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风云 下章
第六百一十二章 决裂
 在肢解俄国的“多元方案”确定下来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开始大举向东渗透,而主要目标就是新俄国。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行为,根本无助于划解中德矛盾,反而化了矛盾。

 要知道,在“多元方案”中,新俄国应该是一个拥有dú lì自主权的国家,而中德两国都不应该干预其内政。

 原因很简单,这个国土从内高加索到北冰洋的国家,是中德的战略缓冲区。

 做为战略缓冲区,必须具备一个要素,即在强权之间保持中立,不能偏向于任何一个强权国家。

 显然,如果新俄国被德意志第二帝国控制,就失去了战略缓冲区的价值。

 可以说,这会导致难以想像的后果。

 假设一下,如果新俄国被德意志第二帝国完全控制,那么在战后,新俄国肯定会竭力谋求统一全俄,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出于对抗中国的需求,会支持新俄国的统一行动,从而引发战争。对于脆弱的中德关系来说,即便由新俄国发起的统一战争只是一场局部战争,也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要知道,中国肯定会设法阻止新俄国的统一行动,如果切身利益受到威胁还会采取军事行动。到这一步,就将出现中德进行直接军事对抗的可能,而这必然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由此可见,确保新俄国保持dú lì,并且由此保持中立,有很大的政治意义。

 为此,中国必然会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扩张行为。

 结果就是,在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中德就在新俄国的政治体制上产生了矛盾。

 德意志第二帝国、准确的说是德皇希望新俄国是一个帝制国家,而他的理由是,俄国本来就是帝制国家。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并不表示沙皇在俄国没有支持者了。此外,在俄国恢复帝制,更有利于巩固欧洲皇室的地位。

 当然,德皇的真正目的,还是想得到俄国的皇冠。

 原因很简单,德皇威廉二世是在革命中遇害的沙皇的表亲。而且沙皇的皇后也来自帝国皇室。因为沙皇家族已经灭绝,所有有沙皇皇室成员都在革命中遇害。所以德皇威廉二世成了沙皇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说白了,如果俄国恢复帝制,德皇就将成为俄国的沙皇。

 虽然这并不等于德俄成了一个国家,毕竟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了,而且俄国民众也不会支持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合并,此外欧洲也有过类似的传统,即一个人兼任亮个国家的国王。但是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德俄两国将借助皇室而变得更加亲密。

 显然,中国坚决反对在俄国恢复帝制。

 中国当局提出的理由是,俄国革命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俄国民众早已忘记沙皇,而且n zhǔ制度在俄国深入民心,如果恢复帝制的话,必将遭到俄国民众的抵制,对维护俄国的和平与稳定没有任何好处。

 至于德皇对沙皇皇位的野心,中国当局也给出了暗示,即中国不可能接受德皇戴上沙皇皇冠的事实。

 为了让德皇放弃这个企图。中国甚至发出了威胁。

 这就是,如果德皇执意要在新俄国恢复帝制,中国将别无选择,只能对新俄国进行第二次分割。

 事实上,这意味着中国将为之采取军事行动。

 结果就是,德皇不得不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只是,德皇并没有完全死心。

 在谈判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代表曾经提出。德皇可以让出沙皇的皇位,由另外的沙皇亲戚来坐这个位置,比如哈布斯堡王朝的继承人。或者是在丹麦王室与荷兰王室中选出一个人来当沙皇。

 当然,这几个王室的成员都有资格成为沙皇。

 原因很简单。欧洲王室间的联姻非常频繁,几乎所有王室都沾亲带故,因此各个王室都有继承其他王室的资格。可以说,这根本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别忘了,英国革命之后,当上英国国王的就是诺曼底公爵。

 只是,这样的提议也行不通。

 说白了,中国反对的不仅仅是让德皇加冕为沙皇,也反对帝制本身,即中国只能接受一个n zhǔ体制下的新俄国。

 闹到最后,只能通过新俄国的全民公决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九四八年底,中德达成了基础协议,即由新俄国的民众自行决定国家政治体制,即是否恢复帝制。

 公决在一九四九年初举行,而最终的结果是,百分之六十七的新俄国民众选择了联邦共和制。

 到此,新俄国政治体制的问题才得以解决。

 只是,问题到此并没终结。

 在全民公决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并没有放弃霸占新俄国的野心,而是从其他方面着手加强对新俄国的控制。

 比如,与新俄国临时zhèng fǔ签署秘密同盟协议。

 当然,在战争结束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可能跟新俄国结盟,因为这必将得罪整个同盟国集团。

 只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了。

 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才在战争结束之前,加强了对新俄国的渗透,意图在战争结束之后控制新俄国。

 问题是,中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更不可能容忍德意志第二帝国控制新俄国。

 结果就是,中德在新俄国的斗争愈演愈烈。

 在大战结束前的几个月里,新俄国临时zhèng fǔ更换了七位代总理,其中五人遭刺杀,两人意外身亡。在此期间,新俄国临时zhèng fǔ内部也分裂成了两个派别,即亲德派与亲华派,且两个派别行同水火。

 可以说,在这几个月里,新俄国最常见的事情就是政治家遭到谋杀了。

 根据战后统计,在这几个月里,新俄国有数百名政治家遭到刺杀,其中五十八人是临时zhèng fǔ中部长级以上官员。

 可以说,这种混乱的局面,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新俄国的局势动不安。

 甚至可以说,这差点酿成新俄国在正式成立之后就爆发内战。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不是新俄国是战败国,在战后没有组建军事力量的权力,恐怕内战就会在其成立的那一天打响。

 只是,这也不能阻止新俄国走向动

 大战结束之后,中德分割俄国的秘密协议生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十七个少数民族国家先后宣布dú lì。受此影响,新俄国临时zhèng fǔ在这一个月内更换了三位代总理,而且原因都是没能阻止国家分裂。

 在既成事实面前,新俄国的政治家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

 只是,少数民族纷纷宣布dú lì,对新俄国的政治局面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这就是,任何一位政治家在上台之前,要想获得足够多的支持,都必须以统一俄国为基本政治目的。

 结果就是,新俄国的第一位民选总理就以统一为己任。

 更要命的是,这是一位极为短命的总理。在其当选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宣誓就职,就在一次群众集会中遇刺身亡。

 显然,这是一个糟糕的开始。

 接下来,又有三位总理要么遇刺,要么在意外事故中身亡。

 直到一九五二年,新俄国才来了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总理,即第一个在任时间超过了一年的总理。

 只是,这并不表示俄国的动局面已经结束。

 这位温和的总理在任一年之后,就暴出了丑闻,随后引咎辞职,而在选举中,亲德政与亲华政都没有能够获得多数。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新俄国的最重要的政登上了历史舞台,即俄罗斯民族复兴

 这个政既不亲德,也不亲华,但是却奉行极为极端的政治纲领,即以可以采取的任何方式谋求俄罗斯大统一。

 在一九五三年的大选中,俄罗斯民族复兴赢得了国民议会百分之六十的席位。

 由此开始,俄罗斯民族复兴成为了未来四十年内,俄罗斯唯一的执政,也是唯一的全国

 俄罗斯出现这样的局面,正是中德斗争的直接结果。

 说白了,在中德都不愿意放弃新俄罗斯的情况下,任何亲德与亲华政都会在斗争中被民众所唾弃,也就给了俄罗斯复兴机会。

 看上去,这与中国最初想要达到的目的一样,即俄罗斯拥有了很大的dú lì

 只是,看得更深入一些就会发现,这绝对不是中国想要的新俄罗斯,因为这是一个充满了野心的俄罗斯。

 显然,这样的新俄罗斯,只会导致地区局势不稳,让周边国家严重不安。

 更重要的是,这也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想要得到的新俄罗斯。

 由此,必然导致一个严重后果,即中德都得加强在欧亚地区的影响力与军事存在,同时提防两个潜在对手。

 从某种一样上讲,新俄国正是中德走向对抗的直接原因。

 只不过,在中德关系中,新俄国绝对不是引发全面对抗的最重要原因,毕竟有十几个新兴国家围绕着新俄罗斯,而且新俄罗斯的任何变化,都不会对中德的核心利益构成威胁,也就没有成为焦点的基础。

 让中德彻底决裂的是另外一个战败国。RQ
上章 帝国风云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