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原来是他
接到李风云收复
城的消息,杜重威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怎么可能,刚刚才得到
城被耶律麻花偷袭得手,守将侯英生死不名,粮道与后路被截断,大量粮草与补给落入耶律麻花之手,转眼间,就又收到
城被收复的消息,夺回了粮草与补给不说,还救出了四千被俘的官兵,收服了两万降兵。
李风云是如何做到的?
杜重威生怕这消息有假,又细细询问了种种细节。
一切细节严丝合
,毫无破绽,杜重威听罢,哈哈大笑:“李将军果然是福将,回去告诉杨召杨大人,此战结束后,本帅必定向圣上奏报此事,一个节度使的官职少不了他。”
说罢,杜重威擂鼓聚将,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通报全军。
原本军心动
的二十万大军听闻此事,军心大振。众将纷纷大赞杜重威远见卓识,料事如神,早就伏下这支奇兵,并立誓要重挫契丹军,请战之声络绎不绝。
刘知远与郭威对望了一眼,各生感叹。
郭威心道:“李风云恐怕不止是一名福将,简直是不可多得的帅才,天下间有几人能在这种危难之际,生出这等急智,只手回天,挽倾厦之将覆,了不起,了不起!
古有‘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之语,我瞧这李风云的本事,恐怕也不在卧龙、凤雏之下。得之可安天下!”
李风云巧取
城之后,没有全军驻扎于城中,
城只有那么大,这么多人簇拥在城中,非但不会给
城更好的保护,反而会使
城更加不安全。
从两万降军中,李风云挑选出四千多敢战之士,扩充到风云营。这样一来,风云营足有将士六千余众,仍然分为六团,不过每团兵力达到千人,足一比得上一个中折冲府了。
城便暂时
由风云营镇守。
在
城南门外设一座营寨,刚刚投降的杨召率领一万六千人就驻扎于南门之外,作为
城南门的屏护。
又在
城北门外又设一座营寨,皇甫遇的六千
骑和四千多原
城被俘兵卒都安置在这营寨中,作为
城北门的屏护。
城只有两座城门,有这两座营寨做屏护,与
城形成相互支应之势,相信即便耶律德光再次派兵来袭,想要轻易袭取
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
刚安排好
城的防务,忽然有亲卫前来禀报,说南门外来了一拨人马,约有两千人,自称是怀化中郎将、轻车都尉、
城镇守将军侯英,率部来接收
城。杨召不敢与他们动武,只将他们挡在了南门之外。
“大帅这么快便派人来接收
城么?没听大帅说起呀!”李风云心中奇怪,又觉得侯英这名字有些耳
,似乎在哪里听过,不过一时想不起来。
正在疑惑之际,一名原
城县衙机灵的文书上前解释:“李将军,这侯英将军,就是那位被耶律麻答打跑的那位,没想他这么快就听到消息跑了回来。
原本他没这么窝囊,听说当初这位侯英将军,原本是赵州的指挥使,契丹刚刚南下之时,还与契丹大军狠狠地干过一仗,只可惜力量相差悬殊,被契丹人打败,他也因此在战场丢了一只耳朵。
他本想以死尽忠,谁料被他的部下强行拦下,救出了战场,一直逃到了开封。
在开封,圣上听闻他的事情,非常感动,便赐封他为怀化中郎将轻车都尉,以做嘉奖。
这次杜大帅率领二十万大军北征,侯英将军割破手指,写下血书求战。圣上亲自嘉许他为忠勇之士,将他派到杜大帅的军中。”
李风云听罢,奇道:“这般说来,这位侯英将军即便本事不济,但也确实是忠勇敢战之士,怎会糊里糊涂丢了
城逃跑了?”
“
!”文书的这番话惹怒了帐中一员猛将,王大山涨红了脸,跨步走了出来大声道:“刚才听见侯英这名字,末将就怀疑是他,没想到真的是他。侯英,哼哼!主公,莫非你忘了当初遇见我时,被你割掉耳朵那名逃将?”
李风云一愣,随即想起当初和莫轻言、杜如月三人前往镇州途中,路过一个被契丹鞑子肆
过的无名小村,在那里,他遇见了一名不战而逃的晋军将领,被他割去了一只耳朵,名字好像就叫侯英。
“原来是他!”李风云一下子想明白过来,哈哈大笑道“让他来镇守
城,
城焉能不失?”
随即李风云脸色一虎,喝道:“叫侯英那厮单身来见我!两千兵卒,全给我下了兵刃,圈
起来!”
一边的皇甫遇十分奇怪,问起侯英之事。
李风云便将当初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又叹道:“没想到当初我割了他一只耳朵,他反倒以此为战绩前去邀宠,更没想到满朝的文武竟然都被他骗了,居然还给了他一个什么怀化中郎将轻车都尉的嘉奖。
如果这样的人都会被嘉奖,那置万千奋勇杀敌的将士于何处?
叫这样的人领兵打仗,难怪败仗会一个接着一个。”
皇甫遇燥得满脸通红,李风云这句话,骂尽了满朝文武,包括当今皇帝,堂堂大晋,军国大事,居然交给这样的人之手,怎能让他不脸红耳赤?
李风云当初责怪杜重威,说杜重威派了一头猪来镇守
城要地,皇甫遇还觉得有些过份,现在看来,说侯英是头猪都是抬举他了,猪还有奋勇之举,这家伙根本就是一个只会吹牛说大话的兔崽子。
一只差点断送二十万大军将士性命的兔崽子。
这样的人,居然还敢带人来要回
城,这家伙的信息还真灵通。
杜重威居然派一只胆小如鼠的兔崽子来镇守
城,未免也有失察之责。
皇甫遇却不知,侯英原本赵州的指挥使,属于杜重威的旧部,又受朝廷钦派,他自己又主动跳出来要求镇守
城,杜重威不派他来,又会派谁来?
“重瞳(注1)之下,难免有所疏漏,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皇甫遇轻叹一声,说道。但是他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像侯英这样的官员,这样的武将,恐怕不止是疏漏,在大晋国大把都是,有岂是一句“疏漏”可以遮掩得过去的?
注1:相传舜每只眼睛有两个眼珠,也就是重瞳,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情,所以后世有“重瞳亲照”之语来形容皇帝明察秋毫。
皇甫遇说这句话是在为小皇帝石重贵和满朝文武解释和遮掩这件丑事,毕竟此人忠于皇帝,忠于大晋,不愿说大晋的坏话。史书中,他后来的命运也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