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大科学家 下章
十一、家山万里梦依稀
 中午,和老佟在大栅栏的便宜坊里吃了顿烤鸭,算是答谢老佟这一段时间的照顾。虽说烤鸭是北京的特产,估计普通的北京人一年里也吃不上几回。老佟一听说要请他吃烤鸭,两眼直放光,哈喇子都快出来了。不过便宜坊的烤鸭真是没说的!光看老佟的吃相就能知道。

 等把最后一碗鸭架汤喝进肚,老佟才心满意足,摸摸圆鼓鼓的肚子:“吃得太惬意啦!就算现在死,都心甘啦!”

 孙元起随便找句话说:“咦?你不是经常来大栅栏么?”

 “来是经常来,可便宜坊是十年八回才进来一趟呀!这么放开肚皮、甩开腮帮子吃,可就是头一回啦!”老佟打了个嗝儿“要不怎么说孙先生仁义呢!真是没说的。以后,但凡用得上老佟的地方,您尽管开口!”

 孙元起又感叹一番,然后说道:“嗯,以后少不了要麻烦您呢!”

 俩人从便宜坊出来,酒足饭,横竖没事儿,又摇摇晃晃的从前门走回马神庙。等到了马神庙,已经下午三点钟左右了,只见那一家老小蹲在大门口,一边晒太阳,一边眼巴巴的四处张望呢。见是自己的主家,立马起身。

 老佟冲着孙元起得意的说:“孙先生,怎么样,瞧着没?长着嘴,还愁找不着地儿?”

 孙元起哈哈一笑,和老佟领着这群人进了自己的院子。那群人把行李都堆在院子中央的石凳上,把吃饭剩下的钱交给孙元起。孙元起没有细看,就揣进怀里,拎着他们四处看看,大致介绍了各处房屋:

 东厢房是厨房。以前孙元起是一个人,上街或者放学回来路上,随便吃点东西就对付过去了。冬季里冷得厉害,才请人盘了火炕,顺便把灶台修整了一番,又买了柴火,很少用。所以锅都没买,只有几只碗、几双筷子。现在人口多了,少不得要将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给备齐。

 又领着他们去厕所看了看,嘱咐他们以后如厕要小心。只是来了两三个女姓,恐怕还得叫人把厕所分成男、女。老佟看见厕所里的厕纸,脸上有些。民国以前的人都讲究“爱惜字纸”上厕所,随便什么树叶啊、砖块啊,就对付过去了。可不能随便用纸,尤其是有字儿的纸,那是孔圣人的恩泽。孙元起是现代人,受不了这个,天天用稿纸。

 北面堂屋,孙元起住东面;中间有几把太师椅,却没有桌子,也没有中堂、对联什么的;西面还是空着的,都没怎么打扫。

 西厢房是教室兼实验室,学生经常来,手脚也勤快,收拾得干净。

 西南角是井,孙元起嘱咐那家人把孩子看好,别出什么意外。那家人都恭敬地答应了。

 南厢房以前是仆人住的,老北京有句话说:“冬不暖,夏不凉,有钱不住东南房。”说得就是东南角的房子不好住人。孙元起还是第一次来的时候看了一眼,以后就没管。这次是第二回。

 看了一圈,又回到院子中央。

 老佟扯扯孙元起的衣角,低声说道:“孙先生,俗话说得好,‘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这些奴仆刚来,要赶紧立下规矩,才好管。现在不管,以后可就不好管了!你给他们说说吧!”

 那一群人也好像知道规矩,都站在那儿,准备听孙元起训话。

 孙元起还没有遇到过这种场景,想了一下,清清嗓子,就开始说:“我叫孙元起,字百熙,是个老师…以后你们叫我先生,或者老师,都行。对了,你们都叫什么名字?”

 估计普通人家没这么问的,一时之间大人都不说话。那个小男孩却喊出来:“先生,俺叫赵大。”

 中年人“咣叽”给了赵大一巴掌,才拘地说:“先生,俺叫赵多福。这是俺家里的,赵李氏。这两个是俺家小子,大的叫大,小的叫二。这是俺闺女,叫彩珠。这个丫头姓宋,叫桃花。”

 这名儿,还真乡土气息!别说,这名字还好记的。孙元起大致有个印象,接着说下去:“我这儿没有太大的规矩,主要是学生经常来,你们准备好茶水就行。对了,偶尔有洋人会过来,你们不要怕,也不要说话。这是第一。”

 他们都盯着孙元起看,不说话。

 “第二,因为偶尔会在这儿上课,所以平不要太吵,要打闹,就到院子外面去,明白么?”

 他们都点点头。那个中年人给了俩小子一人一巴掌,估计是平时经常闹腾,现在教他们记住规矩。

 “第三呢,要讲究卫生,经常洗澡、经常洗衣服、不要随地大小便。”孙元起,看见他们都是黑乎乎的,想到了这一点。

 又想了想,补充一条:“在院子里,要学着说普通话。你们的山东话,我听不大懂呢。”

 一院子人,都是满脸疑问。最后还是老佟问了句:“孙先生,普通话是什么?洋文么?”

 孙元起拍拍脑袋,才想起这时候还没有“普通话”这一说,只好换个说法:“不是洋文,就是咱们北京话。”

 “哦,官话啊!”老佟若有所悟的样子,狐假虎威的训道“以后,你们都要学说官话,知道么?这是天子脚下,可不是你们山东。”又说:“孙先生,请继续说!”

 孙元起说:“暂时没有了,以后想到什么,再代吧。”

 “这就没啦?”老佟有些失望。

 孙元起点点头:“嗯,没了。你有什么要说的么?”

 “那我说点儿。”估计平里老佟没有这么威风的时候,今天要趾高气扬一回“孙先生是咱们京师大学堂的教习,大学士孙大人和美利坚公使联名推荐,老佛爷特地任命的!普天之下,没几个人学问超得过!前些日子,英吉利和美利坚的洋鬼子们,不远万里跑来,就为了见孙先生一面。你们都给我老老实实的,敢有什么不轨,打死是轻的!…”

 听了老佟这番杀气腾腾的话,一家人都缩着脖子。

 说着讲着,就下午四点了。冬季里,天黑得早,这时候太阳都快落了。可人一多,问题就来了。比如晚饭,现在去买锅也来不及了,还没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呢。只好给老佟一些钱,让他出去买些馒头回来,算是晚饭。老佟应声去了。

 再比如住宿。西厢房肯定是不行的,以后还要用来上课。其他屋里还没有收拾呢。只好说:“老赵,你们把东厢房和南厢房收拾一下,晚上好住。”

 老赵也应了,带着一家却先收拾南厢房。南厢房本来就是给人住的,里面都是有炕,只有没有席子。还有一些不知干什么的杂物,那几个小家伙倒折腾得不亦乐乎,不时发现什么新鲜物事,发出一阵欢呼。大约老赵和老赵家的时刻记着孙元起的规矩,小孩子一叫,一个大巴掌就甩了过去。

 孙元起也不管,自己一个人踱回堂屋,思考什么时候去拜访康格先生,以及以后的打算。

 天蒙蒙黑的时候,孙元起去南厢房看了看,老赵一家已经把屋子收拾得差不多了。南厢房只有两间,但每间都有炕,只是有些坏了,用东西填上,再铺一层铺盖卷,马马虎虎能睡人。老赵带着两小子在外面忙活,老赵家的则带着俩闺女在里屋收拾,估计睡觉也是这么睡的。七八糟的东西都被收拾出来,堆在外屋的炕前面。

 老赵见孙元起进来,放下手中活儿:“东家…”

 “啊?”这叫法真新鲜。

 老赵知道自己说错了,连忙纠正,怪腔怪调地叫了声“先生…”孙元起知道他是想学说官话呢,可这一时半会儿谁学得会?

 孙元起不在意,问道:“收拾好了没?晚上能住下么?”

 老赵连声说:“能,能!这可比逃荒时候好太多了!”

 老赵家的也走出来,她那十三四岁的闺女扭扭捏捏地跟在后面,不太敢见人,倒是那个叫红桃的小丫头,大大方方地叫了声“先生”

 老赵家的说话还是山东味儿:“先生,有些东西收拾出来,还能凑合着用。好比那件夹袄,补补还能穿。就放在炕上了。这些朽烂不合用的,都堆在这儿,您看…”

 孙元起答道:“你看着合用,就留着用;不能用的,明天给扔了。对了,等会儿去我那儿抱两被褥过来,再拿个火盆。北京的冬天可冷得厉害。”

 老赵夫妇连忙说:“现在这样,就再好没有了。被子、火盆,却是不用的。”

 正说着,老佟回来了,拎着一大两小三包东西。孙元起连忙招呼大家洗手吃饭。

 “吃饭喽…!”大、二顿时欢呼起来。

 “咣!”“咣!”老赵又每人赏一巴掌,骂道:“吃货!”

 冬天,从井里打出的水感觉是温的。洗了手,大家都坐在院子中央的石墩上。老佟打开那个大包裹,却是杂面馒头,推到众人面前。二伸手要拿,又被老赵了一巴掌。

 再打开一包,却是咸菜。

 老佟把另一包递给孙元起,说道:“孙先生,这是您的。”

 孙元起疑惑地打开,却是四个白面馒头。对于白面和杂面,孙元起感觉没有什么差异。大学食堂里面,杂面馒头卖的可比白面馒头贵。当下,将这四个馒头分别递给那四个孩子。孩子拿着馒头,望望孙元起、又望望自己的父母,都不敢吃。

 孙元起挥挥手:“吃吧,吃吧。”

 老赵夫妇还想说什么,看孙元起态度真诚,就说道:“还不谢谢先生!”

 “谢谢先生!”孩子们这回是真心的。

 孙元起对老佟说:“老佟,坐下一块儿吃吧。”

 老佟嘿嘿一笑:“我是不和孙先生客气的。只是中午吃得太多、太好,现在还不觉得饿呢!想吃也吃不下啦。”

 孙元起也不是很饿,拿过一个杂面馒头,掰成两半,递一半儿给老佟。老佟接过半个馒头,慢慢悠悠,细嚼慢咽。看来不是作假,真得是中午吃撑了。

 老佟低声地嘟囔着:“孙先生,你就是太好心…这样不好,‘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好人有好报,孙先生以后一定能做大学士,和孙大人一样…”

 两个女孩拿着白面馒头,吃了一半,便把剩下的放在桌子上,拿起一个杂面馒头,一人一半分吃。两个小子就管不了那么多了,风卷残云般的,三口两口把白面馒头下肚,又一人一个杂面馒头,手里捏着咸菜,分分钟又是一个馒头下肚。伸手又向馒头抓去。

 老赵看见一边的老佟盯着两小子,了哥俩一人一筷子,骂道:“吃货!”

 男孩子皮实,摸着被的地方只凉气,却不哭,两双眼睛紧盯着馒头看。

 孙元起看见了,笑着说:“吃吧吃吧,男孩子能吃是好事儿,能吃才能长身体嘛!”

 听了孙元起的话,两个男孩的手迅速伸出去,抓了一个馒头。老赵有些尴尬,赔笑道:“东家…先生,孩子好几天没吃饭,饿得狠了…”

 吃完饭,孙元起送老佟出门。老佟低声说:“孙先生,你不应该买这些的…刚才吃饭的时候,我看了一下,两个男孩就吃了七个馒头。你买了俩饭桶啊!”孙元起开解道:“‘吃不穷,穿不穷,好逸恶劳才受穷。’不怕他们能吃的。”

 老佟叹口气,接着说道:“既然孙先生主意已决,那就尽快把卖身契给签了吧。”

 “卖身契啊…”孙元起这一刻,居然想起了黄世仁和杨白劳。

 回过神的时候,老佟已经走远了,孙元起长长地叹了口气。

 第二天,天才麻花凉,孙元起睡得正香,就听见有人在打扫院子,心想:谁啊?大清早的!

 过了一会儿,才想起:院子里昨天住进了新人。连忙起身,却看见老赵在打扫院子,老赵家的和她闺女彩珠正打水洗衣服呢。却不见三个小家伙,便问道:“大、二和红桃三个小孩呢?”

 老赵停下手中活儿,恭声答道:“在上呢。乘着晴天,把他们衣服洗洗!”

 孙元起摇摇头,不说话了。

 崇实中学每年有三个学期,寒假是从12月20号到1月5号。接下来,是夹在西历新年和农历新年之间的小学期,主要是实习〉验之类的动手课程。今天崇实中学有课,孙元起要出门,怕这家人在这里了路,叫老赵去把老佟叫来。老赵应了一声,不一会儿,把老佟领了过来。

 孙元起和老佟打招呼:“老佟,大清早的喊你,不怪我吧?”

 “孙先生,这是什么话?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嘛。有什么事儿么?”老佟真不含糊。

 孙元起也不绕圈子:“今天我要去上课。家里面有很多东西要买,我怕老赵找不到地方,一会儿得麻烦你领着他。”

 “得了,您瞧好吧!”老佟答应得嘎嘣儿脆“大致都是些什么东西?”

 屈指数来,锅、碗、瓢、盆、柴、米、油、盐…还真不老少。给了老佟五块银元,让他心去。

 把昨晚上剩下的馒头胡乱吃了,算是早饭,然后出门。

 老赵家的见了:“先生,您这是要出门?”

 孙元起应道:“是啊,下午回来。”

 老赵家的惭愧地说:“今天早上俺把大的衣服洗了,他没法子跟先生出门了…”

 “我出门,倒不用他跟着。”孙元起说“这三个孩子都只有一身衣裳?”

 老赵家的不说话,点点头。孙元起从身上掏出两块银元,递给她,让她给孩子多做几身衣裳。老赵家的像接了块烫手的山芋,口中不住念叨:“这如何使得!”

 孙元起却不管,挟着书本上课去了。
上章 重生之大科学家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