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钱家当然不仅于此。
若只是如此,就算有钱家祖上的那些功劳,以孙氏这样眼高于顶的
子,她也绝不会对钱家的姑娘高看一眼。
纵是皇商,但钱家到底也只不过是一介商人,孙氏可不会乐意让自己的次子娶一个商人女。
这其中却是有讲究的。
钱家当初虽然在太祖起事时耗了大半的家财,但在太祖建立了大梁朝之后,凭借着是太祖唯一指定的皇商,当年损耗的那些家财很快也就赚了回来。
到得如今,钱家不仅是皇商,还将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说是富可敌国一点也不夸张。
钱家的转折就出现在孙氏看中的姑娘,也就是钱书妤的父亲钱四海身上。
钱家这一代有四兄弟,钱四海行三,其名就是得自钱家名下的四海钱庄。
四海,这个名字除了让人第一时间就想到四海钱庄之外,其中怎么也带了些江湖草莽的气息,对于那些文人墨客来说,只怕听到这个名字就会嫌弃其主人的
鄙。
但正与这个名字给人的印象相反,钱四海不仅不是个言行
鄙之人,为人还生得极为儒雅,更自小就擅读书,还是正经的进士出身。
人要是有了足够的银子,就会寻求身份地位上的渴求。
钱家便是如此。
皇商这个名头说来好听,但在大梁里那些达官贵人眼里,却是什么都算不上的。
以钱家的身家,若不是还有与太祖当年的那些香火情,只怕早就被人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但是,就算现在所有人还顾忌着钱家与太祖的那点香火情,再过个几十年一百年呢,那时候是不是还有人顾忌这一点?
正因为清楚自己的处境,所以钱家站稳脚跟之后,就开始思忖着如何能让族人入仕。
只有族中子弟入朝为官,钱家这万万贯的家财,才不会是镜花水月。
不过,这又谈何容易。
钱家不缺银子,自然也就能请得来最有学问的先生,只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钱家人的天赋都在做生意上,几代以来虽然族中人人都被要求读书习字,但真正有所建树的却是少之又少。
事实上,应该说是只有钱四海一人。
钱四海虽然不能算是非常聪颖,却自幼就对读书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对于先生所授但凡有不明白的,无论是自己钻研还是请教先生,总要完全通透了之后才会罢休。
用先生的话来说,钱四海就属于那种天资欠缺几分,却能用自己的勤奋来弥补的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钱四海苦读了整整二十年,才终于在二十五岁上中了秀才。
二十五岁的秀才,在大梁朝其实算不得什么。
毕竟,每三年一次,被科举聚集到京城的每一个人,都各有各的不凡之处,其中十一二岁中秀才,十四五岁中举人,二十之前中进士的人也时有听说过。
在这些人之中,钱四海甚至是有些愚钝的。
但钱四海就是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中了秀才两年之后又得中举人,再七年之后终于金榜题名中了进士。
虽然只是二甲的最后一名,但比起那些同进士,又要好了太多,不是吗?
钱四海虽然在科举之路上并不算平顺,但自中了进士之后,却在那许多人之中很快就
颖而出了,这就缘于钱四海过人的心
,以及自幼在商贾之家里练就的圆滑,倒是一点一点的就入了景泰帝的眼。
景泰帝看中的是钱四海对金钱的
感。
说起来,钱四海做生意的天赋比读书要强了太多了,不过架不住他自己就乐意读书,又真的在科举这条路上走了出来。
所以,在景泰帝一时兴起,将钱四海放到了户部之后,倒是叫钱四海从此就风声水起起来。
户部那是什么地方?
可不就是大梁朝的钱袋子吗?
对于打小就在商贾之家里长大的钱四海来说,管银子,这还不简单吗?
是以,虽然进入户部之时只是一个六品的清吏司,但钱四海就是很快就冒出了头,更因为揪出了几例贪腐案而得了景泰帝接连几次的擢升。
到得如今,钱四海已经是正二品的户部左侍郎。
从六品到正二品,也仅仅用了七年的时间,这样的升迁速度可以算是大梁朝第一人了。
还不仅如此。
如今的户部尚书李大人年事已高,自今年年初起就已经先后三次向景泰帝告老,但景泰帝念及李大人劳苦功高,一直舍不得放人,所以将李大人的几次告老都
下了而已。
不过,前些时
,李大人突生一场猛疾,如今只能卧病在
,别说是上朝了,就是自己起身都不行,自然也就不能再胜任一部之首的重任了。
如此,景泰帝纵是再不舍,只怕也要再另寻一人升任尚书了。
钱四海,就是最有可能的那个人。
一部尚书,而且还是握着大梁朝的钱袋子的户部尚书,其权柄有多重自然可以想象,钱四海若是这次真的能够升迁,纵是在朝堂之上,也便有了极大的话语权。
所以,这段时间钱四海倒是突然就变得炙手可热起来了。
钱四海膝下儿女不少,但最疼爱的却是钱书妤这个次女,听说是因为当时钱书妤一降生,钱四海就考中了秀才。
中秀才,这是钱四海踏出功名之路的第一步,自然而然的,钱书妤也就被钱四海当作了福星一般的存在,自幼就千娇万宠的。
如今钱四海极有可能成为一部尚书,最受钱四海疼爱,又尚未婚配的钱书妤,当然也就成了许多家中有儿子要娶
的夫人们眼中的香饽饽。
就比如孙氏。
徐玉见想到这里,眼里便有了几分了然。
前几世当然是没有这件事的,那时的武定侯府正
渐走向衰败,更被旁人当作是瘟神一般回避着,孙氏又哪里有可能想着聘了钱书妤来给自己做儿媳妇?
在徐玉见的记忆之中,钱四海果真是在明年开
之后被景泰帝擢为户部尚书,一时之间风光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