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至于于择虎被暗杀一事,他断不承认,说根本就不知情,也没安排人去暗杀他,反正当场凶手也没有被抓住,这事情根本没法坐实在他身上。
事后这件事一直闹到了京师,其实所有人都明白,于择虎为何被杀,虽然于择虎这么做,确实不对,可是于孝天也干的太狠,一千多广州守军,几十条战船,被于孝天宰
杀羊一般的就给干掉在了狮子洋之中。
而于择虎身在广州城中,居然也被于孝天派人做了掉,于孝天这样的报复手段,也太过份了一些。
崇祯闻之大怒,但是最终也只是下旨又对于孝天斥责了一番,并未敢拿于孝天怎么样,而且现在他正在用于孝天之际,也不敢对于孝天处置太甚。
而且崇祯这次让于孝天南下平定两广海盗,于孝天也确实捷报频传,虽然到处都是告于孝天嚣张跋扈的弹章,但是从两广传回的消息看,于孝天采用的这种手段,确确实实对平定两广沿海的海寇可以起到奇效。
两权相害取其轻,现如今两广海盗的事情为大,别人也没有办法,唯有让于孝天放手去干,才能讨平这些海盗,而且这些海盗确确实实在岸上跟很多沿岸当地的大户勾结甚深,不打掉这些跟海盗勾结的大户,也确实没法平定海盗。
这海盗就算是现在平了下去,但是有这些勾结海盗的大户在,于孝天一走,这帮大户士绅便立即又会培养出更多的海盗,这海盗跟割韭菜一般,割一茬长一茬,永远也割不净。
所以虽然于孝天做的很过分,但是
子上却解决了问题,这种事就算是崇祯想不到,也有人替他想到了,京师之中,有于孝天一帮代言人,自然会替于孝天说话,把这种事情给崇祯解释清楚。
这么一来,崇祯听了这些人的进谏之后,也就明白了于孝天这么做的好处,而且有人上奏崇祯,说时下时局如此,就必须要下猛药才能治
,表面上来看于孝天这么做是过分了一些,可是却可以让两广沿海一带长治久安,彻底解决海盗的麻烦。
崇祯想通了这一点之后,自然也不会太过为难于孝天,而且还觉得于孝天这个人,还是可用的,这家伙虽然跋扈,可是却还是愿为朝廷所用,为朝廷办事还是比较尽心竭力的,这次他亲自率兵南下剿贼,就很说明问题,崇祯反倒觉得放心了一些。
但是任由于孝天如此跋扈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崇祯最终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对于孝天下旨申斥了一番,把原来大亚湾大捷的嘉赏冲抵掉,不再另给嘉赏。
但是这样的处置,可以说是不痛不
,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处分只是巴掌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跟瘙
差不多,这一下广东的兵将算是上下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打死都不要去招惹于孝天这个煞神,否则的话绝对讨不了好。
原本为了这件事,还摩拳擦掌准备跟于孝天翻脸的那些广东的军将们,自总兵以下一众人等,都顿时偃旗息鼓,决口不提于择虎被杀的这件事了,于孝天也通过这件事,真正的在广东地面上立威成功,使得所有人都明白,他们眼下可以得罪任何人,但是绝对不能得罪于孝天。
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里,于孝天也不再亲自领兵南下清剿两广海面上的海盗了,他在香港坐镇了一段时间之后,将剿匪的事务交给了独眼龙等人负责,而他自己则启程返回了围头湾。
这么做虽然明面上有点说不过去,毕竟圣旨是让于孝天亲领大军南下剿匪,而他现在却把事情托给了手下去办,自己跑回了围头湾呆着,明显是有点不给朝廷面子。
可是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于孝天在闹脾气,他在大亚湾获得大捷,却因为和广州驻军发生冲突,招致朝廷不赏,反倒给予他了申斥,所以于孝天不高兴,才这么做的,这应该是给朝廷表明了一个态度,给朝廷难堪。
但是实际上于孝天这么做,是因为他这次返回福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现如今眼瞅着已经到了崇祯八年。
八年初
民军高
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大会于荥
,进而分兵三路席卷河南,高
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率部东进正月间杀入凤
府,居然把朱家的老家凤
给攻破,把朱元璋的祖坟给挖了。
这件事朝野震动,崇祯为此第一次下了罪己诏,誓要把
民军剪除干净,任洪承畴为山、陕、川、湖、豫五省总督,负责几省全面对
民军进剿。
而
民军在这一年,已经发展壮大到了空前的程度,几十路农民军加在一起数量已经过了几十万人之多,而且他们
动
非常强,如同蝗虫一般,不断的从一个地方飞向另一个地方,所过之处吃光抢光,裹挟更多的
民入伙,其中自然少不了大部分是被强行裹挟的。
另外他们对于社会基础破坏极为严重,虽然他们摧毁了社会上层结构,抢了杀了不少大户地主以及士绅人家,可是同时也彻底摧毁了整个社会生产力。
一些地方原来虽然百姓日子过的十分困苦,可是毕竟还能种地,还能给社会提供粮食资源,可是农民军一过,这些地方的生产基础全部被彻底摧毁,使得更多的人无以为生,只能逃难或者加入
民军之中,跟着一起混吃等死。
随着
民军活动范围扩大,以前还只限于陕西的
民军已经席卷了几省,而这几个省,又都是中原重要的产粮大省,
民军一过,一切都被摧毁,使得饥荒如同瘟疫一般,迅速的扩张席卷向更多的地方。
民军也通过这种手段,不断的扩张势力,而官府方面,以前各省之间都是各自为战,他们只考虑各扫门前雪,本身也没有权利,所以只考虑把
民军赶出他们管辖的地盘,至于
民军跑到其他省,那就不关他们的事儿了。
所以官府在这几年之中,剿匪基本上没见到多少成效,反倒是
民军的数量越剿越多,以至于发展到了把朱家的祖坟都给挖了的程度。
于孝天从来不否认
民军是被
无奈才走上了这条道路的,但是
民军之中,绝大部分人,却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后来被
民军
迫无奈,才不得不加入
民军的,这种情况对于整个社会的基础破坏之严重,是无法想象的。
但是这又是一个必经的途径,一个时代的终结,就必须要先摧毁整体的社会结构,特别是这些上层的社会结构,大明二三百年来,上层社会垄断了太多的社会资源,已经导致了整个社会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所以作为一个时代的终结,这种社会结构就必须被打散重新进行分配。
如果他现在参与到其中,就必须率胳膊挽袖子亲自上阵来干这种事情,这对于以后他平定全国,肯定会造成他声誉上的一些影响,积累太多的仇恨值。
所以于孝天思前想后,和手下诸谋士们商议,最终还是认为,这件事他最好还是不要过早
手的好,虽然现在大明已经快到了筋疲力尽的程度,可是却还有一息尚存,还没有完全到崩溃的地步,所以还需要这些
民军甚至是建奴,继续挖空大明这座大厦,直至将大明这座大厦的基础彻底挖空。
到那个时候,才是他临门一脚,把这座大明的大厦给踹翻的时候。
所以于孝天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韬光养晦,不断的积蓄力量,眼看着大亚湾之战之后,两广重要的大股海盗都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接下来已经不需要他继续领兵去对其进剿了。
他这才返回围头湾,实质上是回到台湾岛,督促各种基础的进程发展。
现如今整个福建,于孝天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各地,俨然已经成了暗中的管理者,而明面上的官府,在这个时候,在许多地方已经被架空,政令可以说是不出城池,甚至于到了不出州府县城的衙门。
所以于孝天已经不再单单关注着台湾岛方面的基础设施发展了,而是把目光已经转移到了福建的陆上。
福建本身产煤,而且也有大大小小的铁矿,而台湾岛这些资源贫瘠,煤铁都无法自行供应,以前只能从陆上转运到台湾那边去,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将这些原材料输送到台湾岛,运输费用着实不低。
现如今他已经把势力伸到了福建各地,福建官府已经彻底对他失去了控制能力,所以他现在根本不需要继续把资源源源不断的输往台湾岛,而是很多原材料的初加工甚至于中加工都可以放在福建陆上来完成。
这样一来,他以后只需要把经过加工过的原材料,比如重要的钢铁原料,直接输往台湾岛,这样可以减少很多运力的浪费。
于是他在自从受抚之后,便开始暗中运作这件事情,在福建各地大肆兼并收购私人的铁场和铁矿,特别是福建煤铁的主产地龙岩一带,更是他控制的重点,当地不管是官私煤铁矿以及铁场,私人的基本上都被他兼并,官面上的,也差不多都被他伸进去了手,所产铁矿绝大部分,都落在了他的手中。
(还是继续感谢大漠笑春风兄弟的打赏,月底了,再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