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 下章
二 临别,圣僧送了四句谶言
 1、贵客投宿

 赵匡胤看见老僧出来,估计他是寺庙的住持,连忙上前拱手施礼。

 老僧忙不迭地还礼道:“老衲命小徒接贵人,谁知他们有眼不识泰山,反倒冒犯尊驾,还请贵人多多恕罪!”

 赵匡胤见老僧如此客气,而且还称自己是贵人,不仅感到受宠若惊,而且还有些莫名其妙,微笑着说:“我是个平庸之辈呀!怎当得起贵人的称呼呢!只是我途经襄,适逢天色已晚,冒昧前来,在宝刹借宿一晚,明即便离去。谁知众僧不但不答应,反而冷嘲热讽,以致发生争斗。是在下缺少涵养,打扰了高僧的清修,实在是罪过,请高僧原谅!”

 老僧说:“贵人不必过于自责,都是小徒之过,请贵人随老衲进寺吧!”

 接下来,老僧将几个小和尚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他们眼凡胎,不识圣人,叫他们到山门接贵人,反而将贵人拒之门外,而且还冲撞了贵人,罚他们面壁思过三天。接着吩咐小和尚,接过赵匡胤的箭囊弓袋,拿到客房去,他自己则陪赵匡胤进了客厅。

 宾主坐下,彼此重新见过礼后,赵匡胤询问老僧姓名。老僧说他自幼出家,至今已近百年,俗家的姓氏早已不记得了。赵匡胤接着说:“总该有一个法号吧?”

 老僧微微一笑说:“老衲向来以为‘空即是即是空’这两句话隐藏着无限玄机,就取用其义,自称空空。本寺僧众和来寺施主,都称呼老衲为空空和尚。”

 赵匡胤说:“法师寿至百年,道行高深,定知过去未来之事,弟子愚昧,不知将来结局如何,还请法师指点津。”

 老僧说:“夹马营已呈异兆,香孩儿早现奇征,点检作天子,这是天数,贵客的后福不浅哟!”

 赵匡胤不知“点检作天子”是什么意思,请求空空和尚解释。

 老僧神秘一笑地说:“万事皆由天定,到时自见分晓。老衲不便饶舌,恐防天机。”

 赵匡胤见老僧不肯直说,连忙起身跪下拜道:“弟子有缘遇见大师,纵使不能天机,念弟子正在穷途落魄、进退维谷之时,请大师大发慈悲,给弟子指条明路,弟子向何处去才是正途?”

 空空老和尚见赵匡胤跪倒在地,连忙起身离座避到一旁,合掌为礼地说:“善哉!善哉!阿弥陀佛,贵客不要折杀老衲,老衲如果受你一拜,定要折十年寿。至于前程,贵客尽管放心,出了山门,只管向北走,定会有奇遇。”

 赵匡胤道:“弟子落魄途中,囊中空空如洗,如再北行,恐怕要饿死途中了。”

 空空和尚微笑着说:“贵客不必担忧,区区川资,老衲可为你筹措,一路北去,保管你前途一片光明。”

 赵匡胤感激地说:“前来宝刹扰,已是过意不去,怎敢再受厚赐呢!”

 “结些香火缘,贵客不要放在心上。”正说间,小和尚来报,说斋饭已经备好,是不是端上来。空空命小和尚将斋饭直接送到客房,带贵人到客房用餐。

 小和尚将赵匡胤引出客厅,老僧手执锡杖送至门口,然后自个扶杖去了禅房。

 赵匡胤随小和尚来到客房,见上的被褥全是新换上的,客房内窗明几净,墙角处点上几炷檀香,香气扑面而来,顿时神清气,欣慰异常。不一会儿,小和尚送来晚餐,尽是些香菇、木耳、黄花、豆荚、竹笋、香椿之类,虽然都是一些素菜,却也十分精致,赵匡胤早已是饥肠辘辘,见到这些美味佳肴,也不客气,拿起碗筷,添了米饭,立即狼虎咽起来,不一会儿,便将送来的饭菜吃得一干二净。

 小和尚撤去残食。赵匡胤自觉疲倦,稍坐片刻,便上睡了。

 2、指点

 赵匡胤一觉醒来,已经是上三竿。他怕误了行程,连忙披衣下,早有小和尚进入客房,侍候赵匡胤洗漱,然后又将早餐送进客房,侍候赵匡胤食一顿。

 小和尚刚刚撤去残食,空空和尚已经站在门口,彼此问过早安之后,空空叫小和尚拿了赵匡胤的箭囊弓袋,一同来到客厅。

 赵匡胤待告辞,老僧走到门口,抬头看看天,微笑着说:“贵客不必着急,此时还没有到出行的时候,要走,也要到午时过后。老衲特地备了薄酒,还要替贵人饯行呢!”

 赵匡胤重新坐了下来,同空空和尚谈起了天下时局的变化,询问空空和尚,中原纷已久,天下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不知天下何时能够太平,老百姓何时能过上安定的日子。

 空空和尚手抚胡须,慢腾腾地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都有定数。天下自唐末以来,战祸连年,烽烟四起,老百姓没有过上一天安定的日子,这是因为真主还没有出现。一旦真人现身,天下离太平之也就不远了。”

 赵匡胤迫切地问:“真人出现了吗?”

 “来了!来了!”空空笑着说。

 “真人在哪里?请指点一二,我去拜见他。”赵匡胤殷切地看着空空,等待着他的回答。

 空空再次抚了抚胡须,微笑着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但请贵人他征战沙场,要以天下苍生为念,戒杀好生,切不可滥杀无辜。这样才能统一中原。”

 赵匡胤听了空空之言,不知如何应对。

 空空见赵匡胤没有回答,沉声问道:“贵客难道以为老衲说得不对吗?”

 赵匡胤慌忙回答:“这个自然。从来创业的君王都很注重仁德,不是专靠武力的,楚汉相争,汉高祖最后得了天下,楚项羽自刎于乌江,就是很好的例子。”

 两人在客厅里,纵论天下事,一个是虚心求问,一个是细语道来,时不时传出一阵笑声,看得出来,他们谈得十分融洽。时间不知不觉已近正午。

 空空唤小和尚端来几盘素菜,还是一些香菇、木耳、竹笋一类素菜,又烫了一壶酒,恭请赵匡胤上坐。

 “不敢!不敢!”赵匡胤谦逊地推辞道“承蒙大师错爱,又是借宿,又是吃饭,在下已是多多,怎能越礼而坐上位呢?”

 “好!好!”老僧微笑着说“贵客只管请坐,眼下真龙失水,未到腾飞之时,潜德韬光,难得、难得。老衲身为主人,叨居主位,贵客并未越礼,倒是老衲越礼了。”

 赵匡胤听了,觉得和尚之言,似乎是隐指自己,知他是有为而发,不再推辞,告礼之后,入席坐下。

 空空和尚提起酒壶,亲自替赵匡胤斟上酒,赵匡胤取过酒壶,替空空斟酒回敬。空空和尚推辞道:“老衲自入空门,戒酒戒荤,这里以茶代酒相陪,请贵客不要见怪!”

 赵匡胤是个爽快人,听空空和尚说戒酒戒荤,谦让数语,端起酒杯,自斟自饮起来。因要赶路,加之起得晚,刚用过早餐,只是略饮几杯,便即放下酒杯。空空和尚也不多劝,便叫小和尚替赵匡胤添了米饭。赵匡胤吃了个,空空和尚也以半碗相陪。赵匡胤见空空和尚吃得少,便问他为何只吃这么一点点。

 空空微笑着说:“老衲辟谷,已有数月不进食了,今吃半碗,只是为了陪陪贵客,才破戒吃了这些,否则,老衲是粒米不进。”

 “辟谷?”赵匡胤大是奇怪,好奇地问“这种方法能够学会吗?”

 “这是禅门真诀,贵客学会了并没有什么用处。”

 赵匡胤也不再问,吃完饭,小和尚撤去残席。

 空空和尚叫小和尚到禅房取来纹银十两,到后院牵来驴一头,一并交给赵匡胤,请他笑纳。赵匡胤推让再三,只是不受。

 “贵客肩负天下,出门在外,身上没有钱,那是万万不能的。十两纹银虽然不多,已够贵客途中之用。驴送给你,权以代步。”空空指着门外说“南方相对平稳,北方却是战频繁,世出英雄,客官出了山门,一直向北走,数之内,必有奇遇。”

 赵匡胤不是不缺银两,只是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其实,如果不接这十两纹银,他还真的不知道下一顿吃什么、下一宿怎么住呢,略为谦让之后,满怀感激地收下空空赠送的银两。正待辞别。

 空空和尚说道:“贵客上路,老衲有数言赠别。”

 赵匡胤谦恭地说:“弟子敬听清诲。”

 空空和尚双手合掌道:

 遇郭乃安,历周始显。

 两重光,囊木应谶。

 空空和尚说罢,又补充道:“十六个字,请贵客一定要记住。”

 赵匡胤听罢偈语,一脸茫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又不便多问,连连说领教了。

 空空和尚叫小和尚将箭囊弓袋和驴交给赵匡胤。赵匡胤接过箭囊弓袋,挂在身上,手牵驴,向空空和尚拜别。并订后约说:“此行如若如愿,定当相报。大师鉴察未来,不知何才能再会?”

 “待近太平之年,自当重新聚首。”空空和尚说罢,一直把赵匡胤送到山门口,道一声贵人一路珍重,也不再送,目送赵匡胤下山去了。

 3、巨龙际遇

 赵匡胤下山后,由于有了空空和尚指引的方向,怀中还揣着十两银子,一脸轻松,并不急着赶路,一路行来,倒还有些闲情逸致,观赏沿途的山川美景。由于是第一次到南方来,看那自然美景、风土人情,与那北方自是不同,处处都感觉好奇,虽是一人行路,倒也不觉寂寞。

 这一天,渡过汉水,沿江岸逆而上,但见前面重峦叠嶂,异峰突起,古树参天,鸟飞兽吼,忽然看见前面山谷之中战旗猎猎,走近一看,竟然是一座军营。军营中一面杏黄大旗风招展,上面似乎绣有一个大字,因其风摆动,看不清楚,看了半天,才看清上面绣的是一个大大的“郭”字。

 赵匡胤看到这个“郭”字,猛然记起空空和尚临别赠送的十六字偈语的第一句就是:

 遇郭乃安!

 赵匡胤心中暗忖,难道说,我的前程,就应在此处不成?想到空空和尚的赠言,他不再犹豫,迈开大步向军营走去,抵近军营,转念一想,恐怕天下事没有那么碰巧的,反倒踌躇起来,两只脚也不期而然地站住了。营外站岗的士兵看见这么个雄赳赳气昂昂的人在营外徘徊,大声喝道:“这里是军营,闲人不得靠近。”

 赵匡胤被士兵一问,立刻有了主意,满脸含笑地问道:“这里是郭大帅的军营吗?”

 “大旗上一个大大的郭字,你没有看到吗?”站岗的士兵没好气地回答。

 “我是特地来拜见郭大帅的。”赵匡胤比划着说“郭大帅在营中吗?”

 “正在营中。”士兵反问道“你是谁?从哪里来?见我家元帅有何事?”

 赵匡胤回答:“我从襄来,特地来投拜郭大帅,在郭大帅军前效力。”

 “叫什么名字?”士兵补了一句“我好向大帅禀报。”

 赵匡胤说:“我姓赵,名匡胤,涿州人氏。是都指挥使赵弘殷的儿子,他的部队在凤翔。”

 “失敬了,原来是一位贵公子。”士兵反问道“你父亲既是都指挥使,为何不在家里享清福,跑到这里投军?”

 赵匡胤大声说道:“世出英雄,大丈夫既生逢世,不在此时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更待何时?”

 士兵叫赵匡胤在营外等候,他自己转身进大营去了。

 郭威可不是等闲之辈,他曾随朱温一起造反,将唐王朝掀了个底朝天。此后两年,他又成为后周的开国皇帝,史称后周太祖。

 此时的郭威,还没有篡夺后汉江山的野心,还在后汉隐帝刘承祐驾前做官,职务是枢密副使。

 乾祐二年(949年),隐帝刘承祐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很多人不服气。有些人尽管不服气,但却把想法埋在心里,有的也只是说说而已,没有什么具体行动。然而,河中、永兴、凤翔三镇却不同,三镇的头头脑脑们不但敢想,而且敢干,公然扯起反旗,同隐帝为敌。特别是镇守河中的李守贞,是个桀骜不驯的主子,也是三镇的盟主,永兴、凤翔两镇,都唯他的马首是瞻。

 隐帝刘承祐见有人起来造反,便命郭威为招抚安慰使,并把西边军队的指挥权都交给了他,命令他去修理一下那些不服气的人。

 赵匡胤见到的大营,就是郭威的营盘,此时,郭威正在发兵西进的途中,途经此地,扎营暂时休息,待兵士解除疲劳之后,便要拔寨西进。赵匡胤恰在此时前来投军,正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这次会见,称得上是一次历史的会见,因为后这两个人,一个是后周的创国之君,一个是宋朝的开国之主,都是一个新朝代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巨龙际会,恐怕是绝无仅有。冥冥之中,是上天安排?恐怕只有空空和尚知道。

 郭威在中军帐接见了赵匡胤。他见赵匡胤体格魁梧,面大耳方,相貌堂堂,心里已有几分喜爱,谈话的时候,赵匡胤对答如,声音洪亮,对他的喜爱又加了一分。于是问道:“令尊在凤翔大战告捷。你为何不去跟随你的父亲,却要投到我的旗下呢?”

 赵匡胤回答说,父母宠爱他,不许他从军,这次外出,也是偷偷跑出来的,父母并不知道。

 “嗯!”郭威点点头,赞叹道“将门出虎子,你有这个志向,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那你就留在我的帐下,随我一同西征,等有了战功之后,我再向皇上举荐你,也使你博得个封荫子的前程。”

 赵匡胤见郭威说话温和,对自己也是以礼相待,心里很高兴,便留在了郭威身边。

 郭威慧眼识英雄,只是叫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收留之人,既是一个英雄,也是一个贼,一个窃国之贼。他,郭威窃得的后汉江山,创立的后周王朝,就是被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从他们周朝后人的手中窃了过去。这是后话。

 赵匡胤留在郭威帐下,随军一同西征。郭威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河中守将、三镇盟主李守贞战死沙场,一举平定了河中。

 后汉隐帝刘承祐见郭威出征告捷,任命郭威做了邺都留守。郭威做了留守之后,并没有兑现他向赵匡胤许下的诺言,就没有向隐帝刘承祐举荐赵匡胤,仍然将赵匡胤留在自己身边。赵匡胤虽小有战功,并未得到朝廷的提拔。

 郭威不举荐赵匡胤,并不是说他小看赵匡胤,而是非常器重赵匡胤。因为他知道,赵匡胤是个人才,如果把他推荐给隐帝刘承祐,刘承祐就会封赵匡胤个一官半职,这样,赵匡胤就要离开他,不能为他所用。

 郭威是个有野心的人,他要自己打天下,打天下就要人才,像赵匡胤这样的人才,他怎么能拱手送人呢?他不举荐赵匡胤,实在是存有很大的私心。他要把赵匡胤留着自己用。

 赵匡胤是个聪明人,对郭威的用意自是心知肚明。对是到皇上身边去做事,还是留在郭威军前效力,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郭威没有举荐自己,但对自己很器重、很礼遇,留在这里,环境不错,加之郭威是一个帅才,在他手下当差,可以学到一些实战本领、领导艺术,这些东西,都是自己最缺乏、需要学习的,后一定用得着。

 赵匡胤有了这样的想法,并没有去追问郭威的意思,更没有要求他兑现当初的诺言,而是心甘情愿地留在郭威帐下效力。

 荐、还是不荐,走、还是留,郭威和赵匡胤,各人心里都有一本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
上章 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