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末四公子 下章
谭嗣同(10)
 我完全同意这个说法,所谓“酬圣主”之语见梁启超所撰《谭嗣同传》:

 (八月)初六,变遂发。时余方访君寓,对坐榻上,有所擘划,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旋闻垂帘之谕,君从容语余曰:“昔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为之。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余是夕宿于日本使馆,君竟不出门以待捕者,捕者既不至,则于其明入日本使馆,与余相见,劝东游,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词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遂被捕。被逮之前一,日本志士数辈,苦劝东游。君不听,再三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

 以下即记谭嗣同狱中壁诗。六君子在狱中情形,只有间接传闻,如唐恒的八十韵长诗所记,今参以汪卫所言,足证唐恒所记为实录。汪虽亦为间接传闻,但身在狱中,所得较唐更真切,故益可信。

 汪卫银锭桥刺摄政王载沣事败,以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与立宪派暗中有往还,汪得不死,系刑部狱。凡入刑部狱者,均为钦命要犯,软称“诏狱”俗名“天牢”清朝的刑部,系就前明锦衣卫改建,其下有镇抚司,原掌本卫刑名。永乐时增置北镇抚司,凡特殊事件,得由北镇抚司任意处理,为明朝暗无天的特务组织之滥觞。

 记狱南北两监,北监即北镇抚司旧地,有参天老槐,乃杨椒山手植。狱屋森凄黯,墙上每多黑紫晕迹,乃忠臣烈士的碧血。狱卒谈往事,虽前明佚史,历历可证。汪在狱中,与一老狱卒刘一鸣相善,会作一文记其人,题目甚隽雅,名为“故人故事”刘一鸣尝看守戊戌六君子,所以汪卫所言与梁启超所作为宣传用的传记,颇有异词,黄秋岳的《花随人圣摭忆》,谓之为“字字实录”今据黄秋岳所记,条录如下:

 谭在狱中,意气自若,终绕行室中,拾取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可惜刘不文,不然可为之笔录,必不止“望门投止思张俭”一绝而已也。

 林旭,秀美如处子,在狱中时时作微笑。

 康广仁,则以头撞壁,痛哭失声曰:“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当。”林闻哭,尤笑不可仰。既而传呼,提犯人出监,康知将受刑,哭更甚。

 刘光第曾在刑部,习故事,慰之曰:“此乃提审,非就刑。毋哭!”既而自西角门牵出,刘知故事,缚赴市曹处斩者,始出西角门,乃大愕!既而骂曰:“未提审,未定罪,即杀头耶?何昏愦乃尔!”

 同死者尚有杨深秀、杨锐,无所闻。

 谭嗣同题壁之诗,取煤屑书于粉壁上,自是不久即湮没,墨迹不存,无可印证,所以梁启超得以大改特改。观其“终绕行室中”苦不已,则知谭以自分必死,于此极有限的余生中,表明心迹,一句一字皆自肺腑中出,留待后世论定其真面。是故梁启超改他的诗,即是抹煞他的苦心,谭嗣同地下应有余憾。

 至于康广仁,据梁启超为他所作的传说:

 被逮之,与同居二人程式、钱惟骥同在狱中,言笑自若,高歌声出金石。程钱等固不知密诏及救护之事,然闻令出西后,乃曰:“我等必死矣!”君厉声曰:“死亦何伤?汝年已二十余矣,我年已三十余矣,不犹愈于抱病岁月而死者乎?特恐我等未必死耳!死则中国之强在此矣,死又何伤哉?”程曰:“君所言甚是,第外国变法皆前者死,后者继,今我国新甚寡弱;恐我辈一死,后无继者也。”君曰:“八股已废,人才将辈出矣,何患无继哉?”

 神气雍容,临节终不少变。

 据此,则康广仁则是慷慨成仁,从容就义,兼而有之。汪卫所闻,却又是如此茸窝囊,直如两人。平心而论,汪卫述谭、林的态度,既已可以证明真实不误,则转述康广仁的神态语言,亦自可信。我们找不出汪卫对广仁有何嫌隙,即绝不能武断汪卫在厚诬康广仁。

 当然,康广仁死得冤枉。据康有为自编年谱,完全归咎于文悌,其言如此:

 政变之狱,一以文悌之折为案据。先是四月大阅,吾与幼博出西直门视之,还游极乐寺,入西直门,经文悌之宅,吾顺为幼博访之,后文悌直入室,来视吾疾,幼博陪之,舆论变科举数言,文悌劾吾,竟牵及幼博名,自是京师无不知幼博者,谣谤之兴,乃至谓幼博出入内廷,曾有乾清宫门遇之者,辗转传述,或信为真,故旧愤,遂及大戮。而杨漪川亦以文悌劾之,有不可告人一语,遂致京朝谣言满听,吾及漪川之祸,皆出于此。

 文悌在《清史稿》中,与吴可读、安维峻并列一传,许之为名御史,此人字仲恭、姓瓜尔佳氏,虽为笔帖式出身,颇有文采。康有为本来是想跟他结纳的,《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六文悌传,载其于王照一案,礼部六堂尽罢后,上折云:

 康有为向不相识,忽踵门求谒,送以所著书籍…明似推崇孔子,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乃知康有为之学术,正如汉书严助所谓以秋为苏秦纵横者耳!

 以下叙他与康有为相晤,劝他改过。不意又私聚数百人立保国会,接着又说:

 曾令其将忠君爱国合为一事,勿徒保中国而置我大清于度外,康有为亦似悔之。又曾手书御史名单一纸,臣倡首鼓动众人,伏阙痛哭,力请变法,当告以言官结,为国朝大,此事万不可为。以康有为一人在京城,任意妄为,遍结言官,把持国事,已足骇人听闻。而朱伯鲁、杨深秀,身为台谏,公然联名庇,诬参朝廷大臣,此风何可长也?伏思国家变法,原为整顿国事,非败坏国事,譬如屋宇年久失修,自应招工依法改造,若任三五喜事之徒曳之倾倒,而曰非此不能从速,恐梁栋毁折,且将伤人,康有为之变法,何以异是?此所以不敢已于言也!”

 于此可知,康有为本想结纳文悌,而文悌反过来告了康有为一状。这一状没有告准,斥回原衙门行走。这是对言官合法的最严厉处置。文悌由户部郎中改御史,回原衙门即仍回户部候缺。

 及至政变既作,文悌走李莲英的路子,得以外放河内知府。此人人品,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恶之者丑诋万端;但亦有人说他颇能持正,郭则《庚子诗鉴》云:

 戊戌新政,朝臣多腹诽,其抗章谏阻者,惟仲恭侍御文悌,以是斥罢,寻又起出守豫省,故事郡守以下见长吏皆屈膝为礼,仲恭独持不可,曰:“令典未之载也!”庚子之,感愤时事,榜所居曰此处停灵,人目为怪,步啸梧司马和仲恭庚子感事四律有云:“相勖此身同效死,悲风先过北邙山。”当即指此。

 文悌的诗,亦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诗不成诗;一种则诗笔清奇,诋之者亦录其《扈送慈禧太后回京跸路》题壁四首云:

 足尘中客乘虚,独寻僻地暂闲居,到门尚有衣冠客,薰微闻征辟书。岛国累人追窜鼠,泥涂笑我驾疲驴,归来倦倚楼窗看,绕屋风芦绝倒如。

 为看青山一卷帘,楼中景物望中添,槐柯众蚁才梦醉,灯火飞蛾枉附炎。置兔都因贪捷跃,网鱼应悔不深潜,举头明月群星淡,皎洁清辈爱素蟾。

 第一首“岛国累人追窜鼠”殆指清廷多方追捕逃在的康有为等;“薰微闻征辟书”可能指开“经济特科”凡天子亲诏以待异等之才,称为“制科”清朝制科凡三举,一为康熙己未,一为乾隆丙辰,皆为博学鸿词,故称“词科”举词科之意,在笼络高级知识分子,使岩之士,亦受禄位羁縻。实际上即是瓦解前明遗民志士的反清组织。此意在己未更为明显。

 “经济特科”亦为制科之一。当变法之际,贵州学政严修,请举此科,下总理衙门及礼部议奏。奏未上而变法失败,经济特科自然不必谈了。辛丑议和,赔款商定,回銮有期,乃下诏复开经济特科,但至光绪二十九年方始举行,由张之主持。梁士诒因姓名“梁头康尾”(康有为榜名广诒)而被黜。取一等九人,张一第二;俞曲园之孙,平伯之父陛云第八。二等十八人,诗人陈曾寿为殿。此科实敷衍舆论,草草了事。而张之谓其门生:“你们这一榜阔极了!”意思是物以稀为贵。三年出一个状元,而乾隆元年丙辰,至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相隔一百六十七年始再举制科。

 “薰”之典出《庄子》:“鼷鼠深神丘之下,以避薰凿之患。”以开经济特科使岩之士入彀,犹之乎薰鼠以使其不能安处中,此是应经济特科者为鼠辈。翁同记戊戌五年初三:“文仲恭(悌)送诗骂余。”文悌喜作诗骂人,而观乎“薰”之语,可知其人为刻薄一

 第二首两联,骂四种人:

 一、“槐柯众蚁才梦醒”指大阿哥溥俊被逐。

 二、“灯火飞蛾枉附炎”骂赵舒翘等一班明知义和团为非,但趋附载漪、刚毅,以致被祸。

 三、“置兔都因贪捷跃”捷跃犹言躁进,此骂四京卿,兔贪捷跃而入置。

 四、“网鱼应悔不深潜”这也是骂康有为。言戊戌八月初搜捕新,布置不周,行动不速,以致康有为漏网。自然也兼骂戊戌政变幸得无事诸人。
 
上章 清末四公子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