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唐宋之盟(下)
大宋之安居乐业第六卷第三章唐宋之盟(下)
在回辽
之后,林靖文终于了解到赵佶那个自命风
的家伙为什么
颠的派人跑来跟他说什么结盟了,很简单:夏国出兵了。本来么,夏国出兵宋国也不会咋滴,宋、夏打了一百多年也没见谁被打趴下,即使加上一个方腊,对宋朝来说威胁也不是那么大,可别忘了,大唐仍然陈兵十万于江南,更甚至,如果北方的辽国再
上一脚呢?这种情况就仿佛四面八方全是敌人,就等着刮分中原。可以说突然之间堂堂大宋朝就陷入了生死危机之中。
从这一点上看,宋朝很有必要与其中一方达成和解,世仇西夏是没和解的可能,已经打出造反旗号的方腊也不行,只有国土并不相连的唐国跟大宋说不上有什么值得死掐到底的仇恨。不过林靖文还是很疑惑,赵佶这个“名垂千古”的昏君看得到大宋朝的危机吗?要说
几句诗画几幅画乃至风花雪月,赵佶是有那么几分本事,可说到治理国家尤其是这种战略眼光——赵佶身上有这种东西吗?带着这种疑惑,林靖文回到了辽
城。
现在的辽
城比之一年前可是大变样了。
一年之前,辽
是辽国东京,虽是五京之一,不过辽国可从没把辽
当回事,城池不修,兵甲不备——从完颜阿骨打最先拿东京开刀就知道这个的步,甚至都比不上远在草原中的上京。
一年之后的现在,作为一国之都的辽
城自然是集结了大唐的
华。经过一次大规模扩建,可以说,只论规模的话现在的辽
城并不输于东京汴梁,只是不如汴梁那么繁华,人口也没那么多。
按照林靖文的旨意。辽
城还是没有修建城墙,没那个必要,修个城墙所需的费用和人力足够朝廷组建十几个万人队了,有这么多的兵马足够将辽水
域清扫一空,没有哪个敌人能够兵临辽
城下——朝廷也是这么做的,修建城墙的费用和人力被用到了组建新的军队上面,不是有句话么,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林靖文可从没想过防守辽
城这个一国之都。
“大王还朝。”
太监那尖细的声音惊动了整个王宫,太监宫女们好一阵忙乎。当然也惊动了王后韩玉容,韩玉容这个时候正跟郑皇后
七八糟的瞎掰,礼仪之下自然是不可能抛下宾客跑去
接林靖文,虽然她很想。
离朝两月有余,林靖文对韩玉容还真是怪想的。一回王宫别的先不管,先去后宫见他的美人再说。
“大王圣安。”
“玉容…”
林靖文刚喊了一声,却见大小两个陌生的美女正好奇的失礼了。”
韩玉容连忙应下:“大王,这位是大宋朝的郑皇后,她是作为使节出使我大唐。”
“原来是皇后娘娘,失礼了。”林靖文连忙重新见礼——古代的礼仪繁杂程度远乎我们的想象,总之是麻烦透顶,见个人都不怎么自在——这个时候得管好自己的眼镜。虽然林靖文很想看看宋朝的皇后长什么样,但处于礼仪他也不可能盯着人家看“寡人倒是不方便呆在这里。这样,娘娘到来之时寡人不在朝中,实在失礼,今天晚上寡人就设宴为娘娘接风。”
“大王客气,哀家到来的时间也不对,倒是劳动大王来往奔波,也是过意不去。”
一番客套自不必提。
林靖文刚刚回来,虽然很想休息。但他更想知道宋国到底是怎么个回事,连忙派人招来王散。
“大王圣安。”
“免礼。”林靖文看着已经有些福的王散倒是惊奇了一下。这个书生刚见他的时候瘦得跟竹竿一样,没想到现在也象后世的那些“人民公仆”看齐了,不大不小的开了个玩笑:“爱卿近来过的不错呀。都开始长膘了。”
王散倒是恭谨依旧“不敢。微臣能有今
,自然是大王的恩宠。”句闲话,还是王散先进入正题:“大王见召,可是垂询宋朝遣使之事?”
“恩,寡人很好奇,赵佶是什么德
想必爱卿也很清楚,要说他会看出赵宋的困境寡人是不会相信的,其中想必有些由来,爱卿可有教我?”
“不敢,微臣自当为大王解惑。”王散看来是早有准备,不慌不忙道:“赵佶其人志大而才疏、好安逸而远烦劳,于治国一途毫无才能可言,这么一个昏君自然不可能有这样的眼光——西厂已经探得,此次出使并非赵佶的主意,而是郑大人。”
“郑大人?”
“御史台左制御史郑之原郑大人。”
“郑之原?!”只是一瞬间,林靖文却想到了很多。
王散也不表什么评论,只是继续说道:“郑大人是先秘密联系了此次出使的郑皇后,然后通过郑皇后告知宋枢密使安公焘和小种将军种士衡,联合三人和一些朝臣之力才说动了宋帝赵佶,故而有此次出使之事。”
林靖文这会儿却没开始那么吃惊,只这么一会儿的功夫他就想明白了,却是无奈一叹:“我大唐虽已立朝,看来在中原的那些人眼中还不过是蛮夷而已,不为正朔。”
郑之原虽然向中原告密——也说不上是告密——不过既然主内部监察的锦衣卫没有特说明他还没有背叛大唐,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不想郑家有什么灾祸,通知家族好做些防范而已,不过他先告知的却是郑皇后而不是郑家之主郑坤,那么第二种可能
比较大。而第二种可能就是,在郑之原的眼中还是心向宋朝多些,或者在他看来。之所以他现在在为大唐效力不过是被
而已,他还是以宋人自居。
那么,在郑之原的眼中,大唐朝是不是就是一个笑话?唐人在他心目中是不是与契丹人女直人这样真正的蛮夷没什么两样?如果郑之原是这么想的,那么中原的那些人更会是这么想。
林靖文的思绪飘了很远,当初他以“唐”为国号,除了收拢辽东汉人和异族的民心之外,更多的考虑就是被中原接受这个问题了。现在看来,他的第一个目的达成了,辽东的汉人和归附汉人的异族人已经心归大唐。不过第二个目的却是完全落空——要知道,林靖文原本的计划可不是以“唐”为号的,这不仅是一个国号的问题,还有体制,以“唐”为号则必须采用一些前唐朝的体制和律法——不要以为国号仅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古代关于立国有一整套的规范和制度,现代人浅薄,并不讲究这些,不要把现代的一些东西套到古代去——而林靖文心中真正中意的却是秦制,两者的太远了。
依然不被接受吗?林靖文苦笑不已,回想起来,之前的许多事却是他在做无用功。
王散的一句话让林靖文想到了许多,也让他下定了决心,至于是什么决心,看后文。oo。。。
“王爱卿,探报准确吗?真的是郑之原?”林靖文实际上已经明白了,只不过想最后确认一下而已。
王散头垂得低低的,不敢看林靖文的脸色,虽然林靖文的脸色看起来很正常“臣等不敢欺君,事实正是如此。”
王散的消息肯定是正确的,第一,以他的胆子还做不出欺君的事来,第二。林靖文自然不可能听风就是雨,西厂和东厂还有锦衣卫的职权有一部分是重叠的。就对内这一块来说,不但西厂能查出郑之原的事,东厂和锦衣卫肯定也会有记录。林靖文只要命人一查两方的资料就知道了——林靖文已经偷偷命太监传令去查了。
很快,消息传来:一切属实。
“那么。传旨,削去御史台左制御史郑之原顶戴袍服,贬为庶民,
放中原。”林靖文叹了口气,道:“既然他心系中原,那么寡人就如他所愿。”
“大王圣断。”既然掌握情报的王散表示了,那么林靖文仅仅依据一句话一个出的判断就是正确的,并不是冤枉人的臆断。不过王散还有后话:“不过大王,郑之原之妹该如何处置?”
“郑之原之妹?”林靖文想了一会儿,恍然大悟:“爱卿是说郑六娘吧,一起
放便大王选秀,这郑六娘也在其中,而且深得娘娘喜爱,娘娘已有选其入宫的打算,这个…”
选秀一说林靖文倒是想起来了,韩玉容嫁给林靖文也有几年了,可是一直没有生育,甚至连怀孕都没有,以前还不怎么样,林靖文夫妇二人都没将此事放在心上,不过现在嘛…君王不可无后,韩玉容只得为林靖文多选些妃嫔了,只是没想到这郑六娘也在其中。
说起这个林靖文就郁闷,他可是
正常的一个大老爷们,后世的多次体检证明寡人有疾之类的事不可能生在他身上,难道说韩玉容先天不育?或者说他林靖文跟项少龙前辈碰到了同一件事?他林某人不可能背到那份上吧,几年下来一炮不中?
林大官人十分郁闷,大手一挥“美人多的是,不差郑六娘一个,放逐。”
“喏!”
这边郑皇后跟韩玉容正聊的
,却不想太监突然跑进来:“娘娘,大王诏令到。”
韩玉容正准备接诏,太监却道:“娘娘不必如此,大王诏令是下给郑姑娘的。”
“郑姑娘?”
郑六娘正在旁边坐着呢,林靖文来的时候看到一大一小两个美女,大的是郑皇后,小的就是郑六娘了,可惜他贵人事忙,把人家一个大美人给忘了。不过也是,古代的礼法限制,他不可能死盯着一个大姑娘看,本事就对郑六娘的样貌只是有些印象,时间长了加上一直这么忙,忘了也是正常。
郑六娘不敢怠慢,连忙屈膝接诏。
宣读诏令的是大纳言李公则。
“维秦元1341年,岁次庚申,六月丁酉朔,七
乙亥。大王诏曰,寡人执象御民,稽古布度,顾幅员之至广,常临履以自持。莫不顺人之心,奉天之道…”(古文很难编啊,偶编不出来,凑了两句意思一下算了)
圣旨这玩意儿就这样,拖拖拉拉一大篇,中心意思很简单,要么升你的官要么降你的职,但七扯八扯就是能说上一大堆。郑六娘听得晕晕乎乎,最后总算是明白了,唐王将她的哥哥放逐到中原。她也跟着被放逐了。
李公则冷着个脸,道:“郑姑娘,大王洪恩,念在尔兄为朝廷效力有年功劳卓著,故而不加诛戮,你这便回去收拾一下回中原去吧。”
郑之原的事郑六娘多少知的,这种事放在古代那可是大罪,严重点说就是谋逆,说轻点至少也是个欺君。依唐王一贯的行事作风杀头还是轻的,弄个株连连坐十分有可能。现在却仅仅只是被放逐…一时间她还真不知道是该庆幸呢还是表示一下悲哀,整个人显得有些呆木。
而郑皇后心里就复杂多了,刚开始她就一个想法:事了。可后来听着听着,事情也不是那么严重嘛。总算是松了口气。在她想来,被放逐就被放逐吧,郑之原兄妹本就是宋人,而且她也知道郑之原的心思,郑之原根本没想过做唐臣,功名富贵每个男人都想,但郑之原想的更多的却是宋朝的功名富贵,可没唐国什么事…结局还算圆满,这么想着郑皇后反而是有些高兴,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事对两国的结盟有没有影响,按照历史上的惯例,影响那是大大的。
不过生了这样的事总是让人尴尬的,聊天也聊不下去了,郑皇后趁机告辞,连忙拉着郑六娘闪人。
是夜,林靖文在御花园设宴款待郑皇后一行,宴席间谈笑风生,一点也不象是要与大宋
恶的样子,郑皇后这才松了口气。
休息两
——主要是林靖文要休息——双方正式商谈盟约。
对林靖文来说,郑之原的事虽然不是小事,但还没到影他的战略布局的的步,不可能说为了一点意气就到更改国策的的步,与宋和解是他早就定下的计划,多一个郑之原少一个郑之原没有区别,这就是政治。
不过么,宋人,具体的说是儒家盛行的古人,根本没有这样的政治素养,换作赵佶肯定是因为意气之争而放弃国家利益,对他们来说,面子大于一切,或者说是所谓的大义大于国家。因此来说,郑皇后心中就感觉像是欠了林靖文什么似的。
“好了,娘娘可以将来意讲明,我等这便商议。”
郑皇后毕竟只是女
,谈判的事还是靠副使郑居中。
“大王安康。”郑居中这家伙虽然还不怎么瞧得起唐人,但怎么说,他也是见识到了唐人的武功和强硬的作风,自找苦头的事他可不会做,因此执礼甚恭。“我大宋朝皇帝遣下臣与使只为一事:愿与唐盟。”
林靖文和满朝文武面面相觑,有这么谈判的吗,第一句话就透
了自己的意图,这家伙到底会不会做外
啊?不过这也是林靖文喜闻乐见的,也道:“代问大宋皇帝安康——郑大人是说大宋想与我大唐结
“然。”
“可是郑大人,唐宋两国刚刚才两战结束,说直接点,大宋方两败于唐,且现在尚有寡人:愿与唐盟,寡人不得不怀疑你们的意图。”
见林靖文说到宋朝的痛脚,郑居中一下子面皮就红了,颇有些羞怒,却忍了下去,只道:“大王此言差矣,我大宋确是诚心来与大唐结盟的,没有什么别的意图在内,大王不必怀疑。”
“若是诚不诚心能靠一张嘴说,那么这世上也就不会有背信弃义这个词了。得用一些事实来证明才好。郑大人,大宋朝将用什么事实来证明你们的诚心呢?”
郑居中更是愤怒,却强
下怒气,道:“大王好生无礼,堂堂大宋朝秉圣人教化,我朝皇帝更是天子之尊,自然是一诺九鼎,何来妄言?我朝皇帝说与唐盟,自然是诚心与唐结盟。”忍了半天这厮还是没忍住,漏了一句话:“大王可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大胆。”众唐臣大怒。眼见就有人准备叫侍卫了众臣,连连大笑,道:“社稷,圣器也!国家之重,事关亿万黎民福祉。岂能因所谓的圣人教化和什么一诺九鼎就胡乱托付社稷,寡人虽非明君,却也非如此昏君。寡人打个比方,比如说大宋与辽国结盟,相约互不攻伐——事实上宋辽两国已经这样做了——可是结果呢,辽国虽未大肆举侵,河北黎民
受刀兵之灾,
无依,却不知郑大人怎么解释宋辽之盟?”
这是事实,事实用得着狡辩吗?不能。郑居中无法解释。张着个嘴支支吾吾无话可说。
“那么郑大人,现在你还说大宋皇帝一诺九鼎吗?寡人千万子民的福祉就依靠你家皇帝的一句话?”
郑居中红着脸反驳:“我大宋皇帝自不会象契丹蛮夷那样失信…”
林靖文一摆袍袖“失不失信谁来保证?上天?还是你口中的圣人?好了,不要说这些空口白话,我大唐与你大宋刚刚才经历一场战争,互相之间有些协议还未达成,这结盟一说尚为时过早,贵使还是直接说说来意吧,未知大宋皇帝意
何为?”
这才说了几句话啊,才刚开个头就争起来了。郑皇后是不相信郑居中了,见这丫的张嘴要说话。连忙制止了他,道:“大王明鉴,这结盟一事暂且不谈。大王。哀家此次为使,第一个也是主要的目的就是代表大宋来与大唐结善。虽然我们两家不久前生了一些让人遗憾的事,不过我们毕竟谈不上有什么仇恨,我们双方即使不是盟友也完全不必要象宋辽那样互相敌视,大王以为如何?”
“善!”总算说了句人话,事实上林靖文对郑皇后的上后世那些上嘴
挨天下嘴
挨的的“外
家”了。
郑皇后一笑,继续道:“好,那么大的方向就定下来了,大王说是不是?”
“然!”林靖文道:“唐宋疆土并无连接,双方之间并无利益上的纠葛,更无宋辽那样的土的之争,我们双方是应该友善相待。”
“正如大王所言,却不知大王为了两次派兵攻我大宋?”
看不出来,这个女子的言辞倒还锋利。不过林靖文却不在意,只是笑道:“娘娘言重了。诚如娘娘所言,寡人两次派兵攻略中原,不过也只是攻打的方而已,毕竟还没有攻打东京城,自然也就谈不上攻打大宋,娘娘你说是不
貌似,这个,有点无赖啊!扇了人家耳光却说我没打你,是不是有点无
啊?不少大臣都忍不住乐了。
“你…”郑皇后的脸也红了,那是气得。
林靖文也不逗她了,这样的手段放在后世无可厚非,但在古代这个对道德要求很高的年代,这样无
的行径只会自降身份而已,平白让人瞧不起。林靖文轻轻一笑,转口道:“寡人说笑而已,娘娘勿怪。”
又道:“寡人第一次派兵攻打山东,那是为青州6家和一些豪强而去,寡人与6家和那些豪强有些恩怨未结,而彼娘,寡人身为一国之君,君王的私仇即是国仇,寡人派兵攻打山东也无可厚非,娘娘以为如何?”
你要报仇那是无可厚非,可你打的却是我大宋的江山而不仅仅是什么豪强。郑皇后腹诽不已,却也没宣之于口,只道:“那大王二打江南也是为那6家而去了?”
“那是自然,寡人的兵马不是连大江都未曾过去么?”
郑皇后气结,可隐隐中又感到庆幸,幸亏那什么6家只
缩在江宁,要是跑到东京去了那还得了,不由得,她有些相信林靖文的借口了,哪里又知道她面前这个无
的家伙两次出兵就是为了削弱大宋朝的实力呢!
当然,郑皇后有这种阿Q式的想法完全是因为唐军的实力,那些黑甲士兵实在太善战了,包括精锐
军在内,宋军根本就是一触即溃,二三十万人居然被人家几万人象赶鸭子似的赶着到处跑,通过郑之原她更加知道,在她眼中厉害无比的契丹兵马都被唐军
着打,这样的人是惹不起的,也只有阿Q一下。
“那么大王,不知大唐的兵马何时撤出江南?”
林靖文回答的倒是爽快“只要你们能答应寡人的两个条件,寡人的兵马马上撤走。”
郑皇后顿时急了,连道:“可是大王不是说出兵只为6家么,江宁府已经被大王的兵个6家早就被擒,大王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林靖文直指的看着她,就跟看一个白痴差不多。
郑皇后虽然恼怒,却忍着问道:“大王为何如此…”
“寡人的私仇虽然就是国仇,但毕竟寡人不能因一己之私就擅用国器——皇后娘娘,大唐出兵十万,耗费钱粮无数,难道说大唐无数臣民的赋税就这样耗费了么?寡人出兵,一是报仇,二嘛,自然要为大唐的臣民考虑一些。”通商,或者宋国开放一部分沿海港口城镇作为商埠,而这些商埠呢允许我大唐的商船停靠并且贸易,当然,赋税不能比你们宋国的商贾高;二,你们中原毕竟是
了些,没有我们大唐这么安定,贪官污吏和盗贼匪寇什么的也太多了些,我大唐国民在中原的安全必须得到保障,寡人认为,你们大宋应该为我大唐国民提供安全保障,或者,由我大唐租借一个港口,并且驻军,一旦有匪寇山贼或者是官吏欺
我大唐国民,驻军也好就近提供保护。”
幸亏郑之原被赶回了中原,如果他在这里就能听明白林靖文的大致意图了,可惜的是没有如果。
郑皇后和郑居中等人可是听的不大明白,第一条很好办,大宋朝对商贸是的,为大唐国民提供安全保障?怎么个保障法?或者租借港口并且驻军,那是什么来着…郑皇后不大明白,她即使有些政治素质但毕竟只是女
,而郑居中…这家伙要是靠得住《宋史》也就不会那么写了。
不明白?好办,慢慢商议就是了,反正寡人不急,就是
项兵打到了东京城下也没什么。
林靖文
笑不已,心里想着,这些宋人毕竟无知了点,时代的局限,很多东西他们不可能看的明白,这是不是在欺负人呢?
(以下字数不计费。)
(有几天没更了,我大姐生孩子,我去做舅爷,耽误了几天,不过一个月之内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