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宋私生子 下章
第670章 将相和?


 杨逸坐着马车,来到首相府门前,曾经他是这里的常客,但今天,望着巍峨的大门,杨逸突然感觉有些陌生。

 不知为什么,杨逸恍惚间又想起了绍圣元年,那个飘着杏花雨的清晨,欸乃一声,一条不大的船悄然离开了杭州的码头,驶入蒙的细雨中,没有惊动任何人,除了船尾的开的那串清波;

 那个时候,谁也不知道这条船会将大宋带向何方,会带给大宋一段温和如水的澹澹风情?或是,象那只蝴蝶翅膀扇出的一缕气流,在不断的放大中,最终带给大宋一场滔天巨?。。

 现在已经可以确定是后者了。

 这些年来,在每一场风暴中,杨逸一直是和章惇站在一起,俩人仿佛从未下船过,一直同舟共济。

 但当风暴过去了,一起同舟共济过的人是否就要分道扬镳了呢?

 从文昌元年杨逸决定竖起自己的山头开始,似乎与章惇分道扬镳就已不可避免。

 而俩人真正出现分歧是在去年是否对黑汗开战的事情上,那件事说不上谁对谁错,只不过是观点不同而已。

 其实直到现在,章惇也没有故意拖过杨逸后腿、或故意为难他过,但彼此之间多了一份隔膜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次杨逸班师回朝,赵捷绕开众臣,自己出城接,这实际上等于是太后绕开了朝中大臣,选择了支持杨逸,作为首相的章惇。说心里没有一丝不快那是不可能的。

 紧接着杨逸剑履上殿,挟大功而满朝官员。太后还是选择了支持杨逸,三十多名官员说是外放。其实就是贬谪,而空出来的这些位置,大半落到了杨逸一系官员手中。

 随杨逸出征的那批官员有能力,有功劳,朝廷根本没理由阻止他们的升迁。

 实际上杨逸剑履上殿,绝非只是出一时之气,他根本就是要清空位置,让他这一系的官员来顶上。

 一次剑履上殿,使得杨逸在朝堂上的势力已不下于章惇。加上他爵受太傅,又是帝师,可以说在朝堂上已隐隐章惇一头。

 随着双方位置的掉换,俩人还可能象以前一样合作无间吗?

 章惇的宴席是设下了,但俩人这场聚会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杨逸没有象以前一样,当这儿当自己家似的,来了就直接往里闯,而是按正常程序递上了自己的名贴,很快。章惇就亲自出了大门来,从俩人的这些举动中,也清晰地反映出了中间的那道隔膜。

 杨逸上前,含笑一揖说道:“杨逸率军出征。幸有章相公在京鼎力支持,便军资不缺,粮草充足。方有今之大胜,章相公劳苦功高。实非他人之所能及,论及之些我心中实在惭愧。”

 章惇稍稍顿了一下。才说道:“任之不必客气,舍下已备下水酒,难得任之还肯赏脸登门,老夫是三生有幸啊,任之请。”

 “章相公请。”

 章惇虽然仍以杨逸的字相称,但口气还是明显的生分了许多,俩人寒暄了几句,便一同进府而去。

 宴席设在正堂西侧的花厅之中,美酒佳肴极为丰盛,除了章惇与杨逸之外,还有章瑶也侍候在厅中,令杨逸意外的是,章惇竟然把宜坊的苏鸣佩给请来了。

 富贵人家宴客时,请歌舞jì来活跃气氛,装点宴席是普遍现象,但京中有谁不知道杨逸和苏鸣佩关系不同寻常呢,章惇将她请来,是否有其它用意在内,就很耐人寻味了。

 苏鸣佩梳着俏皮的坠马髻,身着云雁纹锦滚宽黛青令口对襟上衣,配一条葱白底绣红梅花八幅湘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风姿较以前越发绰约了。

 杨逸含笑和她打过招呼,便举杯对章惇说道:“我先借花献佛,敬章相公一杯,章相公请。”

 章惇淡然一笑,举杯与他共饮之后,对苏鸣佩说道:“老夫听说鸣佩姑娘一向只唱杨李二人诗词,老夫今天有耳福了,就请鸣佩姑娘唱一曲宁国公在环州时所作的《破阵子》如何?”

 苏鸣佩盈盈一拜,婉声答道:“章相公但有所命,奴家岂敢不从,只望奴家这陋质俗音,莫污了章相公尊耳,奴家就倍加庆幸了。”

 杨逸含笑不语,一边与章惇畅饮,一边看鸣佩带来的乐师调琴鼓瑟,然后苏鸣佩就在乐曲声中,翩跹起舞,扬首作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弹剑笑此生。

 苏鸣佩歌罢,章惇慨然叹道:“好个了却君王天下事,弹剑笑此生。任之好豪情,真情,数年来南征北战,战功彪柄,为大宋开疆拓土难计其数;

 如今放眼四海,已无一国足以与我大宋匹敌,四夷皆已俯首称臣,岂不正是了却了当初任之的宏志伟愿。”

 章惇刚点这一曲《破阵子》时,杨逸便料到他别有用意,听了他这话,杨逸暗道果然来了。

 章惇这段话极为耐人寻味,按常理,替君王了却天下事后,也就应该退隐了。

 杨逸班师回朝之后,实在是太强势了,加上刘太后孤儿寡母的,谁又不担心他也来个黄袍加身呢?章惇有这样的顾虑一点也不奇怪。

 杨逸哈哈一笑道:“章相公谬赞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军事只是皮,政治才是骨,皮虽重要,但若无骨,皮焉附?而论为政治世,谁能望章相公项背?大宋有今繁华盛世,章相公当居首功啊。”

 旁边侍候的章瑶和苏鸣佩听了二人的对答,都不暗惊。

 杨逸与章惇这翻答对锋芒不,但却隐含杀伐之声:章惇问,如今了却君王天下事了,你杨逸还不隐退,还想干什么?

 杨逸立即巧妙的封打回去,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应该是你章惇,我不过是在台面上舞舞大刀,真正执牛耳的是你章惇啊,要隐退也应该是你章惇隐退才对。

 如今章杨二人就象是支撑大宋的两顶梁柱,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俩人若是成水火不相容之势,则会给这天下再来怎样的惊天巨澜,谁能想象?

 凭心而论,杨逸也不希望与章惇闹僵,所以他不等章惇答话,随即举杯向章惇邀饮,一杯醇酒倾尽,杨逸一拂大袖,慨然哦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去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章惇岂是易予之辈,听完杨逸的诵,他不论周公,而是极为尖锐地说道:“听得出来,任之对魏武帝甚是推崇。”

 唐末五代,城上大王旗变幻不莫测,多为武人拥立主将背主求荣,入宋之后,文坛人物为了重塑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的儒家思想,对这种背主求荣的行为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而魏武帝曹cāo在宋人心中,自然也不可避免的被打上了jiān侫的烙印,章惇这句话说出来确实是够诛心的。

 杨逸却是不动声,淡淡地笑道:“刘备自称继承汉室法统,试问是少帝传位于他呢,还是献帝传位于他?”

 章惇并不答他,端起酒杯自斟自饮起来,杨逸接着说道:“使天下无曹孟德,不知当时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刘备称帝了,孙权称帝了,曹孟德却没有称帝。”

 “但他的长子称帝了。”章惇沉声应道。

 “方今大宋,国势鼎盛,江山社稷固若金汤,岂是汉末世可比?章相公诛心之言既出,我也不妨袒心迹,此番征战归来,杨某愿一心为今上授业,余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章相公不妨试目以待。”

 杨逸也明白,就算说得天花坠,想立即打消他人的疑虑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也没有多说,若是章惇再苦苦相,他也不介意以最剧烈的手段反击。

 彼此的性格,对方都很了解,章惇自然也明白,杨逸这种人,你施加在他身上的压力有多大,就会有多大的反弹,对杨逸这种性格,或许真的只有施以恩德,让其感念,方为恰当,细论来,刘太后厚待杨逸,未必不是可行的办法。

 章惇适可而止,转而问道:“如今大理战事如火如荼,段氏有大理百姓拥戴,兵锋越愈来愈盛,不知任之对此作何看法?”

 杨逸非常干脆地答道:“杨某愿一心为今上授业。”

 这个回答大出章惇意料之外,当初大理之事,是由杨逸一手策划的,现在听他的意思,倒是要甩手不理了,他是真的不愿再涉足军事了吗?

 ************

 PS:感谢玩石、秋之神光、grxm3、叶羽、lu3几位书友的月票和打赏,昊远感激不尽。

 
上章 大宋私生子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