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德川家康13·长河落日 下章
第三十一章 生死之间
 当夜,柳生宗矩回拜伊达政宗,二人促膝谈了大约一个时辰。他乃是奉了将军秀忠之命,但他自己却也想拜访政宗。

 当世不二枭雄伊达政宗,是否真的服了家康,还是只是如当年装成洋教信徒时一般,大演一场戏呢?柳生宗矩心中自有万般疑问。然而,此次却大是不同。政宗回到住处,仍是无法抑制泪水。他有生第一次如醍醐灌顶,如今方知,让他这等感动的人,世上只有两人,一为师父虎哉禅师,一为德川家康。“然,二人都是在让我真正心生敬服之时,便要离开人世!”他已预感到家康之逝,长泪难

 宗矩见伊达如此,也不由泪不止。两人真正相知之时,却是其中一方死别之际。这究竟是上天对人世的嘲弄,还是悲哀人间的业相?

 当宗矩回到秀忠面前禀报时,他已为政宗辩护:“大御所如川海,终令独眼伊达心服口服矣。”

 当作为京城敕使的武家传奏权大纳言广桥兼胜和三条抵达骏府时,柳生宗矩直面了更为悲哀之事。

 家康听说敕使到来,挣扎着从病榻上坐起。他张口第一言便是:“不好,令松平忠实速速严守伏见城!”

 秀忠和正纯都吃了一惊,茶阿局则认为他烧糊涂了。更为惊讶的乃是片山宗哲,他忙扶住家康,道:“大人莫要起来,安心躺着歇息便是。”

 “退下,在一边待着!”家康拨开宗哲的手“敕使既都来了,看来我实已病重。”

 “正是!大人已病重,请…”

 “我让你在一边待着!”家康再次拨开宗哲的手,对正纯道“我病重的消息传到了西边,要是出现不法之徒,如何是好?首先令松平忠实入驻伏见城。即便我病重,天下也会纹丝不动。这才是对皇室前来探病的答谢。正纯快去!”

 家康并不糊涂,只是担心敕使来探病一事,可能会引起民心动摇,才下达命令。

 “在下明白。在下明白了,大人好生歇着。”正纯施了一礼,然后与宗哲耳语几句,他想让家康躺下。

 “不!”家康以罕见的气力甩开宗哲。“退下!宗哲退下!正纯快去!”家康喝道,看一眼茶阿局,大声命令“我要换衣服!把衣服拿来。”他苍自的脸扭曲了,无疑,他定是想换上正装,恭敕使到来。

 “大人不可硬撑着…不可硬撑着。”宗哲哭道“大人要是这般,先前的疗养都白费了…病人、病人必须听医士吩咐。”

 “你说什么,宗哲?”

 “病人应该把性命与医士…听从医士…”

 “住嘴!”家康颇抖着责道“我的性命,你们怎生知道?我自己最是清楚。”

 宗哲伤心地皱着眉头,向秀忠求救。

 家康亦对秀忠道:“将军,把宗哲带下。这家伙不过一个医士。”柳生宗矩在一旁见着家康和宗哲的争执,心中亦是犯难:此情此景下,到底是宗哲对,还是大御所对?近,比起宗哲所开‮物药‬,家康更喜自己制药,而且对于服用之量,他也不听宗哲之言。在宗哲看来,家康随身携带的万病丹和起缘丹药力甚猛,对几已不进食之躯乃是虎狼之药。家康虽也喝宗哲开的煎药,却不停止服用自己所配之药。

 “大人请少服用一些。”

 “不必担心。我最清楚自己的身体。”

 每当这时,宗哲便一脸无奈。像家康这等人物,一旦有恙,完全与寻常之人了无两样。

 “恕小人斗胆。小人和其他医士一样,要负责大御所安危。”

 家康最不满的便是此言。他认为,虽有天命,但人力亦可改天换地“宗哲,你说得不对,我并未把性命与你,我只是把疾病与了你。”他心情好时,会笑着说出这样的话来。但今敕使到来之际,二人冲突已不可调协。

 “宗哲,你的担心不无道理。但今就算了,你先去候着吧。”将军秀忠语气平静地吩咐,宗哲只得退了下去,但额头上却还青筋直跳。

 此后,家康命令秀忠、义直、赖宣、赖房都换上礼服,和他同敕使。

 父子五人和敕使见面时,房内似飘着一股森森的鬼气。

 将军秀忠后跟着义直、赖宣、赖房三人,端坐于本城大厅当中。末久,家康亦在下人的搀扶下到来,他脸上无一丝血,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十分狰狞。

 敕使见到家康,大吃一惊,一时竟忘了问候。此时片山宗哲亦来到廊外入口处,却不能进去。

 敕使道:“圣上甚是担忧,二十一,圣上召三宝院至清凉殿,请修普贤延命之法。与此同时,令各神礼寺院一起祈祷。务请大人安心疗养,早康复。”

 家康口齿清晰回道:“臣谢天子隆恩。臣已下令松平忠实与所司代协力巩固上方防备,请圣上放心。”

 会见时辰不长,敕使很快便退到别室,家康也被人抬回房里。

 但这段时辰对侍医片山宗哲来说却是度时如年。医药是为何?祈祷是为何?敕使是为何?探望又是为何?不都是为了病能痊愈么?大御所为何不听医士之言?重病之人即便在榻上接探病之人,又有何妨?大御所把医士呕心沥血的努力都当成什么了?

 正如宗哲所担心,家康刚被抬回,即又晕厥过去。宗哲愈发不忍,家康在病榻上,怕也能听到他满腹的抱怨和不平。

 敕使急急回了京城,家康的病要比他们想象的严重许多。

 二月二十九夜,家康病危,几近弥留。秀忠四兄弟和重臣围于家康四周。此时,却出现了奇迹。

 “醒过来了。”凝神为家康把脉的片山宗哲几绝望之时,突然小声道“脉息恢复了正常。真是平生罕见!”

 第二,家康喝了小半碗稀粥。他业已干枯的躯体,竟复苏了,所司代板仓胜重派人前来禀告:回到京城的敕使向天皇禀报了大御所的病情,天皇不将会再次派使来骏府。皇上希望在家康公还活着之时,任命他为太政大臣。

 然而,家康得知这消息之后,却将夜夜守护于榻旁的片山宗哲,以不称职为由处以放之刑。

 众人都惊住。片山宗哲虽爱唠叨,但无论忠心还是医术均无懈可击。由于为人诚实,表里如一,自会发不平之言。但他的这种情,家康应比别人更为清楚,但,他却要将宗哲放。即便说此乃病中人任之为,也令人诧异。

 松平胜隆圆场道:“他可能口有失言,但其忠心天可鉴…”

 “哼!”“可是,他绝无半点恶意…”

 家康并不理会,自顾自道:“放到信浓去:让他去信浓的高岛,我不想再见他。”

 此事很快成为城中众人的话题。

 将军秀忠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几如一个偶人。他执行了父亲的命令。医士们原以为将军秀忠会替宗哲周旋,此一见,都吃了一惊。柳生宗矩亦开始忧心当家康再次接见京城敕使,提出要亲自设宴招待时,宗矩忧心愈盛。

 家康身体益衰坏,在万人看来,皆已无望,归天只是时早晚之别。若宗哲还在,家康提出设宴招待,会怎样呢?依宗哲情,定会身而出,大加阻止。片宗哲生耿直,要么会豁出命与家康据理力争,要么会当场切腹自杀。家康知他子,才先发制人,而放之。

 敕使带着册封太政大臣的圣旨来到骏府,家康亲自设宴招待。当他在心底作出此决定时,便已不能再把生纯朴的宗哲留在身边了。正直单纯、坚信医术便是仁术的宗哲,怎能容忍家康于病中如此折腾自己?家康自是看重朝廷,要将对朝廷的重视宣示天下,他一边掰着指头盘算自己剩下多少日子,一边忍痛起身接敕使,设宴招待。家康认为,此为人臣之礼;宗哲却以为,性命为大,礼数为其次,这自是大不合家康之念。

 片山宗哲瞪着通红的眼睛,默默朝着信浓的偏僻之地高岛去了。之后,由半井驴庵接替宗哲。

 宗哲前脚刚去,京城敕使后脚再来。还和上次一样,来者乃武家传奏广桥兼胜与三条西实条二卿。是为三月二十七,他们住在临济寺的新馆。

 家康接了圣旨,便和将军秀忠同在本城设宴招待敕使。

 土井利胜和本多正纯都建议家康在卧房领旨,然后把宴会与将军以及义直、赖宣、赖房三个儿子便是。但家康却很是固执,拒不答应。

 死亡已近在咫尺,任谁都无法阻挡。家康说,他目下所惧,并非生死,而是日本国丢失了尊崇皇家的“礼仪”“你们也要好生看着,不能忘记。”家康在三个儿子面前坐起身来,吩咐茶阿局为自己梳理头发。

 如果躺着接受宣旨,家康的性命怕能延长几,但他的心愿便会落空:家康绝非清盛人道,亦非丰臣太阁,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便会依礼拜受圣旨,为此感激不尽。如果无法将此心意传达给敕使,无法传给后人,便是罪过。家康认为自己能在榻上寿终正寝,便已是万般幸运,若仗着幸运不知感激,自将与恩宠无缘。但他的心思,身边亲信究竟能明白多少?

 当接待敕使的宴会,有着一种无上的庄严和华丽,让人似觉不在人间。

 后,柳生宗矩详细地将此情此景说与三代将军家光,故在宽永十一年(一六四三)家光进京时,圣上曾下旨封家光为太政大臣,但家光却以不能胜任为由,婉言谢绝。彼时他年方三十一,如何能受祖父在七十五岁、人生的最后时刻才诚惶诚恐接受的官位?此为后言,不表。

 宗矩常向人说起当之事:“奇怪的是,当大御所面如佛颜。这绝非错觉。心灵贫瘠之人在濒死时都会鼻子塌落,眼窝深陷,皮包骨头。但大彻大悟之后得以永生的大御所,面容反恢弘无比。这恐是往生之人和不得往生之人的区别吧。”

 敕使一行整顿好行装,从临济寺新馆出发,进入骏府城。

 中原师易和秦行兼在前喝道,其后是宣命使舟桥少纳言秀相、乌丸大纳言光广、广桥中纳言总光、四辻中纳言广继、河野参议实显、柳原右大弁业光、乌丸右中弁光贤等人,颇有威仪。后乃冈部内膳正长盛,他骑着马跟在队伍后面。

 将军秀忠来到城池大门接。秀忠把敕使一行请到本城大厅上首时,家康已经着好礼服,坐在了下首。

 元和二年三月十七,由藏人头右大弁藤原兼贤捧旨,由上卿、大纳言野资胜口宣天子旨意:“从一品源朝臣家康,宜任太政大臣。”

 身为武将而被任命为太政大臣者,德川家康之前只有三人,即平清盛公、足利义满公和丰臣秀吉公;家康身后也只有两人。而三代将军认为自己不及祖父功业,生前不敢接受此封。后话不表。

 家康从心底里既感快慰,又感惶恐。宴会之中,这种心思愈是明显。他当着众人,宣读了一首辞世和歌。

 〖盛世大和花竟放,千秋万代颂春风。〗

 家康怕在病榻上便想好了此歌。只叹目下虽确为春日,但与鲜花相映的,却是近在眼前的亡故。

 庆祝仪式上,能乐谣曲、歌舞雅乐可谓众彩纷呈,有《高砂》、《吴服》、《喜界》、三番拍子,还有《太平乐》、《营翁》、《莺啭》和《安摩》。然后,众人以《多花契》为题,咏和歌。

 家康待敕使返回临济寺,再次传来诸大名,接受众人祝贺。

 有生之年位极人臣,自是可喜可贺,但亦很是严肃。家康对诸大名朗朗道:“我天寿将终,尚有将军统率灭下,毋需忧心。然,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万民之天下。若将军施政有悖常理,陷百姓于苦难,则人人都可取而代之。但使四海咸定、万民得其恩泽即可,我九泉有知,绝不敢因此怨恨。”

 此乃家康对神佛吐的真心,亦是对诸大名的威吓,仿佛道:“如何,德川天下可有破绽?”

 家康接受诸人祝贺,当场下令来骏府探望的诸大名返回领内“在此滞留太久,领民疏忽了稼穑,就不好了。皆各自回去,勤理政事。”

 家康令诸大名回国,无疑乃此生离别。

 招待敕使的宴会对于家康已是莫大摧折。让人拿出早就备好的赠礼送与诸大名之后,元和二年四月初一,家康病危。

 金地院崇传写与板仓胜重的信函道:“相国大人(家康)自患病以来,身子渐衰弱,打嗝、瘀痰,时时忍发烧之痛,受病楚之苦。将军大人与重臣及诸大名均到城中,越发令相国大人呼吸困难,想必大人亦能想见之。宣旨众公卿返京之后,更加需人照看。老衲每前去探望,含泪写成此书。”

 家康却于此际,再次接见前来道别的伊达政宗,实在罕见。就连从不掩饰病情的秀吉公临终之时,对亲信也秘而不宣,唯家康却言要与政宗一见。

 家康送给政宗一幅清拙的墨迹,以为临终赠品。

 “天下之事就托付与你了。”家康信任地望着政宗,坦言道“不知我还能活几个时辰。我要好生享受闲暇。”

 此回政宗不再放声大哭。他膝行到家康跟前,轻轻握住家康的手,独眼一睁一闭,泪如泉涌。

 政宗去后,家康召来堀直寄,说这是他们今生最后一次相见,故有事相托:“我死之后,若发生战事,先锋为藤堂高虎,次为井伊直孝。你要在二人之间,随时准备突进。切记!”他说此言时语气严正,让周围诸人大吃一惊。平他常说“不会再有战争了”今却完全相反。从他的话中可听出,后必还有战事,万不可掉以轻心。

 此后,家康又陆续叫来了金地院崇传、南光坊天海,以及将军秀忠和本多正纯诸人。他现在似不知早晚。正如他对政宗所言,他要在身完全衰竭之前,好生享受人生最后的闲暇。但,他已无法看清诸人的面目。

 “你是…”

 金地院见家康如此询问,遂把头靠过去,哭道:“贫僧崇传。”

 “是崇传。”家康点头,旋抑扬顿挫道“刻书都还顺利吧?那些书典乃是太平盛世之人不可缺少的大道。仓廪实当知礼仪,衣食足当知荣辱,天子与万民皆要研习学问,不可懈怠。切记!”

 不管是怎样的雄杰之士,在面临死亡时,往往会心绪混乱,但家康目下却很是清醒。柳生宗矩坐于一旁,似已被人忘记。怕也正是因此,他方得以静观众相。他估量家康短内还不会往生,同时,他亦明白为何放忠诚的片山宗哲。

 自从放宗哲之后,家康几不再令医士到身边来。医士也怕惹他生气,虽总是候在外面,却不会再如宗哲那般耿介强硬。家康对此全然不顾,单是忙着最后的吩咐,尽享最后的“闲暇”

 崇传去后,接着进来的乃是天海。

 “一品亲王东下之事如何了?”家康如在与儿女说话“不论做何事都不可大意,此为立国之基啊。此事不可疏忽。”

 “请大人放心,圣上听了也很是快意。”

 “哦,那就好。下一个,正纯。”

 “是。正纯在此。”

 “正纯,你锋芒太。”

 “啊?”

 “在我死后…你要谨慎…”

 “是。”

 “你要好生想想德川家康这一生最大的心愿是什么。记着,不可树敌太多!”

 “是。在下谨记在心。”

 此时,家康才把视线转到了秀忠身上。不知他是否能清楚地看到儿子,此前耳背的他,耳朵似变得灵敏起来。

 “将军啊。”家康停顿了一下,微笑道“你都看到了。”

 “是。”

 “你应已明白,这个世上无一件东西归于自己,包括你的身和权柄。”

 “是。”

 “这些都和江海、月、天地一般,金银财宝自不必说,就连性命、子孙,均无一样属于自己。”此时,家康双目似突然有了神“万物均非个人所有…人间有万物,万物皆属人间。”

 “是。”

 “所有的东西都是上天暂时放于我们之手,你明白吗?为父的性命亦是神佛所赐,我已珍惜了。”

 “孩儿明白。”

 “我且把遗产与你,这已是第三次了。第一次乃是将将军之位让与你,第二次乃是从西苑搬到骏府,这第三次,便是我要离开人世。我要把遗产交给你,但它并不归你所有,只是大家与你保存的东西,我把原来由我保存的东西与你保存…你明白了?”

 对于秀忠,家康这种“万物均为上天所赐”的说法已不再新奇。他一本正经施了一礼,答道:“请放心。孩儿绝不敢私用一分一厘。”

 “是啊。将军确是这等人。”家康足地点了点头,接着道“当时时谨记,此为一生之理,非一时之理。”

 “是。”

 “你为德川家康的继承之人,我现在把遗产与你,你准备好了?”

 “多谢父亲。”

 “只是…”家康了口气,环视了一眼周围诸人。他想告诉大家,让大家也好生听着。众人会意,个个都屏住了呼吸。“只是,我虽将它与你,但是它并不归你所有。故,你不可将它为己所用。”

 “是。孩儿谨记。”

 “第一,用作万一之际的军备费用。”

 “军备费用?”

 “是。你乃征夷大将军,若无法内平国内之,外抗寇敌来袭,便是失职。故,第一便要用作军备费用。”

 “孩儿明白。”

 “第二,饥馑所用。”

 “饥馑?”

 “是。百姓自己吃着粮,却整辛勤劳作。但,十年八年,总有一年颗粒无收。这是上天对世人的考验。”

 “是。”

 “也可能年年皆是丰收。年岁一好,米谷自,世人便不再把米谷当一回事。斯时,不能仅仅把这些事与商家,而应该购下米谷,储备起来。”

 “从商家手中购米?”

 “是。在饥荒之年,赈饥而出。你要记着,天子把天下委托给了我们,即便是在饥荒之年,如果有一人饿死路旁,便是你失职!是为第二条。”

 一旁的藤堂高虎心中一热,捂嘴哭了起来。

 但家康却依然兴致道:“第三,用于天灾人祸之时。上苍经常会考验世人,看我们是否有疏忽。但有备便无患。江户和骏府、京城和大坂的居民都越来越多,只要一处起火,便是烧尽全城之大灾。为政者若不用心,即刻平息,便会致人心大…第四…”说到这里,家康似有些累了“之后就不必再说了。一言以蔽之,我把遗产与你,它不归于你,不可为己所用…”他突然停了下来,接着,传来鼾声。

 敕使去后,四月初一到初五众人守护于榻旁,生怕有急。整座骏府笼罩在紧张之中。

 四月初六,家康又有了一些好转。在此之前,他几已水米不进,但此他竟喝了些稀粥,每次虽皆只一小杯,但喝过两三次,人逐渐清醒了。

 亲信开始试着问他一些话。

 初六晨,略展愁眉的秀忠带着江户增上寺的存应、了的、廓山三位长老和三河大树寺的鲁道长老,来到家康跟前。

 把江户和三河的僧人带至病人面前,实需莫大的勇气。如果家康还清醒,必会对葬礼有些吩咐。

 秀忠禀告完两寺的长老们前来探病,便把话题岔开了。他开始与父亲商量为水野忠清加封一万石俸禄,及令石川忠总继承家成家业诸事。他是想试探父亲是否还清醒,想试试父亲能否从石川家成想到石川数正的子孙,再想到大久保忠邻。

 家康同意秀忠诸议。“为家成恢复家业,如此甚好。找个机会,给大久保也…就与你了。”他竟主动提起了大久保忠邻。

 正在这时,藤堂高虎得知家康尚清醒,忽从隔室进来“大人,请大人收在下为弟子。”

 家康睁眼一看,隐约见高虎已剃去花自头发,身披袈裟。

 “大人才是在下在这个世上遇见的最高明之人,请大人收在下为弟子,让在下在黄泉路上陪伴大人!”

 此为殉死之求。家康惊讶地盯着高虎。

 “大人!增上寺和大树寺的长老便是证人。在下信奉的宗派与大人不同,但,从今开始,在下决定皈依大人!不,应说在下早巳皈依了大人。自从天正十四年在下第一次于聚乐第见到大人,就已皈依。大人乃是真正的神佛,请您务必答应高虎之求,收在下为弟子…”

 家康边迸出一言,断然拒绝:“不!不,高虎…不可殉死!”

 由于家康口齿过于清晰,此时已失去心智的藤堂高虎范然地抬起头来。

 “所谓殉死,便是要把性命据为已有…不可!”

 “即便如在下这般剃掉了头发,大人也不愿收在下为弟子?”

 “若是弟子的话…”家康环视了一眼枕边的寺院长老,了一口气,道“既然连我的性命都不属于我,怎能随意要了弟子的性命?”

 “大人!”

 “你还有重责在身。若有战事,你要代替我充当先锋…”

 “可是…”

 “不仅如此。井伊直孝守卫皇宫,你要守卫伊势神宫。我说的这些,你要谨记。只要皇宫和伊势平安无事,无论天下发生何等事,都终能平息,因此,皇宫和伊势对于国家,便是主心骨。高虎,你要知道,狭隘之人即便明白动之害,也看不清恒定的中心。如看不到这个中心的人越来越多,万民便会陷入苦难的深渊。因此,我才经常对将军言,要把伊势与你。你近年长进甚多,已非吴下阿蒙,莫要胡来。你若是真正为德川家康着想,便替我好生守卫伊势,它乃万民的性命之…”

 高虎言又止。他常听家康道:万物皆有主心。日本国的主心便是伊势。但直到此刻,高虎才真正明白:往上想去,史上确无一朝一代伊势荒废而万民安乐。伊势神宫乃是天下安定之主心,甚至就是安定本身。

 “你既明白了,帮我叫来神龙院。趁着增上寺和大树寺的长老亦在,我便说说葬礼诸事。”家康觉得藤堂高虎已然大悟,便将视线转向将军秀忠,又道“我乃天下少有的有福之人。”

 “父亲说什么?”

 “我原本应死于疆场上,现在却能将心愿一一托与众人,毫无遗憾离去了。”家康的感慨掀起了一阵波澜。他把心愿一一托给大家,在这其中,独无上总介忠辉。这对于照料家康起居多年的忠辉生母茶阿局,却是撕心裂肺的痛,她“哇”一声哭了起来…
上章 德川家康13·长河落日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