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章
第290章 开凿一条大渠
 第290章开凿一条大渠

 这个谣言很明显是针对李太后和当今楚王,而同时也把申君一案变成了铁案,想翻是绝无可能了。

 公子负刍和那些决心更替王统的楚国贵族们终于出了真面目,要和李太后正面对决了。

 谣言一经传递,首先在军中引起强烈反应,将士们人心浮动,各军统率对李太后和楚王的信任更是大打折扣。

 接着谣言在坊间演变成各种版本,这些不同的版本随着商贩走卒迅速传遍淮水南北,然后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了江东吴越。地方郡县的官员们马上预感到寿要出事了,楚国的政局即将来一场可怕的“大地震”此刻“站队”很重要,一旦站错了队,那必定是灭顶之灾,于是各地对寿的命令违,静观局势的发展。

 李太后和楚王悍遭到了楚国贵族的“头痛击”一时进退失据,束手无策。

 李氏外戚势力当然不甘失败,马上展开了凌厉反击,他们积极寻求与申君旧部合作,试图利用申君旧部的力量反击对手。

 申君的旧部们本来对公子负刍还抱着希望,哪想到局势变化会如此之快,突然间公子负刍就背叛了申君,毫不犹豫地把申君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利用早已化成白骨的申君来打击李太后和楚王悍。

 此刻申君旧部还敢与李氏外戚合作吗?合作就等于坐实了“谣言”以公子负刍为首的楚国贵族们马上就会举起屠刀。当年以李园为首的李氏外戚已经把申君灭族了,把申君的势力彻底击倒,这次申君又被拉出来“鞭尸”而其残余势力再无生路,只有逃之夭夭,以最快速度逃离楚国。

 =

 黑冰秘兵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送到了武烈侯手上。

 武烈侯心情很复杂。目前寿政局和他的谋划以及他在背后的推波助澜有直接关系,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公子负刍和那些决心攫取楚国权柄的贵族们竟然无到了极致,竟然把死去多年的申君挖出来“鞭尸”

 这个谣言事实上经不起推敲。

 申君死的时候已经八十多岁了,当今楚王只有十几岁。两者年龄相减,不难发现当今楚王如果是申君的私生子,那申君可谓神人,竟然在年近七十岁的时候还能生子。另外,王室对入宫为大王嫔妃的女子有一套繁琐的认证程序,其中当然包括查验是否受孕,假如李园之妹进宫前有身孕,绝对无从隐瞒。

 然而,谣言是“智者”所传,受到欺骗和愚弄的民众只会以讹传讹,哪里还会明辨是非?

 历史上有关申君的记载比较多,有的说他和儿子一起在吴地造反,结果给杀了。太史公则直接说申君阴谋篡国,楚王悍就是他和李太后的私生子。事实真相如何已经不可靠。

 申君在任期间屡屡对外用兵,说他“穷兵黩武”当然不对,毕竟他每次合纵出兵都是为了楚国的存亡,但正因为申君的过度用兵,给楚国的国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申君主政楚国二十五年,没有让楚国的国力增强,反而让楚国积贫积弱,并留下了“李氏外戚”这个最终导致楚国败亡的祸,这是他的责任,所以楚人怨恨他。刘邦等楚人统一中土建立大汉王朝后,不给申君“平反”不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原因恐怕就在如此。

 公子负刍为什么要以“鞭尸”申君来打击李太后?这是一箭双雕之策。申君和他的残余势力既然不能给他带来任何帮助,那当然“榨干吃尽”一则可以讨好当年那些阴谋诛杀申君的楚国贵族,二则可以把申君残余势力对他的威胁彻底铲除。

 =

 武烈侯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黄依。

 拿下长沙后,黄依就到了武烈侯的行辕。两人再见面,并没有什么漏点绵,相反,黄依因为背叛楚国帮助秦人攻占江南之地而愧疚不安,强烈的负罪感让她非常痛苦。宝鼎则因为压力太大,全身心投在西南策略的实施上,每通宵达旦处理公务,除了见面之刻表达了一下对黄依的感激之情外,然后就直接无视了。

 当宝鼎把此事告诉黄依之后,黄依难以置信,接着面色苍白,怒气不可遏止地爆发了。她泪如雨下,发疯般地诅咒公子负刍,诅咒楚国的贵族,甚至诅咒楚国,先前因为背叛楚国的负罪感在这一瞬间然无存。

 宝鼎把黄依抱在怀里,不知如何安慰。他觉得很荒谬,在申君这件事上,历史竟然奇迹般地在回到了原定轨迹上。假如自己没有因为形势的需要以联姻的方式强行夺走黄依,公子负刍是不是还会把申君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应该不会,黄依和申君的残余势力对他夺取王位还是有帮助。只是如今形势发展到这一步,公子负刍的“真面目”算是暴了,不管是黄依还是申君的旧部,跟在这样一位君主的后面,其前途估计也非常惨淡,一旦利用价值没有了,公子负刍肯定会迫于贵族们的强大压力,把申君的残余势力连拔除。

 “谢谢你。”黄依逐渐冷静下来,她哽咽说道“你是对的,你看透了那些无之徒的真面目,而我却一直对他们抱着希望。假如我没有听你的,我和黄氏的最后一点力量肯定会被他们吃得一干二净。”

 “公子负刍的做法可以理解。”宝鼎叹道“申君所能给予他的帮助非常有限,而文君的势力却直接决定了他是否可以篡夺王位。这两者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当初我要娶你进蓼园,也是抱着私心,但有一点我还是坚持,如果你要报仇,你要还申君一个清白,那只有灭亡楚国。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谁是最后的嬴家,谁就有权力书写历史。”

 黄依擦拭了一把泪水,神色坚毅“此生此世,矢志灭楚。”

 宝鼎微微点头“当务之急是把申君的那些旧部赶快撤到江南,否则他们有灭顶之灾。”

 “我马上就去救他们。”

 “不,你哪里都不要去,就待在我身边。”宝鼎说道“这件事请南山子和朱英去办,我会鼎力相助。”

 =

 当夜,诸军统率、护军府和长沙府主要官员齐聚行辕。

 宝鼎第一次向大家正式介绍黄依,然后向众人通报了寿方面的消息。

 帐内众人反应不一。南山子、朱英当然是怒不可遏,破口大骂。庄翼则是大为吃惊,心中最后一丝期待就此破灭。寿政局血雨腥风,没有人再会顾及江南,长沙已经被寿彻底放弃。魏起、曝布等人则是喜形于。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可谓惊天之喜,楚国内部大,楚军主力短期内不可能反扑江南,至于已经赶到庭一带的楚国水师马上就会调头,他们肯定要赶赴九江一线,密切关踪局势。现在京都的安危才是重中之重。

 盖聂和荆轲总算松了一口气,至此他们才算真正看到了生存的希望。武烈侯有天纵之才,但武烈侯的运气更是令人惊叹。假如说武烈侯有未卜先知的本事,这未免太玄乎,这一切其实都要归结于武烈侯的西南策略,正是西南策略的实施,导致楚国局势乃至中土局势发生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到今天为止终于让转徙两千余里的灾民获得了宝贵的生存机会。

 “寿暂时无力顾及江南,楚军主力短期内也不会反攻长沙,所以我们赢得了足够的时间。”宝鼎说道“现在大家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防备楚军的攻击上,而是竭尽全力拿下整个江南,稳定长沙,安置灾民,准备远征西南。”

 武烈侯做出了决策,众人则集中商讨具体对策。

 南山子全权负责打探楚国方面的消息,当前重任是救助申君旧部,同时密切关踪局势。

 庄翼负责招抚江南各地,全力稳定长沙郡。

 曝布和熊庸率步骑大军捕杀叛逆,围剿盗贼,并配合水师尽快打通水路,以便从大江水道运输粮草和物资。

 盖聂、荆轲、遏云和朱英则负责安置十八镇灾民。灾民的安置地点主要集中在湘水上游的大片区域,也就是长沙郡南部的零陵、庞、鄙等地。湘水上游有大片的未开发的蛮荒之地,这些地方有楚人,也有百越诸族。这一次灾民的安置地点就集中在此,未来,他们将是西南远征军的大后方。

 武烈侯的重任则是向咸要钱要粮。

 打下长沙,粮食勉强可以维持,但维持不了多久,所以武烈侯必须以今战果向咸讨要钱粮,以保证转徙灾民的生存和即将开始的西南远征。

 =

 咸对武烈侯在西南战场上获得的胜利并不感到高兴,因为西南策略让咸失去了很多,而咸在朝政上受制于武烈侯更是让秦王政和中枢大臣们非常不满,但唯一让他们兴奋的是,他们终于找到机会把武烈侯拖在西南那个蛮荒之地了。

 秦王政最初支持西南策略是因为赵国把灾难转嫁给了中原,只有此策才能挽救中原。等到武烈侯利用中原危机着他做出让步之后,秦王政就不再支持西南策略了,因为西南策略除了可以转嫁灾难于楚国外,对秦国没有任何好处,目前中原都尚未稳定,中土更未统一,武烈侯却要耗费国力去开拓西南蛮荒,根本就是不合实际的妄想,是舍本逐末之举。

 武烈侯为什么执意开拓西南?秦王政在王统一事上被迫做出让步后,明白了武烈侯的心思。武烈侯试图在江南打出一片天地,而百万灾民一旦救活,就是他的庞大实力,有了这支愿意为他卖命的大军,将来整个大江以南都有可能变成他的地盘,之后武烈侯据江称霸乃是必然之事。

 秦王政要防患于未然,要把武烈侯的野心扼杀在萌芽之中。

 他和咸中枢官员并不认为武烈侯有能力攻占江南。试想百万灾民一拥而下,江南大,首先楚国就要反击,要力保江南,其次江南人会拼死反击,再次江南成了废墟,武烈侯即便拿到江南,又有什么意义?

 然而,局势的发展让秦王政和中枢大臣们目瞪口呆。

 武烈侯利用灾民渡江的机会,以方镇之策把一盘散沙的灾民组织了起来。与此同时,楚国政局大,直接放弃了江南。武烈侯以智慧和运气赢得了江南之地,不费吹灰之力便在江南站住了脚。

 这时候武烈侯报捷咸,咸如何应对?很简单,全力支持,让武烈侯从此陷在西南那个蛮荒之地动弹不得。

 武烈侯要开辟西南战场,支持;武烈侯要钱要粮要武器,当然调拨,但大秦国力有限,不可能把全部国力放在开拓西南一事上。大秦当前的国策是统一中土,国力要放在中原、河北和北疆战场,所以能给予西南的支持非常有限。武烈侯要政策,可以,授予全权处置之大权。

 咸如此慷慨,目的只有一个,你在西南怎么折腾都行,折腾得越烈越好,只要你不干涉朝政,不影响国策,不延误大秦的统一进程就行。

 =

 武烈侯接到咸的令书,全无喜

 咸对武烈侯可谓鼎力支持,要政策给政策,要权力给权力,要钱粮给钱粮,但仔细一看,咸根本不是支持,而是要置武烈侯于死地。

 实施西南策略,开拓西南,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财赋支持,没有足够的钱粮,这一策略基本上不存在完成的可能。

 武烈侯开辟西南战场,远征西南,用的是以战养战之策,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欺骗,既欺骗咸,也欺骗灾民。

 西南本是蛮荒之地,百越诸族非常穷困,没有精锐的军队,也没有犀利的武器。几十万军队南下作战,打什么仗?吃什么?喝什么?在没有后方粮草辎重的支援下,远征军孤军深入,纯粹是找死。他们不是被百越人打死的,而是活活饿死的。

 在北方大漠到处都是草原,北虏人靠游牧维持生存,养着成千上万的牲畜,所以在北方打仗,以战养战当然可行,但南方蛮荒却是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百越诸族靠渔猎、种植,甚至采摘山果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很多人穷得连第二天的食物都没有着落,这种情况下,如何以战养战?

 武烈侯的远征西南之策实际上就是虚拟出一个美丽果实,咸为了得到这颗果实,当然会同意西南策略,于是灾民转徙和攻打江南就可以实现。等到江南拿到手了,距离“果实”很近了,武烈侯再惑咸给钱给粮。只要有钱粮,即便打不到海边,南下几百里上千里还是可以,反正咸不知道西南到底有多大,蒙混一时算一时。

 武烈侯的这种侥幸心理随着他来到江南,对长沙郡的情况有所了解后彻底碎裂。

 有一个事实天下人都知道,楚国在江南立国几百年,自始至终就没有越过南岭天险去开拓西南,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西南都是蛮荒之地?是因为百越诸族非常强悍?是因为楚人爱好和平?都不是,是因为楚国的国力无法支撑大军远征作战,楚国的军队过了南岭之后就面临粮草无法运输的问题,为此他们不得不放弃开拓西南。(南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五条主要山岭所组成,故又称五岭。广义的南岭还包括苗儿山、海洋山、九嶷山、香花岭、瑶山、九连山等。)

 历史上秦国统一中土后,马上由屠睢、任嚣、赵陀等人统率五十万大军分三路南下开拓西南之地,结果屡攻不克,屠睢甚至战死于南岭。直到秦王政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国解决了西南战场的粮草运输问题,这才再一次调集大军进行西南作战,成功开辟了象、桂林和南海三郡。

 也就是说,秦国是以举国之力开拓西南,前后征战七八年才完成了这一开疆拓土的大业,而付出的代价就是亡国,帝国在占据西南五六年之后便轰然倾覆。

 武烈侯不是不知道这段历史,但他一门心思要救人,为了救人而想到开辟西南。没有开辟西南这个人的“果实”就没有人支持他撕毁与楚国的盟约,渡江攻打江南,为此,他有意识地忽略了开拓西南的困难,自欺欺人,把西南策略说得天花坠。

 咸不但要把他赶到西南,还要把他困在西南,于是自愿“上当受骗”而他的下属们和追随者们除了一部分盲目崇拜他的以外,大部分人也不相信西南策略会成功,赵高就是其中一个。

 赵高把咸令书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然后长长叹了口气“武烈侯,当务之急,还是想办法筹集粮食吧。”

 宝鼎摇头“当务之急,是马上开凿一条大渠。”

 大渠?赵高吃惊地望着宝鼎,一时转不过弯来,开渠干什么?

 =

 =

 =
上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