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贪墨 税监 济宁
宁号称是山东最富之地,济宁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方最纽,大批的船只都要在这里集散货物,在工商业还没有这么兴盛的时候,济宁府就靠着漕运和私盐,富裕无比,人称是江北苏杭。
到了现在,因为北三省的棉花要运往南方,棉花这种货物体积大重量轻,如果走陆运的话,成本高的吓人,海运来说,船主们都不愿意运送棉花这种没有利润较低的货物,所以运河的航运就是最佳的选择了。
每到棉花收获的季节,大批的船只航行于河上,破天荒的竟然是出现了堵
的情况,棉花的价钱提高,在江南很多的纺织工场都是承受不住,这些工厂主不少是经营不下去,只能是把自己的工场卖给更大的商家。
也有些聪明的,带着银钱北上,他们毕竟是开设工场的世间要早于北方,多了些经验和思路,在竞争上面也是有优势的,在那里开设纺织工场,也还能有些钱赚,取得原材料最方便,进出货物也是便利无比的济宁府就成了选之地。
北三省的棉花价格开始上涨的时候,济宁几乎是用更快的度变得繁华起来,各种工场纷纷的开设,棉花运到济宁的河港码头之后,在从前是补充给养,稍作停顿,现在则是直接的售卖出去一部分,然后空出舱位来装运棉布和各种棉纺制品,运送到江南销售。
这件事情上,最占便宜的还是济宁的河道衙门还有知州衙门,济宁在明朝立国的时候是济宁府,后来列为州。这些年除去几次大
之外,济宁的繁荣竟然是没有停顿,积攒了一百多年,这种程度很是惊人。
加上工商大兴,棉花暴涨,济宁州的规模愈的扩大起来,原本城墙周围的几个乡镇村落都是连成一片。大批的工场和商铺仓库星星点点的座落其中,此时地济宁府基本上看不到什么闲人。你若是想赚钱做工,那么大把的商铺和工坊等着你去做,如果你想不务正业,
街头,那官府也有办法,打着圣人教化的名义,凡是在街头
没有职业的人,第一次鞭打十五鞭。第二次直接
放,当然这个
放就是换一种途径去做工,而且还没有工钱。
城内的父老现在都是不断的请求知州衙门扩建城墙。把城外的那些工坊什么的圈进来,而且还不用衙门讨一分钱,众人愿意自己掏钱募工。
此时的济宁知州可是天下间有数肥缺,已经是和扬州,苏州知府。某些地方地盐运使都是一个等级了,官员们上下钻营也就是愿意去担任三年的知州,家中几代都是富家翁了,而且还是大富翁。
因为你坐在这个位置上面,就算是不伸手捞钱,只要是拿那些应该到手的常例银钱。三年知州坐下来,三十万两白银是轻轻松松。
这样地肥缺,这样的富裕之地,自然也是税监们的重点对象,在济宁督税,就算是收再多的银子也不算是什么本事,因为这里本身就有个厚厚的底子在,所以自第一任地税监来到这里。就想的明白,我就是来捞钱的。
第一任的税监捞的盆满钵满,嘴角
油,恋恋不舍的回到京师,原本只是居住在紫
城通铺地小太监,一下子在京师的好地方置办了几个大宅院,还盘下了不少的铺面买卖,让周围的人看的眼红。
目前的这第二任马税监来到之后,更是什么面皮也是不要了,直接就是派手下传下话来。若是不想被查税,那就先每家缴纳一千两银子上来。嘉靖十年的时候。一千两银子是一笔很大的款项,到了嘉靖二十一地时候,一千两银子的规模却只能说是中等偏上,因为这些年海上的贸易兴盛无比,日本本地的金银矿开采出来的贵金属,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南美掠夺的财富,都是在大明的港口上唤作了各类特产,这些金属
入大明,实际上带来了一定的货币贬值,这也就是说一千两银子不如十年前的值钱了。
但是这一千两的银子地书目,除了济宁城里面的盐商,粮商之外,其余地商户都是这几年才刚刚扩大了自己的规模,手中有了几个钱,一千两银子还是很要命的,偏偏这钱不是收税,若是收税的话,还可以送个几百两银子,让税监宽限一下,也就糊弄过去,上一任的税监就是先狮子大
取高额的税赋,然后各家送钱贿赂,这税监也就是把不了了之。
不过第二任的税监搜刮起来,根本不讲什么情面,直接就是放出话去,每家先
个一千两银子的落地钱,其余款项再行商议。
现在的京师宦官离开京城的时候,已经是没有干出些模样来,不让其他人小看的心思了,各个出京的时候,都是花了大笔的银子才捐来的这个税监,不尽快捞回本钱,继续赚些钱财,实在是不甘心。
有些大商户虽然是
疼,可还是凑齐了这一千两交给了税监,可是一些规模中等,或者是小商户,目前的本钱才多少,那里凑得齐这笔钱。
到了
钱的期限,马税监丝毫不手软,他带来的人大概是有四五百人,很多是从前锦衣卫和东厂的外围人员,这些人没有什么真实本事,都是在搜刮钱财,
榨百姓的高手,拿着没有
钱的清单,直接就是去上门抓人抄家,理由很是简单,抗税不
。
这么一搞,济宁城内顿时是有些混乱的迹象,自从青州府一名知县因为上折子怒骂税监祸害百姓,却被削去官职,
放三陕之后,其他人对于税监的作为都是不敢出声反对了,而且还有些准备借着这个机会财的人趁机为虎作伥,一起祸害百姓,好在里面捞些好处。
这清单上
不起那落地钱的人,差不多有二三百人,都是大小的商户和工场主,这么多人都是被抄家没收财产,顿时是整个济宁城轰动了,人人噤若寒蝉,只能是暗地里面咬牙切齿的看着。
被抄家的那些人家,辛辛苦苦几年,又赶上了好时机,由从前的平民或者小康,迅的有了些家产,以为好日子还在将来,却没有想到,突然之间,这一切灰飞烟灭,一切都变成了泡影。
有的人心中不情愿,去和税监的手下争执,当即就是被一顿好打,有的直接就是带上了枷锁送到衙门的大狱里面去,也有的不
又不敢,可是
钱却不甘心,想不开,自己上吊跳河的。
没有什么饥荒,可是这一天的济宁城却好像是人间地狱一般,妇孺老弱的哭号,官差的怒骂,都是
织在一起,一百多年传递下来的繁华,一天之内就全然黯淡了下去,不过,马税监却是大了一笔财。
抄家破门,抄没财产,这里面的猫腻太大了,这济宁城靠着码头上的
税和盐税,只要是稍微加大些手段,就能完成自己的税额,那么剩下的钱,就都是自己
包的,这天的收获实在是太多,就算是扣掉那些帮凶的
没的,这笔钱还是让他笑的眼睛都眯上了。
破家的这些人都是济宁城中的商户,这些人的产业里面都是雇佣着人手,多的一百多人,少的十几名,他们一倒,这些人突然就是没有了生活的依靠,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是好,有些本来就是济宁城的人倒还是罢了,家中有住处,也能支撑几天,可那些背井离乡来到府县之中做工的人,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让他们回去那是万万不能,乡间的情形他们自然是无比的清楚,已经是没有平民百姓的立锥之地,全是棉绅豪强控制的大庄园,在乡间无非是两种出路,一种是当棉绅豪强的家丁,一种是当作奴工,可是话说回来,要是能当家丁,谁还会来府城做工,要是当奴工,那可就是连畜生都不如了。
可是在城里,从前是各个买卖里面都是紧缺人手,现在中小的商户第一轮的搜刮已经是伤了元气,来了这个第二任的税监,可直接就是把许多家
的破产破家,就算是那些大户,也都是觉得风
不对,纷纷的收缩生意规模,那有人还有闲心收容工人。
几年来,在济宁城宣布了教化之法,严
民的条例之后,第一次在街上出现了大批无工可作的人,马税监一方面把收集的钱财分出一部分当作税款缴纳到京城去,一边眉开眼笑的清点自己暴增的财产。
济宁城开始
传一个顺口溜,说什么“苛政如虎,虎不如马”这马税监已经比老虎还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