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合该这病要好
邢夫人道:“别是喜罢?”正说着,外头人回道:“大老爷,二老爷并一家子的爷们都来了,在厅上呢。”
贾珍脸上正不自在,忙趁机出去了。尤氏方继道:“前阵子大夫也有说是喜的,但这两
冯紫英荐了他从学过的一个先生,据说医道很好,瞧了又说不是喜,竟是很大的一个症候。
昨
开了方子,吃了一剂药,今
头眩的略好些,别的却仍不怎么见效。”凤姐儿听了,眼圈便红了起来,宝玉更是心如刀割心急
焚,巴不得能立即过去瞧瞧。
正说话间,贾蓉进来,到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跟前请了安。凤姐儿便捉住了问:“蓉哥儿,你且站住,你媳妇到底是怎么着?”孰料贾蓉皱皱眉头,只应道:“不好就是!婶子回头瞧瞧去就知了。”
言罢迳自出去了。宝玉见了,心里既纳闷又生气,不免更为可卿担忧:“卿卿身子不好,他却怎么如此不耐烦?”说是贾敬的寿辰,却因他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在城外的道观里不肯回来,说是:“我是清静惯了的,可不愿意往你们那是非场中闹去。”因此今
之庆不过是个虚应的景,摆几桌筵席,看几折戏,大家凑合着热闹,却没个主角的。
午饭之时,宝玉如坐针毡,不住暗地里催促凤姐。凤姐挨不住他闹,饭毕匆匆漱口净手,就回太太们:“我先去瞧瞧蓉哥儿媳妇。”
带了宝玉,唤贾蓉带着往可卿这边来。进了房门,三人放轻脚步,悄悄走到
边,可卿在帐里望见,便挣扎
起,凤姐赶忙上前扶住,握其手惊叹道:“我的
,怎么几
不见,就瘦成这模样了!”
宝玉凝目望去,只见玉人神形憔悴面色苍白,心中顿时一阵大痛,眼泪险些掉将下来,若非贾蓉在旁,早奔上前百般怜惜了。
可卿仍半支起身,靠枕斜卧,强笑道:“这都是我没福,这样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己女儿似的待,婶娘的侄儿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
就是一家子的长辈同辈之中,除了婶子倒不用说了,别人也从无不疼我的,也无不和我好的。
这如今得了这个病,把我那要强的心一分也没了。公婆跟前未得孝顺一天,就是婶娘这样疼我,我就有十分孝顺的心,如今也不能够了…我自想着,未必熬的过年去呢。”
贾蓉听得脸上阵青阵白,忽朝瑞珠喝道:“还不快去倒茶!婶子和二叔在上房还未喝茶呢。”
宝玉正怔怔地望着墙上的《海棠
睡图》与那副秦太虚的“
寒锁梦因
冷,芳气笼人是酒香”对联,不觉想起在这屋里的香榻上梦游“太虚幻境”的事来,再忆及那醉碧轩的销魂、翠石屏里小木屋中的
绵,不
情
神伤,听她说了这些话,更如万箭攒心,眼泪不知不觉就
了下来。
可卿眼角睨见,心里一阵酸楚,目中也发涩起来,赶忙垂下头去,悄悄叹息了一下。凤姐知晓这对冤家的荒唐秘事,生怕贾蓉瞧出端倪,忙道:“宝兄弟,你忒婆婆妈妈的了。
她病人不过是这么说说,哪里就到得这步田地了?况且能多大年纪的人,略病一病儿就这么想那么想的,还不是自己倒给自己添病儿么?”
宝玉忙拭了眼泪,朝可卿强笑了笑,却见玉人只是怔怔地望着被子,始终不望自己这边一眼,偏他素又毫无自信,心里渐渐灰了,失魂落魄地思道:“我又算得了什么?在她心目中,一直不过是个局外人罢了…”
贾蓉也干巴巴地劝了两句:“她这病也不用别的,只是吃得些饮食就不怕了。”屋中一时静得瘆人。
凤姐又对宝玉道:“好了,人也看到了,没什么大碍的,太太适才叫你快些过去呢,别只在这里呆着,倒招得媳妇也心里不好。”
宝玉哪舍得离开,但听她这么一说,又怕自个留在这,还真惹可卿心里不快了,不
大为犹豫。凤姐朝贾蓉使了个眼色,说道:“园子里的戏就快开始了,你先同你宝叔过去罢,我再略坐一会儿。”
贾蓉在可卿跟前待得大不自在,闻言趁机开溜,拉了宝玉便往门外去。可卿心头一颤,急忙抬首朝宝玉望去,手在被里悄悄轻抚自己的肚子,心中悲苦
煎地轻唤道:“好孩儿,快看看你的父亲,快记住你爹爹的模样,今次之后,我们多半再见不着他了…”
宝玉到了门口,恋恋不舍地回了下头,不想正碰上可卿这深深地一瞥,心头蓦地剧震,刹那间神魄俱销。
自他入房以来,始终不见可卿看自己一下,不觉心灰如槁,但就这如烟如雾如怨如诉的一眼,骤令得他精神大振:“卿卿是在乎我的!卿卿心里边定是有我的!”
当下几乎不顾一切奔回
前去。贾蓉却急着离开,只一味拉他出去,道:“宝叔走吧,我们在这,她们倒说不了知心话哩。”
宝玉这才省醒过来,可卿毕竟是此人的媳妇,千般不甘万般无奈下,只得将那销魂蚀魄的眼神深藏于心,行尸走
般随他去了。待他们两个走后,凤姐儿又劝解了可卿一番,说了许多衷肠话儿,忽然
声笑道:“知道么?
那人对你可真牵肠挂肚的,昨儿怕你不肯见他,还特跑去央我带他过来呢,你也是的,居然不跟他说一句什么,唉…依他那
子,回去又得如痴如魔了。”可卿心中凄苦,只强忍着不让自个掉下泪来,黯然许久。
终于轻叹道:“好婶婶,你若疼我,这段孽缘就莫再提它了…如今只余一桩心愿,非得告诉婶子,别人晓得亦未必中用。”凤姐听了她的口气,心中隐感不祥,强笑道:“有何心愿?你只管与我说便是。”
可卿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及你,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
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
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言,不由心生敬畏,又觉她话里有话,点头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
可卿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是人力能可保全的,但如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到时或可免遭万劫不复。”
凤姐疑惑道:“难道我们府中有甚不妥?”可卿只道:“这个婶婶不必知道,眼下若能行妥两件事即可,第一,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
第二,家塾虽立,但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之见,趁今
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
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
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
,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将来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却是不入的,倘真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可有条退路。”
凤姐更是惊疑不定,追问道:“什么罪不罪的!到底出了什么事,令你竟出此言?”可卿幽幽一叹:“要知即使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婶婶只消记得我的话,如信得过我,便依言去做,免得他
生悔。”两人说话间,尤氏打发人请了两三遍,可卿不想再多说,遂道:“婶子你去吧,我有点乏了。”
凤姐儿见她边说边
,虽然满腹狐疑,亦不忍累着她,于是道:“你好生养着罢,我回头再来看你,合该你这病要好,所以前几
就有人荐了个好大夫来,再也不用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