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余波未了(中)
如果说王宁第二猜想的发布还不能证明王宁世界级数学家实力的话,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整个学术界都为之赞叹。
在讨论会上,王宁直接拿出了一个新的数学体系——数学镜子体系。
这是一种全新并且没有被发现的体系,它超脱于传统数学,却又跟传统数学有契合点,两则相互弥补,相互证明,对传统数学有巨大的帮助。
在讨论会现场,或许还有很多人不清楚数学镜子体系的意义,经过三天的发酵,整个学术界都发现了数学镜子体系的奥秘。
它就像是名字说的一样,是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传统数学。在发现美妙的同时,也找到了其中的不足点。它就像是硬币的正反两面,两则加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数学。
三天之中,有太多太多数学家们陷入了数学镜子体系的讨论之中。从玉兰工业大学开始,博士生,教授,知名学者,院士级别的大拿,全都亲自参与其中,一点点发掘数学镜子体系的内涵。
也正是一次次发掘之中,才让人们了解到数学镜子体系的伟大。它根本就是一个全新的数学体系,再次建造了新的数学模型。
在那个模型之中,让学者们看到了数学另外一面的风景,让人们不再局限传统数学给出的固有知识,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
这个时候,人们才开始惊叹于王宁的智慧,到底那个名满全球的少年究竟拥有什么样的天赋。才能够在弱冠年龄有了最伟大的发现。在很多人眼中。数学镜子体系的重要
完全不亚于传统数学。它的发现简直就是神迹。
不只是网络上,现实之中,传统媒体开始发力。从讨论会开始进行介绍,一点点将王宁在讨论会上做的事情全都展现在普通人面前,在介绍的时候,难免会带上王宁学者,王宁先生,王宁教授的字样。
在介绍之中。王宁的睿智,天赋,以及王宁猜想的重要
一览无遗。让不少人都在惊叹,好像一夜之间,国家就出来了一位世界级的大数学家。同样的情况,估计只有出现国内学者拿到诺尔贝奖之后才有的状况。
更重要的是,就连华国的新闻联播都播放了关于王宁的新闻。在新闻上,介绍了玉兰工业大学跟哈佛之间的讨论会,更加强调了王宁学者在王宁猜想上的成就,并且提出了王宁第二猜想。对整个数学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些老人,看到画面中那个年轻。
拔的身影,根本就不敢相信那个不满二十岁的少年就是新闻中的主角,王宁猜想的发现者,王宁学者。
在他们看来,知识分子都是年龄越大越有实力,能够有自己的发现,能够以自己名字命名一种猜想,最起码也得四五十岁吧。结果出来了一位二十岁不到的少年,确实惊呆了一群人。
惊讶之余,他们也难免对王宁有了一种莫名的好感。
不奇怪,不管是华国还是在世界范围之内,人们总是会对长相好的有好感,对知识分子有好感。
无疑,王宁在这两个情况中都属于拔尖,不但长得好看,成就更是一点都不少。世界级数学家,不管放在哪里都会被人高看一眼的。
尤其是王学清,陈慧芳跟王芸他们,见到自己儿子,自己哥哥登上了新闻联播,全都一副呆滞的表情。
他们虽然知道王宁做出了不少成就,却没有想到他可以被新闻联播报道,而且还是最前端的报道,不看都不行。
儿子不声不响创出了这么大成就,当父母的竟然一点不知道,他们肯定有点难以接受。
相比较父母,王芸就全都是兴奋了。自己老哥登上了新闻联播,自己也与有荣焉。新闻开始之后,她就给王宁打了个电话,电话中大喊大叫的,让王宁都有点无语。
有趣的是,新闻联播确实报道了玉兰工业大学与哈佛举行讨论会的内容,也报道了王宁猜想,甚至详细的解释了王宁猜想对数学的意义,却很少提及最后的数学镜子体系。
就算是提的时候,也只有一句简单的,王宁学者在讨论会上除了发表王宁第二猜想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新的发现,进行概括。
至于新发现的内容是什么,反倒是没有直接说。就算是网络上,关于直播上的内容,前面半段可以找到,后面半段关于数学镜子体系却被人抹去,普通人很难找到。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背后有国家的力量在行动。他们出手,将一部分东西隐藏了下去。
这么做出了保密之外,更多的还是暂时不能将数学镜子体系放出去。数学镜子体系并不成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体系,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对传统数学有多大影响谁都不清楚。
学术界不可能把不成
的东西全部放出去,以免误导大众,到时候,对传统数学都有一定的打击。
只有等数学镜子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有了完善的理论,真正的理论才会被彻底放出来,成为另外一种数学体系,被写进教科书,成为真理。
至于过程需要多长时间,估计谁都不清楚了。
当然,数学镜子体系在大众眼中消失,私下的
动却很频繁。不但有很多人在相互讨论,研究数学镜子体系,也有不少高校,不少研究室向王宁发出了邀请。就是为了一起讨论数学镜子体系。
他们才是真正的学者,自然知道一个全新数学体系的出现意味着什么。不说对传统数学的补充,却可以让人看到传统数学之外的风景,那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而全新的领域意味着会轻松的出成绩,只要稍微研究一下,说不定就会有伟大的发现,到时候固然会完善数学镜子体系,让数学镜子体系进一步成长。而他们在推动新体系成长的同时,也会名垂青史,跟王宁一样,彻底将自己的名字镶刻在历史长河之中。
名垂青史四个字的
惑,可不是谁都能够参透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