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艾戈文集 下章
一点随想
  送鲜花给女人是洋人的习俗,传到中国来,大受到女士们的青睐,因为遇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能收到一束鲜花,确实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尤其是在情人节这样的日子,有人送上鲜花,极大的足了女人爱慕虚荣的心理。在女人的眼里,能否有人送花,体现出一个女人魅力高下。同事中有几位妇人,年纪都在三十好几,每到情人节那天,便暗自较劲,看谁收到花束大,谁收的花束漂亮。其中有位郑姓的同事,虽然相貌平平,却每每拔得头筹,弄得其它几个女人很不服气,酸溜溜的说:“她好会吧。”一个“”字,透着嫉妒的成分,却也道出了天机,立马让人感觉到这送花者绝非她生命中合法的男人。试想,一个三十好几的女人,接近了豆腐渣的年纪,老公早已没有那份情用送鲜花来表达浪漫了,何况,要老公送花,也用不着用“”来博取,于是,我们可以判断,这送花者一定是老公以外的男人了。一个女人能在老公以外的男人面前“”,除了情人还会是谁呢?看看郑同事接到的鲜花也很能说明这一点,一束紫红色的玫瑰,有九十九朵之多,犹如一颗颗跳动的心脏,红人、含苞放;再加上一盒红丝带绕的巧克力,传达出无限的浪漫。一个半老女人,如果没有点“”劲,真的不会有男人如此用心了。嫉妒归嫉妒,女人们还是忍不住好奇心,纷纷拢过去,评头论足的说着花朵的成。有人问:“谁送的啊?”郑同事笑道:“老公。”有姐妹杵着她的额头,坏坏的问:“真的是老公啊?”于是,都笑了,很是意味深长,郑同事打开巧克力,每人分上一快,大家心情平衡了许多。郑同事将鲜花放在办公室,一直到慢慢谢去,也不敢拿回家,可能怕老公质问吧?倒是这个风头,给了郑同事很大的颜面,人前人后的老高,觉得自己魅力犹在。败下阵的姐妹们虽然很不服气,却也羡慕不已,便暗暗较劲,到了下一个日子终于有人颖而出,收到是有三百六十五朵玫瑰组成的花束。于是,有人问:“谁送的?”答:“老公。”于是,都笑,也是意味深长。

  情人这个词,单从字面上理解,颇具浪漫色彩,不过中国人对于已婚女人与异暧昧,喜欢冠于一个偷字,有所谓偷情、偷人的说法。情字前面加个偷,就有点不那么光明正大了,所以,有了隐情的人,大多都掩盖的严严实实,生怕别人知道,也算是在社会公德范围内,大家依然保持着羞之心吧。大凡做情人,必定有感情和体的投入,免不了要宽衣解带、要动用裆里面的物件,在中国人眼里,宽衣解带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尤其是女人,裆里面的物件要是叫丈夫以外的男人‮弄抚‬,一定被斥之为“妇”这个关乎女人贞的问题,女人们大多在少女的时候就受到了严格的训示。我的这些女同事们,显然也不例外,于是,不约而同的硬把送花的功劳算在了老公的头上。尽管都明白各自干着怎样的勾当,但是大家都不说破,反正有老公做挡箭牌,一笑了之就过去了。

  我相信我的同事们绝非“妇”“妇”之类,沿袭了数千年的“贞观念”,依然主宰着她们的生活。可以肯定的说,作为个体的她们仍然以基本的道德准则约束着自己,人前人后扮演着贤良母的角色,矜持的如淑女一般,虽然有私情,也是不愿让人知道。叫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深受“贞观念”影响的女人们纠集在了一起,竟然毫不顾忌丢掉淑女的面纱,用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相互一比高低,真乃奇怪之至。不过话在说回来,同样是女人,你有人送花,我为什么不可以呢?于是,便相互攀比、暗自较劲,喜喜哈哈中,有意无意暴出自己的私情。呵呵,群体的力量何等的伟大,毫不费力的削弱了她们的羞之心,犹如一股清澈的泉水,不幸汇入了肮脏的水沟,自然而然的跟着泛滥起来,这大概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

  我有个朋友,出身贫寒,在城里拼搏数年,混了个小头目。一开始仍然保持着农家子弟的本,穿着朴素,生活节俭,在同僚中间,显得很是另类。时间一长,便有人说话了:“没球的本事,混了半天还是个乡巴佬的样子。”朋友毕竟是凡夫俗子,经不起别人的说辞,渐渐开始讲究穿戴、讲究排场了。在中国做官,工资收入比一般人高不了多少,要想出入高档场所,就得动点心思,好在手里握有权利,支取公款犹如探囊取物,渐渐便成了贪官。综观朋友历程,完全是在一个大环境里,被动的走向腐败的。现在的人做官确实很难,你廉洁了,别人骂你没本事,也不大会相信,同僚们也会觉得你怪怪的,很难立足;你要真贪了,别人同样会骂你。贪也是骂,不贪还是骂,倒不如睁只眼闭只眼,能贪则贪、能捞则捞,反正都是一样的。我的这位朋友,从本质上来说,绝不是个贪官的坯子,就在他一掷千金的时候,一举一动仍然透着农家子弟的笨拙、抠掐和寒酸,其做派完全显是学着别的贪官的样子。其实,他也没办法,毕竟是凡人一个,大家都担任同样的职务,别人吃香的喝辣的,他能不跟着学吗?但是,工资就那么一点点,还要养家糊口、还要赡养农村老父老母,实在是入不敷出啊,于是,只能打公家的主意了。由开始的被动到后来的主动,胆子越来越大,其实他也明白自己在犯罪,但是,看着别人都那样做,没出现什么大问题,也就放弃了警觉。从我的朋友蜕变过程,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原因,但是,环境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人毕竟是有弱点的,当大家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你是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的。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常常发生,比如请客吃饭,一直是中国人感到头疼的事情,但凡主人家都怕客人吃不好,想方设法也要弄得满满一大桌子菜肴,才觉得体现了热情。客人走后,剩下的东西倒掉舍不得,留着又觉得不卫生,着实为难。其实在所有人心里,都希望吃多少弄多少,即节约又卫生,可是一旦轮到自己做东,自然而然的便会宁多勿少了,早已把节约和卫生丢在了脑后。这件头疼的事情,一直困扰着中国人的餐桌,但却没有一个人出来改变这个局面,从皇帝到百姓;从文人到武夫,在招待客人的时候,无不用“丰盛”二字来装点自己的餐桌。古人曰:暴殄天物,上苍不容。这个浅显不过的道理,想必谁都明白。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宁愿“暴殄天物”,也不愿意用简简单单的方式招待客人,于是,我们的餐桌就这么一直丰盛着。

  上述三例,实乃简单不过的事情,所列出的关系也不过是“偷情与贞”、“贪污与廉洁”、“浪费与节约”的关系,平常人皆能辨别出是非曲直,在祖先留下的律例条文里,很容易寻得正确答案,然而,人们都无一例外的站在了有悖于社会道德准则那一边。综观中国人的行事准则“人云亦云”是最基本的处世哲学,比如某家孩子过满月,客人都会说一些吉利话,好生恭维一番,倘若孩子有什么毛病,你若如实道来,不仅旁人会白眼不说,弄不好主人家会拿着子把你赶出家门,倒是那些说了谎话的人往往被奉若上宾。于是,跟着说好话便成了中国大众的思维习惯,也就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

  呜呼!这样的思维方式还要持续多久呢?

 2007-9-18
上章 艾戈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