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风云 下章
第八十八章 避战与主战
 德意志第二帝国上下为设得兰海战与坦能堡会战取得的重大胜利弹冠相庆的时候,英国上下却弥漫在一片悲苦情绪之中。

 谁能想到,不可一世的皇家海军会在家门口吃败仗?

 更让英国民众难以接受的是,大舰队的主力竟然在没有打一炮的情况下撤了下来,让公海舰队从面前溜了回去。

 至少,绝大部分英国民众相信了英国政府的虚假宣传。

 问题是,假的永远都是假的,成不了真的。

 虽然在英国民众看来,贝蒂的战列巡洋舰分队是在与公海舰队主力遭遇之后,遭受了惨重损失,随后杰利科率领的主力舰队赶到,公海舰队在强大的大舰队面前,被迫选择了主动撤退,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即“不倦”号与“不挠”号被击沉,英国皇家海军遭遇了百年来最惨重的损失。

 当然,很多英国民众相信,公海舰队也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

 至少,当时英国皇家海军宣称,在海战中击沉了三艘公海舰队的战列巡洋舰,以及数艘轻巡洋舰。

 对杰利科来说,虚假宣传不是坏事,至少他不用承担责任了。

 只是,贝蒂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就算政府用虚假宣传蒙蔽了民众,可是皇家海军内部还是得追究责任,而贝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别的不说,贝蒂至少得为“不挠”号战沉承担主要责任。

 从战过程来看,在“不倦”号战沉后,如果贝蒂选择了撤退,那么“不挠”号就不大可能被“德利茨”号击沉。正是贝蒂的顽固,让“不挠”号紧随“不倦”号后尘,做出了不必要的牺牲。

 有趣的是,贝蒂并没有被撤职。

 在经过两个月的调查之后,英国皇家海军还是保留了贝蒂的职务,仍然让他担任战列巡洋舰分队司令。在最终给出的调查报告中,英国皇家海军肯定了贝蒂求战的作风,认为这是有利的一面。

 这么处理,也与当时皇家海军内部环境有关。

 设得兰海战之后,皇家海军内部出现了质疑声,连一些高级将领都认为,过去太过低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皇家海军在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严重不足,特别是主力战舰的数量与能,远不及对手。

 受此影响,一些将领认为,应该暂避锋芒,不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争一时之长短。

 问题是,避得了吗?

 战争已经爆发,不再是和平时期。如果英国皇家海军避而不出,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就将掌握北海制海权,甚至会封锁英国本土。显然,避而不战,只会使英国皇家海军、乃至英国的处境变得更加凶险。

 正是如此,英国皇家海军才要着重强调进攻。

 显然,贝蒂就是一个正面教育材料。通过让贝蒂保留职务,英国皇家海军向所有官兵说明了一点,即皇家海军不会避而不战。

 当时,首先认清这一点的,就是海军大臣丘吉尔。

 事实上,也正是他竭力主张,皇家海军才没有重惩贝蒂,反而以作战勇猛为名,保留了他的职务。

 在丘吉尔看来,只有积极面对挑战,皇家海军才能战胜对手。

 别说避战,任何避战的思想,都有百害而无一益。

 这下,新的问题出来了。

 那就是,怎么打?

 可以说,皇家海军的处境比帝国海军糟糕得多。

 当时,皇家海军除了在设得兰海战中吃了大苦头,还面临着其他挑战。比如,由斯佩伯爵率领的帝国远东舰队已经在西太平洋上干掉了十多艘英国船只,而由“澳大利亚”号为首的澳洲舰队仍然没有抓住斯佩的尾巴。甚至有传言,斯佩已经进入印度洋。果真如此,那么英国的后院就别想安宁了。

 在南大西洋上,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袭击舰也给英国皇家海军制造了很多麻烦。

 可以说,英国皇家海军的处境就是屋漏偏逢雨天。

 回到本土,杰利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加强大舰队,特别是把那些用来搜寻袭击舰的战列巡洋舰派回来。

 在杰利科看来,如果贝蒂的战列巡洋舰分队有更多的主力舰,设得兰海战的结果就会截然不同。别的不说,至少在大舰队主力赶到之前,贝蒂不会被雷德尔击溃,反而能死死咬住雷德尔。这样一来,雷德尔就别想撤走,将遭到大舰队主力的全力打击。即便希佩尔率领的公海舰队主力赶到,也不见得能够击败大舰队。

 必须承认,杰利科的认识很有道理。

 问题是,没人可以足他的要求。

 大战爆发时,英国皇家海军总共只有九艘战列巡洋舰,虽然“虎”号已经建成,但是还没有完成海军验收。除掉贝蒂手里的四艘“无敌”号已经前往南大西洋“狮”号与“皇家公主”号在地中海“澳大利亚”号与“新西兰”号在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更重要的是,这五艘战舰都有任务在身,而且都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别说把五艘战列巡洋舰抽调回来,哪怕只抽调一艘,也不大可能。

 设得兰海战之后,就算把五艘战列巡洋舰抽调回来,也于是无补。

 要知道,大舰队只剩下了“玛丽女王”号与“不屈”号,而且这两艘战列巡洋舰的受损情况都十分严重,至少得在船坞里呆上大半年。也就是说,英国皇家海军只有外派的五艘战列巡洋舰可用。北海对面,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公海舰队里,至少有六艘战列巡洋舰,仍然拥有数量上的优势。

 实际情况比账面上的对比更加糟糕。

 到一九一五年,皇家海军肯定能得到一艘战列巡洋舰,算上修复后的“玛丽女王”号与“不屈”号,总共有八艘。可是同期,公海舰队也能获得一艘战列巡洋舰,加上修复的“奇”号与“冯-德-坦恩”号,总共是九艘。

 很明显,优势依然在公海舰队手里。

 当然,英国皇家海军也绝非一无是处。

 虽然在战列巡洋舰的数量上,皇家海军很难在一年半载之内超过公海舰队,但是在至关重要的战列舰上,英国皇家海军依然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只要稍加整顿,英国皇家海军的主力舰数量就能大幅度超过公海舰队。

 比如,在算上征用的两艘战列舰之后,英国皇家海军在“伊丽莎白女王”级建成之前总共有二十二艘战列舰,而且没有包括改做训练舰的“无畏”号,而公海舰队即便把还在建造的两艘“国王”级算上,总共也只有十七艘战列舰。到一九一五年底,这个差距只会扩大不会缩小,因为到时候,具有划时代意义、在能上全面提升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就将陆续服役,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国王”级之后的战列舰,最快也要到一九一六年下半年才能建成。

 可以说,这也正是杰利科眼中的希望。

 只要能拖到一九一五年底,那么皇家海军的困难处境就将一去不复返。

 关键就是“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这是第一种在速度上能与战列巡洋舰媲美,又具有战列舰的火力与防护的主力舰,可以看成是高速战列舰。

 问题是,如何才能拖到一九一五年底。

 很明显,公海舰队在开战后打得如此积极主动,肯定不会缩在港口里面,而会不断的挑战大舰队。

 可以说,这正是杰利科面对的最为严峻的问题。

 毫无疑问,杰利科本人并不主张出战。在他看来,只要大舰队呆在港口里面,公海舰队就很那有所作为。至于政治家担心的问题,在杰利科看来都不是问题。比如,英国本土有较为完善的岸防设施,公海舰队绝对不敢冒险攻击英国本土的重要军事目标。又比如,英吉利海峡已经被水雷封锁,小型舰艇就能确保航线畅通无阻,而且公海舰队也不会冒险进入水雷密布的海域。再比如,公海舰队主力舰的续航能力都极为有限,即便冲出了北海,也不可能在大洋上长期活动。

 可惜的是,并非所有人都有类似的观点。

 别的不说,丘吉尔就坚决反对避战,认为大舰队缩在港口里面,除了是军事上的严重失败,更是政治上的失策。

 必须承认,丘吉尔比杰利科看得更加真切。

 要知道,如果公海舰队用行动证明英国皇家海军是可以击败的,那么那些还在观望的国家就会偏向于德意志第二帝国,而不是偏向于英国。仅此一点,就足以让英国输掉战场。或者说,就算英国打赢了这场战争,也会在政治上大败亏输。对英国来说,参与这场战争的最高目的就是保住其全球霸主的地位。

 显然,不管杰利科怎么想,大舰队肯定不能一直留在朴茨茅斯。

 到了九月中旬,在丘吉尔的积极推动下,英国皇家海军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大舰队转移到比斯开湾。

 虽然比斯开湾的基础建设工作还没完成,但是此举至少能表明决心。

 更重要的是,大舰队进驻比斯开湾,才能更好的应对来自北海对面的挑战。
上章 帝国风云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