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保定大改制
果然如焦佑瀛推测的一样,朝廷接到李明峰的请赏奏折之后,几乎没有经过什么讨论,立刻就许了。只不过,在答应李明峰要求的同时,朝廷又下了一次奏折,催促李明峰抓紧到兰州赴任。
这次李明峰虽然没有获得什么实质
好处,但是大批的官员得到了朝廷的承认,让李明峰的名声逐渐的转了回来。
前几个月,因为李明峰屡屡和朝廷对抗,很多人私下里都认为常胜军已经濒临造反。但是现在一看,李明峰还在替朝廷出兵打捻子,还在接受朝廷的任命。事实胜于雄辩,李明峰的所作所为让天下人的嘴暂时停止了指责。
这一次的封赏面积极大,蔡宜群、陈星翰、韦志俊、刘铭传、吴长庆五个人都被任命为总兵。戴二品武官顶戴,戴单眼花翎。
再加上原本就是总兵的宋庆,常胜军已经拥有了六个总兵。宋仁和郭友乾都是参将,他们刚刚加入常胜军,李明峰不好为其请封,只能是为他俩请下来了单眼花翎作为赏赐。
杜翰被任命为直隶布政使,焦佑瀛被任命为直隶按察使,林德海任顺德知府,周景通为天津知府。刚刚归降的邱青林被封为保定知府,负责保定城的日常管理。
这些官员都是暂任,朝廷圣旨写明了,李明峰只要到兰州去赴任,这些人都可以带走,而且都可以在陕甘任职,具体职务完全由李明峰自己决定。
在清代,武官的官职相对来说不值钱。比如一个都司一般统领一个营两千多人,兵力相当于后世的一个团。别看管的人只有两千多人,但是都司却是正四品官,比知府还要高半级。但是知府相当于后世的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市长,权力远大于一个相当于团长的都司。
再比如,一个总兵,是正二品,和巡抚相当。但是实际上巡抚总管一个省的全部军务、民务,一般一个巡抚手下起码有三四个总兵,所以无论怎么计算,总兵那个正二品都远不如巡抚那个正二品。
所以别看周景通仅仅是四品知府,但是从实际权力上来讲,他丝毫不逊
于一个二品总兵。用后世的计算方法也可以看出来,一个总兵管理一两万人,相当于一个师长。一个师长从实权上来讲,是不如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的。
所以,别看杜翰、焦佑瀛他们虽然是从二品,比蔡宜群、陈星翰他们低半个级别,但是实际上还是杜翰他们的地位要高一些。
李明峰是打定主意不离开保定了,所以一直以来都在想办法拖延时间。虽然称病可以拖延几天,但是总不能总称病吧?你要是总病,朝廷反倒可以借口你有病,让你彻底歇着了。
想来想去,老李还是决定将称病这个最最简单的招数留到最后用,因为他手中目前还有一个理由来推辞…结婚!
李明峰今年可是二十八岁了,无论怎么算也结婚了。而且他答应林婉儿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开学的时候和其结婚,现在陆军军官学校已经基本建好了,正在内部装修,恐怕最多也就是一两个月就能全部建设完毕。
到时候,李明峰既能遵守自己的诺言,也能拖延两三个月赴任的时间。何乐而不为?
于是,李明峰就向朝廷草拟了一份奏折,声称已经定于十月一
结婚,现在婚期已近,等到婚后再出发到兰州任那个陕甘总督。
奕䜣和慈禧一看李明峰的奏折,也不好反对,因为人家这么大年纪了才结婚,总不能再耽误吧。而且只要老李答应离开保定,慈禧和奕䜣就很满意了,哪怕是晚上几个月,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
同治元年九月,公元1862年10月,李明峰亲自到天津港
接了来自英、法、美、普等西方各国派遣的军事教官四百余人。
之后的一个月,李明峰都在和众西方教官规划军官学校的事宜。
经过数十次开会研讨,众人最终决定在陆军学校设立五个科目,分别是骑兵、步兵、炮兵、工兵和辎重五科。
在一般学校的基本建制上,老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部,由老李亲自指导,编写了一本思想政治教育课本。这课本上介绍了很多西方的科技和西方的政治制度,当然介绍的政治制度也主要是英国、法国、普鲁士的君主立宪制度,至于美国的完全民主制度则略过不提。
老李想借自由、民主的思想来分化军校学员和朝廷之间的关系,让军校培养出来的军官明白,爱国和忠于朝廷不是一码事,大清也和中国不是一码事,皇帝和国家更不是一码事。
但是老李又怕美国那种彻底的民主制度会导致军官的思想变得更加
进,没准再将辛亥革命提早个五十年,那事情可就大条了。老李现在还没准好收拾这种局面的准备。所以老李只提英法德,不提美利坚。
除了分化军官和朝廷的功能之外,政治课本还在有意无意的将李明峰塑造成一个开明的人,一个能领导中国走先进道路的人,甚至是唯一一个能救中国的人。
五大科目设有政治处,班级设有政治委员,这两级的负责人都由最早的常胜军士兵担任。李明峰定下,每周至少要上两节也就是一个半小时的政治课,给军官灌输“先进”思想,以便于李明峰掌控军队。
李明峰自己担任军校校长,英国人派来的一个退役的上校军官乔治担任副校长。老李基本只是挂个名字而已,真正的教学全部由副校长乔治负责。
安德鲁担任步兵科主任,另外一个从英国派来的少校担任炮兵科主任,法国人担任骑兵科主任,美国人担任工兵科主任,普鲁士人担任辎重科主任。政治部主任这个职务,李明峰则交给了保定知府邱青林兼任。
陆军学校的军事课本都是由英国、法**校的正规课本直接翻译过来的,教课方式也使用西方传统的军事教学方式。
现在保定、顺德、天津三地的常胜军总数有三万人,归降的捻子、新加入的山东团练有五万多人,总共八万余人。
李明峰对这八万人进行了整编,新加入的五万人经过考核,有两万最优秀的士兵被编入常胜军,剩下的两万中等素质的士兵编成城防军,最后一万考核不合格的,或者发银遣散,或者转到衙门去当捕快、衙役、税丁。
所以,现在的李明峰实际上拥有了五万常胜军和两万素质稍差的城防军,第一批保定陆军军官军校的学员就从这七万大军中选拔。主要挑选的是年级在十八周岁以上,三十周岁以下的官兵。
凡是管理二十个士兵以上的军官,必须接受培训。(不识字和年级过大的中低层军官,都已经在考核后,被李明峰调到各地的衙门里做捕头去了,级别高的,也转任做了同知等权力不大,但是待遇不错的官。)包括蔡宜群、陈星翰、刘铭传,甚至宋庆、宋仁等人也都被李明峰严令加入陆军学校学习西方军事。
李明峰设定的学校规模为可同时容纳五千人上学,但是现在光这些需要进行再培训的军官就占据了三千多个名额,剩下给底层士兵的名额十分有限。
因为现在急需人才,李明峰超过学校规模,特意从普通士兵中选拔了三千名最优秀的加入到了陆军学校。使保定陆军学校第一批学员就达到了恐怖的六千五百人!
选定好第一批学员后,老李特意发布军令,六千多学生,最多只许五千人毕业。李明峰讲的很清楚,别看你现在是军官,但是你毕业不了的话,绝对不许担任原有职务!你得给老子回家种地去!
即便毕业了,你成绩不够好,也要降级留用。与此同时,你的成绩要是很优秀,毕业的那天,就可以直接越级任职。
陆军军官学校是三年制的学校,但是鉴于每个学生水平不一,李明峰也将其划分成几等。
在保定征兵以前的常胜军老班底士兵,直接读三年级,保定征兵以后的常胜军士兵,直接读二年级,新收编的捻军和团练士兵,因为没有学过任何火器的使用,也没接触过西洋战法,所以必须从一年级开始学习。
与此同时,同文馆也建设完毕。李明峰选派了一个当初在英国使馆和他认识的华人翻译担任校长。
教官一部分由外国在华的传教士担任,一部分由中国本土的翻译担任。
同文馆设英语科、法语科、普鲁士语科、俄语科和西班牙语科、
语科。其中英、普、
招收学徒最多,每科两百人,法、俄、西班牙三科每科一百人,总共九百学员。
同文馆规模虽然没有陆军学校大,只能容纳一千多人,但是学员因为少,这样反倒有了余地。陆军学校的士兵也被鼓励学习外语,李明峰下令,凡是能在课余时间学习一门外语,并且最终通过考核的学员,每个月多发二两白银的军饷。
这样一来,同文馆的报名处也总是爆满。二两白银相当于一个低级军官的收入啊,谁不眼馋?
除了精英层面之外,普通士兵也在抓紧训练。五万常胜军被划分成五镇,每镇设四个团,每团设四个营,每个营设四个连,每个连设立四个排,每排设四个班,每个班共九个人,设班长一名。
每个镇都是独立的作战单位,拥有两个团的步兵,一个团的骑兵和一个团的炮兵。
第一镇由总兵陈星翰担任统领,所部一万人以最早的常胜军士兵为主;第二镇由总兵韦志俊担任统领,所部一万人马以当年投降的长
为主;第三镇由总兵刘铭传担任统领,所部一万人由他当年率领的团练士兵和在保定新招收的士兵,还有投降的捻子组成;第四镇由总兵吴长庆统领,也由他当初率领的团练还有新兵、投降捻子组成。
第五镇也是最后一镇,由宋庆担任统领,一万人马都是他原来的旧部。山东团练本来投过来四万多人,其中有七八千因为不符合标准被强制退役了,剩下的一万三四千人被编成了城防军,真正加入常胜军的只有两万人。这两万人有一万是全归宋庆管辖的,剩下的都被打散编入到了刘铭传、吴长庆、陈星翰的部队之中。
还有两万城防军,被李明峰分割成了三个镇,城防军第一镇由总兵蔡宜群任统领,城防军第二镇参将由郭友乾任统领,城防军第三镇由参将宋仁任统领。这三镇每镇只有不到七千人,人数较少,所以每镇只设三个团。
蔡宜群是最早跟着李明峰的将领,理应受到重用,但是这次被分配的部队人数较少。李明峰为了防止他胡思
想,所以私下里找蔡宜群谈过话。
根据李明峰的规划,将来常胜军主要是用来战斗的,城防军则是用来防守直隶根据地的。李明峰以后要是亲自率军出征,这直隶根据地就需要由蔡宜群全权负责了。虽然他控制的人数少了一些,但是职位的重要
却比五镇总兵还要大。
蔡宜群闻言,表示理解。
将七万大军划分完毕,李明峰又开始改革军制,李明峰下令,以后互相之间不许称“大人、老爷”也不需自称“卑职、末将、小的”等明显带有官僚气息的名称。
咱们的李大总督下令,在保定陆军学校正式开学的那天,也就是自己成婚的那天,开始施行军事改革。
从今以后,所有人无论是在面对比自己职位高的将领,还是比自己职位低的小兵的时候,都必须自称“我”
至于称呼他人,在军队外部,沿用往常称呼,军队内部,则改为以职务相称。李明峰为总督,也是常胜军和城防军的最高指挥官,所有人需称呼其为“李督”或者“总司令”
其下的八镇统领,需称呼为“司令”表示“司掌令牌”的意思。再其下,团之统领由三品武官参将担任,称呼为“团长”营之统领由四品都司担任,称为“营长”连之统领由五品武官千户担任,称为“连长”排之统领由六品武官百户担任,称为“排长”最小的单位是班,其头目由七品武官把总担任,称为班长。
这个建制和后世中**队建制不同,后世为“三三制”这个却是“四四制”所以实际上常胜军的营长、团长要比后世的营长、团长管理的士兵要多的多。要按所辖部队的人数计算,常胜军的一个团实际上相当于后世的一个旅。
整体制度改革定下来之后,就轮到了军服改革。以前老李还遮遮掩掩的,这次老李是彻底的下定决心改革军服。经过李明峰的亲自指导,新的军装彻底的摆
了长袍马褂的影响,而是类似于后来中华民国北伐时期的革命军军服。
到目前为止,这种设计还是极为先进的,蔡宜群、陈星翰、刘铭传等人看到李明峰命人做出的样服,都惊诧不已。但是当李明峰亲自穿上之后,众人看到那股子威武的气息,也叫好不已。
众人试穿以后,都感觉新军装方便了行动,绝对能大大的提高士兵的敏捷
。于是,李明峰就和在保定城外刚刚建好的,法国人的纺织厂预定了十万件新军装。常胜军军服的颜色为中山装的那种灰色,城防军的为土黄
。
军服分成冬夏两种,冬天的是棉的,较为宽大,而且里面还配有成套的制式棉袄。因为工艺先进,材料也好,所以这种棉袄要比往常的棉袄轻便的多,保暖效果却丝毫不差。夏季的军服为单衣,轻便凉爽。
军帽也使用那种大沿帽,至于顶戴花翎,那玩意就彻底的废弃不用了。要不是因为还有些顾忌,老李索
就下令连辫子也绞掉了。
军靴是在英军军靴的样本上稍加改造的,更加的柔软轻便。因为成本问题,所以军靴只给排级以上军官配置,普通士兵只穿厚底布鞋。其实布鞋更加的方便行动,但是却有不结实的缺点,假如在较差的路上行进个两三天,一双布鞋可能就此坏了。
李明峰返回保定之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改革了军装、军制,后世的史书上称之为“保定改制”新军装也被称为“62”式而记入史册。
同治元年十月初一,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开学的日子,老李也终于
来了等候已久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