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 下章
第一千零三章 创汇牛
 周一。

 中牧总公司,举行了盛大的捐赠仪式。

 仪式上,陈强陈副总,亲自将硕大的假支票,递交给了杨锐。

 杨锐的脸上,挂起了热情洋溢的笑容,两手一上一下,接过了假支票,并摆出了姿势。

 在旁边,海淀区政府的领导也是笑出了一枝花。

 虽然五十万拿不到自己手里,但这也算是政绩不是?

 全市的实验室是不少,能自力更生的有几个?区级实验室,一年能有50万经费的又有几个?

 被人上赶着送钱的快乐,很快传染到了区领导们,一个个笑的异常真诚。

 可惜,手持照相机的记者们,却是不能理解真诚的可贵。

 他们抢时间似的拍下了一卷胶卷,安慰质的问了陈强几个问题,就将精力全部投注到了杨锐身上,至于海淀区的领导,就只有区里自己的报纸关注了。

 “杨锐主任,您怎么评价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的技术实力。”

 “杨锐先生,您认为,刚刚成立的实验室,有能力承担如此重大的科研任务吗?”

 “杨主任,这50万,您准备怎么用?”

 “杨锐先生,现在国内还有很多地方的贫困人口,一些边远乡村的群众还没有解决温问题,将这50万元用于科研,是不是太浪费了?”

 最后的问题,直接让杨锐汗都竖起来了。

 竟然还有人把科研和温对立起来?

 不搞科研,有钱就吃,真以为老天爷会发馅饼给你?

 没有高产作物,没有速生牲畜,没有农药化肥和机械化的农作物加工设备,真以为960万公里的土地,能养活10亿人口?明朝人可以用农家肥种稻子,不用化肥纯天然,运气好的话,每家溺死一两个女婴,就能养活三个儿子了,但那时候的中国人口是多少?

 可惜,烈的言辞,并不适合眼下的场合,更不适合说给记者听。

 “这位记者。”杨锐点了对方的名,然后站在主席台上,居高临下的道:“你的意思是,与其将50万元用于科研,不如用于扶贫,是吗?”

 “我是想问您的意见。”记者不上套,反而有些得意的看着杨锐。

 “我的意见?”杨锐拖延了一下。

 “是的,您不觉得,将50万元交给一个刚刚建立的实验室,有些草率了吗?这笔钱,如果用于其他地方,您觉得,是否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记者走近了两步,昂首看着杨锐。

 杨锐目视对方,脸上渐渐的又有了笑容,道:“比如说,解决温问题?”

 记者认真的道:“温问题是其中之一,国家百废待兴,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50万元,应该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吧。”

 此时,其他记者也将注意力转移了过来,还有摄像机,悄然亮起了红光。

 杨锐做出沉思的表情。

 有感的记者,立即拿起照相机,咔咔的拍了起来。

 年轻的杨锐,站在一群中老年干部中间,永远是最显眼的一个,朝气蓬又实力强大,很容易令人心态失衡。

 杨锐的笑容很特别,温暖又略带距离,给人不近不远的感觉。

 不会太亲切,又不会拒人千里之外。

 这是他做了多年补习老师,练出来的。

 做补习学校需要面对的不仅是越来越刁钻的小孩子,还有越来越刁钻的家长,笑能解决的问题,指不定比说话还多。

 比起周围一遭或严肃或威严或猥琐的官员来说,杨锐要怎么上相,就怎么上相。

 梅局长却是有些担心杨锐说错话,急忙走过来,站在边上,冥思苦想。

 在这个思想大爆炸的年代,敢说话是媒体的标签,也是一项麻烦。

 尤其是对官员来说,说错话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政治问题。

 杨锐却是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单纯的不的看了看记者,道:“我觉得,解决温问题,有两个最重要的前提。”

 杨锐没有给众多记者反应的时间,先竖起食指,道:“解决温,第一要靠和国家的政策支持。第二,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一个50万或者十个50万能解决的,但是持续不断的投入,就会有持续不断的改变,终有一天,会量变形成质变。”

 谈政治了?许多记者都是精神一震。

 谈政治好啊,现在人也喜欢聊政治,比起半通不通的学术,政治的门槛显然更低。

 “用钱来解决温问题,我认为,这位记者的思想才是有问题,我们国家,从一穷二白到有今天的成果,是因为钱吗?我们是没有钱的,我们依靠的,是辛苦的诚实的劳动,还有不断进步的技术。”杨锐顿了一下,又道:“今天,收到中牧总公司的50万元,我很高兴,能够有一家企业,能够真实的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

 “我相信…”杨锐脸上的笑容不减,道:“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赞助研究机构,我们的技术开发的进度,也会越来越快。让普通人,每天都能吃到牛的日子,并不遥远。”

 前一句,杨锐似乎还在回应那么记者,后一句,却是立即将话题给拉飞了。

 只听杨锐首先是回忆了建国以来,畜牧业的发展,旋即回到自己话题,介绍起了胚胎移植,说:“冷冻胚胎移植,它是一项世界领先的技术,即使是在美国还是日本,也都是刚刚进入商业化不久。拥有这项技术,首先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得到大量的良种牛。良种牛的概念很宽泛,我想生造一个词,叫‘创汇牛’,什么是创汇牛?就是能够赚到外汇的牛。”

 他这么一说,再不明白情况的记者也都是听懂了。

 应该说,现在的国内新闻发布的模式是很落后的。通常来说,就是三步走,第一步,是召开发布会的单位给媒体记者红包,第二步是召开发布会的单位给媒体记者新闻通稿,第三步是媒体发布。整个过程都是非常和谐的,交流之少,令人吃惊。

 许多记者都是踩着点儿到现场,也不听领导讲话,也不看各单位送的资料——如果有的话——就是闷坐一会,拿钱走人,回单位了通稿就下班。

 不过,杨锐讲话的时候,却是吸引了所有媒体记者的目光。

 现如今,杨锐不大不小也是个名人了。

 学术方面的成就不谈,光是律博定的事件,就让他的形象竖了起来,而且是非常正面的社会印象。

 另一方面,媒体记者面对杨锐,其实是有种负罪感的,毕竟,他们当年都是站在恶一方的,有的人甚至为恶摇旗呐喊,最后,正分明了,许多记者都是会有愧疚感的。愧疚感并不深,但是,律博定终究是致死诸多人的药品,这种因为生命消逝而带来的遗憾,却是一种深刻的情绪,并不会轻易的消退。

 “创汇牛”一词,被大家念叨了几遍,有人直接就下笔写了起来。

 “创汇”这个词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在80年代,随便拉一个单位的领导,如果让他在“创汇”和“升官发财”两者间选一个,被选到的一定是“创汇”

 为什么?因为创汇本身就包含了升官发财。

 如果哪个单位的领导有能力创汇,那本身就是青云直上的代名词。

 除此以外,创汇的好处更多。

 比方说,创汇单位允许截留一定比例的外汇,这些外汇就可以做许多事,而且合理合情合法。

 给心思灵活的,升官发财翻一番不成问题,就是再古板的泥腿子,只要小金库里有外汇,也会得到他梦寐以求的尊重与荣誉。

 “创汇牛”这个词,能够产生的联想就更广泛了。

 或许行业外的领导还能抑制住冲动,但是,凡是和畜牧业沾边的,听到这个词,都是要忍不住的。

 中牧总公司以堂堂央企的身份,为什么屈尊降贵的去求杨锐。

 归结底,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牛能创汇。

 中牧以外的企业没有这样做,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而是因为他们不懂。

 现在,杨锐决定生造一个词,让不懂的企业,也明白过来。

 不懂胚胎移植没关系,不懂胚胎分割没关系,不懂冷冻胚胎分割也没关系,您只要想要外汇,那就行了。

 这个问题,令台下的记者们笔下生花,同样令中牧总公司的领导们坐立不安。

 不是说好的捐助仪式吗?“创汇牛”是什么词啊,太难听了,说这些做什么?

 …
上章 重生之神级学霸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