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文化巨匠 下章
第一百八十六章 惊人的一周销量
 砰!丁林重重推开社长办公室的门,直接冲了进去。

 进了之后,他直接对坐在办公桌后面的方承世喊道:“老方,听说《人生若只如初见》的一周销量统计送到你手上了!快给我说说,是多少!”

 丁林喊这话的时候,上气不接下气,说完就了起来,显然他是从外面一路跑过来的。

 方承世被他这阵势吓了一跳,听到来意,这才宽心,不由哭笑不得:“丁林,你有必要这么夸张吗?想知道销量,打个电话过来就可以了。”

 “我就是要亲眼看到具体的数据统计!”丁林执拗地说“赶紧给我看看!”

 方承世苦笑地从桌下抽屉出一张报表,还不等递过去,丁林就一扑而上,从他手中把报表抢了过去。

 这是一张比较细化的报表,甚至有某某市哪家书店卖出了多少册的统计。

 丁林略过这些细节,直接看数据栏的总计。

 “这是…个十百千万…多少?”倏地,丁林眼珠子一瞪,对算出来的数据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

 半晌,反应过来后,丁林才猛地抬头:“老方,这数据是真的?”

 方承世点头:“当然是真的,人家是专业的统计公司送上来的。”

 丁林艰难地咽了一口唾沫:“这…真的是五十二万吗?”

 如果他没有看错,那这张报表上面的数据就显示:苏文的第一部诗集《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一周销售了五十二万册。

 注意,这不是出库量,而是书店实际销售的数量!

 一周销售五十多万册,看上去比苏文第一部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要不如,比《玩偶之家》那超过两百万册的销量更是不能相提并论。然而,这是诗集!

 这个年头,诗歌已经难卖得动了。

 这一点,丁林最清楚不过了,因为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文青,这些年秋出版社也出过不少诗歌文集。但销量都奇差无比。

 印象中他记得销售最好的是粤州市一个比较有名气的诗人的作品,可作品最后总计也就销售了三十万册而已。

 总销量三十万,与苏文一周销量五十万,简直不可同而语!

 作为一个出版人,丁林对于市场的一些规律也很了解,如果不出意外,一个作品的总销量,一般是第一个月销量的两三倍,而第一个月销量。又是第一周销量的两三倍。

 也就是说,《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总销量,有可能超过三百万册!

 三百万册对于秋出版社来说,代表了什么呢?

 丁林经营这个出版社那么多年,还没有出过销量超过两百万册的书呢,否则也不至于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一个出版社书号的持有量,与它出版图书的销量有关。秋出版社就是因为销量不佳,这才导致现在只有十个书号的境地。与倒闭只有一步之遥了。

 这是丁林要卖掉出版社的原因,他希望通过苏文的入主来拯救秋出版社。

 在他的规划中。第一年的要求也不过分,只要有一本图书超过一百万册,下一次官方分配书号,他就能保有现在的十个书号,这样出版社就不用倒闭了。

 现在,只是苏文的第一个诗集。就要超额完成任务了?

 如果有一个诗集的销量真的超过三百万册,那么,何止是十个书号而已,他们甚至可以奢望更多了。

 于是,丁林无比激动了。说话也不利索:“老方,这…太不可思议了。我…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为好了!”

 “是啊,确实非常惊人。”方承世可以理解老同学激动的心情,因为刚才报表入手的时候,他对于这数据也震撼不已。

 为了确认这数据没有出错,他甚至打电话给统计公司反复证明数据真实可靠,那时候他啰嗦得统计公司的人都不耐烦了。

 总之,确认数据是真实之后,方承世在无人的办公室跳了起来,大肆欢呼。他把晚报主编的工作辞了,甚至还向苏文借钱入股秋出版社,算得上是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这些日子他的压力无比巨大,睡觉都不安稳,现在看来,一切都值了,至少,数据让他很满意。

 一周五十万的销量,对于那些大作家大文豪的诗集来说,也算不上高,比如东莲上人,他的诗集,也不过十多个而已,可总销量却过亿册!

 平均下来,一部诗集那也是一千多万册的销量,高的还有数千万册的情况出现。苏文的销量与他相比,简直就是渣渣。

 然而,方承世觉得最可以期待的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一周只在东广行省销售而已。

 别以为是因为保守,实在是秋出版社的实力有限,无法一下子把市场铺开。首次印刷是一百万册,可现在能把货物铺到市场的也就六十万册。

 也就是说,这一周,他们铺货六十万册,就卖了五十二万,八成半左右的销售率。而且,这只是东广一个行省的销量罢了。

 华夏帝国版权保护非常严格,哪怕这诗集在东广行省烂大街了,也不担忧其他省份会出现大规模的盗版图书。

 那么,在东广行省大火的书,等到了全国其他行省市场,表现也不会差。

 方承世无比期待把这诗集卖到国内其他地方去,那时候,销量会是多少呢?

 更惊人吗?

 答案是肯定的!

 方承世对此有无比的信心,他已经看到出版社美好的明天在向他招手了。

 有感于此,方承世向丁林说道:“丁林,让印刷厂加班加点,再加印一百万册《人生若只如初见》!”

 “加印一百万册?”丁林闻言吃了一惊,觉得方承世有些冒险了“老方。用得着这么快加印吗?第一版一百万册,也是昨天才刚印完的。”

 方承世笑了:“第一周五十万的销量,你觉得总销量还过不了两百万册吗?”

 “这个…”丁林犹豫了一下“我是觉得没有必要一步到位,这会增加我们资金周转的压力。可以等第一批图书结算了之后再继续加印的嘛。你不要忘了,第一周销量超过五十万。那都是我们东广行省读者出了大力气的结果,毕竟苏文是我们自己人,大家都肯掏包支持他。第一周销量爆棚,后面肯定就要放缓脚步了,因为诗歌的市场容量是有限的。一百万册我觉得要消化完毕,怎么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方承世摇头不同意:“诗歌在市场上确实是小众,你的估计也没有错,东广行省的读者一年下来,能消费一百万册。已经很给苏文面子了。但是,你忘了,我们还有全国的市场。”

 “哪怕苏文名气不小,戏剧作品卖得也好,可是没有了自己人的感觉,你觉得他们会买诗集支持苏文吗?”丁林反问。

 方承世神秘一笑:“山人自有妙计。”

 “你做了什么?”

 方承世嘿嘿一笑:“也没有做什么,我只是听说东莲上人还有海指他们都比较欣赏苏文的诗歌,《人生若只如初见》印成之后。我已经托人把诗集送到他们的手中了。”

 “你的意思是说…”

 “只要有几个有分量的人说《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好话,我们就可以利用这噱头炒作一番。从而进军全国市场!”

 “可行吗?”丁林犹豫了一下。

 方承世重重点头:“我觉得可以试一试。随着网络的传播,苏文的名声也不小了。到时候我们做宣传的时候,可以说他是张放歌电影新作品的原著作者,也可以说东莲上人称赞有加的诗人,再给点好处媒体,轮番炒作。苏文的诗集想不火也难了!”

 丁林沉默了一会,半晌才叹道:“难怪苏文要请你来做社长,你对于宣传炒作的模式,确实很有一手。”

 方承世笑了:“不要忘了,我就是做报纸出身的。”

 “那。就听你的安排吧。”丁林被方承世说服了。

 方承世深情地鼓吹:“丁林,努力吧,说不定《人生若只如初见》会给我们更大的惊喜!它的未来,也许比我们能想象的还要阔大!”

 “但愿如此…”

 两人商量妥当,就按计划进行工作了。

 方承世果然很有办法,苏文第一部诗集的一周销量很快就被他捅到了媒体上面去。

 特别是那些纸质的报纸,对于诗歌这种文艺类的作品更关心,听到《人生若只如初见》首周就销售五十多万册,纷纷奔走相告。

 有的人说读者还是喜欢文艺作品的,只是没有遇到好的作品罢了,纷纷呼吁广大诗人潜心写作,创作出更动人的诗歌,以飨读者。

 有的说诗歌的春天又回来了,纷纷解读苏文这一诗集里的诗歌,好话说了一大堆,一片赞誉。

 《人生若只如初见》质量确实过人,凡是读过的人,无不口称赞,说这些诗歌都是近年难得的精品,甚至可以成为经典,传千古。

 有的人喜欢里面的新诗,有的则喜欢古诗词。

 新诗里,最受关注和赞扬的还是《再别半桥》,连东莲上人都说佩服,他们岂敢说一个不字;古诗词里,虽然“人生自古谁无死”也有很多人喜爱,但是,这个世界,这个年代,因为没有了切肤之痛,大家对这种正气凛然的句子只觉得很,却不一定会爱得痴狂。

 让年轻男女最念念不忘的古诗词还是《木兰花令》。

 无它,只因这首词里有与诗集同名的一个佳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因为这句话,这首词入了东莲上人的法眼,这个当今华夏诗坛第一人对此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

 他的发话,再一次让苏文的诗词以“经典”的定语进入普罗大众记忆之中!(请搜索,更好更新更快!
上章 重生之文化巨匠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