利润极大。刘瑾新政一出,整个宁夏的军户都是怨声载道。

 于是,安化王就派人联络宁夏都指挥周昂等一批军官,突然叛,起事后,叛军杀官员,占领镇城,放狱囚,焚宫府,劫库藏,夺河舟,大肆勒索庆府诸王,掠夺金币万计,充做军资。同时分封将弁,把守关隘,传檄屡次历数刘瑾之罪状,与朝廷分庭抗礼!消息传来,关大震。

 眼见着,一场大将至。

 正德也紧急启用当年的三边总制杨一清,命其率部十万进陕平叛。

 可还没等到他们进陕,安化王就被人活捉了,这场**也被平息,先后不过十九

 活捉安化王的就是现在的宁夏游记将军仇钺。

 仇钺在安化王起事之后,诈降叛军,后来又使计将叛军主力调去东面防守黄河河防。率几百亲卫来了一个斩首行动,直接将安化王一家老小生擒活捉。

 安化王受擒之后,叛军群龙无首,自然做了鸟兽散,一场大就这么被轻易地平定下去。

 也因为立了这么一件大功劳,仇钺被朝廷封为咸宁伯,摇身一变从一个普通军官成为帝国勋贵。

 …

 想到这里,苏木心突然一动,暗想:现在马升和刘大夏辞职,刘瑾已经彻底地惹怒了官集团。如果不出意外,真实历史上内阁和九卿联名上书,请正德皇帝诛杀八虎的事件马上就会发生,其结果以刘健和谢迁黯然下野而告终。

 刘瑾势力大张之后,必然要开始改革军制,清丈军户土地。

 安化王这场叛最迟明年就会发生,到时候,倒是可以叫胡顺将本该属于仇钺的那份功劳抢过来。

 接下来,老胡可以按照仇钺的手段将安化王一干尽数抓捕。

 如此,一件大功劳不就到手了。

 历史,其实是可以复制的。

 平定叛,论功行赏,胡顺应该能够封伯爵。

 虽说离国公位还有一定距离,却也是走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这个计划苏木越想越觉得可行,要想实现,首先就不能让历史发生太大的改变。比如九卿弹劾八虎,苏木只能作壁上观,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刘健和谢迁黯然下台。

 一想起两个阁对自己的教导之恩,苏木心突然有些内疚。

 不过,转念一想,反正两个阁老年纪也大了。就算没有这事,估计也只能在任上再干上几年。

 大不了以后多照顾一下他们的后人好了。

 想到这里,苏木苦笑一声,忍不住喃喃道:老丈人啊,若不是为了儿子,我会这么尽心尽力为你的打算吗,该着是我苏某欠你的啊!

 听到苏木的声音,坐在车辕上的赵葫芦转头问:“大老爷,你在说什么?”

 “没什么…”苏木沉片刻:“葫芦,我且问你,胡顺胡老爷现在什么地方?”

 赵葫芦:“大老爷你忘记了,胡大老爷上次带信过来说,他老人家如今正在宁夏卫巡查军务啊,说是再过上一月,就要回京城述职去了。天气眼见着一天天热起来,边境上会平静一段时间的,鞑靼人都怕人,也不知道躲到北面什么地方去了。”

 苏木一惊,然后喝道:“车驾加快度,去银川。”

 赵葫芦:“大老爷你不是要去延安和学政衙门的老爷们见面吗?”

 苏木:“不去了,只管去宁夏。”

 如今最要紧的是先将胡顺给留在陕西,让他别忙着回北京。否则,还平什么叛啊?

 说完话,苏木还是觉得不塌实,又派了快马先走在前头,带信给胡顺,叫他先等等自己,别忙这回京城,有要紧话说。

 等快马出发之后,苏木的队伍更是夜兼程,一路北上。
上章 明朝好女婿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