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到清朝之发迹 下章
第二百四十九章 家务事
 是啊。”乾隆叹了口气:“容妃临去之时,念念不的亲事。朕虽然最疼这个女儿,总也不能把她留在身边…所以,朕打算让她早点儿嫁到你们和家。一来,算是朕尽了为人父的责任,二么,也算是全了容妃的心愿。”

 “奴才…”听到乾隆这么说,和珅一时倒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了。那容妃和卓氏,据传是回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极为美貌,外界传闻其通体异香,号曰“香妃”向来甚得乾隆宠幸,因为没有子女,故而十分宠爱生活泼的固伦和孝公主。前些日子逝,葬礼还是他这个内务府总管大臣主持的。不过,他倒是没想到,容妃的死,居然会将他和家跟皇室的关系再推进一步。固伦和孝公主可是乾隆最为宠爱的女儿,乾隆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如果这位公主不是生为女身,后必定会让其继承皇位。自己的儿子能娶到这么一位公主,呵呵,后还能有谁再撼动他的地位?

 “怎么不说话?”看到和珅不语,乾隆又问道。

 “回皇上,奴才正在想,怎样的婚礼才能不失了皇家的面子,让皇上与公主满意,让容妃娘娘心慰…”和珅急忙答道。

 “你这奴才倒是会想。公主出嫁,自有其规仪,你又有什么好想的?再者,朕也没说现在就把闺女交给你那儿子,只是让你先好生准备一下罢了,你急什么?”乾隆笑道。

 “嘿嘿,固伦和孝公主是皇上您的心头,奴才哪敢怠慢?”和珅也笑道。

 “那倒是。朕的女儿嫁人,自然不能委屈了。而且,朕已经和淳妃许诺过,赐和孝乘坐金顶大轿,这婚事,自然不能再按一般的公主那么办。”乾隆点了点头,说道。

 “金顶大轿?”和珅闻言又是一喜。这金顶轿可不是一般的恩赐。就是皇后所生的嫡公主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想不到乾隆竟然在和孝十三岁的时候就赐下来了。看来,自己儿子的福份还真是不小。

 “你先仔细着。再让钦天监选个黄道吉…记着,日子不能太远,但也不能太近。明白吗?”乾隆又吩咐道。

 “奴才知道。那皇上您看,年底如何?”和珅又问道。

 “年底?太早了!”乾隆倒背着手沉了一下,又叹了口气:“还是明年吧。”

 “明年?”是不是晚了点儿?和珅有些心急,可看看乾隆的表情。也知道这位老皇帝实在是舍不得老来所得的小女儿,只有应了下来。不过,明年又如何?该是他家地媳妇儿,就跑不了。

 *******

 乾隆准备嫁女的消息在和珅自己以及某些有心人的散播下。传得飞快,不到半个月就传遍了差不多整个大清国。而随着消息的涌动,全国十八个行省,乃至蒙古、新疆等地的官员贵族们,都纷纷开始物贺礼。都是有来头的人物,自然也都知道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最为疼爱的女儿,要下嫁的又是当朝权势最为显赫地和中堂的独子,所以,选择的礼物绝不比当庆贺乾隆登基五十年时的差,有地甚至还犹有过之。谁叫有那么一句话来着:送老不如送小!

 全国上下都忙。广东这边自然也是不遑多让。不过,与以往不同。以往这时候,那些行商恐怕就要遭受到各级官员各种名目的勒索了。可这一次却有些不一样。十三行先前就送了两百多万两银子“支援”和珅,又有孙士毅、何贵等人罩着,自觉得有人撑,对普通的官员已经不屑一顾。而和珅本身就是十三行的秘密股东,也不会拆自己的台。甚至在得知有人找十三行的麻烦之后,还主动出手收拾了两下。所以,比起以往的被动,那些行商已经好受了许多。虽然也要拿出一些礼物来,但因为是整体经营。一百名行商只需要一份礼物就够了,所以,花销并不算大。

 不过,就在几乎所有人都在为送礼的事情忙着的时候,何贵却悠悠然的坐轿离开了广州。

 …

 “早就说了不坐轿,你看。速度又慢,还一上一下地颠得很!这一路下来,都快散了。”

 一顶绿呢大轿旁边,何贵装模作样的埋怨着,还不时的还抬头看看旁边的青山…这里就是距离广州城三十多里的白云山。何贵以前倒是久闻此山之名。不过,那只是因为电视上经常播出什么“广州白云山制药”的广告,听的多了自然也就有些耳

 “切,没听说过坐轿子还会累到地!”师雪韵白了何贵一眼“有福不会享。这一路山地,不坐轿子难道还坐马车,那不是更颠?”

 “你还好意思说给我提马车?”何贵还了一个卫生球过去:“说,是不是你把我买马车的钱又挪用了?”

 “我又不缺花销,要你那一点儿小钱干嘛?再者,妾身又哪敢挪用相公您打算用来购买座驾的款子呢?是不是?”师雪韵倏然一笑,抱起何贵的胳膊左右摇晃起来。

 “一点儿小钱?”何贵大为光火,伸手就轻轻拧住了小老婆的耳朵:“光是拉车地纯种大洋马就几千两呢!你家的一点儿小钱就有这些?当老子是山西那些老抠儿呢?”

 “唉呀,好痛!好老公,放手嘛!”师雪韵胆子向来不小,偷眼看了看那些躲得远远的轿夫跟护卫,见所有人都是背对着这边,干脆就顺势拱进了何贵的怀里,拿手指在何贵脸上划着圈儿,腻声道:“真不是人家拿的!”

 “哼哼,不是你这小蹄子还能是谁?老是款项不足,款项不足…格老子的。不就是个养蛇场吗?还能用多少钱?还开到白云山来。你也不怕煞了这里地风景!”何贵放下娇的耳朵,又伸手打了一下股。

 “唉呀,好痛!”

 “现在知道痛了?老子的马车没了,骑马,累的腚盘子疼

 又累的脚板难受,我向谁叫去?”何贵瞪眼道。

 “嘻嘻,老公,那笔钱真不是人家拿的!”师雪韵靠在何贵肩上。轻声笑道。

 “不是你又是谁?依姣跟玉拉可不是会花钱的主儿,平时顶多也就是个七八两,顶了天二三十两,你姐更是没空儿,一个月下来,能花个二两银子就不错了。总不成,咱家遭小偷了吧?”何贵笑骂道。

 “小偷?哼,那就要看你觉得他是不是了。”师雪韵轻轻哼道。

 “到底是谁啊。别给我卖关子了,成不成?”何贵问道。

 “还能是谁?当然是你的那个好侄子了!”

 “进喜?”何贵一怔“这小子没家没业地,要那么多钱干嘛?”

 “大姐正不知道该怎么给你说呢!进喜那小子。好像是喜欢上了一个人,就是…”师雪韵瞄了一下何贵的脸色,突然又顿住了。

 “哦?那小子动心了?哈哈,有什么不好说的?动心了可是好事啊,只要是个好人家,老子就早早地给他把事儿办了,省得他老子一天到晚的给我写信提这事儿,烦!”何贵闻言立即就来了精神。他倒不是在乎那几千两银子。虽说来到广东之后他没怎么动行商的念头,可先前在普洱的时候他就已经身家丰厚了,而且。如今身边就驻着一个十三行,每年的好处都有不少,按如今的规矩,收了也不算贪污,他自然也不会客气;此外,身为巡抚,每年都有一笔不算少地养廉银子。还有各式各样的冰敬、炭敬,润笔,还有何守富送来的当初卖纺织机械图纸的分红,以及老何家每年送来地红利…这些钱加起来,再加上他自己跟家里人都是过过穷日子。不愿意奢侈浪费的,所以,家产比起当初在普洱的时候还要多出不少,足有五六十万两之多。

 “老公,我说了你可别生气!”听到何贵的话,师雪韵的脸上却泛起了一阵苦笑。

 “生气?我为什么要生气?你老公我可是怀大度…快说。那小子喜欢上哪家的闺女了?”何贵又追问道。

 “进喜喜欢的,好像是城南…来凤楼里的一个粉头儿!”

 “?——”

 “老公?”

 看到何贵骤然变得阴沉的脸色,师雪韵饶是知道自己深得老公喜欢,却也忍不住一阵心悸。说真的,何贵在家里人面前从来都没有黑过脸,大多数地时候都是笑嘻嘻的,虽然有时候也愁眉苦脸或者呼天抢地,倒都是开玩笑的时候居多,可以说,自从她跟着何贵,就从来没看到过何贵表现出过这种表情。很明显,何贵这回是真的怒了。

 “来凤楼?哼,学会逛院了,嗯?…那小子什么时候开始好上这一口的?你们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我…我跟姐姐也是劝过他。可,可他终究是你侄子!我们也不好把话说得太重,你又忙,我也不轻闲,姐姐还忙着带孩子…”师雪韵双手倒背在身后,低着头,轻咬着嘴说道,一副犯了错的模样。

 “理由倒多,传一句话难,很耽误时间吗?”何贵阴沉着脸训道。

 “我跟姐姐也是才知道没多久。…你当时那么多事儿,我们还不是不愿让你太烦心?再说了,他是你侄子,又是个大小伙子,我们几个女人家怎么管得住?”师雪韵噘着嘴委屈道。

 “好,好好!”何贵一连说了几个好“都有理由。就我一个人蒙在鼓里!…”

 “老公!”

 “回去!”

 “老公你干嘛?”看到何贵胳膊一甩就走,师寻韵赶紧追上去拽住了他:“不是说要看看我的那个养蛇场吗?这么着急回去干嘛?”

 “你说干嘛?老子回去揍人去!”何贵眼睛一瞪,怒道。

 “揍谁啊?”师雪韵明知故问。

 “你说是谁?老子去打折那混小子地两条腿儿!”何贵骂骂咧咧地转身就走。

 “老公,有话好好说嘛。再怎么说,进喜也是你侄子!”师雪韵担心地说道。

 “当然好好说!”何贵一脸狰狞“我多善啊?偷钱嫖?…哼!放我这儿,顶多顶多也就是打折他的腿,要是他亲爹知道了,非活埋了他不可!老何家传了这么多辈儿,就没见过这么混蛋的。要是传回陕西,我怎么待?”

 …

 不说何贵气忽忽的回转广州,同在白云山,大概距离师雪韵的养蛇场有十多里地地方,有一个采石场。采石场里有两群苦役。一群留着辫子,黑发黑眼黄皮肤,属于本地土生土长的囚犯;而另一群则一个个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胡须浓密…正是被俘的英军舰队指挥官度路利、斯潘、罗特福德等人,当然,还有另外一位重要人物达威尔。这些人正一边劳作,一边大声的用英语谈论着什么。

 原来,与英军舰队战胜利之后。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何贵将俘虏中地位较高的一部分全部留了下来,并由按察使马文山下放到了这个采石场当苦役!度路利跟达威尔等人虽然表示了强烈地抗议,并要求跟广东官府谈判,获得与他们身份相应的俘虏待遇,可何贵的坚持让他们的这些要求根本就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结果,几个月下来,身上的镣铐以及采石场那些差役们的皮鞭,还有那清汤寡水的饭菜让这些骄傲的英国人受到了巨大的“摧残”

 所谓的绅士风度与修养之类早就让这几位抛到了一边,他们只想着不要再受这个苦。可是,自从他们被押来之后,就再没有任何一个人再来见过他们。这让他们感到绝望。于是,思来想去,一伙人仗着那些差役跟他们语言不通,开始明目张胆的计划起“越场”行动来。
上章 回到清朝之发迹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