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宋金手指 下章
二零八、早藏伏兵待良机
 大宋炎黄元年六月二十,天气热得连狗都缩进了树荫中。

 比这天气更热的是米价,因为蝗灾的缘故,临安各大小粮店一夜间米价涨了三成,较之六月初一的时候,更是翻了一倍有余,而且米价并未因此停下,还在继续上涨之中。在一家当天发行的报纸特刊上,有人哀叹道:“自家出门,米价一变,上得马车,米价再变,抵达粮店,米价三变,买定出来,而粮店换价之板又变矣。”

 与米价变化相对应的是楮钞与金元券的迅速贬值,以制钱去买米,尚且要贵上三成,而以金元券买米,则需得贵上五成,至于楮钞,更是贵上一倍。也就是说,按照求银行的兑换比例,原本金元券一百铜元可以兑换十贯上好制钱,如今只能兑得五贯。

 求银行为了解决市面之上制钱不足,投出三十万贯制钱来,但临安市场象是一个巨大的漏斗一般,三十万贯连响声都没听到,便迅速被市场了下去。

 原本这三十万贯,足够买下临安城中几乎所有的米了。

 接下来求银行又不断用金元券投入市场,但由于米店中金元券所当制钱不合的缘故,百姓纷纷要以金元券到求银行兑出制钱,再用制钱去换米。一时之间,求银行前原本特意拓出来的类似于小便场的地方人满为患。

 六月二十一求银行再次投出十万贯制钱和三十万贯金元券,可是十万贯制钱倾刻间换成了楮币,三十万贯金元券也在晚上回到了求银行之中。

 当米价再涨三成,金元券在百姓中兑换制钱下降到一百铜元兑三贯制钱,楮币则跌到六比一。^^^^除了米价之外。柴油盐蛋菜,凡与民生相关的所有物品价格都开始疯涨,只有来自求的物品,大体上还保护着价格稳定。

 看着手中的这一连串数据,魏了翁面色发白,额头上汗水直冒。

 他明白这数据意味着什么,刚刚好转的大宋经济,再度到了崩溃的边缘。而且,这一次,比此前那种慢死亡要来得猛烈。而且,随着物价飞涨而至地,必然是民怨沸腾,到得那时节。整个社会都会动不安。

 他不敢怠慢,匆忙赶往内宫求见天子,仅片刻之后,便听内侍说天子召他入澄碧堂见。他整了整衣冠,快步前趋,几乎是小跑着来到澄碧堂。

 澄碧堂为皇宫之中的水堂,装饰得很简洁,正符合当今天子一贯的主张。因为是水堂的缘故。这里温度较低。远不象外边那般闷热,故此这些时以来,赵与莒常在此处置公务。

 虽然想当一个好的天子,可这并不意味着他要有福不享,以去除奢侈之名不用这水堂。这不但不是明智,更是自之举。

 水堂中除了天子,还有霍重城、陈子诚、耶律楚材和孟希声。陈子诚与耶律楚材魏了翁都不陌生,唯独这位孟希声。他还不曾见过,看他模样气质,魏了翁估计他与陈子诚等人一般,也是来自求的青年才俊。

 他看了三人一眼,肃容道:“请陛下屏退左右。”

 “呵呵,魏卿来得何其迟也。**oM***”赵与莒没有理会他的要求,只是令内侍搬来座位赐与魏了翁。然后才指着孟希声道:“这位孟希声。字审言,为博雅楼经济学士。广梁、晋卿与伯涵你自然认识,都是为如今临安米价钱荒之事来,故此无须屏退了。”

 魏了翁悚然道:“陛下已知此事?”

 “记得上回朕让你关注此事么,当时朕便开始准备了,前些时临安米价三涨了一成,波动较小,魏卿可能未曾察觉,那时朕便知道事情不对。你记得前些时临安有传闻自乐平监运来大量制钱么,那便是朕令霍广梁放出的谣言了。当时朕尚未准备好,故此以谣言惑其心,让其不敢轻易发动,非得再三试探才行…”

 “陛下是说,此事背后果然有人在密谋?”魏了翁又吃了一惊,他是个实诚人,放在户部这个位置上,赵与莒不用担心这位财政部长会耍什么花样,但同时也要承认,他在应变之上反应要慢了些。

 “自然是有地。”赵与莒笑道:“孟审言到了临安,朕所做的准备便来了,哼哼,以米价来撬动钱价,魏卿,那背后密谋之人倒是个眼光狠利的角色,若不是做此不法之事,当可以在户部任个侍郎,为魏卿之臂助!”

 听得天子隐约有爱才之意,魏了翁正容道:“陛下,自昨至今,临安米价几乎长了一半,无数百姓人心惶惶,此人便是有才,也是无德之辈,不可用之,不可用之!”

 “朕知道,朕可不是那种分不清轻重之人。^^^^”赵与莒哼了一声:“魏卿,明朕要下诏,开官库平价售粮,魏卿以为如何?”

 “开官库?陛下,虽然如今秋收已至,但新粮尚未入库,况且国家迭逢大事,此时官库中积粮并不多,开官库只怕…”

 “朕就是要让那伙人以为官库积粮不多,朕开官库卖粮,不百姓来买,他们必然全力跟来,要将官库之粮买走,好继续囤积,以此哄抬粮价。朕所说平价,只是与今粮价相比,却与昨相当,也即比前价格略高…”

 赵与莒说到此处,见魏了翁连连点头,便问道:“魏卿可是明白了?”“陛下都说得如此清楚,臣哪里还不明白?”魏了翁正道:“陛下是从求调了米来,臣猜得可对?”

 “正是,那些贼好算计,今年淮北粮食是指望不上了,朝廷没准还要往那头贴粮,因为改种桑棉的缘故。两浙、闽粤粮食必定不如往年,他这般一闹,粮价必然会涨,无论如何他得有赚头。”赵与莒又冷笑了声:“只是朕有海外粮仓,不唯求,便是麻逸、苏逯,如今也可向大宋供粮,只是海运艰难一些罢了!”

 赵与莒登基这两年来。求发展的速度大大增加,原本最为紧缺的人手问题,如今因为可以公开在内地招募民地缘故,也得到很大的缓解。仅此一年功夫,求人口已经超过七十五万,一年新增人口近四分之一。求有新人力补入。部分人力便转到麻逸、苏逯去,麻逸、苏逯两地,如今居住地宋人也超过五万,而他们控制的土著更是有数十万之众。^^^^虽说土著懒惰愚蠢,嫉妒心极强,但在宋人绝对优势的海上实力压制下,再加上韩平用了分而制之的策略,这些土著直接间接在为宋国种粮种树。开采矿山。一年所产之财富。已经接近求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了。

 “海运虽难,量却极足,臣此次来带了六艘大船,共载粮八万石。”孟希声道:“而且再过些时,又有八万石米至临安,如有需要,求尚有百万石存粮!”

 “有这十六万石便足够了。”赵与莒摆了摆手:“况且如今正值风季,往来着实不易。以后再说吧,朕总不能为这眼前之痛,断我大宋长久之国运。”

 孟希声恭敬地应了一声,魏了翁略略沉,自己原本是来寻天子商议对策的,可是到得天子这里,才发觉圣天子无所不知。竟然早就做好了准备。这在让他欣喜之余。也有些惶恐,天子什么事情都思虑周全了。那要他这些大臣做什么?

 尸餐素位,尸餐素位…

 这个词在魏了翁心中反复盘旋,细细思量自天子登基以来做地大事,他们这些朝中重臣,似乎就没有帮上什么忙来。对付史弥远是天子一手策划地;夺取淮北、徐州,迫使金国求和是天子绕过朝堂、兵部而成地;请名医义诊、收天下孤儿,是天子用内库钱做的;败蒙胡,扬国威于疆外,是天子动用求近卫军做的;如今稳定大宋经济,又是动用隐藏的力量做的。这位天子仿佛有个神奇的口袋,无论他想要做什么事情,总能自口袋里翻出合适地人与物来。*** 而自己和朝中同僚,却似乎处处在为难天子。到目前为止,天子所作所为,都证明是为国为民,那么种种掣肘天子地自己等人,究竟是大宋的忠臣还是臣?

 想起当初梁成大骂自己与真德秀二人一个是“伪君子”一个是“真小人”如今细细想来,似乎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他心思沉重,反应便有些慢,赵与莒注意到他的异样,便问道:“魏卿,莫非身上有所不适?”

 “不…不…,多谢陛下,臣尚好,臣尚好。”魏了翁心中虽是有些惶然,但还是忍住向天子询问的心思,定了定神道:“既是官家早有准备,那明要臣做些什么?”

 “明朝会上,你上奏要求开铜。”赵与莒盯紧了魏了翁:“你明白朕之意思么?”

 “开铜?”

 魏了翁吓了一大吓,如今钱荒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铜量不足,若是开了铜,只怕原本就严重不足的制钱更会被熔化成汁,重铸成价值高昂的铜器。他脑子转了转,又失声道:“陛下莫非要废制钱?”

 唯要要废除制钱,才会开铜,可目前国内经济之动,如何是废制钱的好时机!包何况废了制钱,只以楮币和金元券替代,百姓是否会信任,这还是一个问题。

 “制钱迟早要废,只是如今还不是时机,须得待新钱信用建起之后才可。”赵与莒摇了摇头:“朕要开铜,还是为了引蛇出。”

 那群背地里密谋之人,获利主要就是靠二个手段,一个是炒高粮价,再一个便是炒高铜价。粮价问题,赵与莒得了孟希声运来地八万石粮,已经不放在心上,这粮食加上随后地八万石,足够支持临安到新粮入库了。而铜价问题则不然,铜价与楮币,严格来讲是赵与莒继承而来的一笔债务,他原是想通过不断改善大宋财政状况来解决这笔债务问题,但此次风波让他意识到,千万不要小看古人地智慧。虽然现在还没有人写出资本论总结出价值规律,但通过投机方式来发现经济中的弊端并且利用这弊端发财,这些大商人却玩得轻车路胆大包天。

 若是不解决掉这个问题,迟早还会有其余更胆大的人出来,到那时,未必能象今这般顺利解决了。

 果然,就象赵与莒想的那样,次大庆殿早朝时,魏了翁提出废铜之事,朝臣便一片哗然,便是崔与之也表示反对之意,认为过于冒险。最后是在他以如今之声望力排众议,将此策通过,并马上诏布天下。

 与之相比,开常平仓粜米以稳定临安粮价之事,反而没有多少人关注。

 此事马上反应在临安城的物价上,米价先是因为这个消息而略微下挫,但因为常平仓粜米只收楮币与金元券的缘故,大量楮币与金元券涌了过来,一之间便是十余万贯,常平仓放出地粮食,瞬间便被纳一空。若是按着正常时分,临安城中一卖米不过是三千石,以如今高价二贯一石来说,也只需花六千贯罢了,这一之间便买走了三万多石米,是平的十倍,除了那些密谋者推波助澜之外,不明就里的百姓恐慌购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米价也仅仅稳定了一天,第二天再度飞涨,常平仓放出的三万石米,仅卖到中午十二时便被一扫而空,卖常平仓米的米店不得不挂出牌子打烊。

 方知行匆匆自米铺前经过,看着围在这家新开张的“保兴”粮店门前的市民,他摇了摇头。

 比起这些市民,他们在工厂或者求地产业中讨生活地人就要幸福得多了。东家直接以米为工钱发放与他们,而且还是按照米价上涨之前的价格发放。所以他、于织娘等人家地生计,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这两里,每都有大量运米的车来,听得于织娘的父亲说道,那继昌隆里有半库房的米,故此这些工人最为心安。

 最不心安的是那些做小买卖的和没有田产的商贾,以及他们雇佣的人手。特别是码头上卖力气的背夫,如今他们卖一天力气的钱,还买不到一碗米饭了。在他思忖的时候,突然听得有人大叫:“米来了米来了!”

 回头看过去,只见十辆大车,都是装着整袋整袋的白米,最上面的一个袋子还有意打开与众人看着。

 这十大车米,足足有数百石,围在此处的百姓见了心略略松开,方知行停下脚步,象是凑热闹一般,但他的眼睛在人群中扫来扫去,寻找可疑之人。

 在商务书局校书的身份之下,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大宋职方司下属秘侦处秘谍。
上章 大宋金手指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