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发 明
这段经历衍生出一个意外的结果,当虞允文如愿考上三甲、回来继续教书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那三个小子对赵旉的态度愈发恭敬,而且那并不像是因为赵旉的太子身份,而更接近于对待师长的态度,不由更是对赵旉刮目相看
由于吕颐浩通晓兵事,在他的执掌下南宋政权的内外形势继续好转。在对外方面,吴玠吴璘兄弟俩在和尚原再次打败金军,这一次的战果比前次更为辉煌,兀术(此时完颜娄室已然病死,要不然结果就难说了,兀术勇而寡谋,与其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亲率的十万大军(虚指)几乎全军覆没(还是虚指,不过以兀术的性格和此时女真人的坚忍,伤亡至少过半,否则他们不会撤退。)。
这样一来,陕西金军元气大伤,不但一两年内很难再起攻势,而且被迫调去更多的军队,使得南宋的中枢地带压力大减。但吴玠兵力不足,也没有大面积收复失地的能力,于是宋金双方在西北战场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从此,吴玠威望大增,成功统合了南宋西军残部,而成为可以与东军四大将抗衡的又一地方实力派将领(赵立根基尚浅)。然而,按照南宋
七八糟而且明显偏向于文官的军事制度,本该降职的张浚竟然因为这场与他完全无关(这厮早就逃到四川去了)的胜利而获得了提升,受益居然比力挽狂澜的吴玠还大,更别说吴玠的弟弟——到现在还只是个中级军官的吴璘了
金国高层自然不愿南宋小朝廷获得
息的机会,他们一时派不出兵来,便让傀儡政权伪齐出兵伐宋。然而,伪齐军队本就大都是一些卖国求荣的乌合之众,这次又是仓促出击,战斗力自然有限。
而其中还有一些是被迫从贼的前大宋军官,伪齐大军不南下还好,刚过淮河这些人便纷纷反正,甚至临阵倒戈。再加上宋军主力早已从楚州之战中收获了自信“咱们连金军都打败了,还怕你们这些伪军吗?”
于是不等朝廷发出命令,三路大军(刘光世的老毛病又犯了,所以没他的份)便奋力反击,将伪齐建立后的第一次出征彻底粉碎,并乘势从伪齐手中夺回了淮西地区,从此淮河防线全线光复。
由于岳飞在江湖上声望很高(这一点和历史上的关羽有些相似),那些反正的伪齐官兵大多主动要求加入岳家军,其中不乏牛皋、董先这样的大将之才。岳飞现在圣眷正隆,收降他们自然不会遇到什么阻力,岳家军也因此迅速扩充到三万多人。自此时起,岳家军的总体实力在南宋东军之中,已经仅次于“大宋第一将”张俊的“神武右军”了。
战事的节节顺利令吕颐浩信心爆棚,却因为与朱胜非加征“月桩钱”以补贴军用的缘故,得罪了江南士林,而他自己却浑然不觉。再加上吕颐浩简单
暴的施政作风也渐渐引起了赵构的不满,为其后来遭到罢相外放埋下了隐患。
在这段较长时间的和平期间,赵旉为
后打算,开始尝试将记忆中的部分新奇玩意“发明”出来。其中他最重视的,莫过于铅活字印刷术,因为宋朝虽然有了泥活字印刷术,但由于容易磨损变形等原因,印刷质量并不好,耐用
也相当差,一般仅用于印印“邸报”、“小报”等原始形态的报纸,无法用来印刷书籍,所以基本上起不到促进知识传播普及的作用。
由于前世的记忆,赵旉自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铅活字,虽然有一定的毒
,但比起后世的工业污染来,金属铅的毒
有限(因为溶解度极低又耐腐蚀的缘故,真正可怕的是现代工业污染产生的有机铅。),还是可以容忍的,只要未成年的少年儿童回避一下即可。
不过宋代的科技水平还是给了赵旉意外的惊喜,他原本以为宋朝时期中国还没有油墨,所以才只能应用有一定
水性的泥活字,谁知油墨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到了宋朝已经相当成
,虽然应用于铅字时契合度还不能令人满意,但也只需稍加改进即可。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未能出现实用
的活字印刷术,完全是由于没人想到并尝试的缘故,而类似的事情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屡见不鲜。赵旉想来可能这是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缺乏竞争气氛的缘故,所以科技的改进一旦遇到稍微大点的阻力,便没人继续研究了,当然,政府不重视与缺乏交流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除此之外,宋代还出现了可用的油印技术,但由于未能摆
思维惯性的缘故,非得沿用一贯的板状印模,致使效率大大降低。不过,这一切在赵旉提出滚筒的思路后,很快就取得了突破进展,而且铅字印刷的研发改进也一并受益。赵旉不由感叹中国的先人们并不缺乏智慧,只是自
秋战国以后,便再没有了那种“百家争鸣”的竞争氛围
谈到活字印刷术,已经投入小批量生产的竹壳铅笔便不能不提,虽然由于完全是手工制作、而且目前仍未定型的缘故,竹壳铅笔的制作效率相当低下,但由于铅笔在制图描线上的巨大优势,再加上赵构几幅栩栩如生的铅笔素描“意外地”
入了民间,引起了江南画坛的轰动,铅笔的销路因此好得出奇,第一个月里就为赵旉带来了三百多缗的收入,令他在这一世首次体验到了赚钱的喜悦。
随着赵旉与工匠们的接触
益频繁,他的意外发现也越来越多,其中最令他惊奇的是现在居然已经有了放大镜。由此可见南宋的镜片磨制工艺已经相当成
,只是由于没有玻璃的缘故,不得不使用水晶等昂贵材料,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用得起。再加上这时人均寿命有限,没太多人能够活到出现老光眼、并严重到无法视物的年纪,所以放大镜并不普及,更别说是定制的老光眼镜了。
不过赵旉既然看到了,肯定不会放过赚钱的机会,不久以后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副眼镜就问世了,由于定价极高,它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比起眼镜,望远镜与显微镜显然更有价值,然而赵旉并非光学专业,如何制作可以搭配的两个镜片彻底难住了他。制作各种度数的逐一搭配进行尝试,倒是一种可行的笨办法,可赵旉一年也就几千缗的俸禄,还常常是给的白条,他也只能徒叹奈何了
考虑到赵旉先天不足的缘故,在他年满五岁以后赵构便让现在武艺已经胜过自己一筹的吴芍芬教儿子习武,以增强其体质。而赵旉早在前世就对武功感兴趣了,师父又是美女,积极
自然很高。
由于北宋时期(尚武风气在南宋几次北伐失利后减退不少,但武学大幅度衰退还是因为蒙元时期的打
和摧残,和火器的大量使用,以致于明朝中期俞大猷竟能打遍少林无敌手。)民间习武之风依旧极盛,这时的中国功夫水准比起后世来要高得多。这令赵旉十分吃惊,也愈加疑惑,既然宋朝中国人的武功这么厉害,怎么还会被契丹人、
项人、女真人欺负呢?
为此赵旉甚至故意逃课,
出大量时间去查阅历年
战的记录,终于得出了初步的结论,令他颇为愤懑。其最主要的问题是出在宋代不合理的军事制度上,在北宋时期,为了防止军队反
,朝廷频繁进行军队主官的调换,以致于“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令宋军战斗力大打折扣;而“以文制武”的国策更是令其雪上加霜。
其实这两项制度虽然会削弱军队战斗力,但历史上也有过很多成功的范例,比如解放军的轮调制度、美军的“以文制武”可是宋朝缺乏相应的其他制度配合,宋军始终只是一支旧式军队,结果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