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起陇西 下章
第三章 询问
 李平慢慢啜了一口散发着清香的茶水,然后将茶杯放回到案几上去。从他这个位置顺着窗户向外望去,恰好可以看到丞相府外围高大厚实的青灰色墙壁。

 他每次看到这面墙壁,都会觉得心中一阵憋闷,仿佛被这墙壁不过来气。其实不光是这堵墙,整个丞相府都让他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宛如重重藩篱挤着他的空间。原因很简单,这是诸葛亮的丞相府,不是他的。

 一想到“诸葛亮”这个名字,李平就有着难以名状的郁闷感。

 原本他和诸葛亮同为先帝刘备的托孤之臣。但从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开始,李平感觉自己逐渐被排挤出决策中枢,从统驭内外军务的中央大员变成一名镇守江州的地方长官。

 去年诸葛亮又要求他带领部属离开经营多年的江州,前往汉中。李平迫于压力,只能答应,但感觉自己像是一只被人强行拽出树的冬眠的熊,十分不情愿。一到汉中,他率领的两万名士兵立刻被打散编制分配到各个营中去。而他自己则以中都护的头衔署府事——这个府自然是指的是诸葛亮的丞相府。于是原本与诸葛亮平起平坐的李平,现在倒成了前者的副手。

 这让自尊心很强的他十分不满,感觉自己被侮辱了一般,而这种情绪又不能发作出来的,于是只好沤烂在心中,慢慢发酵、变质。

 “我好歹也是先帝亲自托付的大臣,现在居然蜗居在这种地方给人当胥吏!”

 李平想到这里,狠狠地捏了捏茶壶,手指有些隐隐作疼。他不是没有反抗过,他在江州曾经先后要求开府署事和划江州附近五郡为巴州,这些要求都被理所当然地拒绝了,于是他也拒绝了诸葛亮两次调他去汉中的要求。

 李平总觉得,既然自己是托孤之臣,就该有与身份相符的地位才是。

 这时候,门外传来三声不紧不慢的敲门声。李平唔了一声,重新端起茶杯,示意进来。参军狐忠推门而入。

 狐忠的相貌和两年前相比几乎没变化,神态从容,只是两个鬓角多了些白缕。他向李严恭敬地鞠了一躬,说道:“都护大人,一切都办妥了。”

 李平把怨恨的表情收起来,换上一副平淡的神色:“很好,没有其他人看到么?”

 狐忠用力点了一下头,没多说什么。

 “不愧是军谋司的前任从事,果然没让人失望。”李平赞赏地拍拍膝盖。

 狐忠是李平特意从司闻曹挖来的人才,一是因为他能力出众,二是因为狐忠是个土生的益州人,李平觉得这比那些荆州系出身的家伙可靠多了。事实证明,狐忠的表现相当出色,李平对自己的眼光很得意。在诸葛亮羽翼环伺的汉中,他必须要有自己的亲信。

 这时狐忠继续说道:“督军成蕃已经在外面等候,都护大人是否要待一下?”李平眯起眼睛摆了摆手:“不必了,叫他就按照事先商定的办。”

 “是。”

 然后狐忠离开了房间。他走到走廊拐角,看到成蕃正拿条陈等在那里,于是轻轻摇了摇头。

 “不必等了,李都护指示说就按计划行事。”

 “也好。”成蕃对这种冷遇满不在乎,他伸出两支壮的手臂伸了个长长的懒“反正我也不愿意看他那张脸,好像别人欠了他钱一样。”

 “背后议论上司可不是好行为啊。”狐忠暗自发笑,表面上却板起脸来提醒他。成蕃不以为然地把竹制条陈别到上。这条竹简方方正正,在他的间挂着好像一片铠甲的肥大鳞片。

 “既然都护他都这么说了,那这几天咱们也没什么好忙的,晚上去不去喝酒?叫上孝和,有些日子没见着他了。”

 狐忠双手一摊:“我也是,最近他好像又碰到什么大事件,忙得见不到人影。”

 “希望这次他可不要闹得跟上回一样,被远远贬到江东,都少了一个陪我喝酒的人。”成蕃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口气。狐忠微微一笑,用两个指头弹了弹成蕃间的竹片,轻松地回答:

 “这,就要看那家伙的幽默感是否过剩了。”

 两位朋友的对话荀诩并没感觉到,即使感觉到,他也已经忙碌得没有打嚏的时间了。

 三月六,他和辑顺利地把杜弼与徐永送到了青龙山的靖安司分部。在那里,这两个人被分别安置在两间彼此隔绝的屋子里。

 不过两个人的遭遇并不相同。首先接受审查的是杜弼,他连续三天都被靖安司、司闻司与军方的联合调查组仔细盘问。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理由、每一个动机都要被详细询问,并被叉对比。另外还有军谋司的数名成员不分昼夜地搜检过去两年内杜弼提供的所有情报,并试图找出任何一处可疑或者矛盾之处。

 荀诩和辑都参加了调查组,并且比其他任何人表现的都要苛刻。他们相信杜弼绝不会是双面间谍,因此审查越严厉就越能尽早证明其清白。杜弼本人对复一的审查并没有表现出厌倦或者烦躁,他的态度很合作,自始至终头脑都很清晰,回答问题简洁而富有逻辑。这让荀诩佩服不已。

 相比起杜弼,徐永就相对轻松多了。他不必出席什么审查会,每天可以睡到上三竿才起,一三餐有菜有,每三天还可以得到一坛成都官窑酿造的蜀酒;偶尔会有一些官员前来拜访,亲切地与他聊些家常事;他甚至可以离开靖安司到周围山区散布——当然,必须得有靖安司的人陪同。

 这是根据辑的建议做出的安排。这个经验丰富的老头子指出,一个叛逃者在叛逃的初期会处于一种不确定的恐慌状态,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的话,这将会造成无可避免的心理阴影,轻则导致叛逃者对他们产生不信任,进而令情报失真;重则会让叛逃者无法承受压力而选择自杀。

 “就是说我们要象伺候孕妇一样伺候着他?”荀诩听到这个指示后有些不满地反问道。

 “没错。”辑伸出一个指头别有深意地摆了摆“要知道,他也许会生个大胖小子给我们。”

 司闻曹内部习惯将徐永这样的逃亡者称为“产妇”盘问情报叫做“接生”;这很不雅,上头多次批评过,不过这是司闻曹的部门文化之一,大家都很难改口。

 到了三月八,针对杜弼的审查终于完成。审查组发表了一项措辞谨慎的声明,表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杜弼没有敌方间谍的嫌疑,审查官员一致认为他仍旧忠诚于汉室。不过来自军方的审查官坚持认为要暂时限制杜弼在汉中的任职范围,以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荀诩对此并没有反对,他存了私心;如果限制杜弼的任职范围,那他就无法在要害部门工作。而在军方眼中,靖安司是个无事生非的多余部门。这样他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把杜弼调到靖安司来。

 接下来,就该到了为徐永“接生”的时候了。

 三月九清晨,荀诩早早就起了身。这几天为了方便工作,他一直都住在青龙山上。这里原本是军器诸坊的总务,后来总务裁撤,于是空出的建筑就被靖安司接收了。荀诩两年以前就是在这里与糜冲第一次会面,并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对方逃脱。所以这里对他来说,自有一番意义。

 他打开房门,着清新的山风满意地打了个呵欠。现在天色才蒙蒙亮,太阳尚在地平线以下动。荀诩转身从屋边的大瓮里舀了一勺水先漱漱口,一口到窗下的花盆里,然后把剩下的水倒进铜盆,认认真真把脸洗过一遍,末了再将铜盆里的水倒去另外一个尺寸稍大的木盆中,留着晚上洗脚。这在缺乏水源的汉中是一种简的作风。

 忽然,他看到对面有人影晃动,仔细一看,却是杜弼。从杜弼身上的短窄装束判断,似乎是刚刚散步回来。

 “辅国,这么早就起身了?”荀诩提高嗓门打了个招呼。杜弼听到以后,向这边走过来。他的脸因长期居住在西北而显得砺而黝黑,颧骨上还有两团醒目的高原红,刚刚三十出头的他看上去像四十岁那么苍老;他的举止也如四十岁的人一样沉稳有致:“呵呵,习惯了,我在陇西就是这样。不过孝和你起得也够早,这会儿门岗的班还没换呢。”

 自从来青龙山以后,他们两个人已经开始用字来亲切地称呼对方。在地下情报世界有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在别国担任间谍的人往往更容易信任本国的内务部门,没有人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一种理论认为:身为一名间谍,对致力于反间谍的内务部门有着天敌般的敬畏。不过很少有人会赞同这一观点…

 荀诩拿出一钝头的木轻轻地在牙齿上摩擦,一边口齿不清地说:“我是睡不着,今天‘临盆’就要开始了嘛。”

 “呵呵,生男生女,就看现在的了。”

 杜弼会意地点点头。他昨天刚刚解除嫌疑就被荀诩调到了靖安司,目前身份是靖安司的备咨。荀诩坚持要杜弼参与到对徐永的调查工作中来,理由是一则杜弼对于魏国内部事务比较熟悉,能够甄别徐永的资料真实;二则在逃亡过程中徐永已经对杜弼很信任,他的出席可以稳定逃亡者的情绪。

 “不过,孝和你最好不要一开始就把‘烛龙’的话题提出来,这个干系重大,牵涉到丞相府内部的官员。在确定徐永的话十成可靠之前,贸然提出这个问题会打节奏。根据我一路上的接触,徐永这个人属于容易紧张型的,得太紧可能会适得其反。”

 对于杜弼的提醒,荀诩唔唔了两声表示赞同,一边用水瓢又舀了瓢水将嘴里的残渣漱干净。他拿起巾擦了擦嘴,抬头对杜弼说:“希望咱们能在诸葛丞相出兵前弄出些成果来。”

 “诸葛丞相又要北伐了吗?”杜弼刚从陇西撤回来,对于汉中军情还不了解。

 “对,四月份吧,具体日子还没定,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足够了。”

 杜弼信心十足地捏了捏下巴。

 询问徐永的屋子经过了精心的设计,靖安司特意请了宫中内侍帮忙装潢,尽量让房间显得不那么古板严肃。荀诩还特意叫来几名官员的家眷,让她们对细节进行修饰。总之,荀诩希望这个房间看起来让人放松。

 询问正式开始于巳时,参与询问的只有荀诩、杜弼还有一名负责纪录的小书吏。在屋子另外一侧的薄纱帐后,几名乐工在演奏着七盘乐,音乐泻出纱帐,让屋子里弥漫着轻松的味调。荀诩抬眼看看跪坐在对面的徐永,他的眼皮有些发肿,显然昨天也没有睡好。

 “我说寿成,别那么紧张,这不是什么审判,都是自己人嘛。”荀诩笑着直接以字称呼徐永,尽量安抚他的情绪。

 徐永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好像有刀架在他脖子上一样。荀诩和杜弼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把手里的文件搁下。杜弼站起身来,示意负责纪录的小吏先停笔,然后从一瓮刚开启的酒坛里舀出一勺酒,分倒在三个木杯里。

 “来,来,寿成,你我先喝上几杯。”杜弼亲切地把杯子递给徐永,不经意似的说道“诸葛丞相昨天还遣专使来称赞督军忠心可鉴,汉室也绝不会辜负忠臣的。”

 不知道是酒水的作用还是听出了杜弼的暗示,徐永一杯酒下肚,面色红润起来,情绪松弛下来。荀诩则不失时机地开始了询问。

 询问的问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首先问到的是徐永的家庭情况,这是为了冲淡审讯的味道,并让他习惯于开口——一般人提到自己家庭的时候都会变得健谈,这种健谈的冲动会持续很久。然后问的问题是他的仕途履历以及人际关系。靖安司在前一天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曹魏官场资料,如果徐永的话与资料有矛盾的话,就会被立刻发现;接下来徐永将会被要求详细介绍他叛逃(当然,荀诩使用的是“回归”这个词)的原因和经过,这些将会与杜弼的供词相对照。

 询问一直持续到下午,第一天就这么结束了。荀诩不想把徐永得太紧“我们要按节奏来。”杜弼反复强调这一点。这一天没出产什么成果,这是荀诩和杜弼预期之内的,开头只是一个引导,他们需要慢慢让徐永进入自己的角色。

 “接生婆的工作不是把孩子拽出来,而是告诉产妇怎么生。”辑也这么告诫荀诩。当然这一句不雅的话没有被正式记录下来。

 询问就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下平稳进行,气氛始终很友好,荀诩精心准备了几个小笑话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徐永也很配合。三个人每天工作三个时辰,不紧也不慢。

 到了三月十一晚间,结束了第三天询问的荀诩第一次离开青龙山返回南郑“道观”

 “孩子生出来了?”姚柚一看到荀诩出现在门口,劈头就问。徐永的“回归”是件大事,身为司闻曹东曹掾,他对询问工作一直保持着关注。现在西曹掾冯膺被降职去了军谋司,于是他现在是荀诩的直属上司。

 荀诩走进屋子,将厚厚的一叠麻纸搁到姚柚面前的案几上:“这是头一胎。”

 “怎么?没有摘要吗?”姚柚翻了翻纪录,皱起眉头说,语气里有些不满。他手里的记录足有三寸多厚,而且字迹潦草不堪,一看就知道是未加整理的原始底本。

 荀诩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解释说:“因为询问刚刚结束,还没来得及编写。而且,誊写的话就会有别人接触到这份记录,现阶段我认为接触到的人越少越好。”

 姚柚听他在暗示着一些东西,连忙问道:“那你们现在得到的成果到底是什么?”

 荀诩平静地回答:“徐永待出一只潜伏在南郑的老鼠。”

 “是烛龙?”

 “应该不是,这个人的级别并不高,与烛龙不符——当然,这一点我还没有向徐永确认。”荀诩喝了一口水,继续说“但根据徐永提供的证词,他已经为曹魏工作有四年了。”

 然后他说出了那个人的名字与职位。

 姚柚听完以后,缓慢地动着自己的指关节。知官场内幕的他知道:这个名字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名字背后相关联的人。他沉了片刻,方才说道:“这件事目前还有谁知道?”

 “除了我以外,还有杜弼、徐永和负责纪录的书吏,他们都已经被隔离。询问一结束,我就带着原始记录离开,没有其他人碰过。”

 “很好。”姚柚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又出疑惑的神色“这个徐永的话,可信度有多少?”

 “到目前为止,他代的东西已经被验证过了,没有瑕疵。”

 “也许他只在这件事上撒了谎。”

 “这一点今天晚上就可以知道了。”

 听到荀诩这么说,姚柚猛然把头抬起来,他知道眼前这个人是个行动派:“你打算今天晚上就动手?”

 “越快越好,拖得太久对方也许就会嗅到些什么,老鼠的嗅觉一向很灵敏的。”

 姚柚盯着荀诩的眼神看了半天,最后终于下了决心:“那么就去做吧,但是要谨慎,动静不要闹得太大。”

 “是。”

 荀诩鞠了一躬,准备离去,姚柚忽然又把他叫住。

 “等一下,你负责这次行动的话,青龙山那边的询问要怎么办?”

 “我想先停一天,给徐永一段时间休息。实在不行的话,还有司丞和杜备咨可以接替我的工作。”

 “那个杜弼,真的可以完全信赖?”姚柚并没有见过杜弼,这个老头子对一切没见过的人都有不信任感——对见过的人也一样。

 听到这个质疑,荀诩笑了,他的幽默感又不合时宜地冒了出来:

 “至少他没军方那么讨厌就是了。”

 当天晚上,荀诩与裴绪、阿社尔以及七八名靖安司的“道士”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位于南郑城东的某一处民宅前面。此时天色已经漆黑,闭门鼓也已经敲过五响,除了巡夜的士兵以外,普通居民与官吏都已经早早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街上寂静无比。

 “是这一家没错吧?”荀诩问道。眼前的民宅规模并不大,宅门附近的墙皮老旧,两扇木门已经有些褪,宅门顶棚的滴雨檐似乎摇摇坠,显示出主人的境况并不怎么好。

 裴绪从怀里摸出一份地图看了看,冲荀诩表示确实没错。荀诩当下安排两个人去街后的后门守卫,然后用眼神示意阿社尔可以开始了。

 阿社尔嘿嘿一笑,提起两个拳头对磕了一下,拍了拍大门。很快在门内传来一阵脚步声,然后一个女子的声音从门里传来:“是谁在敲门?”

 “请问这里是邓先邓功曹家么?”

 “正是,不过我家官人外出未归,现只我一人在家,不便开门。”

 “既然邓功曹不在,能否请转一样东西给他?”

 听到这个请求,门里的女子迟疑了一下,将门打开半条,说道:“是什么东西?”

 “是一方玉石,还请劳烦把门打开一些,才好接过去。”

 邓夫人见阿社尔身材魁梧一头卷发,脸上还带着人的微笑,就不自觉地答应下来,将门又推开了五分。阿社尔立刻伸出右臂把住门边,右脚往里一别,半个身子就靠了进去。邓夫人悚然一惊,再想关门已经来不及了。这时候在阿社尔身后的荀诩、裴绪和其他人也从阴影中走出来,一群人黑地聚到了宅门口。

 邓夫人没料到一下子会涌出来这么多人,以为是强盗,吓得往后退了几步,脸色唰的变成惨白。阿社尔一步向前把她嘴捂住,生怕她叫出声来惊动了邻居;邓夫人开始还企图反抗,后来拗不过阿社尔的力气,只得放弃了挣扎,只是全身不住颤抖。

 荀诩见邓夫人已经被控制住了,就挥手示意所有人都进院子,然后把大门关上,免得被别人发现。他们将邓夫人带进屋子,只见正厅里亮着一盏烛台,旁边还搁着一段籀好的刺绣与针线,显然邓夫人在开门前正在做女红。

 这时阿社尔才将邓夫人松开,她见屋子里一下子多了七、八名来历不明的男子,也不敢大声叫嚷;阿社尔一松手,她便一股瘫在了地上。

 “我们家里…没值钱的东西…”

 荀诩听到这一句恳求,忍不住笑了。他走过去蹲下身,和颜悦地说道:“不用害怕,我们是丞相府靖安司的人,不是税吏。”

 说完他从怀里掏出印鉴在邓夫人面前晃了晃,证明自己所言不虚。

 “那…大人你想做什么?”邓夫人的紧张感丝毫没有消退。

 “我们想知道,你丈夫去哪里了?”

 “他去兴势办事了,是李都护派去应差点库…”

 “他说过几时回来吗?”

 “三之前去的,应该就是明天回来吧。”

 “很好,最后一个问题,你是否知道你丈夫平时都跟什么人来往?”

 邓夫人挪动一下左足,颤声回答:“不知…我夫二人才调来南郑一年多,尚不是很熟悉;而且他外面的事很少跟我说…”

 荀诩满意地点点头,站起身来饶有兴趣地环顾了一下这间屋子,又垂头问道:“你不介意我们检查一下贵宅子吧?”

 “什么?这,这怎么可以?”邓夫人连忙爬起来,神色慌张。

 “放心好了,如果损坏了什么,靖安司会如数赔偿给您的。”

 荀诩一声令下,手下人立刻开始在屋子里翻箱倒柜四处搜查,他则拉来一张胡坐下,悠然自得地望着面色一阵红一阵白的邓夫人。过了大约四分之一的时辰不到,裴绪从里屋捧着一摞绢缎走出来,绢缎发黄,还沾有泥土,上面密密麻麻写的全是蝇头小楷。

 “哪里弄来的?”荀诩问。

 “里屋墙壁夹层里。”裴绪不以为然地说“这么旧的房子,居然墙壁的边缘还是新土,太明显了,隐藏的不够专业,毫无挑战。”

 “这个不在本司业务范围,去找魏国皇帝抱怨吧。”

 荀诩说完从他手里接过绢缎,发现这些绢布都被裁成七寸见方,每一片上都写着不同的主题,有关于军队配置的,也有关于政策动向的。不过以荀诩的专业眼光来看,这些情报都很糙,虽然题材广泛但欠缺深入;唯一特别详细的主题是关于汉中屯田的相关数据。

 “看来徐永果然没有说谎。”荀诩默默地点了点头,这些情报的特征与徐永提供的那个名字完全相符:邓先,字拓之,建兴八年以中都护李严的参军身份来到汉中,被分配负责汉中屯田地区的统计工作;所以他才在情报中显示出对屯田数据的了解,以及对其他领域的陌生。

 “伏请上国魏诸大人钧鉴…”荀诩瞥了一眼其中一张绢布的题头,不从鼻子里发出轻蔑的嗤声。这不够专业了,一个称职的间谍是绝不会在机密文书上写上题头和问候的。看来邓先此人并不是一个职业间谍,而只是一个与曹魏暗通款曲的酸腐文人罢了。

 他们今天夜间的工作就到此为止,荀诩派了两个人留下来监视邓夫人,以防止她去通风报信。其他人则直接赶去南郑的北城门埋伏,邓先随时可能返回南郑。

 三月十二凌晨,太阳刚从东边升起来半边。借助着旭的光线,城堞上的士兵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墙下等候进城的平民们。现在距离开北城门的时间还有大约半个时辰,所以这些平民三三两两地靠着城墙,不紧不慢地整理着自己的行囊,不时还会传来几声悠闲的牛叫或者鸣。

 荀诩深了一口清晨的空气,清新且冰冷的风冲入肺中,让他疲惫的精神为之一振。他和裴绪正小心地靠在城垛边缘向下面望去,希望能在等候的人群中找到邓先的踪迹。

 “好像没有,大概他还没赶回来。”裴绪仔细地点数过人数以后,向荀诩汇报。他的视力非常好,可以毫不费力地看到北斗七星中开的那颗辅星。

 荀诩什么都没说,他蹲在城垛里侧把双手抄在怀里,弓着身子好像一只睡觉的鸬鹚。裴绪又往下张望了一下,凑近荀诩略带担忧地问道:

 “不过,荀大人,我们真的要抓他么?”

 “唔?什么意思?”荀诩保持着原来的姿势反问。

 “您知道,邓先是李平李都护从江州带来的亲随,如果不知会李大人一声,会不会闹出什么子?”

 裴绪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前年荀诩就是因为擅自对马岱将军采取了行动,引起了军方的强烈不满,以至最后被迫调职。李平现在虽然在南郑没什么势力,但毕竟是中都护。从行政角度来说他的级别仅次于诸葛亮,是南郑的第二号人物,那种任何人提他的名字前都要想一想的大人物。

 荀诩面无表情地伸出一只手,拍打了一下肩膀上并不存在的尘土,简单地哦了一声表示知道了。裴绪知趣地闭上嘴,转过头去继续盯着城外喧嚷的人群。

 荀诩有自己的心事。在他从江东回到汉中以后,诸葛丞相曾经秘密约见了他一次。在会谈中,诸葛丞相表示,李平的调任汉中与荀诩复职时间上的重合并不是一个巧合,而是有某种隐晦的因果关系。在李平到来以后,他需要借重荀诩的能力加强汉中的内部监控。诸葛丞相的话就说到这里,他相信荀诩能够理解他的暗示,而荀诩也确实理解了。

 而现在李平的一名亲密助手涉嫌魏国间谍,这其中的深意可就值得玩味了…

 荀诩与李平没有打过直接交道,没什么直观印象,不过他却听到过很多关于这位高级官员的传闻。这些传闻并没有直接对李平的声望和品德作评论,而是有意无意地漏出关于高层决策的一些内幕——人们往往最喜欢这些东西。比如在建兴七年诸葛丞相曾经要求李平前往汉中,李平非但没有同意,反而要求将自己经营多年的江州五郡地区提升至州一级,建立新的巴州,并由他担任刺史;在建兴八年,当诸葛亮再次要求他增援汉中时,李严则提出他要开府署事,在丞相府以外另设一个决策中心;最后诸葛丞相做出妥协,任命他儿子李丰接替他在江州的职务,他才肯北上。

 对于这些传闻的真假,荀诩无从评论,不过有一点用眼就能直接确认:自从建兴五年以来,诸葛亮与李平的关系益僵化,后者打定主意要消极对抗诸葛丞相。他的调任汉中在蜀汉内部被认为是一次大失败。至于这次失败究竟会令他的态度更加消极还是向消极的反面转化,就没有人能知道了…至少现在没人能知道。

 一阵嘹亮的号角声突然响起,荀诩猛然从深思中被惊醒。他的头顶传来震耳聋的启门鼓声,鼓声将夜里沉积在城堞旗杆上的尘土震落,那些尘土象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洒到了荀诩与裴绪的脑袋上。城下的平民都纷纷向大门涌过来。

 “从事,快看那里!”裴绪忽然低声音喊道,荀诩顺着他指头的方向望去,看到一人一骑从远处的大路飞驰而来,骑士身穿官服,马上还搭着一条丞相府专用的布袋。

 荀诩问道:“是他吗?”裴绪点点头,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他记得曾经在李平的宴会上看到过这个人。

 不需要再多说什么,荀诩立刻站起身来,稍微活动了一下酸麻的‮腿双‬,快步走下城墙而去,裴绪紧随其后。

 那名骑士接近城门衢道的时候勒住缰绳让马匹减速,一边挥舞着马鞭大声呵斥。本来挤成一团的平民都纷纷朝两边靠去,让出一条路来。骑士毫不客气地穿越过人群,径直来到了城门口。恰好这时候守城士兵从里面慢慢将两扇沉重的大门隆隆的推开。

 骑士刚要纵马进城,却被一名士兵伸手拦住了。

 “对不起,大人,请出示您的名刺。”

 “什么?我是丞相府的人,也要检查?”骑士很不满地质问。士兵却毫不示弱地直了膛,重复了一遍:“大人,请出示您的名刺。”

 这时骑士的坐骑缰绳被另外一名士兵牵住了。骑士没奈何,只好从身上摸出名刺,同时恶狠狠地瞪着那名士兵:“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你是邓先邓大人对吧?”

 回答他的却不是士兵,而是一名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官吏。这名身材不高的官吏用两指头从士兵手中拈过名刺,别有深意地翻弄了一下,将它又还给了骑士。

 “你又是谁?”邓先警惕地问道。

 “我是靖安司的从事,我叫荀诩。”荀诩恭敬地把自己的名刺双手递过去“我想我们需要谈谈。”

 邓先脸上的色彩在下一个瞬间急遽消逝。
上章 风起陇西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