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于康熙末年 下章
第1233章 高义
 曹甲还没回来,又有访客至。

 苍白的中脸,红肿的双眼,神色之间透出几分疲惫:“请曹世叔安…”

 站在魏仁旁边,听从伯父吩咐,老实给曹颙请安见礼的,正是魏信幼子文英。

 曹颙忙叫起了,带了几分嗔怪对魏仁道:“他才回家,正当好生调理修养,何必折腾到这边来。我不是说了,过两我过去看他。”

 昨天得了魏家子侄回来的消息后,曹颙便使人过去探看,还送了不少补品。

 他虽看在魏信的情分,厚待文英,魏仁却不敢托大,真的等曹颙亲自探望,所以亲自领了侄儿过来给曹颙请安。

 曹颙上回南下,见过文英,是在康熙五十九年的时候,距今已经过去六、七年。当时文英年幼,将记事不记事的年纪。

 对于曹颙这位“世叔”文英多是听嗣母同伯父、伯娘提及,自己还真没什么印象。

 他被绑架这半月的事情,曹颙并没有提,只是温煦地问了问他功课与生活起居上的事。

 开始时,文英回答得有些拘谨,说了几句话,也顺溜起来。

 这番模样,倒是有点像他的长兄文杰,只是应答之间,更显得大气从容些。

 听说,魏家那位寡居的三太太,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县丞,本身也是极要强的女子。

 曹颙原还担心这样人家的女儿,说不定会将嗣子教养成不通世事的书呆子。现下看来,却是多虑了。

 见曹颜面嘉许之,魏仁在旁道:“不是我这当伯父的夸自己孩儿,英哥儿确是好孩子。他虽年纪小,已经会看账本,这两年也开始帮着我们三太太打理家务。我们三太太那边,孤儿寡母,未免就有下人欺主,英哥儿却是能当得起家来,刚当家就发作了两个,剩下的也管教得服帖。”

 听了这话,曹颙不由对文英另有想看。

 文英比长生小一岁,被魏信送回江宁时,还在襁褓中。

 今年,文英不过十一岁,两年前不过才是九岁孩童。

 九岁就能着账本,帮着嗣母管家,这孩子比他两个哥哥更出色一些。

 曹颙神色越发温煦,问起魏仁,文英童子试之事。

 童子试三年两考,明年是会试之期,没有童子试,后年、大后年有童子试。文英后年下场,十三岁,也不算早了,即便没把握,也可以先暖暖场。

 魏仁听了曹颙的话,神色就有些僵硬。

 原本落落大方的文英,则是耷拉下小脑袋,一下子安静下来。

 曹颙察觉有异,可有些话不好当着文英的面直接问,便唤了个小厮,带文英下去吃点心,只留魏仁一个说话。

 “文英功课吃力?”曹颙问道。

 魏仁出几分无奈,道:“这孩子极聪明,对于术数一觉就通,三、百、千启蒙时也好好的,到了四书五经却费劲,八股文更是无论如何也不开窍。”

 “三太太怎么说?”曹颙想了想,问道。

 书香门第出来的寡母,守着嗣子,多半会着孩子苦读。

 刚才见魏文英虽面带乏,可眉眼之间平和,并无郁结,之前的日子过得当顺心如意才是。

 “三太太将英哥儿当成命子似的,原只说他小,并不狠他;后来我们家二房侄儿因读书备考,伤了身子,也吓到了三太太。听着她的意思,就算没功名,也不愿让英哥儿伤了身子,只盼着英哥儿平平安安地长大,娶生子。”魏仁回道。魏家已经分家,三房虽人丁单薄,但是分了不少良田,日子过得还算宽裕。

 即便文英不是科举仕途,只要守着这些家底,也够吃喝嚼用。

 “即便不是科举仕途,多念几年书,通晓道理也好。”曹颙道。

 魏仁带了几分迟疑,道:“早先我寻思着,这个侄儿在身边,我总要好生看顾他便是。如今经了这一遭,却是有些怕了…找到底上了年岁,还能看顾他几年…到了小一辈,情分又薄了些,说不得还得央曹爷看顾。”

 曹颙心里,也不愿文英与他两个哥哥相隔这么远,只是这个时候的人,讲究乡士缘。

 若是三太太不执意定居江宁,曹颙也不好多劝。

 听着魏仁的话,似乎有所松动,曹颙问道:“三太太肯北迁么?”

 魏仁摇头道:“不是这个…是我做伯伯的,为了侄儿,存了份私心…听说曹爷来江南,是为了召集豪商巨贾,为明年户部海贸股的?”

 曹颙听了,很是意外:“德功也有兴趣一手?”

 士农工商,士农工商,在士绅眼中,商贾向来是不入之属。

 当年魏信去广州,还受了不少诟病,只因他惯常淘气惯了,后边还有个织造公子顶着,魏家长辈又溺爱,才听之任之。

 再说,户部股,也不是小打小闹,一分股都是十万起步。整个江南,股份也不超过三十分。

 魏家虽是地方乡绅大户,家产却多在田宅上,哪里有余地与江南盐商竞力。

 听曹颙相问,魏仁没有立时作答,而是起身,对着曹颙做了个长揖:“这里,我给曹爷赔不是了!”

 这道歉却来得有些莫名其妙。

 “德功这是何缘故?”曹颙不解道。

 魏仁抬头,满脸涨的通红,道:“五弟当年从广州送回的银钱,除了买地,我还曾留下一部分,想着给五弟娶亲置产用。后来五弟执意娶了洋媳妇,我心里也是恼的,这笔银子也没想着给他。想着随他胡闹,总要给几个侄子留些家底…”

 说到这里,他已经红了眼圈:“等到五弟失踪的消息传回来,不说旁人,兄弟姊妹之间,都有了其他念头…我怕侄儿们小,这笔银子也隐匿没说,只有在文芳出嫁时,曾拿出一部分,在嫁妆单子外,给她预备了一些私房…当年送他们兄妹进京时,本应将这笔银钱都到侄儿手中,到底是不放心,只拿出一部分,买了个小庄子。如今算下来,还有大部分在我手中…”

 “不是都买地了么?”曹颙有些意外。

 魏信去西洋前,还曾同曹颙抱怨过,就为了此事。

 魏仁带着羞傀道:“开始的时候,是都用来买地…毕竟我们这样的人家,田地才是根本。可五弟送回的银子多了,起贪念的人就多了,包括几个弟弟,也包括内子。我虽不能说服他们改变主意,却也不忍心让小五吃大亏,便留了个心眼。他每年送回家的银子,隐下一半,剩下一半入账买地。还好留了这一手,要不然我就算合眼,也没脸去见小五。

 听到这里,曹颙终于明白魏仁为何向自己道歉了。

 魏仁为了保住魏信这笔银钱,除了防着魏家人,也防着曹颙。

 财帛动人心,血脉相亲的一家子,为了钱财都能跟翻脸成仇,更不要说曹颙只是个外人,又位高权重。

 虽说被提防了,曹颙并不着恼,而是有些烯嘘。魏仁是长兄,魏信对于这个长兄感情甚深,当年还因兄弟感情梳理难过不已。若是晓得,魏仁并没有见利忘义,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曹颙心中,生出几分佩服。

 就是他自己个儿,也曾误会过魏仁。

 “那笔银钱,还有多少?”曹颙问道。

 据他所知,魏仁在京城给文杰兄弟置办的庄子,就花费了将近三万两银子。若那个只是小部分,那剩下的银钱应是很可观。

 “还剩三十六万两…”魏仁回道。

 不管是在江南,还是在京城,这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魏信经商十多年,在亲人离心后,身边赞下的家底,也不过十来万两。

 “都要入海贸分子么?”曹颙问道。

 魏仁点点头,道:“若是便宜,就都入了分子。有曹爷看着,定是错不了…不瞒曹爷,为了这些银子,我这些年不知掉多少头发。既想要早出去,又怕侄儿们不懂事挥霍了,又不敢买地,怕传到族里,又起纷争。原还寻思,八成要等到英哥儿娶媳妇后,再将他们兄弟都叫到跟前再代此事。现下正赶上户部股,这笔银钱终于能见天…”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不管能购几股,收益为他们兄弟三个共有…在他们跟前,曹爷也不必提我,只说这笔银钱是曹爷保管就好…”听魏仁的话,曹颙明白他的苦心。

 魏家是江宁大户,本家兄弟五房,亲族众多。若是这些银钱说是从魏仁手中出来的,不知还有多少是非口舌。

 魏仁带着文英离去时,大包小包带了不少东西。

 都是静惠预备的。

 听说有曹颙的“世侄”来请安,便使人预备下。

 曹颂也见了魏仁伯侄两个,听说文英是魏信之子,他也使人预备了见面礼。

 并且,他盯着文英看了半响,将文英看得直发

 那眼神的热切与专注,使得魏仁都生出几分担心,告辞之前,私下问曹颙:“曹爷,二爷同我们老五没结仇吧?”

 听得曹颙不莞尔,连忙摇头。

 等到魏家爷俩走了,曹颂才好奇地问曹颙:“大哥,不是说魏信当年的妾室,有东洋婆子与南洋婆子么?文杰他们兄弟两个看不出来,这个小的,也瞅着同咱们没什么两样…”
上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