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时代 下章
第111章 真的很诡异2(求推荐收
 袁氏通电,顿时跌落一地眼镜!

 谁不知道袁世凯,是清廷最忠实的狗;谁不知道袁世凯,深受老妖婆的恩宠;谁不知道袁世凯,镇起革命来毫不手软?

 这样的人,突然之间也起来革清廷之命了!

 不只是孙、黄等民的人想不通,就是陈华这个见多识广的穿越者也想不通。在更多的民份子眼中,袁世凯,绝对是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或许,袁世凯,除了能篡夺革命果实之外,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主动革命者了?

 两个小时后,清廷退位通电,证实了袁世凯通电属实。人们的怀疑情绪,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更加高涨。

 因为人们看不懂了,看不懂的不仅仅是袁世凯的通电和清廷的退位,而是在南方和北方,同时出现了两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对于革命者来说,到底是听谁的好?!是否意味着,在清廷退位之后,华夏民族将出现南北分离,如果再加上四川的那个谁也不听的“军政府”这华夏民族岂不是要陷入汉末的三国时代?

 华夏之未来是否三国时代,此时不得而知,但袁世凯的突然雄起确实事出有因。

 李鸿章在晚年时自嘲为清廷的“裱糊匠”如果这一说法成立,那么袁世凯则是典型的投机者。纵观袁世发迹历史,除了被摄政王载沣以“足疾”之理由摆了一道之外,袁的一生都堪称顺利,手下的被人称之为北洋的“龙虎狗”对其都非常忠诚,袁世凯之所以如此之能,还是得益于其政治智慧。在清末,袁世凯的智慧只有后来有一个人可以相比,那就是山西的阎锡山“在三个鸡蛋上跳舞”袁对于民等革命者,要杀,因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但不杀绝,因为袁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包括起义、饥民闹事、土匪横行等,都是袁世凯独掌大权的“支撑”

 也许,人们可以从曾国藩、李鸿章身上看到一点点他们对清廷的“忠”但是,从袁世凯的身上绝对看不到这个字。曾国藩杀太平天国,一定杀绝;李鸿章早年镇捻军,同样杀绝,至于洋务运动,本身就是挽救晚清的举措,所以其人被称为“晚清重臣”;在朝廷、江山、社稷或者民族、国家这些概念之间,袁世凯只忠于自己。

 如果没有陈华这只蝴蝶,袁世凯将会像历史上一样,坐等武昌起义,坐等清廷的召唤,然后与南方的革命军展开拉锯式的战争,一是打给朝廷看,二是打给革命军看。南方革命军,要想推翻清廷,不得不行拉拢袁世凯之主意;清廷要想消灭南方革命势力,不得不借重于袁世凯的个人能力;如果说战争初期,三者之间势均力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廷的处境越来越不妙,因为各地基本上已经独立了;而南方的革命想要消灭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也似乎力有不逮;这样,在战争后期,袁世凯的力量似乎变得特别强大。

 这就是当南方革命将“总统”的位置奉上,袁世凯立即可以劝清廷退位的原因。

 但是,陈华穿越了,陈华横空出世了!

 袁世凯再有政治智慧,也无法预想到穿越这种匪夷所思的情形,所以,在陈华崛起的过程中,袁世凯总是要慢半拍甚至慢一拍。当陈华建立“川北军政府”时,袁世凯虽然还未被启用,但他已经做好了被启用的准备。随着川北势力的进一步扩大,袁世凯对川北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当特别听到有关“华军”训练有素,武器装备比北洋六镇更好,其战斗力比北洋六镇更厉害之时,袁世凯不自觉地将川北、朝廷、南方革命与北洋六镇的力量进行了比较,此时,他发现,要剿灭南方革命似乎比较容易,但要想剿灭川北的“华军”却不是那么容易,因此,袁世凯并不看好端方的清剿行动,而紧接着的昴州战役结果,更证实了袁世凯的猜测。川北在对付朱庆澜时,只出动了2000人,而对付端方和黎元洪时,华军出动了3000人,那么,这个陈华到底有多少人呢?

 袁世凯终于被朝廷启用,当上了“会剿督办”要说这个官也是相当大的,相当于“战争总指挥”但袁世凯志不在此。所以,各路进剿大军发来电报陈述困难时,袁直接将矛盾上,在袁的内心里,这些均不关他的事。

 袁世凯在干嘛?袁世凯在忙着与手下的人“研讨”形势。在研讨如何应对目前复杂形势的对策。

 当赵尔丰投降“**”的通电传来,形势迅速明朗化。陈华仅仅是进攻成都的“华军”人数就达12000人以上,其火炮数量大大超过北洋六镇的火炮总量,而且有上百重机,还有数百只听说过的轻机。据手下人的分析“华军”的整体战争实力,绝对不输给洋人的军队。

 自己到底该怎么办呢?袁世凯陷入了头痛之中。

 袁世凯不会头痛得太久,甚至早就有人为他准备了头痛良药。在华夏史上,或者在历朝历代的政治史上,华夏历来不缺诸如“军师”、“幕僚”、“食客”之类的人物。而杨度,杨?子,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

 讲到清末民初,杨度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人物。

 杨度,1874年生于湖南湘潭姜畲石塘村(与太祖差不多同乡),1892年秀才,1893年举人,公车上书期间,结识梁启超、袁世凯、徐世昌等人,又师从名儒王?运;1902年,瞒着老师东渡日本求学,和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写《湖南少年歌》;在留期间,与汪卫同学,蔡锷自称“与杨度最善”;他不同意孙的主张,但又说只要孙的事业成,他“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同时将黄克诚介绍给孙;杨度是当时立宪派的最大鼓吹者,他“不谈革命,只言宪政”袁世凯、张之等人认为他“精通宪政,才堪大用”

 民国了,黄兴等拉他入国民,他拒绝;后鼓动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袁死前说了一句“杨度误我”杨度写下挽袁联: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千载而还,再评此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PS:这一章有很多千殇的个人分析在内,不妥之处,一笑置之哈。今共三章,这是第二章。收藏增长很不错,谢谢诸会朋友啦。

 
上章 华时代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