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J.K.罗琳传:哈利·波特 下章
4、色彩斑斓的学生时代-中学
 中学

 塔茨希尔大部分学生都步行两英里去德伯里的韦迪恩综合中学。1976年秋天,乔安娜·罗琳也这么做。对不熟悉英国学制的美国学生来说,很可能想当然地认为在英国的全制中学,学习的第7年就是相当于7年级。事实上,《哈利·波特》系列丛书中小主人公学习的7年,相当于美国学制的6~12年级。和哈利一样,罗琳在韦迪恩上学时是11岁,他们都是7月31的生日,罗琳毕业时是17岁,哈利从霍格沃茨毕业时也是这个岁数。

 像赫敏·格兰杰一样,乔安娜·罗琳11岁上韦迪恩,穿着棕色和黄的校服,想用自己的智慧和分数给人留下好印象。她说她总是第一个举手发言,在学校以自命不凡而闻名,虽然这样的态度可能是想掩盖害羞和不安全感。韦迪恩学校是个公立学校,生源很杂。来自农村家庭的孩子和那些从伦敦搬到西南部的家庭的孩子都在一起上学,后者给西南部带来了钱财和不同的思想。她10多岁的时候,已经不太追求学业上高人一等了,而是了更多的朋友。看看那时候她的书单就能看出她的这些变化了。她说自己十一二岁时读了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到14岁时,她就读杰西卡·密特福德的《爱人与反叛者》了。

 罗琳说简·奥斯汀是她最喜欢的作家。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1813年出版,是关于活跃的伊丽莎白·班纳特和几次做媒的故事,几个年轻人费茨威廉·达西、乔治·维克汉姆、查尔斯·宾利、夏洛特·路卡斯,伊丽莎白和简·班纳特的运气不佳的遭遇。小说充满了智慧,这是奥斯汀的特色,还有大量的对她那个时代富人阶层的社会行为的评论。据说伊丽莎白·班纳特一直是奥斯汀最喜爱的角色。

 罗琳读《爱玛》读了好几遍,她说这是她最喜欢的小说。奥斯汀在她的另一部小说《曼斯菲尔德公园》里风格有点改变,而《爱玛》又回到了原来犀利睿智的风格上。这本书1816年出版,讲的是爱玛·伍德豪兹,一个漂亮独立的年轻女士,喜欢做媒,在海瑞特·史密斯提升的时候管闲事。可当她的努力适得其反的时候,她甘愿冒险承受极度的难堪,而变得有自知之明,这一点非常可贵。这又是一部关于三四个乡村家庭的小说,也常被认为是奥斯汀最伟大的杰作之一。爱玛这个年轻的天真女子通过一些因判断失误而无法控制的事件了解了自己。乔安娜·罗琳本人也是个性独立的人,所以她在某种程度上认同爱玛,由于后来成年后几次判断失误更加认识了现实与自己。

 乔14岁的时候,婶婶给了她杰西卡·密特福德的《爱人与反叛者》。这本书是论文集,写的是密特福德和她的姐妹们无忧的童年,她和艾斯蒙德·罗米利的私奔,后者是温斯顿·丘吉尔的侄子,和她参加西班牙内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爱人与反叛者》里,密特福德描述了自己14岁时读了一本书,影响了自己的政治倾向。这本书是比弗利·尼科尔斯的《毁灭浩劫》,说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宣传裁军。罗琳说她崇拜密特福德的理想主义和勇气,这两个特质是她最尊敬的个人特质,特别是坚强妇女的特质。密特福德的自传在罗琳年轻时的读书单上特别引人注意。那时候,她读的书大部分是她婶婶送给她妈妈的古典小说、奇幻小说、浪漫小说和间谍小说。罗琳承认《爱人与反叛者》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后来她用了作者的名字给自己的女儿起名。

 密特福德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结甚广的英国家庭。和简·奥斯汀一样,她也具有反抗精神,觉得学校的格局和对学生的期望在那个时代都是那么琐碎、无聊或荒唐可笑。《爱人与反叛者》记录了她的长大成人,如何看待过去和去拥抱她为自己所设定的理想。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她引人注意的心声让她的文集读起来更像一部构思巧妙的虚构小说。情节包含有冒险、危险、运气和悲剧。

 罗琳说她喜欢的一个情节就是杰西卡·密特福德从家里跑出来,没让父亲知道,也没得到父亲的批准,大胆地用父亲的信用卡买了架相机。书中有大量敢于反抗父亲和家庭妇女寻找自己的梦,追寻自己的信仰,常常激励其他胆小的妇女这样的内容。后来,罗琳想在大学学习某个专业时,向自己的父母妥协了,选了她的父母认为更实用的专业。这是罗琳想让父母高兴,或者说至少不给他们添麻烦。密特福德则相反,或许密特福德可以被看作是更有勇气的人。因为她追随革命,违背家庭的愿望,让自己走上了一条危险之路。然而,与家庭决裂对14岁的乔安娜·罗琳来说,影响好像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

 回到韦迪恩中学,她仍然得高分,但罗琳的家庭生活在变化,这包括她妈妈的就业情况。那时的化学老师约翰·内特尔希普的子雪莉是实验室的技工头头,需要找一个技工。黛安娜上了韦迪恩学校后,安娜·罗琳申请了这个工作。安娜经过面试,得到了这个职位。

 教职工和学生很喜欢安娜。放学以后她还帮助塔茨希尔青年俱乐部干活,还弹一手好吉它,她也教罗琳弹。不久,学校社团都知道罗琳、黛安娜和安娜三人早上一起到校,下午离校,好像是三姐妹。

 但是,对罗琳来说,约翰·内特尔希普的化学课并不轻松。他会出其不意地让学生回答问题,经常让学生们很害怕,即便他们课前已有所准备。罗琳努力地学化学,但内特尔希普会提问她,因为他说罗琳是班上最聪明的学生之一。了解罗琳的老师的人,可以看出哈利·波特和斯内普教授之间的紧张关系可以追溯到内特尔希普。

 在学生中间制造恐惧的同时,他又表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但学生不理解他所做的是否对他们好。内特尔希普对斯内普教授的影响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内特尔希普的化学课确实对《哈利·波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罗琳说她在韦迪恩最不喜欢的课是美国人所说的“手工课”这门课包括金属加工和木工活。罗琳说这两样自己都很糟糕。和做手工相比,她更喜欢编故事。罗琳从来都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敲金属或在开始敲的时候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她说她妈妈保留了一把她做的茶勺,但勺子根本没有凹陷的那部分,完全是平的,根本没有用。她还记得拿了一个画框回家,上面的胶比木头多。她也实在不喜欢上体育课,尤其是游泳和舞蹈课,更讨厌打曲球,无论怎样,她又不指望能成为体育明星。

 罗琳很幸运,韦迪恩的英语老师已经开始注意她并表扬她在写作方面所做的努力。在课堂上,罗琳不愿发言,但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和对一个命题的观察写下来。她的新老师们是能看到这一点的。另外,英语课也越来越难了,不论是阅读材料还是写作的广度都变难了,比如虚构的写作。

 在韦迪恩,罗琳喜欢的是位名叫西·谢菲尔德的英语老师。西当时20多岁已经让她的很多学生注意她了。因为,她比学生大不了多少。她的想法很新鲜,例如,鼓励班上的女孩子们发言,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认为女孩子应该有能力为家庭打算虽然并不一定非要这样做。那是20世纪中期和70年代末了,妇女运动兴起了第二次热烈的西·谢菲尔德也是运动的拥护者之一。

 西的教学风格未必温婉,罗琳把她描写成一个有时对学生生硬暴的人。罗琳尊敬她,因为她对学生煞费苦心,她认为谢菲尔德小姐真的很在意她们的学习。罗琳记得一个曲,谢菲尔德小姐和全班同学说话时,大家在纸上画。谢菲尔德小姐走到罗琳的课桌旁,告诉她当老师在解释一个要点的时候,画是很不礼貌的。罗琳顶嘴说自己是在听课,但谢菲尔德小姐坚持说她的行为是不礼貌的。谢菲尔德小姐表现出来的自负让罗琳吃惊,这段往事她一直记忆犹新。

 谢菲尔德小姐告诉学生,好的作文是结构合理的。她不允许他们有所懈怠。她的正直也把学生最优良的品质发挥出来,这发了罗琳对她的尊重、信任和自信。然而,即使有这样的信任,罗琳也没有把自己深藏着的成为一名作家的愿望告诉自己喜欢的老师。罗琳确实珍惜多年后收到的西·谢菲尔德老师的一封信。现在她退休了,在布里斯托的一家书店工作。那封信告诉罗琳,她看了《哈利·波特和魔法石》,很喜欢这本书。乔安娜在提到这封信的时候,似乎在说即便自己已经长大了,受到自己尊敬的老师的表扬比获得任何奖章或奖项都重要。

 少年时,校园以外的生活对乔安娜·罗琳来说是个挑战。像那个地区所有的少年一样,这里没有适合罗琳他们的娱乐活动。不像伦敦有博物馆、音乐会、俱乐部和其它有活力的活动,塔茨希尔和查普斯坨对少年来说,在他们闲暇的时间内是个非常无聊的地方。镇上甚至连个电影院都没有。和任何偏僻地区一样,青少年吸烟,在街角或其它公共场所闲逛,就是为了找个地方大家在一起聊天,这样的情形不足为奇。罗琳说她在教堂小屋2楼靠右边的房间写了很多东西。12岁时,她写了故事《七颗受诅咒的钻石》。读者可能会注意到题目和魔法石类似。乔安娜说这个故事没有人物,情节也没展开。她少年时,坐在房间的窗台上抽烟,她爸爸是不同意她抽烟的,她幻想着故事,把烟头从窗口扔到下面的花园里。也许少年时,她把这样的行为看作是模仿杰西卡·密特福德离家出走,用父亲的账户买相机的反抗精神。罗琳常在学校的咖啡馆里或孩子们能找到的其它的地方聊天,用自己编的故事逗朋友们开心。

 罗琳13岁时,参加了一次学生换旅行,是在法国靠近里尔的学校。但是即便如此,这次旅行最后也乏善可陈。她的一个朋友说他们是如何嘲笑穷人的。跑到一个产煤小镇,对年轻人来说那是最没意思的事情。罗琳的另一次旅行是去莎士比亚故居,第一次看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罗琳说这部戏起了她对文学的热情。也是在这次旅行的过程中,她所在的班级还看了《冬天的故事》。在这里面,赫敏是个很有名的角色。赫敏很机智地把自己扮成一座雕像,保护自己,最后又“活”过来了。只有时间能说明莎士比亚的赫敏是否让她在《哈利·波特》书里想到用这个名字。

 素描和音乐一直是罗琳在韦迪恩期间的乐趣。看过英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J。K。罗琳:哈利·波特与我》的观众可以证明,罗琳是个很的素描画家。她画的哈利·波特和其他人物,还有小说中的场景,显示了她的天赋,而不是做做样子的一点训练。在创作哈利·波特之前,素描一直是这个乡村姑娘在瓦伊河畔的早期娱乐。

 音乐方面,她跟妈妈学弹吉它,需要放松的时候,就弹上一曲。多年后,她说最想带到孤岛上的音乐有R。E。M。的《人人皆有心伤时》,披头士的《走到一起》,史密斯的《大嘴又罢工了》(有报道说史密斯是她喜欢的乐队组合)和玛丽安娜·费丝富尔的《内疚》。成年了,罗琳对古典乐产生了兴趣。她听磁带自学。在去孤岛带什么音乐的采访中,她说她要带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热情》、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她到现在还喜欢的古典曲目莫扎特的D小调安魂弥撒。罗琳似乎发现古典音乐有增加想象力的作用。接受采访时,她说听到《热情》这首曲子,就会想象自己身着盛装在舞台上为独具审美品味的观众演出。其它的古典乐会把她带回到人生经历的许多“第一次”的时光。

 20世纪70年代在韦迪恩综合学校的同龄人中间,罗琳发现1978年出品,由约翰·特拉沃尔塔和奥利维亚·牛顿·约翰主演的美国电影《油脂》是个很有意思的消遣。因为查普斯坨没有影院,他们不得不跑出镇子去看。根据亚瑟·劳伦斯1957年的音乐剧《西边故事》改编,音乐是列昂纳多·伯斯坦因编的,填词是斯蒂芬·萨德海姆。《油脂》的背景是50年代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的恋人。这两个故事都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现代版,又是借用情节和人物的一个范例。《油脂》和《西边故事》一样,观众被故事吸引,一方面是因为音乐和舞蹈,当然也因为永恒的爱情的主题,这种力量使两个对立家庭的人相互吸引,克服困难,不顾父母朋友的反对。约翰·特拉沃尔塔扮演的头发蓬的丹尼·朱克穿着黑色夹克,是个土匪,开快车,不受拘束,但他对奥利维亚·牛顿·约翰扮演的天真可爱的桑迪·奥森也有温柔的一面。

 从人物方面来讲,罗琳认为这个人物显然和斯托卡德·钱宁扮演的主人公里佐很相似。百老汇后来还重演了由罗奇·O·邓纳尔扮演的里佐。里佐是个坏女孩,她有强烈的愿望,反抗社会对“好女孩”的期望。但也试图用强硬的外表掩盖痛苦和自卑。罗琳承认自己这时候也是这样,可能想反抗家里和查普斯坨的无聊所带来的痛苦。但是,里佐比浪漫的桑迪更复杂,可能她之所以吸引罗琳(如果她早已知道像她的话),是因为罗琳的品位也变了,不再是天真可爱的。戏剧和电影里里佐的名曲是“看看我,我是桑德拉·迪伊”是对“好女孩”的谴责。50年代通俗文化被金发女演员桑德拉·迪伊和多丽丝·戴人格化。里佐嘲笑这些不抽烟、不宣誓,也不和与自己不同的人来往的人。然而,里佐似乎很羡慕这些骄傲的姑娘安全可靠的长处。里佐不仅猛烈抨击他们轻视像自己这样的女孩子,更重要的是批判社会的双重标准,在道德和信仰方面对妇女的要求超出了对男人的要求。

 作为一个成长中的艺术家,罗琳知道什么可以接受,什么可以或应该怀疑。她的这方面的特质让她欣赏了更多类型的音乐,像“碰撞”这样的朋克乐队。她甚至也把眼睛描画得很浓。“Bashees乐队”就是这样化妆的。这样,从上大学到成人,她一直这样做。甚至她的朋友说那时的她就像里佐一样,抽烟、化浓妆、穿劳动布的夹克,用这样不合规矩的外表来掩饰受伤的自尊。显然,罗琳是在挑战1983年勤奋的好学生应有的形象。

 也许里佐的不合规矩的外表和掩藏起来的脆弱也反映了罗琳在韦迪恩的一次意外。她不得不站起来反对暴力。暴力在学校可是个问题。常常是有天赋的或认真的学生被那些没有这样的能力或根本什么都不在乎的学生欺负。一天,罗琳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她在大厅里被人袭击,还被班上的一个女生猛推撞倒在自己的衣柜箱上。后来她说衣物柜是她唯一的依靠,她奋起自卫还击。尽管她救了自己,也赢得了同伴一定程度上的尊敬,但她并没有真正地胜利。随后,她在校园里走路还不得不躲着袭击她的人。

 另外一次暴力经历也许把罗琳的感用在了书中像德拉科·马尔福和他的一帮人身上,他们折磨像纳威·隆巴顿这样的角色。她在韦迪恩看到一个有天使般金发的男孩,就是因为外表被人拔头发。还有一个没有透姓名的老师,她把这个老师归为最坏的老师。在霍格沃茨当然也有这样霸道的老师和学生。显而易见,罗琳对学校暴力的记忆犹存,而《哈利·波特》将这些现实和她的吓人经历生动地再现出给读者。

 20世纪70年代,迪斯科大行其道,而在韦迪恩,渴望娱乐的青年人却找不到一个可去的迪厅。偶尔,在查普斯坨的练厅搭个迪厅。罗琳不管自己是否会跳摇滚,她喜欢跳舞,去了几次练厅。多年后,在一个更有异国风情的地方,她也去迪厅玩了几个晚上。

 罗琳在韦迪恩的几年是个谜,可能动摇了她的世界观。皮特在布里斯托尔的劳斯莱斯工厂的工作越来越好。安娜在韦迪恩综合中学仍然受。当罗琳12岁左右,也就是说她写《七颗受诅咒的钻石》的时候,她记得母亲拿勺子都困难,这是她对母亲所染上的可能影响每个家庭成员的疾病的最早的记忆。一天,化学系的教工发现安娜在学校晕倒了,他们意识到肯定有什么不对。这样不停地做检查。安娜和皮特被告知可能误诊了,就一次次地从医生的诊所回家,一直到安娜34岁,罗琳15岁时,才诊断出是硬化症,他们得知安娜有很严重的家族病。

 这个消息对一家四口是个打击,硬化症还没有治愈的办法,而且此病能致死。这是一种使人衰弱的慢病,时好时坏,直到病人不能正常活动。看着一个正值盛年的女人渐渐衰弱甚至失控,无法工作,不能为她所爱的家庭做事,或正常活动,这给她的家庭带来了很多伤感。乔安娜·罗琳也不例外。她曾经承认家变成了一个很难再呆下去的地方,因为她看着自己的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而无能为力。皮特虔诚地照顾着自己的子,但她的情况越来越糟,他依然照顾着她。但他对女儿来说,父亲不能代替她们的母亲。她们非常怀念母亲健康时和自己在一起的生活。

 家已经无法摆,而小山村又无处可去,罗琳开始抽烟,沉湎于自己的音乐、哥特式的艺术和自己的学习中。中学的最后一年对她来说是很艰难的。

 罗琳说6年级(在美国是高中)时,学校新来了一个学生,把她从无聊和困惑中拯救出来。这个学生是希恩·哈里斯,一个驻扎在学校对面基地的军人的儿子。希恩带来了新的思想和快乐。和罗琳一样,他的口音和同学们的也不一样,他俩都有点觉得自己是个外人。罗琳发现他对新音乐和人文活动很感兴趣,这让他们成了好朋友。17岁时,乔安娜正对生活树立起了积极向上、坚定的生活态度。她说这有点受巴里·海因斯的小说和电影《凯斯》的影响。在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艺术与娱乐广播公司的《传记》栏目的访谈中,她说也喜欢希恩谈话的时候转换用词。她还承认罗恩·韦斯莱是参照他写的。希恩是她第一个通过驾驶‮试考‬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希恩有车———一辆旧的青绿色和白色相间的福特昂利亚车。任何一个小城镇的高中学生都知道,一辆车,一个有驾照的司机意味着自由,从乏味的日子中能解出来。在四周都是田地的镇子里,罗琳和希恩开着他的车,感觉自己和向往已久的北部城市青年的生活又近了一步。

 2001年末英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里,罗琳向观众介绍了她的司机兼患难之。她的第2本哈利·波特小说《哈利·波特与密室》就是献给他的。采访中,罗琳回忆她和希恩站在文桥下,他们说他们很多个夜晚曾坐在这里,一起抽烟,可能还喝过酒,感叹自己的生活,梦想着离开韦迪恩他们会做些什么。乔安娜不开车,至今没有学开车,但是希恩外表和举止很酷。他的发型是新乐队的史班德芭蕾合唱团那样后朋克风格的。他常用那辆车带着她去布里斯托尔、巴斯或卡迪夫的俱乐部和迪厅。能远离小镇的束缚,哪怕是几个小时的感觉也是那么自由。昂利亚车对乔安娜来说象征着拯救和解。在霍格沃茨二年级之前,从德斯利把哈利救走的飞车就是蓝色的,在忌森林停下来的就是这辆车。在乔安娜·罗琳的生活中,希恩·哈里斯不止一次和她共度难关,不久以后,他不需要再拯救她了。

 也许有了好朋友可以使罗琳平静地对待她的生活,应对家中的问题和小镇生活的无聊,罗琳那一年被选为学生的头。在英国高中,这个位置是由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来担任。由教职工和学生共同选举,所以可以看作是对学习成绩和心智成及受程度的综合考察。这不仅是个位置,更是荣誉。这样的学生通常要接待学校来访的客人,在像毕业这样的重大场合讲话。

 两件难事让罗琳本应该很好的一学年黯然失。一件是她母亲开始面临不可避免的结果。1983年4月23,罗琳的妈妈年仅28岁,再有几个星期,她的大女儿就要毕业了,但她留下了遗嘱。她让她的律师朋友乔治·弗朗西斯把她的财产留给自己的丈夫皮特。如果他不能比自己活得长,那么她的一半的财产给自己的妹妹玛丽安和妹夫莱斯利,另一半捐给硬化症学会。后来,乔安娜·罗琳利用自己的影响为该组织募捐。你可以想象在乔安娜即将毕业时,家里是怎样的气氛,而毕业通常是件让人高兴的事,因为它本该意味着有个美好的未来。

 另外一件让罗琳失望的是学业。由于她在韦迪恩很优秀,学校推荐她参加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的入学‮试考‬。牛津大学相当于美国的像哈佛这样的长藤盟校。牛津通常是有钱人上的学校,当然这也不绝对。很多家庭的几代人都是直接从昂贵的私立寄宿学校直接上牛津大学的。入学标准相当高。学校推荐罗琳试试牛津,不仅是对她的赞赏,也是挑战。安娜和皮特没有上过大学,但希望自己的女儿们都能上大学,因此,她的家人对此都非常高兴。

 罗琳参加了‮试考‬。‮试考‬包括她感兴趣的3种语言———英语、法语和德语。英语得了A,法语和德语都得了B。她没能被录取。奇怪的是另一所学校的一个女孩子参加了同样的‮试考‬,也得了一个A两个B,却被录取了。在美国也会有像这样不公平的事情,但那时有这样的观点却并不新鲜———学费比能力重要。那个被录取的女孩子是在一家私立高中参加的‮试考‬,而罗琳是在公立的韦迪恩参加的‮试考‬。虽然乔安娜没有在公开场合说这件事,她和父母,还有韦迪恩中学的老师们一定非常失望。这件事显然对罗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有关罗琳1983年从韦迪恩毕业的文章不多,但大家都知道从那之后她再不参加同学聚会。也许她把那几年和妈妈生病的伤心日子联系起来。也可能因为好几年经受无聊的折磨。那几年对她来说是个空白了。她讨厌黄和棕色的校服,甚至现在都是个快到中年的母亲了,还拒绝再穿这些颜色的衣服。大家不能忘了那些年也是《哈利·波特》系列书中人物所经历的。哈利、罗恩和赫敏也都经历了同样艰难的7年。一本书就是一年。也许乔安娜·罗琳至今不回去,是不想让自己对那些年的记忆再重新来过。回去一次可能会引发一次回忆,打扰她为自己雄心的工作已经准备好了的思绪。

 罗琳在韦迪恩的时光是她最成功也是最伤心的一段日子,也代表了一段无聊的日子。当她从那片有猫头鹰、蘑菇和关于巫婆、精灵古老传说的森林毕业时,世界也发生了变化。

 1983年,乔安娜·罗琳高中毕业,第一个女宇航员萨丽·赖德上了太空。爱丽丝·沃克的《紫》获得了普利策奖。披头士很久不活动了。在此两年前,约翰·列侬在纽约自己的公寓楼外被杀,喜爱他的歌们感到万分悲痛。现在他们发行了唱片《最佳乐曲23首》。简·马克的《把柄》在英国获得了卡内基奖。在美国,辛西娅·沃伊特的《黛安娜西之歌》获得了纽伯利奖。挑战者号首航失事,但没有任何悲剧的征兆。在贝鲁特,恐怖分子的爆炸夺去了237名美国海军士兵的生命。两天之后,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电影《山水又相逢》和《正好的材料》大获成功。

 1983年的夏天,她的母亲立下遗嘱的几个月后,18岁的乔安娜·罗琳准备上大学了。她选择了埃克特大学,因为它距家开车只要几个小时,比坐火车还快。她收拾了书、素描本、吉它、长裙,自己喜欢的劳动布夹克,还有眼线笔和睫膏。她已准备好离开韦迪恩及艰辛的岁月,至少暂时离开也行。几年后,她塑造了一些人物,让这些人物痛苦的是高中生活都很乏味。
上章 J.K.罗琳传:哈利·波特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