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秦帝国1:黑色裂变 下章
第四节 风兮雅兮 我心何堪
 栎后宫沉浸在一片喜庆中,公主莹玉的婚礼正在忙碌的准备着。

 秦孝公听到侯嬴回报的消息后,长吁一声,顿感欣慰轻松。自己一直没有大婚,母后就一直不高兴。若莹玉的婚事再没有着落,母后该忧思成疾了。而今莹玉的婚嫁结局竟是难得的理想,母后赞同,莹玉自己更是一心向往,他自然也大是赞同。

 秦孝公想得更多。秦国变法正在最要害的半坡上爬,卫鞅已经隐隐成为朝臣中的一个孤岛,连秦孝公自己也感到了世族元老的疏远冷漠。自从嬴虔遭受劓刑,公孙贾被黥刑放逐,太子被贬黜庶民离开栎,秦国的朝局便顿时严峻起来了。嬴虔的封闭门户,宣告了秦国世族大臣全部退出了变法势力。原先的故旧权臣几乎全都在变法中受到了打击或损害,国人庶民中的老秦旧部族也在变法中经受了很大的利益损害——显赫地位降低、世袭特权被剥夺、附属隶农籍成为自由民、私家武装被取缔,成了与庶民家族同等的寻常部族。当此之时,如果变法本身出现混乱、意外或那怕是某些方面的失败,都会引起这些势力的合反对,秦国必然出现混乱动乃至政变,秦孝公和卫鞅也会一起葬身在复辟势力的愤怒复仇中!那时侯,变法在秦国将象风一样吹过。

 要避免这样的结局,就要确保变法顺利进展,确保卫鞅和他的变法班底稳如泰山。要做到这一点,秦孝公与卫鞅的君臣合力是根本。嬴虔没出事的时候,秦孝公——卫鞅——嬴虔,是支撑变法的三足鼎架,等闲势力难以撼动。而今,一足折损,唯余两足支撑。若两足之间稍生嫌隙,大局就有倾覆的可能。当今天下,向世人宣示结盟的最有力手段就是君臣联姻。受到劓刑后的嬴虔之所以反对,恰恰说明了这件事正是局势的症结。秦孝公其所以亲自去找侯嬴斡旋,就是因为他清醒意识到了,秦国局势的要害在于君主与变法大臣的坚实结盟。他深知卫鞅长于国政而短于人事,卫鞅关注的是民情国力,对权力场本身的利害冲突,远不如对国事冲突的敏锐与智慧。要卫鞅自觉认识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然则卫鞅毕竟是天赋过人的大才,名士的自尊心又极为强烈,若由秦孝公亲自对卫鞅说明,必然会给卫鞅一种难以回绝的压力。采取传统的媒妁之言,给卫鞅以回旋的余地,这是孝公反复思虑的最佳办法。

 所幸的是,卫鞅最终赞同了,而卫鞅第一次是回绝了嬴虔的。这说明,卫鞅也悉了朝局的微妙危机,决意以最传统但也是最彻底的方式,显示君臣同盟的力量。然则既有一次回绝,就意味着卫鞅必然有难言的苦衷。秦孝公和太后、莹玉细致商议,一则大张旗鼓的准备婚典,让这个消息传遍朝野;二则不催促卫鞅,给他一段充分的善后时间。

 在卫鞅和公主即将大婚的消息迅速传开时,秦孝公最充分的利用了这个时机,一举升任卫鞅为大良造,兼行丞相与上将军职权,将嬴虔遗留的部分军权和分散在孟西白三族将领的军权全部转移到卫鞅手中!

 大良造是秦国传统爵位的第十六级,是最高爵位中囊括军政实权的实际爵位,其上的四级爵位基本上是虚衔。在战国秦的历史上,只有卫鞅和后来的白起做了赫赫大良造。战国后期军政分权,大良造爵位便成为荣誉虚衔,以至最终消失。卫鞅升任大良造的消息传开,震惊秦国朝野,世族大臣们瞠目结舌却无话可说。根据秦国传统,与公室联姻的大臣自然便是公室贵族成员,也自然是高爵重臣,即或功勋平平,也能晋升高爵,何况卫鞅两次变法的赫赫功劳,谁能提出反驳?然则,贵族们还是对卫鞅的一举跃升六级(左庶长乃第十级爵位)、总揽军国大政感到震惊。对这样一个骤然集公室贵族身份和军国权力与一身的卫鞅,谁还能轻易撼动他呢?

 秦孝公此举,几乎是将整个国家权力交给了卫鞅,一举廓清了弥漫朝野的等待卫鞅失势的复辟霾!庶民们奔走相告,不再担心变法再变回去。阴沉沉的世族们则大大气,开始慢慢的向卫鞅的变法势力靠拢了。

 当这两个消息震秦国朝野时,蜗居书房的甘龙一动不动,就象一条鸷的老狐。

 孤独无形的密谋,一举将嬴虔和太子从变法势力中分离出来,而且给卫鞅树了一个异常顽强的敌人!这是甘龙的阴谋杰作。可是,他还没有暗自高兴几天,局势就发生了更大的变化,秦公与卫鞅联姻,卫鞅升任大良造并总揽军政大权!从内心讲,甘龙对卫鞅这种只知做事而不知做人的才士并不感到畏惧,这样的人倒台很容易。但是,甘龙对秦公的权术谋略却感到莫名其妙的畏惧,这个与卫鞅同样年轻的国君,简直天生的权谋奇才!他那不痕迹的权谋动作,每次都击到了朝局的要害,似乎谁也没觉得针对自己,却结结实实的震慑着每一个或明或暗的对手。他没有寻常国君惜权如命的弱点,敢于将最大权力交给他所信任的重臣,他不关注细致具体的政务,只在关键时刻扭转危局。秦公天生就是一个罕见的明君,卫鞅天生就是一个罕见的强臣,如今这俩人紧紧携手结为一体,甘龙难道注定要无声无息的老死不成?

 “父亲,杜挚前来探病。我说父亲身体不适,他坚执求见。”儿子甘成轻声禀报。

 “让他进来吧。否则,那头犟驴会坐三天三夜的。”

 杜挚黑着脸走了进来,深深一躬“老太师,杜挚想辞官还雍城老家,敢请赐教。”

 甘龙丝毫没有惊讶,叹息一声“可惜呀,秦国从此永远没有杜挚这个人了。”

 “隐居故乡,强如在栎窝囊下去。”

 “蠢也,蠢也,一叶障目啊。”

 “老太师,此话怎讲?”

 甘龙苍老嘶哑的声音一字一板“秦国正在连折腾,举国无净土,岂有隐居之地?庶人之身还乡,即刻编入连坐保甲,躬耕参战,躲无可躲,藏无可藏。新法不二出,拒绝农战者皆为疲民,一个村正就能将你置于死地。你杜挚身为贵胄,纵然忍得与民为伍,能保定自己不犯法或不受别人连坐?届时,却来何人救你?”

 杜挚一头冷汗“哪,逃亡山东如何?”

 “逃?老秦人出逃,株连九族,你能举族逃走么?”

 杜挚沉默有顷,忿忿道:“难道让卫鞅闷死不成?”

 甘龙一阵沉默,最后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倚身书案招手“你呀,过来。”

 待得杜挚靠近,甘龙悠悠道:“秦国大势,已难扭转,嬴鞅一体,其志难夺。我等惟有静观其变了。也许,上天会给我等一个机会。记住了,只要不违法,此人就不会动我们!他是强法明理,唯法是从的那种人。飓风摧木,伏草惟存。慎之慎之啊。”

 “老太师是说,利用此人弱点,长期蛰居偃伏?”

 老甘龙闭着眼睛点点头。

 “这,有把握么?”

 老甘龙冷冷一笑,轻蔑的拉长声调“回去好生想想吧,那个越王勾践是如何做的?…但有命在,焉有不变的世事?”

 焕然一新的大良造府矗立在国府西侧,一片喜庆气象。

 门前小街被辟成了一方车马场,拴马的石柱均系着红布,停车场则是罕见的清一大青砖铺成。门前右侧树立着一方高大的蓝田玉碑,四个大字赫然在目——权兼将相!左侧同样的玉碑大书——功盖管吴!正中牌坊是四个青铜大字——大良造府。牌坊与后面的大门都结上了硕大的红色布花。进得大门,面的白玉影壁上凸现着黑玉雕成的法兽獬猘,影壁背面,一个黑玉镶嵌的斗大的“灋”字。庭院内的政事厅刷得焕然一新,门额大字换成了“大良造政堂”原先作为卫鞅起居的小跨院,已经扩大成一个几乎与正院同样大小的园林庭院,小池山石青松石亭,显得幽静宽敞。北面正房门额大书“书剑立身”两侧廊柱的顶端各有一个铜字“祥”“瑞”柱身用绣着金色凤凰的红绫包裹。自从周文王时期有“凤鸣岐山”的故事传,秦人便象周人一样,将凤凰作为吉祥的神鸟,作为对女子幸福的最高祝愿。正厅的东侧的起居室,现下是华贵喜庆的房,门额镶嵌着“风雅颂”三个铜字。卫鞅的书房还是在正厅西侧,除了门面刷新,惟独这里没有任何变化。

 对大良造府的修葺改造,是秦孝公委派黑伯监督的。他给黑伯说了八个字“彰显权力,浸渍祥瑞”他知道,卫鞅从来不重视表面文章,更不会去将自己的府邸弄得冠冕堂皇。但这是需要,国人民众认这些,世族元老也认这些,他就是要使卫鞅的大良造府邸声威赫赫,震慑那些潜藏的野心与阴谋。除了庭院稍有扩大外,这座府邸没有任何名贵奢侈的排场,它的赫赫威势主要在于昭彰权力与尊贵的那些碑和字。然则,恰恰这些东西是寻常大臣所无法擅自铭刻的,那是国君赋予大臣的权力象征和地位框定。有了诸如“权兼将相,功盖管吴”这样的铭刻定论,国人能不肃然起敬?朝臣同僚能不刮目相看?

 除此之外,秦孝公更大的动作,是赐给大良造卫鞅六尺车盖的青铜轺车一辆、铁甲骑士二百作为出巡护卫仪仗,连同原来的穆公镇秦剑,这一切都强烈的向朝野昭告:卫鞅的权力是不可动摇的,秦国的变法是不会动摇的!但是,秦孝公没有料到,这些声威赫赫的权力象征,在他死后,却变成了世族大臣与儒家士子攻击卫鞅的口实。

 盛大的婚典,终于在冬天到来之前举行了。

 那一天,栎国人与六国商人几乎是万人空巷,涌上街头目睹秦国罕见的公室权臣之间的大婚。世族大臣更是由于国君亲临而人人亲赴。当公主莹玉的结红轺车和随行送亲的国君大臣的车队辚辚驶上街头时,栎国人为美丽高贵的公主激动了!“公主万岁——!”的声竟然淹没了一切声笑语。当白衣玉冠的卫鞅站在青铜轺车上出府门,与红裙拖曳的公主遥遥相对时,淳朴的国人被眼前天神般的英雄美人的婚姻感动了,不知谁人带头,满街人群都手舞足蹈的高喊着“公主大良造!秦国洪福照!”国人们将这场美丽高贵的婚姻看成了国运兴隆的吉兆,喜极而泣,如醉如痴。

 大良造府邸门前的两方乐队奏起了宏大祥和的雅乐,伴着深沉明净的和声歌唱:

 风兮雅兮国人将乐

 雨颂兮秋谷送子

 凤长鸣兮美若琴瑟

 天心顺兮人道祥和

 长街之上,国人相和,祝福的歌声响彻了整个栎。当一轮秋月悠悠飘到栎箭楼顶上时,尽管城中夜市还弥漫着国人聚相庆贺的喧闹,大良造府却早已经一片幽静了。

 莹玉在房中独自徘徊,她很兴奋,白天的婚典盛况和国人的虔诚祝愿还在心中淌。她也很惶恐,为自己即将面对久已崇敬的英雄名士竟不知所措。慢慢扯下覆盖铜镜的红绫,她端详着铜镜中红扑扑的脸庞,对自己做个鬼脸呢喃自语“他来了,我该如何呢?”突然,身后响起清晰的脚步,她竟不由自主的捂住了自己的脸不敢回身。

 “公主,请先行歇息。卫鞅还要到书房办理几件紧急公文。”

 莹玉慢慢回过头来,看着平静如常的卫鞅,恬静的一笑“孔夫子似的,如此多礼?去吧,我等你了。”

 卫鞅再没有说话,转身走了。

 莹玉在铜镜中看见了自己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儿,不生气的噘起小嘴“不是想好的么?没出息。”莞尔一笑,抹抹眼泪,便信步走到庭院中漫步。她端详着庭院中的池塘、假山、松树、石亭,想象着自己将如何在这里做女主人,如何与自己的夫君在这里诵美丽的诗章。想着想着,便醉心的笑了。她轻手轻脚的走到书房门前,从门儿向里张望,看见卫鞅眉头深锁的坐在长大的书案前,手边批完的竹简已经摞起了一尺多高。她惊讶的发现,他在灯下的面庞,看起来竟然不象在阳光下的轺车上面对万千庶民时那样光彩明亮;宽阔的前额已经有了深的皱纹,紧锁深思的眉头和明亮的双眸,竟然也延伸出细细的鱼尾纹,英的鼻梁带有些微的鹰勾,显出凛然难犯的一种严厉;不厚然而却很宽阔的嘴紧闭着,嘴角伸出两条深深的腮线。似乎隐藏了太多的人世沧桑,那平静淡漠而又专注的神情,给人难以窥视的深沉和隐秘…

 莹玉蓦然想起,当年在大哥书房见到卫鞅时,那是一副多么英俊而明亮的青春面容!光荏苒,呕心沥血,竟至于青春亮倏忽消逝!猛然之间,莹玉不心头一阵热。她默默离开了书房,一个人久久凝望着那轮西斜的秋月。片刻后,她又飘然来到书房门前,轻轻的叩门。

 “呵,请进吧。”卫鞅显然知道仆人是不会敲门的,声音平淡礼貌。

 “饮点儿热酒好么?夜凉了呢。”莹玉托着一个铜盘,上面放着一个棉布包裹的陶罐,脸上洋溢着纯真甜蜜的笑意。

 “呵,好吧。”卫鞅似乎没有料到,手头的鹅翎大笔还点在竹简上。

 莹玉起长裙,跪坐在长案的横头,从陶罐中斟出一碗热气腾腾的黄米稠酒,双手捧到卫鞅面前“来,大哥一次能喝半坛呢。”待卫鞅接过,她又利落的将燎炉拨旺,加了几片木炭,又静静的端详着卫鞅,脸上泛起一片红“我,该如何称你?夫君?鞅?还是…”还没说完,已经羞怯的低下了头,只有雪白的脖颈对着卫鞅。

 “你说呢?”卫鞅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一问,不笑了一下。

 “哪?我能叫你名字么?”

 卫鞅喉头猛然一哽,便想起了白雪的神情,闪念间又感到莹玉的无辜“叫吧,随你了。”

 “还是,先,叫你夫君吧。”

 “也可。”卫鞅笑笑“好吧,再来一碗。你先去歇息。我要将这些批完。新都城即刻开工,要急用。”

 “知道。不会扰你的。”莹玉一笑,却没有离开“新都城在哪儿?能带我去看看么?”

 “好吧。开后新都启工,正好要去。”

 “真好。”莹玉笑着起身“那我先去了。”便轻柔的离开了书房,将门轻轻掩上。

 天色微明,当庭院中传来仆人洒扫庭除的声音时,卫鞅才疲惫的离开书案,匆匆来到已经是花烛房的寝室。大的红烛依旧在风罩中摇曳,已经凝成了大块的泪结,偶尔弹起爆响的烛花。莹玉和衣倚在卧榻栏杆上睡着了,脸上是灿烂的笑容,眼角却有一丝细细的泪珠。

 卫鞅怔怔的站立良久,不轻轻的叹息一声,拿过自己宽大的夹层斗篷,轻轻披在她身上。
上章 大秦帝国1:黑色裂变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