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流三国1 下章
第十三章 劫后余生
 从张宁进入张视线以后,张便一直盯着她。

 张宁没有改变,就连眸子里的风情,和当年也是一模一样。她没有回复女儿装,仍是那一身巨凤飞舞的锁甲,只是缨盔已拿下,柔顺的长发侧坠扎起。经过简单的处理,去除身上的血迹,衣甲又变的十分鲜和靓丽。

 张却完全没有心情去调戏这个冶的美女,虽然想起来很有‮趣情‬。

 张宁顿首,脆声道:“小女子见过将军。”声音如黄莺鸣唱,十分动听。看的出来,经过短暂的回复,张宁已从力战甘宁的消耗中缓了过来。

 张伸手示意对方不用行礼。

 张宁在张的目光下,很自然的起身,然后退到下列去。

 张的目光在她身上来回飘了两下,脸上强挤出一丝笑容道:“张宁,这次你来的很极时,要不然张只怕难逃此劫。”

 张宁微微一笑,对张的感谢似乎无动于衷,淡淡说道:“将军洪福齐天,就算没有张宁,将军也可一样平安无事,只不过属下恰逢其事罢了。”

 张因为还在心痛晏明的离去,加上黑鹰卫有不少的损失,还有赵云等人没有一点音信,所以也没有心情和张宁在那里推来推去。张轻声道:“你也累了一夜了,要不先去休息吧,有什么事情下次在说吧。”

 张宁抱拳行礼,退了下去。

 张又焦心的等待许久。

 终于在天大亮的时候,典韦、太史慈两员虎将,各带着十几个伤残小兵,先后平安返回细城。

 张见到典韦时,宛如隔世重逢,激动的紧紧握住他的双手,深怕再一个不小心,失去了典韦这个绝无仅有的贴身虎将。因为张琇宛城之战,对张来说,那印像实在太深了,典韦兵器被盗,仍赤手空拳,杀敌无数,保护着曹顺利逃走。而他力战而死,却屹立不倒,所有张绣的士兵还久久不敢靠近他。可见典韦如何之勇。

 张目睹着典韦那拔高壮的身躯,如桶的铁,还有满脸胡渣,每处都染有鲜血,可以想像的出,当是他是如何奋力杀敌的。

 但强悍如典韦,在他那兴奋的表情下,也难掩一丝疲惫的神情。

 太史慈也差不多,这位史上英年早逝的大将,此时正在张手下大展拳脚,不可否认,现在江东军中,威望最高的不是赵云、不是典韦,而是勇冠三军的太史子义,自从跟随张以来,短短几年内,大小数十战,几乎没有输过,而且每每重要的时候,他都能建立奇功。但就此时,他那已往轻捷的步伐,现在也变的有些沉重。

 也许真的太累了。

 张眼里闪过一丝爱惜之

 拍拍了两人结实的肩膀,张道:“子义、令明,你们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

 太史慈看到张疲惫的表情里,眼睛密麻的血丝,知道他等了一个晚上没有休息,心里大为感动说道:“主公,你也早点休息吧。属下这就先行告退。”

 张点了点头,太史慈和典韦这才下去。

 这时候杨蓉上来,轻声道:“老公,你一整夜没有睡了,要不你也休息吧。”

 张摇摇头道:“赵云、练荣还没有回来,我怎么能安心的睡呢?蓉儿,你也累了,先去休息吧。”

 杨蓉叹了一声,在边上默默不语。

 时间又一点一滴的过去,张心里越来越不安。

 就这时候,门卫士兵喊道:“赵云将军求见。”

 张立地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大喜上去。

 赵云大步而进,俊秀的脸上来不及擦去风尘,汗水和血粘在脸上,整个银白铠甲几乎已染成暗红,可见当时他是如何惨烈。虽然如此,赵云那高的身躯依然有笔直有力,脚下的步伐仍然轻盈。只是从他身传出的气息,经过铁与血的磨炼之后,变的更加强大坚韧。

 张大松一口气,阴沉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道:“子龙你平安回来就好了。”

 赵云恭敬道:“多谢主公挂念。”

 张上上下下仔细打量赵云全身,看的他有些不自在了,这才赞道:“看的出来,子龙在敌军之中,竟然毫发无伤,真是令人惊叹啊。”

 赵云低首道:“惭愧啊,主公,属下无能,练荣他…”

 张刚刚展开的笑容,一瞬间又冻结住,失声道:“练荣他…到底怎么了?”

 赵云别过头去,吐吐。

 张大急,连声催问,赵云才不情愿道:“练将军在后辙中,被死…”

 张虽然已做好最坏的打算,但却依然接受不了这个结局。当听到这个消息后,整个人愣在那里,犹如石化一般。一夜之间连失去两员得力大将,这个损失可谓惨重无比,可是张起兵以后从未有过的损失。

 张不由心情大坏。

 两人沉默许久,赵云不想在这个时候给张添乱,趁机告辞。

 众人也见机一一退下。只留下张一个在堂上发呆。

 自责、痛心、郁闷百味

 对手之强超出自己的想像之外,实在没有料到周瑜竟然会如此行险,搏命一击。的确,一战擒王,这是以弱胜强的最好办法。如果没有张宁的出现,他们的计策可算是十分的成功。但以郭嘉、田丰之智,不可能不会发现一些端倪,特别是他们不合常理的兵分数路,阻击自己援军时。自己没猜出来,也许心系高顺安危被冲晕了头脑,但他们绝对没有理由啊。

 其实这也难怪他们了,郭嘉、田丰在怎么厉害,他们也是人,不是神,就如三国演义里吹的像神一般的诸葛亮,也有街亭之失,六出祁山之过。再者此招的确也是大出常规,兵出险地,置于死地而后生,一旦败了,后果不堪设想。两方刚刚开战,哪有主帅便如此行险一搏。不过话说回来,周瑜的计策是相当成功的,如果没有张宁,败的应该就是张。因为无论是谁,也不会料到周瑜一开始就如此拼命。

 这个周瑜的确很强,其实照正史来看,别的不说,光赤壁之战,大部份的功劳就是周瑜的,正史中根本没有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等,而诸葛亮所做的事情,只不过是促使孙吴联盟,别的一无贡献。而那时,周瑜抗曹的决心已非常之大了。

 不过现在好了,是自己反击的时候了。看周瑜兵分几路,怎么来收这个尾。

 在田丰的建议下,张坐镇细,不在出兵,静静等待前线的消息。

 在经过郁闷的几天后,前线终于传来好消息:由于孙策兵力调动厉害,蒲县空虚,被黄叙轻而易举拿下。而郭嘉果然不负张所望,大军没有挥师调头,而是快速与高顺会师鲖,孙策被两面夹击,无奈之下,辙回汝南。

 而鲁肃把守的新蔡,被徐盛和陈武近二万部队的包围,动弹不得。

 至此,汝南外围三点一线阵地,全面陷入瘫痪状态,张大军直指汝南城。

 而就在这时候,英带领的五千山越士兵,伙同此次押粮官凌,保护着粮车顺利支援上来,与张会合细城。张士兵在经过惊心动魄大战后,粮草物质军队的支援上来,终于让士气开始大面积的回苏。

 情势一片大好。

 接下来几天,前线捷报频传,在郭嘉的建议之下,徐晃以鲖为基地,设做防线,结营数里,大军步步为营,开始慢慢近汝南郡。在徐晃沉稳的指挥下,孙策一时间拿不出什么办法。其间数次派人偷袭,都被郭嘉破获,无功而返。

 眼看大军开始包围汝南,孙策那方面忽然没有了动静,并且摆出一付坚守的架式。

 徐晃几次试探后,发觉对方城防组织相当不错,如若强行攻打,必然伤亡极大。唯有智取方为上策。

 徐晃作为此次统率大将,已连夜挑灯苦思名将战法,思量如何攻破对方城池。

 眼看转眼数天,对方死不出战,自己又不好强行攻打,徐晃心如焦火,连夜求教郭嘉。

 郭嘉正在营帐中手捧书简,大声朗读,见徐晃风风火火进来,不由起身相,笑道:“徐将军,夜已近深,不休息却来相访,不知有何指教?”

 徐晃找一地而坐,一边苦恼道:“军师就不要打迷糊了,晃正为如何破城而绞尽脑汁,军师倒悠哉游哉。”

 郭嘉哈哈大笑道:“原来是这样,嘉以为将军要打算长期围城呢。”

 徐晃连连挥手说道:“军师就不要说笑话了,快点想个办法啊?”

 郭嘉不以为意,十分潇洒道:“原来将军为这苦恼啊。”

 徐晃惊喜道:“难道军师早有定夺?”

 郭嘉嘿嘿两声道:“汝南城近中原,城高厚实,孙策又组织得法,想要短时间内破门,已是相当困难。”

 徐晃本来以为郭嘉会有好办法,却没想到倒赞起孙策来,整人马上如泻了气的皮球一样,低头叹声道:“正是如此啊。”

 郭嘉笑着道:“将军不用灰心。”看了看垂头丧气的徐晃,道:“现已不可急攻长打,为今之计,可发半旬时间,先在上游开凿引,后填城河。同时在大寨前立起云梯,借此监控对手动静。然后派士兵堆起土城,居高临下,箭齐发。”

 徐晃道:“这样行不?”

 郭嘉道:“还有呢。其间堆土城的时,云梯上的侦察人员,多注意孙策部队,一旦发现对方有所动静,马上要有反映。千万不可让他们冲杀过来时,我方还准备不足,被破坏了大计。接着,在土城堆成之后,马上组织一队人手,名为“掘子兵”在土城的掩护之下,从后方挖地道到汝南城内,然后偷偷打开城门,作为奇兵部队。”

 徐晃怀疑道:“挖地道耗时巨大,而且极易查觉,恐怕行不通吧。”

 郭嘉自信道:“如果正常的情况之下,确有可能被对方的侦听式守城人员发觉。但瓮听、地听等方法,一般是让耳聪的士兵以耳贴近陶瓮,倾听异常声音,如果有挖掘地道,便有声音传来,守城士兵听到这种声音,然后采取防御和反击措施等。但是,徐晃将军完全可以借用投石车来破解,当我方人员开挖地道之时,便可组织投石车砸向城内,借用巨石的重量,和落地后的巨大声音,来破坏敌军的“地听”人员。”

 徐晃眼睛一亮,大喜道:“这个方法应该可行。”

 郭嘉“呵呵”两声,抚须微笑。

 徐晃站起身来,连拜行礼道:“多谢军师指点。”

 郭嘉摇手道:“将军不必客气,这是在下应该做的。”

 就在徐晃为攻战汝南城而伤透脑筋之时,张这几天在细城也不比他们轻松。又要整顿军队,又要安稳民心,不时东奔走西走。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几天好消息不断,张辽派出的部队,已进入豫州地界,开始准备接手沛郡。而此同时,寿上来的一万部队,不出七天,便可到达细

 这对张来说,无疑是强心剂,让自己手中有更多的牌可打。

 这一天,张正在帐中处理军务,忽然卫兵通报张宁求见。

 张一愣,这几天事情实在太忙,也没什么见到她,不知道她此次主动前来,有什么事情。

 虽然在想,便很快还是宣她进来。

 张宁还是一身戎装,英姿飒,妩媚的脸上少有严肃表情。

 张这经过几天缓冲下来,心情也开朗不少,见张宁前来,不由站起来笑道:“宁小姐不知道有何指教?”

 张宁抱拳算是行礼,脸色不温不火,沉声道:“将军,奴家有一事想求。”
上章 风流三国1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