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周国平自选集 下章
坚守精神的家园
 现代世界是商品世界,我们不能离这个世界求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这是一个事实。但是,这不是全部事实。我们同时还生活在历史和宇宙中,生活在自己惟一的一次生命过程中。所以,对于我们的行为,我们不能只用换价值来衡量,而应有更加开阔久远的参照系。在投入现代的同时,我们要有所坚守,坚守那些永恒的人生价值。一个不能投入的人是一个落伍者,一个无所坚守的人是一个随波逐者。前者令人同情,后者令人鄙视。也许有人两者兼顾,成为一个高瞻远瞩的弄儿,那当然就是令人钦佩的了。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一切“最高指示”中,至少这一句的确不会过时。

 在那个“突出政治”的年代,我对它有自己的读法,我把它读作:人不该只有政治狂热,把自己的灵魂淹没在红彤彤的标语口号海洋里。

 在如今崇拜金钱的氛围中,我又想起了这句话,并且给它加上新的注解:人不该只求物质奢华,把自己的灵魂淹没在花花绿绿的商品海洋里。

 世事无常,变迁。相同的是,凡都可能(当然不是必定)会淹没人的那一颗脆弱的灵魂。因此,愿我们投入任何时都永远保持这一种清醒:“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天下滔滔,象牙塔一座接一座倾塌了。我平静地望着它们的残骸随波漂走,庆幸许多被囚的普通灵魂获得了解放。

 可是,当我发现还有若干象牙塔依然零星地竖立着时,不住向它们深深鞠躬了。我心想,坚守在其中的不知是一些怎样奇特的灵魂呢。

 休说精神永存,我知道万有皆逝,精神也不能幸免。然而,即使岁月的洪水终将尽地球上-切生命的痕迹,罗丹的雕塑仍非徒劳;即使徒劳,罗丹仍要雕塑。那么,一种不怕徒劳仍要闪光的精神岂不超越了时间的判决,因而也超越了死亡?

 所以,我仍然要说:万有皆逝,惟有精神永存。

 世纪已临近黄昏,路上的儿多了。我听见他们在焦灼地发问:物质的世纪,何处是精神的家园?

 我笑答:既然世上还有如许关注着精神命运的心灵,精神何尝无家可归?

 世上本无家,渴望与渴望相遇,便有了家。

 人类精神始终在追求某种永恒的价值,这种追求已经形成为一种持久的精神事业和传统。当我也以自己的追求加入这一事业和传统时,我渐渐明白,这一事业和传统超越于一切优秀个人的生死而世代延续,它本身就具有一种永恒的价值,甚至是人世间惟一可能和真实的永恒。

 人生境界的三项指标:生活‮趣情‬,文化品位,精神视野。
上章 周国平自选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