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朝的那些事儿 下章
1719-1720
 此后的战斗没有悬念,明朝的主力部队,要么在关宁防线,要么在关内,所以阿济格的抢掠之旅相当顺利,连续突破明军防线,只用了半个月,就打到了顺义(今北京市顺义区)。

 我认为,阿济格是个很能吃苦的人,具体表现为不怕跑路,不怕麻烦,到了北京城下,没敢进去,就开始围着北京跑圈,从顺义跑到了怀柔(今北京怀柔区),又从怀柔跑到了密云(今北京密云区),据说还去了趟西山(今北京西山),圆满完成了画圈任务。

 当然,他也没白跑。据统计,此次率军入侵,共攻克城池十二座,抢掠人口数十万,金银不计其数。

 鉴于明朝主力无法赶到,只能坚壁清野,所以阿济格在北京呆了很长时间,而且,他还是个很有点幽默感的人,据说他抢完走人时,还立了块牌子,上写四个字——各官免送!

 我始终认为,王朝也好,帝国也罢,说穿了,就是个银行,这边收钱,那边付钱,总而言之,拆东墙,补西墙。

 不补不行,几百年里,跑来拆墙的人实在太多,国家治不好,老百姓闹事,国防搞不好,强盗来闹事,折腾了这边,再去折腾那边,边拆边补,边补边拆。

 但国家也好,银行也罢,都怕一件事——银行术语,叫做挤兑,政治术语,叫内忧外患,街头大妈术语,叫东墙西墙一起拆。

 明朝大致就是这么个状况,客观地看,如果只有李自成、张献忠闹事,是能搞定的,如果只有清军入侵,也是能搞定的,偏偏这两边都闹,就搞不定了。

 于是一个月后,卢象升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他被调离前线,等待他的新岗位,是宣大总督。

 对于这个任命,无数后人为之捶腿、顿足、吐唾沫,说什么眼看内患即将消停,卢象升却走了,以至于局势失去控制,崇祯昏庸等等等等。

 在我看来,这个任命,无非是挖了东墙的砖,往西墙上补,不补不行,如此而已。

 卢象升走了,两年后,他将在新的岗位上,完成人生最壮烈的一幕。

 接班

 听说卢象升离开的消息后,高祥非常高兴,因为他很清楚,像卢阎王这样的猛人,不是量产货,他擦亮眼睛,等待着下一个对手的出现。

 他等来的接班人,叫做王家桢

 王家桢,直隶人,时任兵部侍郎,此人口才极佳,善读兵法,出谋划策,滔滔不绝。

 行了,直说吧,这是个废柴。

 他之所以被派来干这活,实在是因为嘴太,太喜欢谈兵法,太引人注目,最终得到了这份光荣的工作。

 但王总督对自己的实力还是很明白的,刚到不久就上书皇帝,说自己身体比较弱,当五省总督太过勉为其难,干巡抚就成。

 崇祯还是很体贴的,让他改行当了河南巡抚。

 但王巡抚刚上任没几天,就遇上了一件千载难逢的倒霉事。

 这件倒霉事,叫做兵变,兵变并不少见,之所以说是千载难逢,是因为参与兵变的,是王巡抚的家丁。

 连家丁都兵变,实在难能可贵,连崇祯同志都哭笑不得,直接把他赶回家卖红薯。

 有这样的好同志来当总督,高祥的好日子就此开张,没过多久,他就出了山区,先到河南,拉起了几万人的队伍,连战连胜,此后又转战陕西,气势人,洪承畴拿他都没办法。

 四大猛人里,曹文诏死了,洪承畴没辙,左良玉固守,高祥最怕的卢象升,又去了辽东,现在而今眼目下,高闯王可谓天下无敌。

 然后,第五位猛人出场了。

 在这人出场前,高先生跟四大猛人打了近七年,越打越多,越打越风光,从几千打到几万、几十万,基本是没治了。当时朝廷上下一致认为,隔几天跟他打一仗,能让他消停会,就不错了。至于消灭他,大致是个梦想。

 在这人出场后,梦想变成了现实。

 他没有用七年,连七个月都没用。事实上,直到崇祯九年(1636)三月,他才出山,只用了四个月,就搞定了高祥。

 在历代史料里,每到某王朝即将歇业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XX死而X亡矣。

 前面的XX,一般是指某猛人的名字,后面的X,是朝代的名字,这句话的意思是,某猛人,是某王朝最后的希望,某猛人死了,某王朝也就消停了。

 在明代完形填空里,这句话全文如下:

 传庭死,而明亡矣。

 传庭者,孙传庭也。

 孙传庭

 孙传庭是个相当奇怪的人,因为在杀死高祥之前,他从未带过兵,从未打过仗,过去三十多年里,他从事的主要工作,是人事干部。
上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