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安定辽东
厢军再次大破胡人!
陶侃领兵两万在襄平城下大破鲜卑联军七万人,斩杀慕容廆、段文鸯,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辽东地区的鲜卑人更是惶恐不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负责幽州前线的孟观立刻统帅大军分两路攻略幽州各地。其一李
统领一万骑兵从代郡东进,不几
便拿下广宁与上谷两郡,所过之处鲜卑人无不望风而靡。
宇文莫圭根本不敢与晋军争锋,等到他又损失了万人骑兵之后,宇文莫圭再也不敢在幽州停留,领着他的部落迅速北上,回自己老巢去了。宇文莫圭的撤离,彻底将段氏鲜卑给暴
出来。
正当段务目尘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的时候,在辽东又一个消息让他惊惧不已,原来经过短暂的整顿之后,慕容翰终于带着慕容部落撤离了大棘城。这样一来,段氏鲜卑将面临东、南、西三面晋军的围攻。
慕容翰撤离大棘城的时候,恨不得将城中的所有东西都搬走。最后还是在七难楼的劝解下才打消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慕容部落除了带走自己的族人外,本打算把他们控制下汉人工匠也带走。
然而他们又害怕晋军逮着他们不放,不得已慕容部落只好忍痛放弃了这些工匠。实际上就算他们把工匠带走也无济于事,在辽东之北的酷寒之地,先不说他们有没有工匠,单说铁矿石就是一个大麻烦,恐怕这也是慕容翰最后时刻放弃工匠的一个原因。
慕容翰、宇文莫圭一走。段务目尘再也不敢在幽州待下去了。面对三面围攻而来的晋军,段务目尘不得不选择退走。这样一来,辽西郡、燕国、辽东郡、昌黎郡等相继落入到晋军手中。幽州、平州在沦落胡人手中数年之后终于再次重归汉人手中。
辽东尽复的消息传到朝廷之后,洛
城再次成为欢乐的海洋。虽然这些年来,晋人已经习惯了厢军捷报频传,不过当辽东大胜的消息传到京师之后,仍然引起一片
腾。
“陛下,这是辽东传来的捷报,如今整个辽东已在我军掌握之中。其中高句丽已降,美川王正在来京的路上。其国内贵族已被晋军控制住。除此之外。幽平两州境内的鲜卑人已被扫
干净,那些老弱病残不能任事的家伙全都被处理掉了。”张宾手上拿着一份文件正向司马遹汇报辽东大战的过程。
“嗯,好,太好了。总算是把辽东的胡人清理干净了。不过接下来我们的任务还不轻。慕容廆虽然死了。但他的儿子却逃了,而且段务目尘也还活着,包括宇文莫圭。不把这几个罪魁祸首抓住,整个辽东恐怕也无法稳定下来。”
司马遹并不想就这么放过胡人,不过他也知道这事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经过连番大战之后,朝廷储存的物资已经快消耗完了。顶多再经过两、三场大规模战役后,晋军恐怕就要无力进攻了。
“陛下说得没错,如今随着高句丽灭亡之后,辽东北边疆域已经进抵从海参崴开始往西包括整个不咸山(今长白山)在内,一直往西延伸数百里这样一条线。这片广大的疆域包括原来的整个高句丽国,以及北方四郡。”
“再往北就是挹娄和扶余人的地盘,由于扶余人和挹娄暂时臣服我大晋,因此辽东北边的安全倒也不用太过担忧。可是往西就是原来的三部鲜卑的驻地,虽然慕容鲜卑已经向北远遁到大鲜卑山下,可宇文部还有段氏还在幽州北部威胁着我朝东北地区的边防。”
张宾也赞同司马遹提出的彻底消灭段氏、宇文两部的计划,只有这样辽东局势才会彻底改观,当地的汉人也不用时时刻刻担心有胡人南下,汉人才会安心搞建设。
“孟孙先生有何高见?”对于具体的战略部署司马遹还是比较相信自己这个手下。
“陛下,朝廷收复了幽平两州之后,辽东地区基本上不会再有大的战役。在这种情况下,撤销东北战区行郡县之治乃是当务之急,以臣之见,不如调孟观将军回京主持枢密院工作,然后建立辽东都督府,由校尉陶侃领兵三万驻守辽东,并择机出兵鲜卑故地!”张宾沉
片刻道。
“嗯,爱卿所言甚是!眼下辽东行郡县之治已是刻不容缓,朕是这样打算的。爱卿你看,这是辽东地图,朕打算将平州疆域往东迁移,将平州的昌黎郡划给幽州管辖。而平州治所则迁到辽东郡的襄平城,再加上收复的北方四郡以及部分高句丽西南部领土,组成新的平州。”
“除了这些之外,朕决定在海参崴成立安东都督府,专门管辖其余的土地。设立安东都督府也是没办法的事,辽东连番大战之后,整个境内的汉人不过百万人,就是加上各族胡人人也不过三百多万人。”
“这点人想要填充三州之地,实在是有些不够用。整个安东都督府治下基本上没多少人口,而且还主要集中在海参崴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在地广人稀的边境地区实施半军事化管理有利于维护边境的安全。”
“而且,这个安东都督府只负责当地的厢军管理,政事交给安东长史府管理,另外安东的府兵也
由长史府管理,同时海参崴还是海军北方重要的海军基地,基地事务由海军部直辖管理,长史府和都督府均无权
手其中,这样一来三方制衡足以防止有人借机发展成藩镇。”
张宾仔细听完了司马遹的方案之后,觉得他考虑的很完善,他只是补充了几个小问题,剩下只要内阁审议之后,就可以昭告天下推行了。
“孟孙,这幽州等几个州的刺史你们可有人选了?辽东当下还不稳定,因此对刺史的要求很高,最好是军政皆能的人才。”在确定了几个州的疆域之后,司马遹又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启奏陛下,内阁也为此商量很久,只是一时还无法确定人选。只是不知陛下是如何考虑的?”虽然内阁成立后,内阁在官吏任免上掌握了很大的权力,但对于正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命还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爱卿,其实朕一直有个想法,那就是改变以往官吏很少升迁和变动的局面,过去有的人甚至一辈子只在一个地方为官。这样很不好,很容易在当地形成本土势力,不利于朝廷管理。这次正好朝廷需要选择新的刺史,不如将几个州的刺史全都轮换一下,爱卿觉得如何?”
“陛下此议甚好!”司马遹的话让张宾眼前一亮,很多时候让地方尾大不掉,就是因为当地官员在一个地方经营时间太长,最后甚至有可能发展成对抗中央的实力。
“这几年裴嶷在理番司成绩斐然,趁这次调整之际让他到幽州当一任刺史吧,还有皇甫真、张轨、罗尚、山简等人,这些年他们在地方上劳苦功高,这一次也把他们调到京城吧。同样的朝廷上一些大臣也应该到地方锻炼一下,以后我们要形成制度,那就是没有地方任职经历的人,决不能出任各部尚书以及内阁大臣!”
“臣遵命!”
“另外,让枢密院行文辽东都督府,让陶侃主意各地胡人隐藏下来的势力,必须将其清除干净,决不能让其危害到当地的治安。从今天开始,辽东实施戒严开始严查各地胡人,还有就是内阁赶紧往辽东派一批基层官员以稳定辽东。”
“陛下,幽平两州治下虽然已没有了大批胡人,但仍有少数鲜卑人没来得及逃跑,就被抓住了,除此以外还有不少主动投降的胡人,对于这些人我们该如何处置?”张宾问道。
“简单,只要是胡人全都抓起来,按后分开审理,凡是侵害过汉人的,必须让其付出足够的代价。若是没有伤害过汉人,就把他们的财富没收了,然后按照以前的规矩对其进行改造就是了。”
“遵命陛下!”
“孟孙先生,内阁必须对辽东重视起来,那里可不像传统认知的那样贫瘠不堪,若是经营得当将来或许会成为大晋又一个粮仓。现在朝廷已经有了关中、蜀地、中原三大粮仓,若再加上辽东与江东两大粮仓,将来朝廷的粮食问题或许会得到根本
的解决。”
“请陛下放心,臣等不敢怠慢!”
一个时辰之后,张宾出了司马遹的书房之后,就到了内阁,准备与各位内阁大臣商议一下辽东问题。结果正如张宾所料,他刚一开口所有人都在为争夺几个仅有的刺史之位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张宾只好把皇帝司马遹抬出来,只见他慢条斯理地说道:
“诸位,人事方面的事,陛下已经有了腹案,而且陛下有言:举荐者将附带连带责任,也就是说你们举荐的人一旦出了问题,你也得承担相应的责任。”
首辅话音一落,内阁其他成员不
白了对方一眼,既然你跟陛下都商量好了,干嘛还来消遣我们?最后经过再三商讨,内阁终于就新一轮的人事任命达成共识,两天之后,数道任命通过内阁开始通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