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人这东西 下章
第07章 关于结婚
 所谓婚姻并不只是一对相爱男女的结合。他们相互间扮演着父亲、母亲或朋友的角色,必要时各自展现出孩子般天真幼稚的一面,如此等等都是婚姻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这些,恐怕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婚姻。

 结婚,意味着青春时代的结束。

 至少,在男人们的内心里,或多或少都抱有这种想法。

 他们在内心深处会认为,能无拘无束尽情玩乐的时候仅在单身时期,一旦结了婚就不可能再如此纵情了。从新婚开始,青春——那灿烂的时期将成为过去,一切将被家庭这一框框所束缚,凡事都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自在。

 在某个朋友即将结婚时,男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感到些许的伤感和同情“唉,这家伙,看样子好日子也要结束了。”

 仅从以上这些例子或许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男人们只在乎自身的快乐。其实反过来说,男人觉得结婚后再也不能随意游玩这种想法本身就是男人们重视家庭心理的一种反映。

 事实上男人确实非常珍惜单身时代,希望趁年轻尽情地玩乐一番。在这点上,男女之间并无多大的差别。

 最近虽然好像一谈恋爱便马上结婚的男人有所增多,但是男人的这一本能仍未发生多少变化。

 男人能够远离结婚、保持彻底自由的时期,屈指算来大致不过是自踏出校门至三十岁之间的这几年光罢了。

 在此时期内,许多男人认为恋爱与结婚是两件无特定联系的事情,因此他们不把结婚作为恋爱的最后阶段。

 当然这时期谈恋爱最终能进入结婚阶段的为数并不少。

 如果每对情侣都能平平稳稳地发展下去,倒也的确不错,但要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在本章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结婚前夕的男人对恋爱的真实想法。

 对二十岁刚出头,尚未意识到结婚一事的男子来说,最合适的伴侣是能够在一起愉快地消磨时光的女子。

 所谓“在一起愉快地消磨时光”包括轻松地交谈、快地游、共享相同的兴趣爱好以及和谐的生活。既然男子尚无结婚的意愿,那么对他们最有吸引力的便是开朗富有新鲜感的女子,而不是家庭。

 这种场合,让男人敬而远之的是动不动就提出要结婚、竭力要把对方拉入家庭的女子。当男人还想保持单身尽情玩乐时,她们却已早早地开始设想构筑爱巢,盼望早成婚。

 男人对女的这种倾向十分警觉,一旦觉得她已认真考虑结婚事宜,男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糟糕”随即开始做出撤退准备。

 于是,女人会通过“我们今后怎么办”“某某人已结婚了”以及“家里人让我去相亲”之类的话语,委婉地向男方提出结婚要求。

 男人若对此不置可否,女人们立刻会急躁不安,责问男人“你怎样向我负责?”或“难道你只是逢场作戏!”这类女子最让男人头痛,且最具杀伤力。

 只要发生了体关系,就必须结婚,对此男人们感到实在无法接受。如果认同这种说法便是认同“如果不打算结婚就不能谈恋爱”这一逻辑。假若尚处在要求新娘必须是‮女处‬的、价值观念异常保守的封建时代,这种说法或许会得到人们的认同。但时至提倡男女平等自由恋爱的今,还拘泥于“既然以身相许,男人就应该担起责任”这种观念,那也显得太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还有一些女子会说“既然彼此相爱,希望组织家庭不是顺理成章的吗?”乍看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是爱情果真是至高无上的,只要爱一个人就必须占据他全部的生活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恐怕男人便会视恋爱为危途从而敬而远之了。

 女还有一句常用的台词“你让我如此喜欢上了你,而你却…”这句话亦有值得推敲之处。让对方狂热地爱上自己,男人的确应该负其中的部分责任,却不是全部。对某人是否喜爱,原本是由自身意识决定的、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对方的责任,因此这种说法并不恰当。

 想必看过《旅情》这部在电影史上享有盛誉的电影的人不在少数。影片中,奥黛莉-赫本扮演美国一家公司的女秘书。女主人公利用暑假来到意大利的威尼斯。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她认识了一名经营古董店的中年男子,两人双双坠入情网。但是好景不长,假期结束后,女主人公不得不踏上归途。在影片的最后,中年男子捧着白色栀子花在站台上尾随列车奔跑,女秘书在车中透过车窗含泪回望,两人的特写镜头错穿,演绎了一出动人的离别场面、催人泪下。

 为写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散文,我去意大利作了一次专题访问。我向一名当地船夫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假设你是电影中的男主人公,如果女主人公无法忘记你,再次回到你身边要求和你生活在一起,你会怎么办?”

 船夫耸耸肩回答道:

 “如果这样的话,反正我没有提及要结婚之类的事,自然用不着负什么责任。两人在一起已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夏天,难道这还不够吗?如果没有遇上我,等待她的只能是一个无聊寂寞的假期;而正因为有了我,彼此才会有如此美好愉快的回忆,这一点我想她也应该明白的。”

 对这名船夫的话,恐怕有不少男内心抱有同感。不过,日本的男人虽然对此也有共鸣,但在内心某一角落,总还有一丝内疚感吧!

 这种日本式的感觉,直至今,在公司之类的组织内仍遗风甚重。同事间谈恋爱,倘若男方对结婚一事犹豫不决迟迟不定时,朋友及其他同事们便会催促“你打算让她怎么办?”暗中施加压力让男方意识到他有责任承担义务。

 另外还有些女子以这种说法为理由找上司诉苦“我现在和某某在谈恋爱,可是…”这种现象之所以时常可见,其原因在于“既然两人已发生了关系,男方就必须负起责任”这种观念在日本仍非常深蒂固。

 相形之下,将结婚与恋爱视作两码事的女人很少。女往往将结婚理解为恋爱发展的必然结果。说得过份一些,自和对方发生关系那一起,女便暗自盼望着同这个男人结婚了。

 然而男人的爱情则显得似乎没有那么执著。对他们来说恋爱和结婚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恋爱就是恋爱,而不是别的什么。这种想法的差异或许就是造成男女间磨擦不断的一个重要因素。

 需要申明的是,我们这里讲的恋爱是指男女双方间认真投入的恋爱,而不是那种在大城市里演绎的不胜枚举的爱情游戏。这一点若事先不说清楚,以后容易导致误解。

 对于恋爱,男希望能忠实于自己的感情,忠实于自己所爱的人,同时又如刚才船夫所说的,不愿陷入过深,最理想的是能将它作为美好的回忆一直保持下去。总之,恋爱和结婚是两码事,因此结婚时选择其他女毫不为怪。

 所以当女方要求结婚时,男人们往往会如此辩驳:“我是说过喜欢你,可我没说过要和你结婚呀!”以此作为身之由。

 可女并不接受这一套。必要时,她们会去向上司求援,或向朋友们哭诉,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促使愿望得以实现。

 尤其是在女方怀孕的情况下,男人更是翅难飞,最终会被女方迫着乖乖就范。

 这样看来,虽然女表面上对恋爱表现得不怎么主动,实际上与男人相比,在交往中女往往更为积极地使用着各种手法。

 “有人为我撮合相亲的事,是不是去看一下”“我要是去相亲的话,你会不会吃醋?”等等,都是女旁敲侧击对方的一种手段。男人若回答说:“那你就去看看吧。”女方必然会然大怒“好你个没心肝的”“原来你根本不把我放在心上”于是常常会因此产生一场口角。

 为避免这类棘手的问题,男人们往往会从友人那儿听取意见。对方会这样忠告“你最好对那个女人谨慎些”或“你要是没有和她结婚的想法,最好还是适可而止”

 于是,尚无结婚打算的男人为远离这样的麻烦事,就尽量同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子交往。因为年轻的女子也同样渴望享受单身的自由,自然不会急于结婚。

 总而言之,越是认真的女,越是容易将恋爱和结婚连在一起,尤其是当她委身对方后。这样一来,男女双方很自然地会产生争执。

 进一步考虑为何男人不把恋爱等同结婚的原因,我们会发现这主要源于男女在本质上的差异以及相互间对恋爱认识的分歧。

 简而言之,在男人心目中,恋爱和运动、赌博的情形差不多。这听来有些冷酷,事实上恋爱确实不占绝对的优势。

 男人们除了想和女友约会以外,还想去旅行、滑雪、喝酒,这些愿望同样强烈。

 另一方面,女一旦谈恋爱,恋爱便成为她的一切。恋爱即是她的全部生命。同运动等娱乐相比,恋爱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它的事物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于是抱有这种想法的女谈恋爱后会希望对方同自己一样地投入,这样一来便往往会产生矛盾。

 这几年喜欢玩麻将的男人大为减少了。曾经有一段时期,几乎每个男人都十分热衷于麻将,为此他们常常同恋人发生争执。男人们一旦玩起麻将便彻夜不归。于是恋人必定怒气冲冲地责问道“我和麻将,究竟哪个重要?”

 虽然男子略感内疚,却不愿因此放弃麻将。对男人来说,本来运动、赌博和恋人同等重要。不过,如果照直说,难免会更加怒女方,被迫无奈之余,只能用一句“当然是你喽”来搪

 假若女友还紧一句“既然这样,从今以后就再也不要玩麻将”那么男人对女友如此不近人情的态度会感到失望。几次下来,男人们自然会厌倦起处处拘束自己的女友,准备伺机逃离她的束缚了。

 无论怎样喜爱自己的女友,男人终归有属于自己的梦想、譬如驾驶帆船去航海一个月,或和同朋友们去打几天高尔夫球。他们渴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被任何人打扰。

 过了一段与女友不见面的日子后,男人又会急切地想见女友。从这个意义上,说男人是种任意很大的生物确实切中“要害”男人的任意便是在考虑事情时容易只从自身角度出发,女若同男友生活过一段日子后,便会对此有较深了解。

 这种情的男人结婚后,其表现一般不会有所改变。他并不是故意忽视家庭或忘记了它的存在,只是对他来说,目前还有同家庭一样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他去做。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的真实想法,便是“我迟早会回来的,所以现在你不要罗里罗嗦的”

 可以想象,不是所有的女都能理解并接受这种属于男的社会规则。正如男人只从自身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女也总是立足于女的立场来思考事物。

 例如有的女表示她们欣赏具有浪漫气息和冒险精神的男人,可一旦自己的恋人或丈夫提出要去驾驶帆船航海三个月,恐怕她的脸上会立刻布满云。于是男人不得不回答来自女的“帆船和我,哪个重要?”之类的质问。既然如此,女当初最好不要口口声声说欣赏具有浪漫情调的男子。

 还有的女会恳求道“那就带上我一起去吧。”对此绝大多数的男子一律会斩钉截铁地加以拒绝:“No!”

 这不是因为讨厌女友同往,而是由于不管工作也好,赌博也好,帆船也好,凡是男人热衷的活动,皆是在以男人为主的社会里进行的。如果带上女友或子,不仅有可能打世界的秩序,更有可能影响到他与同朋友之间的友情。

 男人异常珍惜这种友情,在他们心目中友情占据的地位远远超过同样的东西在女心目中的地位。

 理由很简单,男人如果失去友情便意味着离男社会,最终成为一匹独行狼。作为男人这是谁也不愿意遇上的下场。男人早在少年时期就有这种价值观,所以在男社会中确保自己的位置对他们而言,同珍爱自己的子或女友一样重要,无法忽视。

 在日本的男社会里,此种倾向十分明显。如果对男人的这种感觉不能理解,也就无法理解男女之间的事情。

 当一个二十来岁的男子开始步入男社会时,他的首要任务便是如何确定自身在男社会中的位置。对这一时期的男人来说,自由远松的恋爱关系最为理想。

 最反“适龄期”这个词在都市里已鲜为人知了。这个词原本是适用于那些超过一定年龄的女的。其中含有暗中催促她们早结婚的意思,是一个听起来让人颇为不舒服的字眼。这对年轻人来说,其实是多余的关心。说起来男人也有“适龄期”在日本社会里,如果男人尚未成婚,在很多情况下不会受到信赖。企业一般也不会重用未婚男子。

 下面这件事是很久以前听说的,据说有一段时期,出租汽车公司在招聘司机时,是以对方是否已婚来作为录用标准的。他们认为有家室的人肩负着作为父亲和丈夫的责任,凡事谨慎小心不容易出交通事故。而且养家糊口的人有家庭的拖累一般不会突然辞职不干,于是企业的人事会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另一方面,男子年近三十还不成家,家里人便会催促他;倘若他年近四十岁仍是独身,周围的人很可能作出如下猜测“这个男人是不是讨厌女人?”“没准是同恋者,”甚至有人认为他“大概方面有什么缺陷吧?”

 于是能够顽强抵挡来自各方压力,坚持独身生活的男子过了三十岁以后,大部分便自然而然地产生“是不是该成家了”的想法。

 男人们开始强烈地意识到结婚一事大多是在三十岁前后,对男人来说这个年龄的确是一个动不安的时期。

 三十岁左右的这个年龄段,也是男人精神上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

 在此年龄段之前的男人,包括二十多岁的大学生们,涉世不深,凡事过于自信。经常对长辈及前辈的言行横挑鼻子竖挑眼、满怀情地纵谈国家大事,在毕业后踏入社会的最初一段时期内,他们内心充满了对新世界的好奇,十分自负。

 然而几年过去,当他认识到了社会的结构和自己的地位后,方才逐渐意识到自己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卒。更让他们灰心丧气的是:随着工作上失误和被前辈训斥次数的增多,早先的那点自信正被不断地磨灭。于是他开始认识到社会并不像自己当初想象得那么简单美好了。

 女踏入社会后,由于工作上的失误而变得情绪低沉的例子也不少,但总的来说,整个社会对男的要求更为严格,所以男承受的压力更大。如果得不到公司及上司的肯定,他们会终六神无主。

 在踏入社会的最初的四、五年内,男人经常可以和同期毕业的校友及同期进入公司的伙伴们一起喝酒,发牢、藉以消除疲劳,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互间逐渐产生了地位差距。特别是三十岁过后,仕途有望者与平庸之辈会截然分成两个集团。如此一来,即使曾经是推心置腹的朋友,现在也不得不为新的社会关系所束缚,这种关系有可能是竞争对手关系,亦有可能是等级森严的上下级关系。总之,能够无拘无束地相处的朋友是越来越少了。

 日本社会虽然已有很大进步,但像这种过份推崇等级关系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比如说企业或政府机关内的男人们相互会毫不留情地争斗。生存在这样的社会里,难免会神经紧张焦虑不安、灰心丧气。

 于是男人自然而然地将依赖的重心转向游离于男社会之外的女,希望从她们那儿得到安慰。在这种情况下,男人的出发点不是谈恋爱,而是盼望着在被上司叱责时,能有一位温柔的女在一旁宽慰自己。

 男人在三十岁左右最易被这种精神上的不安所俘虏,他们由此开始追求善解人意的女,希望找到坚实可靠的生活伴侣。如果此时身边恰好有这样一位合适的女,男人会毫不犹豫地决定跟她结婚。由此看来,女人想要得到心仪的男人,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在关键时刻适时地捕捉住他心灵上的需求。

 以上所述及的仅是最常见的普通职员的结婚原因。还有许多其它原因,诸如到了年龄想成个家、生个孩子、让父母亲放心;或对单身生活感到厌倦,需要有个女人替他做些诸如扫地做饭之类的家务事;也有人是为了过上长期稳定的生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换言之,男人之所以打算结婚,不仅仅因为他喜爱对方,除此之外,还有着各种各样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因素在起作用。

 因此当听到男友提出“结婚吧!”之类的要求时,女子最好不要简单地将它理解为男友对自己的爱意已经升华,而应该多设想一些其它方面的因素,才不致于到时候大失所望。与其责备男人的这种态度功利大强,不如将此看作生活的一部分予以接受,这才是更为现实的做法。

 那么,进入具体考虑结婚阶段的男一般会选择哪种女作为结婚对象呢?

 有人或许会以为绝大多数男都会以容貌、身段作为首要条件,女方越漂亮就越受男

 但实际上男并不那么看重外貌。长相虽普通些,但只要肯做家务、脾气好、又真心实意地爱自己,这样的女才是男人的首选对象。当然在此基础上如能有美丽的容貌便是锦上添花了。不过普通男子大都有自知之明,不会过于奢求。

 在社会上受到了严格锻炼的男人,对于结婚,不像女那样总抱有不切实际的梦想,而是以冷静的目光来观察自己的周围,为自己物合适的对象。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男人往往在恋爱时说的是一套,实际生活中做的又是一套。特别是在未婚能否与自己双亲和谐相处、能否认真地照顾家庭这些方面,男人的想法往往是很保守的。在现实中由于双亲反对而解除婚约的例子也不在少数,相形之下在这方面男人比较顾忌周围人家的评价和反应。男人觉得:即使不顾父母的反对与某女结婚了,以后夹在父母与子之间,日子也不好过。

 另外男人们一般也不愿意父母为此伤心。与以前相比,现在抱有这种想法的男子有所增多,这大概与独生子及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年轻人人数的增多不无关系吧!

 在公司职员中,流行着“贤成事”、“有个好老婆,就能出人头地”之类的说法。在邀请公司朋友来家里玩或去拜访上司时,男人希望自己子能落落大方,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男人对子的消费习惯、家庭环境也很在意。

 男人的这种保守与功利的心态,与其扮演的社会角色有很大关系。有一位八面玲珑的女子,十分有利于个人发展。上司的一句“你子人不错嘛”之类的赞誉之词,不仅仅是夸奖其子,还暗含着肯定身为丈夫的其本人的意味。出于种种考虑,男人在选择子时普遍认为:长相普通但有教养的女子显然要远远胜过那些仅在外表上吸引人的女子。

 正如人们所说:“做子和做情人的女人要分开”很多男人在拥有个性丰富满、外表感的情人的同时,却又选择外表毫不出众但性格温柔的良家闺女作结婚对象。

 围绕着这个问题,不少女对男人的表现感到十分愤恨。但是冷静想来,对结婚抱有相当现实的想法、将结婚与恋爱区别考虑的女不也是很多吗?有不少女在恋爱时选择花花公子型的男人,一旦结婚,便非常现实地注重对方的收入、家境及本人的发展前途等诸多因素。

 在高层官僚世界里,这种将恋爱视作浪漫的个人游戏,而将结婚紧密地同个人利益联系起来的倾向最为明显。为了能早飞黄腾达,不少人将个人的感情置于第二位,竭力攀附有钱人家或名门望族。

 如果将此归咎于男人对爱情不诚实,的确没说错。不过,考虑到在女当中亦有此种倾向,所以单方面地指责男恐怕有失公允。

 总而言之,与女相比,男对待结婚确实更为现实功利,在促使其决定结婚的因素中,现实的东西多于爱情。

 正如上文所述,其主要理由在于男人是一种社会颇强的生物。另外,男人还觉得尽管最初并无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情,但随着两人开始一起生活,双方的爱情便会逐渐加深。

 换言之,他们认为夫妇之间不需要太热烈的爱情,否则,一旦情降温,裂便随即产生。对一般日本男来说,理想的状况是夫妇问感情平稳、没有大的波动、偶尔有情绪时不妨做一次爱。

 这对那些憧憬着热烈、甜蜜的家庭生活的女或许是一种亵读。男人所向往的家庭,是一种能够彻底放松身心,失意时能得到抚慰的场所。因此,不管对方女子如何美貌感,男人总是很难将她同心目中的家庭联系在一起考虑。有这么一句玩笑:“工作和入内(家庭)。”这多多少少反映了男人对家庭所持的态度。

 话虽这么说,但是,年轻男女仍渴望恋爱并希望在恋爱的基础上发展成生活伴侣,这也是符合人之常情的。不过,问题是:一旦牵涉到具体的结婚问题,他们又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对现实生活作出妥协。

 在这方面,女亦不例外。结婚前,女除了对方的相貌以外,还对其学历、收入、家庭环境及财产等有诸多要求。如果对方悉数具备了这些条件,那么女一般还是希望双方通过恋爱阶段后再步入婚姻生活。换句话说,女希望在谈了恋爱、彼此间产生爱意后才一起生活。

 于是,憧憬与心上人一起过新生活的女尽管对家务不感兴趣,也开始学起做饭和花或前往商店挑选各种家俱和生活用品,女这方面的动力远远大于男

 相对而言,男并不怎么热衷于这类事情,他们考虑问题更具现实。这点与女有着微妙的差异。说得极端一些,男人只要具备结婚的条件,即使不经过热恋阶段,也能顺理成章地组织家庭。而女则无法跳过恋爱这一阶段。即便是相亲结婚,也有很多人宣称:相亲只不过是个契机,双方最终还是要经过恋爱产生爱意后,才能共同跨入婚姻大门。

 由此可见:与男相比,女异常看重双方之间的爱意,并且希望看到自己的人生会随着结婚而发生戏剧的变化。

 正因为如此,即使在婚姻尘埃落定后女人也会动摇不定,她们中的有些人常常会有如此想法:“今后真的要同这人生活在一起吗”“这个选择到底正确吗?”有的女感到自己没有信心做到真正地深爱对方时,为不给他添麻烦,她们便会主动提出解除婚约。

 曾经有一个颇有名气的花花公子在电视采访中披了他的个人体验。在他看来,订婚后的女最容易搞上手。照理说,普通男子绝不会想到去染指已订婚的女子。但按照这位花花公子本人的话来说,订婚后的女子往往对自己的婚事踌躇不决、心神不安,此时别的男人如果乘隙而入便可轻易得手。而且“得手之后也用不着负任何责任,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对此分析,吃惊之余,也不得不佩服那些风月场上的老手,只有他们才能如此准确地把握住女的心理。

 当然,没有这种磨难、顺利地经过热恋阶段,最后在双方的亲人及朋友的祝福声中迈入婚姻生活的伴侣也很多。

 毫无疑问,男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在方方面面处于领先地位。如果在婚姻中不占上风,他们便很难保持心理平衡。为此男人希望子温和谦让、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家庭上。他们觉得如此一来,子会对外界感到陌生,自己便可保持优势。这种想法看上去幼稚可笑,但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那些缺乏自信的男人唯恐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心理。

 此类男子,大多不愿意同工作能力胜过自己的女或学历高于自己的女结婚。当然相反也有以此自傲的男,不过具体而言,这仅是少数,不在我们所说的范围之内。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大部分男人对于自己子的美貌、高贵的门庭家世都抱自豪的态度,然而假若子的知识水平及教养超过自己,他们却往往不愿意予以承认。

 面对着学历高、能力优秀的女,男人们往往会提心吊胆。担心同她们生活在一起后,由于子的社面及社能力远远居上,自己就很难在家庭中占据一席之地。另外这样的子在社会上容易受其他男人注意,这样她便很有可能将其他男人同自己丈夫做比较,使男人时常陷入一种危机感。

 富有进取心、工作能力出色的女即使受到某个男的青睐,并得到他的求婚,却往往会遭到对方母亲的反对。这些做母亲的坚持认为无论女人工作怎么出色,在照顾家庭方面却肯定不行。在自小受母亲过分宠爱的男人们益增多的当今时代,这些母亲的意见很有市场。虽然当今女活跃在社会上的例子已并不少见,但男人的这种心理却丝毫未有改变。在男人的内心深处,仍然隐藏着一种子身上带有母亲色彩的希冀。他们希望子能像母亲那样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在一旁无私地支持自己。

 在女看来这纯粹是男单方面的任要求。实际上每个男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任的想法。男人在感到孤立无援时渴望结婚,也正是这种想法的具体表现。对此,女不免会作出如下反应:“开什么玩笑,我又不是你妈。”

 这或许说得没错,但仔细想来,做子的有时不也会向自己的丈夫或恋人寻求一种近似父爱或友情的东西吗?

 总之,所谓婚姻并不只是一对相爱男女的结合。他们相互间扮演着父亲、母亲或朋友的角色、必要时各自展现出孩子般天真幼稚的一面,如此等等都是婚姻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这些,恐怕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婚姻。

 两人有缘终成眷属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即是婆媳关系。

 此时,首先必须认识到的一点便是:婆媳关系难以协调是很正常的现象。

 虽然多数母亲尽量去接受新媳妇,但内心深处总有儿子被夺去了的强烈感觉,对儿子和儿媳,通过爱结合在一起这一事实也抱有嫉妒情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有的母亲在潜意识里将儿媳认作是“把儿子勾去的女人”甚至有的母亲还抱有受害者意识,觉得儿子被儿媳住后,开始变心,要把母亲抛弃。抱有这种潜意识的母亲,对儿媳往往怀有仇视、嫉妒心理,这也可以说是做母亲的一种本能。无论是多么有修养的母亲,在这一点上无一例外。

 另外,做儿媳的则十分在意丈夫与婆婆之间的纽带关系。这种纽带越是牢固,做儿媳的便越是强烈地渴望切断它,以使丈夫的心思都能集中在自己一个人身上。这一方面缘于子的独占,另一方面也跟子的面子有关。因为做子的总是认为对丈夫来说自己应该是最重要的人。

 综上所述,婆媳关系的实质使是围绕一个既是丈夫又是儿子的男人的“三角关系”这种关系即便表面上看来和睦融洽,但是在其深处总是错着请多相互嫉妒的复杂心理。

 而且,婆媳之间由年龄产生的隔阂亦不容忽视。现实生活中,五十至六十岁的女和二十多岁的女能和睦相处的实在不多。

 从科学角度分析,根据年龄的差异,人们的身体状态各不相同。从呼吸次数,脉搏频率直到血的高低,年轻人与老龄者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从运动到饮食习惯,从生活的节奏到日常对音量的感程度,人与人之间都各不相同。

 例如,年轻夫妇喜欢的摇滚乐,在公婆听来没准是真正的噪音。而矛盾往往由此产生。

 如此看来,要让婆媳双方和睦相处实非易事,因为两者之中必须有一方作出让步。以前媳妇作出低姿态予以忍让是天经地义的,然而时代不同了,现在如果双方都不相互礼让。不向对方妥协,那么两者关系有可能立即分崩离析。

 在处理如此两者关系之时,最好事先不要期望过高,认为只要相互换意见便可解决问题。而应事先充分地估计到其难度,承认两者关系出现僵局属于正常,而且婆婆对媳妇抱有敌视心理亦是人之常情。如果说调和两者关系时有什么秘诀的话,想必非它莫属。

 处于婆媳二者之间的男人,对僵硬的婆媳关系有何感受?他们一般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简言之,他们唯一的愿望便是希望婆媳之间风平静。

 考虑到这一点,在决定婚事前,特别是家中长子往往将候选对象能否与婆婆和平相处作为一条重要的择偶标准。只有对方通过这个门槛婚事才有可能成功。

 然而,婚后的生活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简单。很多情况下,男人会听到来自婆婆和媳妇双方的牢。婆婆会说:“都是你平时纵容她,所以她现在才那么飞扬跋扈。”媳妇则会抱怨:“妈妈在什么事上都不考虑我的情况,就随便决定了。”

 此时,男人最大的愿望便是希望能够永远保持中立,哪一方都不得罪。为此,对子他会说:“老妈的话不要放在心上,听过就算了。”对母亲则抚慰道:“我理解您的心情。

 她那边我会好好说她的,您不要大生气。”这就是男人的狡猾之处,也是他在无法舍弃母亲和子中任何一方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下面是我从一位朋友那儿听来的故事。有一对年轻夫妇住在离母亲家相当近的地方。母亲年纪大了,做儿子的放心不下她的身体,经常在下班途中顺便到母亲家里去坐一下。

 由于担心子知道了这事后会不高兴,所以每次他都瞒着她。然而母亲并不知情,每当儿子来看望自己,母亲便会让他带一些他喜欢吃的食物回家。儿子想说不要,但怕伤老人家的心,拿回家的话又怕惹子不高兴,所以每次都是在离开母亲回自己家的途中一个人把这些食物吃掉。

 这个故事听上去有些悲惨,男人夹在婆媳间过日子确实不是滋味。最让男人头疼的是子提出的“你妈和我,究竟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男人一边说:“当然是你喽。不过妈妈年纪也大了,又比较寂寞,你要多加谅解。”一边心中想:“哪个重要,这是我一个人能够决定的事吗?”同样,如果母亲追问:“我和你媳妇,究竟谁重要?”男人们便会回答:“肯定是您,我和她没有血缘关系,和您才是血脉相通、骨相连。”

 男人如此宽慰双方,只求息事宁人。新婚燕尔之际,大多数男比较向着子。随着岁月流逝,逐渐又开始回到母亲身边。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因为男子的爱失去了新奇感和依赖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母亲年事渐高。

 男人深知自身的世故之处,他以此方式周旋于婆媳之间,为求得片刻的安宁而煞费苦心。

 婆媳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极其折磨男人。以至于后来男人一旦感觉到子有可能向他开火,便连忙采取加班或同别人去喝酒等手段晚些回家。

 有的男人也这样劝慰自己:这些家庭纠纷都是小事,不必大惊小怪,因此平时尽量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对于婆媳之间发生的矛盾,大部分男人仅仅停留在听任她们发牢或抚慰她们几句的方式,并不积极主动地采取解决方法。从这种意义上说,丈夫对婆媳问题,几乎没有多少当事人意识。事实上,倘若男人想对此做些什么的话,反而有可能会使婆媳双方情绪更加烈事态失去控制,正因为男人凭本能感悟到这一点,所以才在有关场合尽量采取躲避姿态。

 从子的角度看,丈夫的这种做法实在不上台面,不过这也是做丈夫的因为没有解决能力不得已而为之的。

 母亲和子车间产生纠纷后,丈夫一般是采取鸵鸟主义,一味低头扎在沙石里静等暴风雨消退。如果这样做问题还是不能得到解决的话,作为最后一招,男人们便会向自己的父亲求援,希望父亲劝慰一下母亲。倘若父亲早已去世,或父亲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本不融洽,这就难办了,本来如果父母间的关系融洽和睦,那么他们忙自己的生活还来不及,也就不会有多余的时间去对孩子的家庭横加干涉了。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男人中有八成人十分不愿卷入婆媳间的纷争,对她们问的纠葛忧心忡忡,恨不得从中解出来;余下的两成人对此类事情基本上无动于衷。

 这是因为,当子和母亲分别要求男人替自己主持公道时,有的男人会觉得这是自己受双方重视的见证,从而产生某种充实感。两名女在关键时刻希望从自己这儿得到援助,由此男人获得了一种作为家庭核心的感觉,这往往可以足那些十分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地位的男人的虚荣心。

 即使表面上没有什么矛盾,但婆婆一般总是对儿媳抱有一种对抗的竞争心理,为此每次儿子回到自己家里时,总要尽量对儿子表现出深切的爱意。

 当儿子从母亲那儿听到“她不太会做饭,弄得你也跟着受罪了”或“她只管自己工作却根本不照顾你,实在太不像话了”等等有关自己子的坏话时,他们表面上会做出“哎,这也是没办法呀。”之类的含糊回答,在内心却往往同意这些看法。

 对他们来说,平时虽然这么想,却无法直接抱怨子。

 现在母亲说出了他想说的话,所以虽然表面上他们不随声附和,内心却是十分赞同的。

 这不仅仅局限于母子,对于其他各种的人际关系亦不例外。假设自己对甲有意见,而一旁的乙对甲发表了一番烈的批评言辞后,自己没准会替甲去开:“其实他身上也有好的地方。”同样当母亲说了一大通有关子的过火的话时,虽然自己对子也有不满,但这时一般总会劝慰母亲“算了,算了”这样一来,也觉得自己很洒大度。

 婆婆、儿子、儿媳这三人之间的三角关系建立在一种微妙的平衡基础上。他们之间的争执、不愉快是难免的。当然,偶尔婆媳之间也有相处得融洽的时候。

 儿子在外面另有情人时,最有可能产生此类现象:这时对婆婆来说当前的敌人是儿子的情人,敌人的敌人便是盟友。

 于是儿媳成了同一阵营的同志。婆婆一边规劝儿子、数落其情人的不是,另一边尽力抚慰伤心的儿媳,甚至有时还会拉着儿媳的手,向她道歉:“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

 儿媳此时亦感到孤立无援、十分痛苦,只能依靠婆婆。

 双方互相表现出各自软弱的一面,同时她们又相互安慰,这样两者的关系自然会好转。

 此时婆婆对曾勾去儿子、如今却又被其他女击败、沉浸在悲伤中的儿媳多多少少持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总之只有当儿子不再置身于前述三角关系之中时,婆媳之间才真正开始心灵方面的交流,这实在是颇有讽刺意味。

 在此,我们想探讨的一个问题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婆媳之间的关系会出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旧式儿媳大都在不谙世事的年龄嫁到婆家,在婆婆的指导下她们努力学习,积极地适应婆家的家务事和生活习惯。在最初的日子里,她们不断受到婆婆训斥和迫,但越是这样,年轻的儿媳越是希望能早熟悉婆家的情况,掌握各方面技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所以对婆婆的挑剔总是抱忍让的态度。对年轻的儿媳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多如牛,而且当她认识到所谓的婚姻不只意味着个人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家庭之间的关系,只要现在加以忍耐,今后一定会在家里取得稳固的地位时,她们会对未来寄予莫大的希望。

 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小,现在女结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出嫁到一个大家族,而是同某一男人生活在一起。不过人们的意识还没有完全扭转过来,很多婆婆都是从以前当儿媳时一步步地熬过来的,如今她们虽不要求自己的儿媳也经历那种不愉快的事情,但另一方面还是希望儿媳表现得规矩本份,像个做儿媳的样子,特别是在大家庭或地方上的旧式家族中,这种想法更为深蒂固。

 与此同时,随着家庭中孩子数量越来越少,母亲花在抚育孩子方面的精力比以前增多,以至于很多孩子觉得做父母的必须无所不包。这样一来,这些孩子结婚后,很自然地对自己的子也会提出过多要求,希望她们能像自己母亲一样照顾自己,凡事依着自己。然而当今的女已不同于她的前一代,她们自我意识强烈,凡事有自己的主见,并且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愿意事事都围绕着丈夫转。这种夫妇意识上的分歧,又成了新时期婆媳关系问题的一个导因素。

 近几年来,年轻人对的要求开始趋向淡泊。如前所述,所谓的婆媳关系,即两个女围绕一个男的“三角关系”说极端些,其中,一方女是通过血脉关系与该男子保持着联系,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其女的魅力将自己与男方系在一起的。如果子的强大武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那她就无法占据婆婆的上风。因为从饮食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丈夫已习惯了母亲的一套方式。另外,婆婆对自己儿子的要求会尽量足,可谓无私奉献。与之相反,子对丈夫往往会大发牢。尽管这样,三角关系之所以能保持平衡,关键在于婆婆在日常生活方面能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子又能通过其自身的魅力使丈夫对她保持依赖心理。但是,一旦夫妇间的爱变得可有可无时,婆婆一方在三角关系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可能便会急剧增大。

 概括他说,随着母亲们的“乖乖儿”的增多及男人们望的减退,婆婆的地位也会渐提高。

 对子来说,与婆婆同样难对付的便是丈夫的姐妹。

 同以前相比,现在的婆婆已不再对儿媳说三道四了,但小姑子们往往仍会毫无顾忌地直接向儿媳妇们挑衅。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们在内心对来到自己家里的女怀有一种本能的敌意,生怕她们来了以后,会彻底改变将自己从小养育大的家庭。倘若这家是殷实人家,她们对儿媳的这种敌对情绪会更为烈。尤其是小姑,即使大任会损害同兄嫂或弟妹的关系,她们仍会毫无顾忌地发不满。有时候双方会剑拔弩张,这时婆婆便出来缓和局势,说:“没必要这么说”但是小姑则会继续说:“妈妈您不好意思说,那我来替您说了。”这样一来,婆婆也就予以默认了。

 相对而言,对于与自己姐妹结婚的男,男人一般不会表现出类似的态度。之所以男女之间在这一点上表里不一,最大的原因便在于男女结婚时,男方一般不会作入赘女婿,他们同女方的娘家保持着一定距离。可见结婚对男女双方的切身利益带来的影响有着根本的差别。另一方面,男在看待事物,考虑事物方面,已习惯干将自己同对方的关系加以客观化的思维方式。

 总之,处于所谓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的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容易发生误解的地方,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婆媳关系。

 当然因此而对改善婆媳关系抱绝望态度亦贤明之举。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最关键的便是意识的改变。人们应该对婆媳二者在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保持清醒的认识,她们相互之间不必过于接近。在此基础上,尽量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或许对关系的改善不无稗益——

 天涯在线书库扫描校对
上章 男人这东西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