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汉箭神 下章
第359章 为臣之道
 十二月初,枚皋赶到了狄道。

 梁啸大喜过望。他在狄道停下来,没有继续赶路,等朝廷的诏书固然是原因,但利用这段时间了解一下长安的情况也是目的之一。对他本人来说,这可能比前一个目的更重要。

 枚皋的到来正合他意,东方朔去了西域,眼下能给他提建议的人也只有枚皋了。

 看到枚皋,梁啸很兴奋。他直言不讳地问起了李广的事情。这是眼下他最关心的问题,李广为什么有功无赏,反而被下了狱?他和李广关系甚深,会不会受到牵连?

 枚皋微微一笑:“你知道淮南翁主研制出了一件宝物,名叫千里眼吗?”

 梁啸点点头,转身让希娅取来千里眼。“不就是这个吗?”

 “嗯,看来你也有。”枚皋接过来,套在眼睛上看了看,啧啧称奇。梁啸静静地等着。他问李广的事,枚皋却先问千里眼,这件事难道和刘陵有关?

 “这样的宝物,据我所知,连你这一件,总共有四件。”枚皋不紧不慢的说道:“天子一件,你一件,韩安国和程不识各一件。韩安国和程不识的千里眼,都是他们受命驻边之后,淮南王派人馈赠的。他们说这是至宝,非人臣敢有,所以都原封不动的送到长安来了。”

 梁啸心里一动,恍然大悟。既然是受命驻边之时,那李广应该也有一件。“李将军没送?”

 枚皋点点头。“不知道他是没有得到淮南王的馈赠呢,还是忘了,总之没听他提起。”

 梁啸咧了咧嘴,嘴里有些发苦。淮南王既然送给韩安国、程不识,岂能不送给李广。李广没说,只有一种可能。他根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不值得向朝廷汇报。这种错误,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犯了。吴楚七国叛。他随太尉周亚夫出征,就曾经私受梁王将印。以至于有功无赏,错失了一次封侯的好机会。

 没想到他这么不长记,在同样的问题上又一次犯了错。

 “这么说,没能封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不敢说全是这个原因,但是这肯定是原因之一。”枚皋叹了一口气。“李将军情耿直,世人皆知。可是为官多年,依然如此不谙人臣之道。也是罕见。由此可见,不读书还是不行啊。”

 梁啸既赞同枚皋的意见,又有些不以为然。“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什么原因?”

 “朝臣们不赞成与匈奴人开战。不久前,匈奴单于派使和亲,天子朝议,结果被汲黯面折,不而散。丞相田蚡、御史大夫韩安国都不同意,天子也无法奈何,现在还在拖。”

 “韩安国做了御史大夫?”梁啸非常吃惊。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相当于副丞相,已经接近巅峰了。韩安国在受命驻边之前,还只是一个北地都尉。怎么才几年功夫就升任御史大夫了。

 “嗯,从北边回来之后,他被任命为大农令。太皇太皇驾崩,庄青翟被免,他就成了御史大夫。”

 “这是因为他是梁国的旧臣?”梁啸忍不住带上了几分嘲讽。“还是因为他深谙为臣之道?”

 “兼而有之。”枚皋瞥了梁啸一眼。“别忘了,你我身上都有梁国的印记。”

 梁啸哈哈一笑。“你有梁国的印记是事实,我和梁国有什么关系?就因为我姓梁么?”

 枚皋嘿嘿一笑:“如果我没记错,你母亲叫梁媌吧?”

 “怎么着,不是梁国人就不能叫梁媌?”

 “你可知道。梁国女子以媌为名,就和吴国女子以娃为名一样。其实根本不是一个名字。”

 梁啸一怔,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枚皋说得没错。媌其实不是一个正式的名字,只是对女子的惯用称呼,就和吴国女子常被称为吴娃一样。

 “这个你不用太心,梁王也罢,太皇太后也罢,都死了。你就算是梁国人,也没什么影响了。韩安国能做御史大夫,一是他有这样的能力,二是他的确深谙为臣之道。别的不说,他没有阿从天子之意,坚持和亲之策,便是明证。”

 梁啸笑了起来,打趣道:“那你说的这个为臣之道,究竟是什么?是听话,还是不听话?”

 枚皋有些尴尬,沉默了片刻。“这个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你呢?”梁啸追问道:“你信奉的为臣之道是什么样的?”

 “我嘛…”枚皋恼怒的瞪了梁啸一眼。“我相信夫子说的,邦有道,谷;邦无道,谷,也。大丈夫,直道而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梁啸感慨不已,深施一礼。枚皋虽然谈不上大义凛然,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难能可贵。韩安国同样如此,抛除个人见识,他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不随意附和天子出击匈奴人心思,也算是尽了本份。

 相比之下,李广也没错,可是他和韩安国相比,的确在政治上有些弱智。同样的错误犯了两次,也许到现在还没明白过来,只当自己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少孺,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明白了,我就没有白跑这一趟。因为淮南翁主,你已经得罪了严助和田蚡。回京之后,你要慎言慎行,不要再自找麻烦。千里眼的事,主动和天子解释清楚吧,不要等他来问你。你我年少,犯错在所难免,天子不会太计较。可若是有心隐瞒,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好。”梁啸迟疑了片刻,点头答应。

 “还有…”枚皋顿了顿。“马八尺为龙,你那匹大宛马比献给天子的贡马还要好,我觉得可能不是很合适。你最好献与天子,免得被有心人抓住把柄,说三道四。”

 梁啸挑起了眉头,心情变得非常恶劣。怎么自己辛辛苦苦的战斗了两年,回到大汉,首先要面对的不是封赏,却是一大堆问题?大宛马不能骑,那大宛公主怎么办,我让她怀了我的种,岂不是死罪一条?

 见梁啸心情不佳,枚皋同情地拍拍梁啸的肩膀。“阿啸,为臣不易啊。”

 ——

 虽然不,可是梁啸也知道枚皋的一片好意。若不是关心他,枚皋根本没必要从长安跑到狄道来。他送了枚皋两颗大宝石。枚皋虽然已经升了官,现在是文学侍从,又有侍中的加衔,领着千石的俸禄,要养活一家人也不容易。

 枚皋很愉快的接受了。他告诉梁啸,如今西域来的宝石美玉在长安非常受,权贵之家趋之若骛,像他这样的穷酸,根本买不起。这两颗宝石让他终于有实力在众人面前杆了。

 梁啸很意外,他知道这些东西会受,却没想到这么受。两块宝石就能让枚皋杆?这么说,郭家父子可是赚住了。他想到那些还埋在祁连山的珠宝,不笑了起来。

 “少孺,赶走匈奴人,打通河西走廊,宝石、美玉何足道哉。”

 枚皋把玩着宝石。“怎么,你也想劝陛下出兵?”

 “是的。”梁啸示意希娅关上门,铺开一张地图。枚皋和梁啸一起出使的时候,梁啸就帮他设计过马车,让马戎描绘了大量的匈奴地图。他能够升任文学侍从,又加了侍中衔,与那些地图分不开。现在看到梁啸又拿出一副地图,立刻将宝石揣进怀里,伏在案前。

 梁啸讲起了他的一路见闻。这些本来是他打算亲自向天子汇报的,既然枚皋来了,不如先让枚皋看一下,一是互相讨论一下,以免自己钻牛角尖,二是分枚皋一些功劳。俗话说得好,出门靠朋友,天子身边有几个能说得上话的朋友肯定不是坏事。

 梁啸给枚皋看的是青海道的地图。

 接受马奇的建议,取道羌中返回,原本是不得已。可是后来,沿途遇到了不少羌人、小月氏人,又遇到了一些商人之后,他有了新的发现。

 他之前对青海道的认识不准确,或者说,有极大的误区。

 就目前而言,青海道可能比草原道、河西道更适合商贸。一是因为羌人实力分散,大部分部落都商人,愿意给他提供饮食、驮马,打劫的比较少;二是匈奴人虽然也想号令羌人,但是受限于实力和祁连山的阻隔,对青海道的影响力严重不足。

 他能安全通过青海道回到大汉,与这两个因素都有关系。如果能趁此机会,抢先进入青海道,不仅可以得到羌人的帮助,还可以以羌人部落为后勤基地,与匈奴人争夺河西。如果拖得时间太长,让匈奴人控制了青海道,再出兵争夺就没有这么容易了。到了那时候,羌人将成为匈奴人的附庸,与大汉为敌。

 就和西域一样,这是一个窗口期,稍纵即逝。如果不能抓住这个机会,不能及时控制河西走廊,那他在西域争取来的机会也将化为泡影。匈奴人迟早会击溃东方朔、李当户等人,彻底控制西域。

 如此一来,不仅他的努力将付之东,汉匈之战也将走上历史老路,倾全国之力,付出沉重的代价。

 听完梁啸的讲解,枚皋立刻明白了梁啸的意思,他眼神灼灼,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

 “阿啸,这是一个机会啊。多谢你的提醒,我会向天子进谏,尽可能抢到出使羌中的机会。”

 梁啸哈哈大笑。和枚皋说话就是这么投契,他只要出一点意思,枚皋就明白了,而且欣然响应。

 -

 -
上章 大汉箭神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