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色警戒之民国 下章
第二十五章 演习
document。wte('

 钢铁厂的厂长是一个德国人,和所有高层管理人员一样,都经过测谎仪测试过,忠诚不是问题,在陈绍高薪的待遇下,让他走他都不走了,而且现在一家人都住在清河村,连孩子都在清河村小学上学。

 "亲爱的老板,见到你实在是太高兴了,你知道吗?现在整个工业区的钢铁厂年产量已经达到了80w吨,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要知道,就这么小小的一个工业区,能达到如此高的产量,简直就是奇迹中的奇迹,我想,我要是把这里的情况告诉别人,别人还以为我疯了。"

 "不不,这还不够,我希望在五年内,把钢材厂的产量提高20倍。我希望我们都能坐到的。"

 5年20倍,那个数据可以直追1913年的德国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钢铁产量为1900w吨左右,还有一个数据,日本现在的钢铁产量在1913年的时候是25w吨,意大利93w吨,陈绍接着红警带来的机遇在一年内就超过日本,直追意大利。陈绍带着蔡锷和蒋百里走出了钢铁厂。陈绍带给他们两人的惊喜实在太多了,现在两人还在神游物外。等三人差不多走到战车工厂的时候,两人才回过神来。

 战车工厂的厂长是一个高级技术工,所有军事上的武器装备,陈绍都牢牢的抓在手上。

 "报告长官,现在械生产厂,四个厂同时开工一个月可以生产步6w支步,5亿发子弹,轻机3000,重机300。火炮工厂一个月可以生产出75mm山炮100门,105mm野战炮40门,迫击炮300门,各种配套炮弹5w发。一个战车工厂的坦克产量是每月120辆,这也是现在的坦克的技术含量不高,高点的话,产量会下降一点。汽车工厂一个月生产卡车360辆和800辆摩托车。"

 "老板,现在所有的钻油井每月可以生产出10万吨的石油,现在共储存了石油50w吨。"

 "…"

 "两位感想如何。"在回到清河村的路上,陈绍向蔡锷和蒋百里问道

 "国之利器,我等佩服。"

 "想不想去看看,我们的军舰和飞机。"现在陈绍好像认准他们回留下来的样子,直接说我们的。

 "在哪里?"蔡锷和蒋百里好像没有停出其中的猫腻,而是注意力都在军舰和飞机上,之前他们都知道,陈绍有潜水艇,但是在他们看来潜水艇和军舰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至少在他们看来是如此。可况还有飞机,这可比军舰新鲜多了。自从中甲午海战到现在,整个中国哪里还找得出一搜真正的军舰,有的也只不过是那种几十吨的老旧炮艇,百吨以上的少得可怜。

 "不远,坐车不要一个小时。"说完,拦住对巡逻的士兵,叫他们准备好车辆。直奔防城港过去。

 40几分钟后,一行人来到了防城港,还没有到达的时候,就被放哨的士兵发现。等他们到达之后,冯如和陈福已经等在那里了。

 陈绍为他们一一做了介绍。并且带着两人先去参观了造船厂。并让陈福做了详细介绍:

 "我们现在造船厂一共拥有四座造船厂,可以同时动工建造十二艘各种船只,现在在建的有3艘5000吨的民用货船,一艘城市级驱逐舰,和两艘省级巡洋舰也在建造。剩下的两个船坞都在为德国建造潜艇,现在已经建成潜艇9艘,预计半年后可以完成20艘的建造任务。。我们现在已经有三艘驱逐舰在服役,不过都在进行海上训练,军舰还没有使出葫芦口过。现在我们这里有国内外的造船工人一万多个。"

 "你和这两位朋友好好的介绍下我们的驱逐舰和在建的巡洋舰。"

 "城市级驱逐舰的数据是(前面十七章有),省级巡洋舰首舰叫广西号和广东号,巡洋舰的具体数据是:

 标准排水量11,200吨,

 全长200。6m,

 宽18。2m,

 吃水6。9m;

 动力系统:锅炉大型8台、小型2台,舰本式蒸汽轮机4台,主机最大输出功率154,000马力,4轴

 航速36节,续航力8000浬/14节;

 武备:三联装22cm火炮3座,仈jiu式40倍口径12。7cm口径高炮八门,25mm口径高炮八门,13mm口径机,61cm口径鱼雷发管十二门装甲:舷侧水线装甲带(最大):127mm,装甲甲板:35mm;主炮炮塔:25毫米(正面)司令塔:50-100毫米弹药库:40-140毫米舰载机:水上侦察机三架,弹器两座。

 不过长官,我希望能再建一个船坞,马上开始建造战列舰,我已经快等不急了。"

 陈绍没有理会陈福的请求,现在造战列舰做什么,没有足够的海军不说,建了也没有地方卖去,协约国海军还有余力,而德国倒是想买,可买了也拉不回去啊。况且陈绍也不想自己的海军过多了使用战列舰,以后海上是航空母舰的天下,发展航母才是硬道理。

 蔡锷和蒋百里估计一辈子的惊讶和感叹都没有今天多。不过在清河村看到的还没有在造船厂看到的影响大,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在这个小小的港湾中,中国的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海军正在萌芽发展壮大,他们在日本的时候就见过许多国家的大型军舰,就是无谓级都见过,但那毕竟不是自己中国的,而且听陈福的口气,这里也能建造那种战列舰,这让两人想到国内的军阀,心里为他们感到悲哀,这个国家以后注定不是他们的。

 之后又带他们参观了海军学员的训练,和登上了三艘驱逐舰,在舰员的带领下看遍了军舰的各个角落。然后回到岸上到中国第一个飞机工厂,现在的飞机场已经在生产中国第一代战机,战鹰1型战斗机,和轰一型轰炸机,不过也只能生产这一型号的飞机,像陈绍所期待的运输机和舰载机都还在冯如的办公桌上,都还刚刚开始设计。

 战鹰1型是一款先进的单人单翼三发动机,最大马力达到240马力,时速可以达到250km,装有一门双管的12。7mm航空机,而且上面还有个世界第一个“击协调器”

 它的问世使前弹第一次能够穿过前方螺旋桨的旋转面,使击轴线能尽可能靠近机身中心线,从而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轰一轰炸机是一款双翼四发重型轰炸机。该机的载弹量达到了2800公斤,这是陈绍根据后世一战后的一款最先进的轰炸机生产出来的中国第一种轰炸机。这种轰炸机原名齐别林。斯塔克v,不过因为基地生产的发动机更强劲,所以载弹量提高了800公斤。

 可能是现在这个时期对飞机的见识还不够,所以蔡锷和蒋百里并没有太大的反映。不过在飞机厂看到,一架架飞机升空,这两人还是很激动的,这说明中国已经有能力成立自己的空军了。

 其实陈绍还想马上搞出伞兵,但是现在并没有一款合适的运输机,只能作罢。要是让蔡锷和蒋百里知道身边这个年轻人对现在的一切还不满意的话,估计两人有种直接掐死他的冲动。

 随后,一行人观看了海空军的训练场面,又到还在建造的码头上走了一会儿,便回到了清河村。

 第二天,天刚微微亮,陈绍带着他们两个到一团的兵营中的训练场,今天早上陈绍为了彻底拿下这两人,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为自己做事,昨天晚上就叫孔文鸿和王云山他们开了个短暂的会议,具体内容就是,今天早上开展一场实弹演练。各种装备炮弹不限量供应。

 所以当他们三个人到了的时候,已经准备好的一团战士,和坦克营的一百辆坦克也都准备好了,在训练场远方有个巨大的山头,山头上已经表明的各种记号,而且山头上还有各种碉堡和战壕。而陈绍三人在孔文鸿和王小山的陪同下,走向已经准备好的观察台上,而且还为他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个高倍数的望远镜。

 首先发出声音的是王云山的炮营,一个营的105mm野战炮,还有陈绍特地从预备团调来的所有105mm野战炮,和一团直属的75mm山炮,共计上百门火炮,发出了震天的声响。远处飞来了十几架战机,这是陈绍现在唯一拿得出手的飞机了,战机的航空机往下面俯冲扫,高处的轰炸机丢下一颗颗航弹。还好,现在也是起的时间,所以也没有吵到别人。

 远处的山头已经陷入的一阵火海,五分钟后坦克营也开始出动,而坦克后面还跟着一个营的士兵。等坦克快开始爬上山坡的时候火炮也停了下来,不过坦克上面的那门60mm的坦克炮响了起来,后面的士兵也一个个的向着标记好的几号开,重机和轻机的子弹向不要钱的往山上扫着,后面一个连的迫击炮部队也架好炮管,一发发炮弹,往山上的战壕飞去。整个训练场充满了硝烟和扬起的尘土味。

 观察台上,蔡锷和蒋百里已经站了起来,其实从炮营刚刚开炮的时候,他们两个就坐不住了,如此多的火炮齐,空地一体的攻击,他们两还是第一次见过,不只是国内,就算是在日本,也绝对看不到这种场景,坦克冲锋引起的震动,和快速前进的速度,还有那款重机的超远距离击,都打破他们对武器的认识。他们试想了下,就算在那边的山上摆上一个师,估计也不需要多久被会被消灭。何况面对如此攻势,还有多少人能记得起反抗,不子就不错了,除非是百战jing兵。

 远处山上当坦克越过战壕,爬到山顶的时候整个演戏已经结束了。陈绍让一个士兵开来了一辆卡车,拉着他们几个人往山上开去。

 当他们走到山上的时候,一个个大大的弹坑,旁边各种已经被摧毁的碉堡废墟,还有许多已经倒塌的战壕。让蔡锷和蒋百里都感到自己当真是坐井观天,这样的攻势下,现代战争已经走向了比拼装备的时代了。

 "二位,你们说,要是给你们一个jing锐的步兵师,你们守得住吗?"陈绍开始了他的攻势。

 "不可力敌。"蔡锷短短的四个字虽然没有回答陈绍的问题,但是这四个字也是他心里的答案。

 蒋百里到是很干脆的说:"我守不住,但碉堡都被摧毁了,靠人哪里挡得住"

 "如果要是对方也拥有和我们差不多的装备呢?"

 "还有谁拥有如此的装备?"蔡锷和蒋百里对视一眼,很是疑惑。

 看到他们的眼神,陈绍就知道他们肯定是想岔了。

 "我说的不是国内,相信我过不了多久,日本也会开始装备坦克和飞机。更别说北方的沙俄了,而且我搞这些工业也不是针对国内,也是在防备我们这两个不怀好意的邻居,相信我,我们迟早有一战,别望了我们的台湾和旅顺还在日本人的手中,而且远东还有150w平方公里还在沙俄的统治之下,这些我们都必须拿回来。其实别看我现在兵强马壮,但是不敢扩军太快,底下的军官根本无法胜任大规模战斗的检验,让他们管理几百人还可以,要是规模再大的话,难免会出问题。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避免受到侵略,所以我才再三恳求两位留下来帮我,帮我也等于帮整个中华民族。"

 听到陈绍的话,两人想起在日本遇到的种种事情,又见到了如此强大的工业群,顿时下定了一个决心,相信这个年轻人,也许他就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上章 红色警戒之民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