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晓玲文集 下章
评余秋雨(6)余秋雨、易中天、于丹
 笔者是学工的,对文学只是业余喜好;退休后,想给文学带进一点科技的信息,因而开始写作。不久前,在“长沙晚报”看见余秋雨先生请手和卖签名,才接触余秋雨、易中天、于丹和刘心武等几个我国文坛中晓有名气文人的事迹。对他们的学识和口才很佩服,但对他们的治学态度,实在不能恭维。在互联网上,批评和轰击这几位大名人出错的文章很多;与此同时,讥讽、蔑视和挖苦“批评名人出错者”也不少。似乎名人出现错误是应该的,不值得一提,没必要澄清是非。出来纠错和批评的人是居心不良“心态不正”,是妒忌,对学术的“挑衅心态”,是“人身攻击”“吹求疵”,妄图通过纠错出名;甚至还有骂街:“无聊”、“无”、“混蛋”等等。不少人探讨了这些名教授、学者、甚至权威在“百家讲坛”和“青歌赛”上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时,为什么会接二连三地出错?有人提出:为了吸引群众,他们像马戏团的小丑,故意出洋相,称之为“媚俗”

 笔者最初,写文章《余秋雨差错不是为“媚俗”——当众出错的生理原因》,提出在大庭广众之下,由于过于紧张或者漫不经心,往往会出现不经过大脑神经的短反弧传递信息,导致出现常识的错误。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名人所出现的错误,而且还是连续不断地出错,笔者开始改变对他们的看法。关于余先生的错误,在以前的五篇文章中已经分析,下面主要谈其他人的错误。

 一、易中天、于丹和刘心武的错误

 1、易中天先生因在《百家讲坛》讲“品三国”和出版同名的著作而名声大噪;随着他著作中所出现错误的揭,他的名气更盛。江西田聿先生发表文章指出:“易中天的《汉代风云人物:韩信》系列讲座‘硬伤’47处,涉及史实错误、古汉语语法错误,甚至读音错误”每讲平均出错12处。早在2700多年我国就种植茶树和饮茶,易先生却说中国的茶是从国外传入的。最近四川胡荣碧将易中天和上海文艺出版社等告到法庭,她校对出《品三国》一书中,共计有差错81处,要求赔偿勘误费9830元。《品三国》的责任编辑赵南荣说:“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很难说哪种正确,哪种错误…没有必要在小问题上太过纠结。”既然是史籍著作,起码要做到全面介绍有关的资料和观点,而不能只讲一家之见,给群众造成误解和不实的影响。

 例如,恐龙为何在6500万年前绝灭?共有看法十余种,尽管取得共识的理论是:直径约10公里的行星撞击墨西哥,产生希克苏鲁伯陨坑,造成粉尘扬遍大气层达半年之久;在昏天黑中,植物因失去光合作用而枯萎;由于食草恐龙饿死,而导致食恐龙也绝种。但是2007年对希克苏鲁伯陨坑的岩石钻探分析证实:此陨坑产生的年代比恐龙绝灭早30万年,从而否定了这个被大家公认的理论(详情请看拙文《谈地球和生物绝灭(5)》)。可见,在专著中,只讲主要观点和资料,不提存在其它见解和资料,是片面的。为了纠正易中天在《品三国》中的片面,对历史、学术和群众负责,上海文艺出版社理应出版胡荣碧的《对“品三国”勘误》,印刷起码的数量;不管能否卖出去,也要发行;这是在给群众以全面的认识,纠正学术著作的片面。给胡荣碧的稿费,应该从易中天的版税中扣除。

 2、有网友揭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论语”,第一讲就有不少“硬伤”,几乎一分钟一处。例如把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小人”,她说是指“小孩子”对“小人”的理解居然连旧社会中的普通文人都不如,实在令人齿冷!又如,她提出中国的“孝道”起源于封建社会。虽然,我国封建社会划分的年代有分歧,开始封建社会的时间有认为是战国初期的,也有认为是战国末期的,但没有人提出是从“秋”开始的。主张“孝道”的孔子是秋后期人“战国”开始的第五年,他就去世了。可见“孝道”起源于封建社会不对;何况,奴隶社会中的周文王就很重孝道。在她的讲座中,对《论语》中的许多文言文的解释,也是漏百出;有网友说:她“挂羊头卖狗…连简单的文句都能讲错”,显示出她的古文知识浅薄的狠。而且,居然连中国的成语也用错。例如她用“美轮美奂”来赞扬节联晚会的节目“千手观音”“美轮美奂”是用形容房屋高大和众多的成语,怎能去赞叹舞蹈表演呢?是不是牛头不对马嘴。这个北师大的文学教授、中国古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竟然是个错别字高手。在用错“美轮美奂”成语的那次讲座中,把“黠”、“扪”、“秽”三个字读错了。在另一次讲座中,念错的字达8个。奇怪的是中央电视台竟然请这么个汉语水平的人来向对全国人民讲《论语》,《庄子》等,是不是把大家当成“愚民”!!

 于先生讲座的特点是:把古典文学通俗化和实用化,难道13亿中国人中,几百万从事文言文工作的人员,就找不出一个汉语水平比较好而又能够达到这两个“化”要求的人了吗?

 电视台和报纸都提倡说标准普通话、写规范简体字、提高汉语水平,但中央电视台却让于丹向几亿中国人和外国人,大说错别字。试问:国格还要不要?想树立什么形象和榜样?难道号召大家讲错别字、说塑料普通话?为了增加《百家讲坛》的广告收入,就什么都不顾啦!!去年底,央视“文化访谈录”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又要于丹讲《昆曲心得》;结果,把属于河南的“陕州”说成是现在的“陕西”我国开办电视台到底是为了创收,拉广告费,还是在娱乐中,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于先生出版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销售量大,只说明: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后,不少人希望了解和学习古代历史和文化;而我国目前从事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只愿意在“白雪”(古诗古词)中自我陶醉,不愿意下降到“下里巴人”,为人民服务,把古代文学和历史通俗地转播给他们。

 3、互联网上对刘心武先生的批评与上面三位不同。批评和指责刘心武的人主要是“红学派”学者和专家,普通民众不多,相反他们却为刘先生辩解。指出刘先生的错误,属于一般错误的有,但不多;大多是学术探讨上的不同看法。最有代表的指责是《红楼梦学刊》副主编孙玉明的纠错。孙先生提出刘心武的五个错误,在网页上只公布了三个:想当然尔,生造和治学不严。所谓“想当然尔”是指“往往先是脑子里面武断地存有某种想法,然后去找证据”应该指出:这不是刘先生的错误,而是孙先生未认识到的一种研究途径。为了不跑题,只好在另文《谈“红楼梦”(1):研究的新途径》中解释(安排在下次发表的拙文《谈地球和生物绝灭(1~5)》之后)。遵循这条途径,可以得到突破常规、标新立异的结果。刘先生在“红楼梦”研究中,之所以大大超越目前我国的红学派,令他们震惊(以致受不了,非搞臭他不可!),就是因为他首先产生新的想法或者新的思想,然后再去寻找资料,求证;在求证中,不断改进和更新自己原来的看法。许多科技上的重大发现,都是按照这条途径得来。因此“想当然尔”不是缺点,正是我国文理工科学研究中须要大力提倡的研究方法。

 既然第一个不是缺点,那么第二和三个缺点也就不存在了。在此不再赘述。

 二、这些名人出错的主要原因

 以上名人在讲座和出版的著作中,差错率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如果不制止,恐怕要超过珠穆朗玛峰!他们除了因生理原因而产生常识的错误外,主要是由下列因素造成他们出错不断:

 1、治学态度不严谨,这是最基本的原因。缺乏对知识、对我国的历史文化、对群众的强烈责任心。

 2、年老体衰,精力所限:应该承认余秋雨、易中天和刘心武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化的某些部分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说明他们在年青时,还是下过一番苦功的。正是这些,使他们的讲座、青歌赛上的发言和出版的著作,具有吸引力,受到好评。但是可以肯定,对其它历史文化领域或者三国或者红楼梦中的每个问题,未作系统的研究;现在要提出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评点,必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严格考证与精力和时间之间发生冲突时,由于年老体衰或者公务繁忙,他们都采取了不严肃认真和责任的态度,未作仔细和全面的思考,准确的考证,就发表言论、文章和书籍,导致错误和片面的地方接二连三地出现。

 3、对所讲述的问题没有多少研究,知识水平又不够,强行担任《百家讲坛》的讲座。于丹的情况不是属于上面的类型,而是属于这种类型。这不是笔者的武断,而是于先生自己说的:我“至今《论语》一句也不会背”一般的老百姓,都会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三省吾身。”、“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言而有信。”、“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坦,小人长戚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无言,非礼勿动”、“任重而道远。”、“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工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己所不,勿施于人”等等《论语》中的通俗词语;而于先生居然一句也记不得,不是过于虚伪,自我显示,就是对《论语》的极度不尊重。这种人能把孔子在《论语》中的髓讲出来吗?为了哗众取宠,于先生采用余秋雨先生的招式:没没据地瞎发挥一通。打着孔夫子的招牌,贩卖假货,歪曲和窜改孔子在《论语》中的思想,大谈她的生活体验和处世哲理。儒家文人真的后继无人了吗?要这么个文言文水平的人出来讲《论语》,真是值得练洪洋先生大哭特哭了!(请看拙文《我国富强不是靠文言文》)。建议孔府的子孙到法院状告于丹和中央电视台,曲解和贬低孔夫子的原著。

 相关资料(在互联网检索)

 [1]民族隐患(4):解决脑力与体质矛盾的方法。

 [2]四谈文言文的弊端——儒家文人不能令中国富强。

 [3]文坛上的刀光剑影——评“警惕文艺界的‘毒舌化异论’”

 [4]谈易经(4):易经在近代社会有用吗?

 [5]九谈“红灯区”——道貌岸然的老夫子也是无之徒

 [6]梦幻爱情与赤情(1~4)【反爱情小说目录】。

 [7]九谈人类不是劳动创造的——新论点总结

 [8]谈国家垄断和暴利(1~5)

 [9]谈鬼魂(8):死不瞑目

 [10]谈文明(4):难道不要语言文明

 [11]金庸小说改版(8):“回归山林”是欺骗读者

 [12]评余秋雨卖签名——臭豆腐和铜钱谁臭

 [13]余秋雨出错不是为了“媚俗”——当众出错的生理原因

 [14]评余秋雨(3):余秋雨不该轰吗?

 [15]评余秋雨(4):余秋雨发威了

 [16]评余秋雨(5):“百家争鸣”的核心是“争”

 [17]评余秋雨(6):余秋雨、易中天、于丹、刘心武出错的原因 
上章 安晓玲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