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石油危机
第三次中东战争,打开了高科技时代的大门。**在这场战争中,除了预警机、电子战机与防空压制战斗机等新式作战飞机,以及反辐
导弹、精确制导炸弹等先进弹药之外,还使用了其他高科技含量的技术装备。最具有代表
的,肯定是名义上归属中国空军,实际由军事情报局控制使用的侦察卫星。
根据后来公布的资料,以
列陆军在八月十四
向西转移,主力调往西奈半岛,与一份由中**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有关,而这份情报正是由八月八
发
升空的一颗侦察卫星获取的。
说得简单一点,这颗侦察卫星发现了埃及军队在西奈半岛上的军事调动与部署,而中**事情报局借此断定埃及陆军即将发动进攻,然后通报了以
列国防军,让以
列陆军及时完成部署调整。
显然,如果没有这颗侦察卫星,以
列陆军根本不可能及时部署到位。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以
列陆军就不可能在不到三天的时间内击溃西奈半岛上的埃及军队,第三次中东战争也就不可能在八月十六
夜间宣告结束,而会持续更久。
八月十七
,在中国的主导下,联合国安理会出面调停。
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埃及与叙利亚不得不接受安理会提出的临时停火号召,随后以
列也宣布临时停火二十四小时。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中国与以
列在战略欺骗上的一大胜利。
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并没有在临时停火决议上投反对票,反而向埃及与叙利亚当局施
,要求埃及与叙利亚接受安理会的临时停火决议,并且准备与以
列进行停战谈判,争取通过谈判结束战争。
关键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获得了一份十分关键、也十分错误的情报。
这就是,以
列国防军仍然有足够的实力打下去。而且下一个目标将是约旦王国,其战略计划是攻占整个约旦河谷。
果真如此的话,埃及与叙利亚就别无选择。
原因很简单。约旦王国在中东地区只算得上是一个小国,国力与军事力量都远不如埃及与叙利亚。如果以
列入侵约旦,就肯定能够攻占约旦河谷。而约旦河谷是约旦境内最富庶的地区。
说白了,约旦王国很有可能被以
列消灭掉。
显然,失去约旦,埃及与叙利亚在阿拉伯世界里的威信将大打折扣,而且针对以
列的战争也难以维持下去。
正是在这种局面下,埃及与叙利亚答应临时停火,并且着手准备谈判。
问题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打到十六
夜间,以
列国防军已经耗光了储备的所有弹药,而且有上百架作战飞机因为零备件紧缺而无法升空。为了确保其他的作战飞机能够升空作战。以
列空军甚至得从受损的战机上获取零件。陆军方面,以军的情况更加糟糕。当时在西奈半岛上的以军装甲部队连一个基数的弹药都没有,很多坦克只能分到几枚穿甲弹,而戈兰高地上的以军装甲部队也只有一个基数的弹药。
显然,继续打下去的话。处境不利的肯定是以
列。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就算埃及军队暂时无法渡过苏伊士运河,也可以由叙利亚军队从北面发起进攻。只要叙利亚军队的进攻维持两天以上,那么守卫戈兰高地的以
列军队就将拼光所有弹药。
也就是说,只要继续打下去,战争会在八月二十
出现重大转折。
可惜的是。埃及与叙利亚接受了安理会的临时停战决议,哪怕只有二十四小时。
八月十八
下午四点,二十四小时停战正式生效后,第一批二十架运载着弹物药资的运输机就降落到了特拉维夫的机场上。这些运输机全部来自中国空军,而且是从伊朗王国出发的,运来的正是以军最缺的弹药。
接下来的二十多个小时内,平均每五分钟就有一架中国的运输机飞抵以
列。
在这二十四小时内,中国空军总共出动运输机二百六十八架次,向以
列空运了上万吨弹药等物资,缓解了以军的燃眉之急。
当然,大规模空运也暴
了以军的老地。
八月十九
傍晚,埃及与叙利亚宣布停火结束,随即叙利亚陆军就集中三个师的兵力猛攻戈兰高地。
问题是,此时守卫戈兰高地的三个以军旅已经获得了足够的弹药。
在这场持续了整整一天的战斗中,叙利亚的三个精锐装甲师损失极为惨重,以
列陆军则守住了戈兰高地。
战斗结束的时候,戈兰高地上摆放着上千辆被击毁的坦克与装甲车。
事实上,这也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发动的唯一像样的进攻,更为“阿拉伯联邦”的分裂埋下了祸
。
原因很简单,叙利亚军队发动了进攻,而埃及军队则在隔岸观火。
八月二十
,埃及与叙利亚不得不接受安理会出面调停,并且正式答应与以
列进行停战谈判。
到此,第三次中东战争基本上宣告结束了。
当然,停战谈判持续到一九七四年初,而且几经波折,也爆发过多次小规模冲突,但是再也没有出现大规模战斗。
对阿拉伯国家来说,通过军事手段击败以
列已经不大可能了。
说白了,停战谈判期间,就算德意志第二帝国为埃及与叙利亚提供了大批武器装备,中国也同样在为以
列提供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以
列国防军掌握着绝对优势,在北面控制着戈兰高地,而在南面则霸占着西奈半岛。即便埃及与叙利亚的国力更加强大,也需要花费数年时间做准备,才有望在下一场战争中反败为胜。在以军气势如虹的时候反击,只会是自讨苦吃。
问题是,战争不一定要在战场上进行。
八月十四
,埃及总统就发出号召,希望阿拉伯世界联手对付共同的敌人,而且得到了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响应。
十七
,阿拉伯国家联盟正是决定,对中国实施石油
运。
两天之后,石油
运的范围扩大到了中国的所有盟国、以及友好国家。
这下“石油战争”正式打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石油战争”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至少在半年之内,对中国并没有多大影响。
这就是,中国早已建立起了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储备的石油足够国内消耗半年,如果能够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石油,则中国储备的石油则能确保供应国内消费市场的石油在一年之内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再说了,中国也是产油国,而且中国有很多盟国也是产油国。
也就是说,通过适当扩大国内油田的产量,以及加大从其他国家进口石油的力度,完全能够抵消阿拉伯国家石油
运造成的影响。
只是,中国当局并没有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中国支持以
列,就是要通过第三次中东战争引发全球
经济危机,然后推动金融货币改革。
此外“石油战争”也是一把双刃剑。
中国得发达工业国需要来自中东与海湾地区的石油,而中东与海湾地区的产油国,同样需要来自中国等工业国的工业产品。
更重要的是,石油是部分阿拉伯国家最主要的出口产品,而中国则是其头号贸易伙伴。
也就是说,不把石油卖给中国,这些阿拉伯国家也就失去了最大的出口市场,而且没有另外一个国家能够替代中国。
显然,并非所有阿拉伯国家都希望对中国实施石油
运。
这其中,最具有代表
的就是海湾地区的沙特、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与阿曼。
二十多年来,这几个国家一直通过向中国出口石油来换取华元,然后再从中国、或者是其他国家购买工业产品,甚至是农业产品。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前,沙特出口的石油有百分之七十运往中国,而科威特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对中国实施石油
运,等于让这些国家失去了最主要的收入。显然,中国能够从其他国家购买到石油,而这些阿拉伯国家则未必能够把石油卖给其他国家。
八月下旬,中国外长周润康对伊朗与海湾阿拉伯国家进行了紧急访问。
当然,周润康在阿拉伯国家没有取得多少成果。阿以停战谈判才刚刚开始,即便沙特等国并不支持埃及总统发出的
运倡议,也不会在这个时候与整个阿拉伯世界为敌,也就不会公然与中国合作。
在私下,沙特等国都表示,在阿以谈判结束之后,肯定会恢复对华出口。
在伊朗,周润康受到了热烈
。
伊朗不是阿拉伯国家,而且伊朗王室与中国当局的关系非同一般,巴列维国王曾经在中国学习生活了十多年。
当时,巴列维国王明确表示,伊朗将把石油产量提高一倍,以
足中国的进口需求。
只是,由石油
运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到来。
这场经济危机,正式宣告战后的黄金时期结束了。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