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东钉子户 下章
第四百五十三章 刺
 按照张恪的规定,市舶司把关严厉,半个月时间,处罚五个西洋商人,还挫败一次海盗偷袭,砍了十几颗脑袋。

 如此霹雳手段之下,市舶司的生意非但没有收到影响,反而更加兴旺,尤其是西洋商人,更是络绎不绝,甚至连原本大明圈定的福建月港都变得冷清下来,大量商人北上松江,在新成立的上海县大肆圈地,抢占先机。

 所以会如此,道理非常简单,那就是市舶司一视同仁,处置西洋商人的同时,对大明的商人约束同样严格。连续七次处罚以次充好,欺诈顾客的现象,并且将涉案的商人张榜公告。

 这一招可太厉害了,商人讲究的就是信用二字,一旦被人知道有欺诈行为,等于是砸了招牌,基本宣告退出江南的商业。

 如此作为,对所有商人都是强有力的震慑,一边西洋人不敢撒野,一边大明的商人不再欺诈,松江市舶司的易量成倍疯涨。一个月时间,订单已经突破了二百万,看样子到年底,至少能达到两千万。

 光是关税一项,就有一百万之巨,最重要的会带动作坊发展,增加织工队伍,而工匠又会增加消费,促进经济繁荣。

 保守估计,松江和苏州等地商业税收一年会突破五百万两!

 一府胜过一国!

 不是亲身参与其中,打死他都不会相信市舶司竟然有如此威力!

 当然市舶司的业务越来越多,需要的人手也在不断增,必须要有一个高效廉洁的行政团队,才能保证市舶司的平稳发展。

 大量招募人才的工作已经纳入了程,新任松江知府兼市舶司提举邓文通带着招募人才的细则,找到了张恪。

 “姐夫,这段日子怎么样?”张恪一边啃着桃子,一边含混不清地说道。

 “哎。没法像永贞一样潇洒自在啊!”邓文通一股坐在沙发上面,笑道:“就是一个字:累!不过累得舒坦,累得有道理!不瞒永贞说,我感觉咱们在做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只要成功了,必定名留青史,哪怕再累,也心甘情愿啊!”“呵呵,姐夫高见,只是你要学会把工作给他们下面的人做。不要怕捅娄子。也不怕出问题。现在刚刚起步,还容易调整。以我的估计,几年时间,市舶司,江南银行的易量就会达到几亿两,甚至十几亿两,到时候一个小错误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

 张恪说这话可不是信口雌黄,他所处的大航海时代,西方发掘了几乎无限的金银。拥有强悍的购买力。而大明由于海,丝绸瓷器的产能一直处在压抑状态。

 市舶司开了一个口子,简直**,西门庆碰上潘金莲。一发不可收拾!

 “姐夫,三五年之内,要锻炼出一支强有力的官僚队伍,可不容易啊!”“呵呵呵。永贞,这你就多虑了,大明朝什么都不多。唯独喜欢做官的人不少。江南又是文风鼎盛之地,落魄的秀才童生一大堆,只要给他们机会,就会一窝蜂涌进来。”

 张恪顿时直了身体,格外感兴趣,他深信一点,只要用对了人,才是办大事的第一要义。

 他没法长时间留在江南,因此东南必须用绝对心腹,还要胆大心细,能够独当一面。因此陆军给了智勇双全,又绝对忠心耿耿的吴伯岩。水师方面则是给了骄傲不逊,本事出众的明汝新。至于姐夫邓文通更是金融奇才,又有行政经验,这三个人组合在一起,别管朝廷施展什么手段,都别想把市舶司夺走。

 上面的人安排好了,下面就要招揽足够的办事人员,把所有机构充实起来。

 “姐夫,人才招募重中之重,我赖在江南,迟迟不走,就是想等着招募完成。江南书生虽多,可是一肚子四书五经的腐儒一点用处没有,不光没用,还会坏事,你可要把好关才行!”

 “哈哈哈!永贞,你这是看不起读书人啊,姐夫肚子里也都是四书五经!”

 “你和他们不一样,能看透废两改元,姐夫可是当世大才。”

 “不敢当,不敢当啊!”邓文通脸色严肃,笑道:“江南书生虽然多,也有不少腐儒,可是实干人才更多,只是以往没有发掘而已!”

 邓文通当即把这段日子观察结果向张恪说起来。

 江南文风鼎盛,不说家家读书,差不多一半的家庭都会让孩子念书识字。有几十万,上百万的读书人,可是朝廷会试三年才一次,录取不过三四百人,可谓是九牛一

 不说进士,就连普通的举人,甚至秀才,都是千中选一,万中选一,有人从十几岁,考到孙子都十几岁,也未必靠的是秀才。

 除了一些死心眼的,家庭条件优渥,会一直考下去。大多数人都会给自己留条后路,最常见的就是去私塾教书。

 除此之外,读书人还有学习记账算数,诉讼文书,天文历法,官府公文等等,做账房先生,代理诉讼,帮着选黄道吉,主持婚丧嫁娶,还有人侥幸考入官府,成为六房小吏。

 还有更为牛叉的,人家不屑于八股取士,满腹经纶,一肚子主意,给官员充当幕僚文胆,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其中佼佼者就是绍兴师爷,那可是名震天下!

 后世总是批判八股文,其实说白了不就是八个对偶句吗,就算到了后世高考国考,文章依旧是八股的路数,无他,阅卷容易耳!要不然你写四句诗,别人写八百字文章,怎么平定高低啊?

 在张恪看来,八股取士最大的问题就是录取太少了,白白让大量人才失,而且写好一篇八股文需要想当高的能力,往往会忽视其他才能,结果就可能录取一堆高分低能的家伙!

 这次江南‮试考‬征才,张恪给了指导思想,‮试考‬内容从宽从简。而录取人数要尽可能多。先选进来,然后再让他们不停竞争,从中择优培养。

 “永贞,我已经录取了三批次,共计八百人,其中主要是衙门中原本的六房书吏,各个大户推荐上来的账房先生,还有就是县学和府学的读书人。”

 “情况如何?”

 “比想象的要好,我设计的题目之中,除了写作。还有算术,会计账目,另外还有策论,询问如何发展壮大市舶司,得到的建议五花八门,还真有不少可用的。”

 张恪也想看看大明的读书人究竟有没有被锢思想,因此笑道:“说说看,都有什么好主意?”

 “是,有人认为市舶司就是卖东西的。只有产量多,卖得就多,因此提议要改农田为桑田,多织丝绸。”

 “好。这是必然的趋势啊!”“还有人说织机的速度太慢,要制造新的织机,织布速度是关键。”

 “嗯,也是正论。”

 邓文通笑道:“另外还有提议。说市舶司是为了赚钱,为何不做没本的生意,直接让水师出动。效仿西洋人,到外洋开采金银,直接运回来,我估计提议的小子应该是海盗后代!”

 “哈哈哈,姐夫,咱们缺的就是这样的人!马上把提出建议的小子送给明汝新,放在水师锻炼,后就指着他们驰骋海上,开疆拓土了!”

 和姐夫聊完,张恪越发信心百倍,江南的情况远远不是教科书上的万马齐喑,也不是封闭保守。

 相反,自从明心学大行其道,西洋人带来大量新知识,作为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江南就在不停的碰撞,各种“奇谈怪论”不胜枚举。

 三纲五常不停放松,女人改嫁也没有说三道四的,商人地位不断提升,有人大骂孔孟,还有人说君主是天下大害,主张虚君实相…凡此种种,不绝于耳。

 思想的开放,使得江南读书人涉猎范围更广,尤其是那些科举无望的读书人迫切需要一条上进的道路。

 参加‮试考‬,进入市舶司,或是江南银行,虽然是小吏身份,可是能够升迁,就拿方崇文来说,如今是正六品的松江同知,比起科甲正途出来的一点不差。

 尤其是做得好了,得到平辽公赏识,前往辽东做官,更是前途远大,光明无限啊!

 不光是江南,甚至江西,湖广等地的读书人都千里迢迢赶来参加‮试考‬,比起科举还要热闹无数倍。

 …

 “国公爷,苏杭织造府送来请帖,希望您过去一趟。”

 张恪这些天和姐夫一起弄‮试考‬的事情,忙得昏头转向,听说宴请,顿时眉头皱起。

 “王体乾搞什么鬼,前两天不是刚吃过吗!”

 孙嘉闻问道:“国公爷,要不卑职就说您公务繁忙,不去了。”

 “别!”张恪苦笑道:“正常人都是平衡,可是太监呢,光剩下的,本爵虽然不在乎,可是他要把气撒到你们身上,也是个麻烦,毕竟本爵过两个月就要回辽东。走吧,去织造局看看。”

 孙嘉闻急忙安排,给张恪备了一驾四轮马车,在护卫的簇拥之下,出了衙门,直奔织造局而去。

 四轮马车极为平稳,张恪靠着熊皮靠垫,闭目养神,脑中不停闪过各种画面。算起来琰儿都五岁了,小东西不用穿开裆了,沈青烟前两天也害喜了,正准备回京养胎,倒是方芸卿一直没动静,还要加把劲啊,男人真不容易!

 就在此时,突然一声嘭的响声,张恪浑身的汗都竖了起来,他他熟悉了,这是火铳发的爆裂声。

 “不好!”张恪浑身用力,猛地从车窗蹿了出去…(未完待续。。)
上章 辽东钉子户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