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会当凌绝顶
一个天才光辉只能被另外一个天才磨灭…而苏怀面对的却是一国的天才…苏怀该怎么办?
或许…现在晕倒…才是最好的结果吧。
可令人意外的是,苏怀不仅仅没有晕倒,甚至还加快了脚步,咬着牙一鼓作气,一步步的攀升了金顶,最终踏上最后一阶台阶,停在了炎黄二帝的巨大雕像下。
“完了…小苏哥哥这是杠上了。”纪巧巧秀美微蹙,心想平时你这么狡猾,怎么现在晕头了呢?
“真是的,装一下虚弱会死啊。”仁娜也有些着急地嚷道。
只有张敏冷然道:“你们两个闭嘴,苏老师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
只见苏怀在炎黄二帝的雕塑前闭目伫立,所有摄像机对准他的脸,只是几秒钟之后,苏怀就转头望着下面芸芸众生,众人心中都是一凌暗想…来了。
苏怀望着那泰山广阔天地,折扇在手中缓缓开合,心中一片悠悠道: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众人皆是一惊,这苏怀竟然毫不迟疑直接颂诗?
刚刚的《登泰山歌》刚完,就已经创作出最后的登金顶诗了吗!?
面对这前所未闻的双诗比赛,他竟然直接创作出来了?
惊讶声中,所有人都看着苏怀目光望向远处连绵不绝的山脉,颂道:
“造化钟神秀,
割昏晓~”
山下的“花鸟诗圣”锦织一“酒仙诗圣”吉川菊稍微品味之后,都是头皮一麻。
怎么会这么厉害…真是天成之句啊。
“造化钟神秀,
割昏晓”两句,写是从上之下,看着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山前向
的一面为“
”山后背
的一面为“
”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
、
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苏怀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
的形象。
苏怀的用字,真是字字鬼斧神工,才短短两句,就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
东山纪表情虽岿然不动,但是心里也是无比震动,苏怀之才,不在他之下,这首诗不下于他的《巅之和风》。
可就算如此,苏怀也赢不过他。
正在这时,苏怀的目光却眺望像更远处,声音中透
出无尽的情感:“
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东山纪顿时是一惊,之前这几句气魄虽大,但是还只是歌颂泰山之景,但这一句一念出,他却感到苏怀本身之势却如四海奔腾,五洲雷
一般,遮天蔽
而来!
这两句,用词如刀,劈开天地
,动人心魄!
原本杜甫原来句“
生曾云”是见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
亦为之
漾。
“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
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杜甫原作…这两句写的壮丽之景。
而苏怀却给人不是这种感觉!
他的“
生曾云!”悲壮莫名,宛如凭地惊雷!是他
中那无尽灿烂的辉煌华夏之魂,猛然沸腾,高涨
。
“决眦入归鸟”仿佛是要把这华夏山河,天地万物犹如“归鸟”一般收入自己
怀中,以一人之身光耀于天地。
5000年光华都聚于他一人之身,绽放磅礴而出!
原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指得不是苏怀独自一人,而是那失散千年华夏之魂!
苏怀回视台下,无论是东山纪,还是锦织一,吉川菊,韩元君,金八步,胡一南…都猛然只觉苏怀竟身后炎黄二帝高耸如云与融为一体,不…更是与这泰山,这整个华夏天地万物之灵融为一体。
那种力量不是来自于苏怀,而是这华夏一草一木,是在这土地上空,千年浩
的不散英灵正咆哮怒腾!
苏怀的悠悠冷声,每个字,都犹如一柄利剑一般刺穿山河云空,直接击中每个人的心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呼~!
现场犹如被凛冽寒风扫过,吉川菊,锦织一,以及六十位曰本甲级诗才子,都宛如被一阵巨大而狂暴的暴风雪袭来,各个都如光着双足站立在冰天雪地之间,只觉得身上每个
孔都透过寒意。
空气都仿佛被这两句诗劈开,整个现场的声音一瞬熄灭。
每个人都像是被这种巨大而无形的力量束缚,声音,思维,乃至情绪都瞬间为之凝结。
站在绝顶之上的人,正俯视着他们这些“众山”
那身影是苏怀,还是华夏?还是他们奉为声明的炎黄二帝?还是这山,这水,这华夏的天地万物…?
他们分不清,只是心头有一种巨大的恐惧感令他们牙关发抖,惶惶神散…而这种恐惧之维持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他们心底就生出一种想要卑躬屈膝的臣服感。
那不是胆怯,不是懦弱,而是一生追求天道的人,突然看到天道降临在自己眼前的那种虔诚,那种震撼。
东山纪也是如遭雷劈,缓缓抬头望向苏怀站在泰山金顶的身影…明明是很模糊,却又是那样的清晰,就像是这个年轻人本来就该生在那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