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卢小龙在六六年的夏天最喜欢的成语就是“铤而走险”四个字的节奏像铁锁桥的铁链一样带有钢铁的
质,含着大胆的冒险精神。闭上眼,一个“铤”字和一个“走”字就活生生地画出了人物的形象:那是踏着铁锁桥渡过高山峡谷的形象,那是踏着荆棘泥潭冒险前进的形象。冒了险不一定成功,不冒险不可能成功。
当“铤而走险”进入自己的身体与骨骼合一时,他感到一种冰冷的无畏。
他还喜欢的一个成语是“大器晚成”北清中学第一轮革命揪出了贾昆和米娜,作为一个非常肤浅的举动已经过去了。第二轮革命是有一批学生贴出造校领导反的大字报,一些人贴出了保校领导的大字报,双方的首领都成了北清中学的风云人物。在这一轮革命中卢小龙也没有什么行动。学校里已经涌现了不少崭
头角的学生领袖,还出现了各种造反派组织,他还是冷冷地看在眼里。第三轮革命,学校来了工作组,北清中学的工作组是隶属于北清大学工作组的小支队。当北清大学与北清中学同步发生造反派与工作组的冲突时,北清大学工作组在中央的支持下,已将前两天的万人批斗大会打成了“反革命事件”同时开始在学生中追查反革命,北清中学工作组也开始整顿学生。一时间,学校里笼罩着恐怖的气氛,很多师生这时才真正回忆起中国1957年的反右历史。正当那些活跃分子有些张皇时,在一片颓废的大字报栏上突然出现了卢小龙的大字报。四张黄纸写成的大字报上,第一张纸就是一个大标题:《工作组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世界是一个矛盾冲突的世界,一切声音都在与对立面的斗争中表现出影响力。你反对的对立面越大,你的影响也越大。“顶风亮相”是一种冒险,也最容易轰动。卢小龙的大字报使沉寂了两天的校园一片哗然,大食堂门口的大字报前密密匝匝站满了人。从这一天起,卢小龙便成为北清中学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当北清中学工作组开始清理这个阶级斗争新动态时,这张大字报已经被转抄张贴在北清大学大字报的中心区,在北清大学也成为舆论的焦点。大字报栏出现了“向北清中学革命小将卢小龙致敬!”的大标语,当然,更多的是围剿卢小龙的大字报。
立刻,卢小龙成为北清大学政治舆论的中心人物。随着他的大字报被各大中院校传抄,他很快也成为北京市文化大革命的新闻人物。
与此同时,北清大学造反派的第二号人物呼昌盛顶着工作组追查反革命的高
,贴出了题为《踢开工作组闹革命──从中学小将卢小龙大字报中获得的启示》的大字报,将卢小龙点燃的火种进一步扩大了。在工作组的指挥下,对呼昌盛和卢小龙的批判攻势在北清大学遮天盖地地铺开,北清中学也贴满了声讨卢小龙的大字报。就在很多人为卢小龙担心的时候,卢小龙却在“铤而走险”的精神鼓舞下继续行动着。从小到大,他一直是个平平常常的孩子,从未引起过人们太多的注意,现在,全校一千多双眼睛都在追踪他,仅仅为了这种感觉也值得冒险。像铁针围拢磁铁一样,一群学生开始聚拢到他身边,这使他获得兴奋感。他决定开始在这个社会大动
中第一个有组织意义的行动:发起成立北清中学红卫兵“1”
一行七人在黑夜的尾巴还盘踞在校园中时,像执行特殊任务的侦察兵一样悄无声响地穿过学校后围墙的缺口,走过围墙后面小河上的独木桥,穿过一片桦树林,又越过几片鱼塘,走过一段土路,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踏入了圆明园遗址。东边的田野刚刚
出草莽中的黎明,一片铁青色的微光透过稀疏的灌木将黑的大地勾画成浓重模糊的风景,一坡一坡的荒草像沉默的火焰一样起伏着,几个摇摇
坠的雕花拱形石门立在巨石狼藉的废墟上。
他们在草莽簇拥的圆明园废墟上双手抱膝围坐成一圈。一只猫头鹰在朦胧的树影中发出凄厉的鸣叫。
卢小龙坐在最高处,
股下面
糙的大石头还带着
水的
。他的话非常简单:很多中学都开始成立红卫兵,北清中学也应当成立红卫兵,而且要成为一支最高水平的红卫兵,投身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接下来,每个人都发表了一番在那个时代最
烈、最勇敢的讲话,这些话虽然在几十年后曾使他们中的某些人回想起来很可笑,然而,在那个朦胧的黎明中,他们选择了记录着民族
辱的废墟举行这个仪式,无疑表明当时的庄严情绪。
卢小龙在这次聚会中第一次感受到执掌权力的享受。黑暗的风从背后吹过来,描绘出怪石林立的废墟的险峻气氛,他所设计的宣誓仪式使他第一次获得了领袖感。
他们宣誓为保卫
主席而战,为保卫红色江山而战。那篇卢小龙亲自起草的誓词,由他领诵一句,大家宣誓一句。在誓词中特别讲到红卫兵的组织纪律:坚决服从红卫兵总部的领导。这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卢小龙的权威地位。七个人都将是北清中学未来红卫兵总部的成员,卢小龙是自然而然的核心人物。黎明从卢小龙背后的东方
出亮光,照亮了围拢着卢小龙的另外六个人的面孔,卢小龙生平中第一次以领袖的角度观察身边的人物,有一种极为异常的感觉。
坐在卢小龙左手的第一人,就是那天将米娜
打得皮开
绽的朱立红。这位同班的女生在卢小龙贴出大字报的当天就找到了他,她说:“我坚决支持你!咱们一起干。”卢小龙从感情上很不接受这个水泡眼的矮胖女孩,他想象中的政治伙伴不是这样的人,然而,朱立红非常神秘的一句话就让他们沟通了,她告诉他,工作组不是
主席派出的,是中央别的人决定的,这里的背景她知道。她的父亲在卫生部,负责中央首长的保健工作。工作组早晚要垮台,因为支持它的上层人物早晚要垮台。她当时还不无嫉妒地说:“我本来还想贴大字报呢,叫你抢先了。”
卢小龙非常庆幸自己当机立断贴出大字报的行动。正是凭着这个别人无法侵夺的政治资本,才使得朱立红这种人不得不归属于他的旗下。当朱立红坐在这里发表言论时,除了
昂慷慨的表态之外,其实是在争夺卢小龙之外的第二号人物的位置。
她在卖弄自己掌握的上层背景,在渲染她在这方面的敏锐,她不止一次重复着卢小龙刚贴出大字报之后她如何与卢小龙串连。
卢小龙当然明白这其中的潜台词。朱立红在极力争取第二号位置的过程中,并不敢否认他的第一号位置,她的做法实际上是加强了卢小龙的地位。在第一天的组织活动中卢小龙就懂得了什么叫权力中心。今天到会的六个人都是冲着他来的,他们之间的相互争夺从一开始就巩固了他的领导地位。倘若这个核心只有他和朱立红两人,倒有可能经常发生谁也不服从谁的冲突。
左边挨着朱立红的第二个人也是女生,初一,叫田小黎。很好看的小圆脸,
瘦的身子,薄薄的嘴
,说起话快如鸟雀,干部子弟,喜欢冒险,看到卢小龙的大字报,她立刻找到他,说:“我佩服你,你写的大字报是北清中学第一张有水平的大字报。他们那些都是顺风吃
,只有你是泰山
顶不弯
,我跟着你干。”
在她连竹炮般的
烈讲话中,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比小孩过年跑着放鞭炮更撒
。她的出身使她对中国上层生活并不陌生,所以对朱立红煞有介事的渲染也不太在意,她的兴奋点在于红卫兵的成立,成立了红卫兵就可以有声有
地干,在全北京干出名。
再转过来,
面坐的是一个高三男生,叫黄海。在黎明的凉风中,他披着一件旧军衣盘腿而坐,一身的军干子弟气。他选择了与卢小龙对面的位置,意味着他在这个团体中与卢小龙旗鼓相当。在北清中学前一轮
中,他写了一堆大字报,成为风云人物。他有他的独立意识,有他的领袖
。看了卢小龙的大字报,他是以完全平等的身份与卢小龙交流的,对他在前一段运动中建立的影响也颇自以为是,然而,卢小龙还是以善于团结人的
怀把他拉了过来。可能是卢小龙的朴素和平易给了对方心理上的
足。当时黄海曾桀骜不驯地说:“咱俩联合着干,谁是马克思谁是恩格斯听其自然形成。”他一定觉得自己那洋洋万言的写作能力适合扮演马克思的角色,而卢小龙只适合扮演辅助的角色,然而,今天在这里一坐,他就意识到,卢小龙在这个小团体中的领袖位置暂时是难以动摇的,他的大字报是一个巨大的政治资本。
剃着寸头的黄海脸上始终做着深刻状,他发表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富有理论色彩的观点。卢小龙知道,最终能够落实的是自己提出的最基本的行动纲领。面对黄海的表演,卢小龙明白了,一个人想保持领导权,除了其他因素,一定要最早提出行动的纲领。当你的行动纲领真正代表了下一步能够做的全部事情或者大部分事情,你就具备了号召力与领导权。卢小龙原本对黄海颇有戒心,当他看到黄海野心
地表演一番之后,倒觉出黄海的表演恰恰引起了其他人的反感与排斥,朱立红就常常用审视的目光打量黄海。看清了这一点,卢小龙真正地平稳与宽和了,在这个团体中,他依然可以保持寡言的习惯,听凭其他人滔滔不绝的高谈阔论,他的领导权只会在这些锋芒毕
的互相磨擦中更加稳固。
挨着黄海,在右前方坐的是又一个高中的男生,叫唐北生,也是干部子弟。
和黄海成鲜明对比的是,他是一个性格平稳喜笑颜开的人,额头上有三道横纹,长着一张中年人一样老气的面孔。文化大革命在他眼里似乎和参加一次中学生运动会差不多,是一个忙忙碌碌的高兴事。他是卢小龙不多的朋友之一。当他出现在这个团体中时,感到一种政治活动的兴奋,用他的话讲,这和共产
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一样,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组织,建立自己的核心。他平平和和的讲的都是极为具体的事情,卢小龙想,他对自己的忠诚大概没有问题,对其他人锋芒毕
的表现也不太介意。这种人是一个组织中的粘接剂。在这个黎明前的活动中,卢小龙为自己能有这么多的新体验而欣喜。他发现,权力的奥秘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发现。而领袖的奥秘只有处在领袖的位置上才能够真正掌握。他的眼光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甚至在心中跳出了“嫡系”二字,唐北生无疑属于自己的“嫡系”
挨着唐北生的又一个男生叫宋发。很黑的剑眉,很黑的眼睛,很红的脸,说话时总是目光平平地盯着眼前,两颊还带着一点络腮胡。他是这个团体中惟一的贫下中农子弟,虽然与干部子弟有天然的隔阂,今天却被同一个神圣的主题捆在了一起,他无疑会更慎重地思考政治的是非。他不像朱立红那样
昂慷慨、煞有介事,也不像田小黎那样无所畏惧、以政治为游戏,更不像黄海那样野心
,也不像唐北生那样悠哉游哉,他很认真,每做一件事都会三思而行。他的这种气质与卢小龙颇有些对劲,团体中有了这样的人物,做事情会更严肃,也会更郑重其事。
再过来,紧挨着卢小龙右手的是同班的女生华军。她从一开始就寻找了这个紧挨着自己的位置。这个脸颊通红、老面得有点像老太太的女生同样是干部子弟。
她的出现,卢小龙一点也不意外。几年来她一直对他非常友好,好像卢小龙是一个需要她经常照顾的人。
今天,没有任何人吩咐,当黎明给了足够的光亮之后,她就掏出小本开始简单的记录,心甘情愿地扮演了卢小龙的帮手。过去,对于这张难看的脸卢小龙从不愿正视,然而,当她此刻飞快地做着记录,并且附和着他的意思讲话,却真正烘托了自己的领袖位置。华军还特别讲到:“我们这个组织的核心就是卢小龙,他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是最大的,贡献也是最大的。我们做什么事情要替他多想一想,有什么情况要向他多汇报,要加强内部的组织纪律
。”这样的话无疑造成了新的气氛,像一道箍将大家箍在了一起。
东方的亮光已经铺展在大地上,草莽山坡中的圆明园遗址
出全貌,远处的苇塘、树林、稻田、村庄、炊烟描绘出一幅清晨的图画。周边的世界大了,这个团体显得更小了。然而,卢小龙却感到了自己手中的力量:凭借一个政治纲领,还有一个组织,他可以征服世界。
一个自然界的小现象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在旁边的一棵松树上跑下来两只小松鼠,它们一前一后在土坡和石头上跑跳着。经过一连串你追我赶的玩耍嬉戏,在一段横倒在地的
树枝上停住了,一只松鼠骑在另一只松鼠的身上。下面那只松鼠睁着机灵的小眼睛一动不动,上面那只小松鼠翘着蓬松的大尾巴也一动不动。背衬着天空,这两个黄
的小松鼠被勾画得玲珑精致,灰色的眼睛亮闪闪的。田小黎仰着她那喜眉喜眼的小圆脸好奇地问:“它们在干什么呢?”几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学生自然都不解其意。卢小龙从小在山村长大,知道这跟猪羊牛马相通的动物生活,他犹豫着没有张嘴,倒是七个人中惟一的贫下中农子弟宋发不耐烦地冒出了一句话:“它们那是结婚呢。”几个学生都愣了,猜到了什么,有点不自然地笑了。
卢小龙这时才发现,这个小团体中的三个女生只有田小黎还稍有点俊样,一左一右的朱立红和华军都长得太困难了。他不由得又一次想到那天在
月坛
水池边遇到的漂亮姑娘。她为什么不能坐在自己的左右手位置上呢?
注:
“1”红卫兵“文化大革命”中在中学生、大学生中的学生造反组织,它的原意是“
主席的红色卫兵”这种组织形式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始创于1966年5月,后来扩展到全社会,演变为各种形式的群众造反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