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从猎场回来数
后,因御前亲口赞誉子虞一句“聪敏忠孝”宫中赏赐给晋王府虎皮,狐皮,貂皮各五十张,还有珍玩服饰九箱,其中更有稀见的青羔裘,紫丝履。两年来一直行事低调的子虞重新被宫内外重视起来,无人知道其中内情,只是口口相传晋王妃发现南国谍人的异动,御驾前报信,立了大功。罗郎将出身南国,一直为陛下所重用,能力和才华无可指摘,唯有身份为人诟病,这一次因为晋王妃的忠毅之举,也让朝内的有心人偃旗息鼓,不再谗言攻讦。
这
风和
丽,天色晴好,殷府派了车驾来接子虞过府一叙。子虞原以为是徐氏寂寥,请她作陪。谁知到了殷府后,下人直接将她引入书房。宰相殷荣身着团青常服,先向子虞施礼:“王妃。”
子虞一见这义父,心里就有一种难言的不安,却也不能真的受他大礼,于是挪了挪身子道:“相爷多礼了。”
殷荣仔细打量了子虞几眼,两眼虽含笑,却让子虞感觉到笑意后深藏的一种探视和寒意。
“王妃看起来起
很好,”他淡然笑道“这几
在我耳边夸奖王妃的人可不在少数。”
子虞蹙起眉头,静待下文。
“越是这个时候就越是要小心,”殷荣手指轻轻在书案上一敲,说道“别以为说好话的人就一定怀着好心。这次的事,你也算做的光彩。很多事过犹不及,就到此为止吧。”
“什么到此为止?”子虞疑问地看向他。
殷荣眼神变冷,瞥了她一眼,徐徐道:“看来你的消息并不灵通。还是那些夸奖让你蒙蔽了双耳?”
他说地毫不客气,让子虞微微变
,她愠然瞪视他:“相爷要是没有别的指教,我就先走了。”
殷荣对她的怒气并不在意,在她离开时说:“王妃这两年听惯了好话,就听不进逆耳的忠言了。可要总是只听好话不听坏话,小心好话也会变成伤人的暗箭。”
子虞出府时仍对宰相的话耿耿于怀,于是招来秀蝉相问:“最近可有什么新的消息?”秀蝉道:“听说南国皇子自猎场逃走后,悄无声息,京中人都对此事啧啧称奇呢。”子虞又问:“没有其他的了?”秀蝉低下头去,子虞瞧她面有难
,肃然道:“还真有什么瞒着我的事?”
秀蝉垂下眼睑,对子虞一拜道:“王妃听了不要着恼,不过是些无知小人的风言风语,奴婢怕污了王妃的耳。”
子虞心蓦地一沉,柔声道:“说罢。知道总比不知要好。”
秀蝉抬起头,眼神躲闪,口气支吾:“奴婢所知不详,是有几个狂放之徒说,王妃前去报信时在珉山随御驾一晚…”
子虞如遭雷亟,心里念的想的都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半晌后,她才缓过一口气,问:“晋王不知吧?”秀蝉忙道:“相爷已经严惩了几个好事之徒,现在已无人再提起了,王妃还请安心。”
殷相
羽众多,势力满布朝廷,他能出面,自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子虞依然不能安心:谣言自古以来都是伤人无形的利器,就算利器能被相爷化解,她欠下的又是一个难以偿还的人情。更让她害怕的,是如同殷荣所说的,不知谁在背后放出这样的如箭流言,用心歹毒。
她也许是担忧,也许是恐惧,比往日待睿定更加温柔体贴。睿定拥着她,清冽的目光如泉水一般,细细审视了她一番,笑道:“今天去殷府了?”
子虞轻轻点头。睿定道:“真是一张什么也藏不住的脸。”子虞眉眼略弯,盈盈一笑道:“不是妾藏不住,是殿下太擅长观人于微了。”睿定对她的赞扬照单全收,手臂收紧,将她搂入怀中,那一缕脉脉淡香从她的身上沁入鼻端,直如在他心上挠了一下,让他有一瞬的窒息。
“殿下。”子虞在他耳边轻轻唤。他略一晃神,随口道:“什么事?”
“我很不安。”
睿定神色温和,说道:“不安这种事情,要陪伴我们一生,你总要慢慢习惯。”子虞略微讶异,他又继续说:“宫里有许多的女人,终生在彷徨和不安中度
,倘若不学会怎样控制这种情绪,总有一
会被它击垮——你是我的王妃,应该坚强起来。”
子虞依偎在他的
口,沉默片刻后静静一笑:“难怪殿下的话听着耳
…殷相收我做义女时,好像也说过。”
“这是他在官场沉浮二十多年的经验之谈,听着总没有错。”睿定平静道。
子虞仰起头,沉
道:“殿下似乎总是信服殷相的话。”
睿定不动声
,悠然道:“在我还是孩提时,太子已经确立,当时文媛又刚诞下睿绎,深受陛下宠信。我也像你一样,心里惶惶不安,仗着年幼无忌,几次在陛下面前直言,险些酿成大祸。幸好有殷相指点,才能化险为夷。”
子虞握着他的手轻轻一颤:“…可是他,不像是一个无缘无故会对人好的人。”
睿定低声一笑:“难道我们身边,还会有这种人存在。”
“殿下,”子虞心中烦
,轻声道“连我一个深居后院的女子都知道,殷相不好相与,旁人怎会不知?与他谋事,无异于与虎谋皮——得到他今
的相助,来
不知要用什么样的代价才能偿还。”
“听说你总是对殷相不假辞
——这可不是明智之举。”睿定的目光在她身上
转一圈,叹息道“他是你的义父,即使是做戏,你也要让别人知道,你和他是一条线上的。这样的话,就算有人想打你的主意,也要忌惮殷相几分。”
子虞也忍不住轻声叹息。
睿定温柔地抚着她的肩:“与权臣相
已经足够危险,与权臣相抗,就是愚不可及了。在我第一次接受殷相帮助时就已经知道他必有所图——那毕竟是
后的事,眼下却还有别的烦事。”
子虞问:“什么烦事?”
“南国皇子由庆城南逃,路经七洲,竟然顺利逃脱…这等奇闻,就是现在的烦事。”
子虞听到南国,眼神一黯,心下千转百转,又想到了珉山上那位帝王的身影,说道:“圣上真是个不可捉摸的人,那
听到南国设伏,神色巍然不变。”
睿定笑道:“殷倪两相权倾朝野,面对陛下时依旧恭谨无比,皇后满门荣耀,在后宫依然温顺谦和——我们的陛下,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
子虞缄默不语,她想到的是另一件事:三位皇子中,只有睿定口称陛下,从不见他唤过父皇,完全以臣子自居,这其中有什么缘故。她想问,却终是张了张口没有出声。
过了一会儿,睿定阖上双目,呼吸平稳,似乎要入睡,子虞疲倦已及,轻轻转了个身,睿定突然伸手挽住她,说道:“明天还是备份礼送去殷府吧。”子虞微怔,应了一声。
房内复又平静如初。
第二日子虞依言备了厚礼送去相府,不管心中对殷相有什么想法,在外人眼里,她还是要依仗他。殷府也立刻做出友好的回应,徐氏让几个嬷嬷带了回礼,又婉转地劝导了子虞一回,只说,父女俩闹什么脾气。
五月倏然而至,南国二皇子已经逃回国的消息遥遥传来,京城皆惊。子虞也觉得意外,北国重重布置,竟能让他千里潜逃,简直叫人不敢相信。朝中好事官员纷纷谴责边城守官,更有甚者,已经上书自请出战。这些谏言和文书到了皇帝的手里,都归于平静。他与先帝不同,对两国征战的兴趣并不浓厚。过了几
,众人已明白皇帝的意思,请求出战的声音渐渐消弭。
可是两国之间的问题并没有这么容易解决,依照南帝的脾气应该是立刻兵戎相见,不知是他老了,还是金河之战后元气大伤,南国再次服了软,派出使臣作出求好姿态,愿意在金钱财物上作出补偿。这个消息传来,首先松了口气的就是欣妃,南国二皇子是她的胞兄,受此事牵连,不但外朝官员对她质疑,这几年来的圣宠不绝,险些在一夜之间天翻地覆。
子虞得知她的处境艰难,并不是来自谣言纷传,而是欣妃给她的书信:若不是情况不妙,这位昔日骄傲的公主怎么会摆出这样的低姿态。信中别无他物,就是怀念了过去的时光,子虞细细看了一遍,随手将信笺放入了妆匣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