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8
期:2011-01-20 16:44:17
接上
虞诩弹劾三公的理由是,结
营私,巴结权贵。什么叫结
?人在官场,多
个朋友,有个朋友多条路有错吗?什么叫巴结,我都三公了还巴结,这话说出去有人信吗。过年过节的,互相窜个门,贺个礼,也叫巴结?
总之,你虞诩想当独行侠,不能强求全天下官僚,都像你那样独来独往。你
待自己就罢了,以此要求约束同事,这叫啥回事,简直就是苛刻。
幸亏诸位都是读书人,如果再往下骂,变态之词就会蹦出来了。但是,现在骂是不顶事的,必须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弹劾,将弹劾进行到底。
于是,新任的汉朝三公,联合弹劾虞诩,也给他戴了一个罪名——盛夏之季,羁押无辜,伤害官民。
汉朝三公奏书一上,虞诩就跳起来了。他不是不满,而是相当不满。
他端过诸位高官的底,那是没错的,可三公怎么连老百姓都拿来说事了。请问,他于何年何月何地,做过伤天害理,让百姓怨恨的事了?如果要用事实回答,只有一句话——恶人先告状。
想到这里,虞诩气就大了。他敢在江湖冒头,就是准备挨刀的了。如果搞不过你,明着挨刀,只要他心里舒服,什么都认了,就像当年邓骘对他那样。但三公要倒打他一耙,那就只好撕破脸皮,斗到底了。
于是,虞诩也迅速上奏,告诉皇帝刘保:三公还好意思说我伤害无辜,真正伤害无辜的人,不是我,而是他们这帮职业官僚。试想想看,地方出事,州政府就推给郡,郡就推给县,一层层推御责任,最后是谁吃亏了,当然是老百姓。出了问题不求解决,三公还恶人先告状,要倒打我一耙,这算什么本事。如果他们这样诬蔑我,我只有对您尸谏了。
所谓尸谏,就是死谏。看到了吧,你猛,他更猛。你们恶毒,他还不要命呢。
刘保拿着奏书看着,越看越头晕,不知怎么办才好。事实上,有经验的皇帝,对付这种高官说不清道不明的掐架行为,处理方法往往有二:一是押着奏书,谁都不睬,任他们闹去,闹完了自然会散;二是各打五十大板,各自散去。
但是,现在虞诩连尸谏的狠词都用上了,以上办法怎么可能灵光。这是一场零和游戏,非赢即输,没有双赢。
既然这样,那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呢?
答案是——虞诩。
了解汉朝官场习
的都知道,三公联合上奏,无论给我安什么罪名,不死而伤,降职处理,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虞诩没被处理,反而是三公被刘保派人去调查他们的底细了。在一个貌似不能取胜的地方,偏偏全身而退,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天大的奇迹。
奇迹不仅是一次。虞诩乘胜追击,他把目标锁定了中常侍张防。虞诩上奏弹劾张防,说他卖权弄势,收钱当官托,还干涉司法公正。
奏书就像一个手雷,扔去了宫里。然而等了半天,却什么动静都没听到。虞诩奇怪了,只好接着扔,一口气扔上好多奏书,却没想到,还是没听到手雷响声。
虞诩想了想,突然醒悟了过来。不是他的手雷威力不足,而是宫里的水太深。要想把张防这条大鱼炸翻肚皮,只有使出狠招了。这个招式他前面说过的,就是——尸谏。
虞诩的确很郁闷。汉朝三公,都被他整得服服帖帖,竟然连个皇宫里的中常侍都搞不定。这话传出来,实在太让人震惊了。但是,接下来,该轮到刘保震惊了。
虞诩再次上奏,只说了两件事:先帝刘祜信任樊丰,搞得皇宫
犬不宁,刘氏差点中断香火。现在你又身边就藏着一个樊丰似的人物,如果再不反醒,就等着灾祸降临了。这是其一。张防这样的小人,我不屑于跟他同朝为官,我现在就自己去蹲牢房,别把我搞成杨震第二就行了。
如果杨震再世,我想他老人家都情不自
夸虞诩一句:简直帅呆了。
虞诩这一举,的确很帅,但是代价很大。张防听到人家弹劾他,立即跑到刘保面前哭哭啼啼,说虞诩无中生有,诬告自己,搞得我生不如死啊。
刘保还是个孩子,经不住张防这么一哭二闹三上吊,心马上就软了。只见他拍了拍张防的肩膀,说道:中常侍,我相信你是清白的。
刘保决定像保护自己一样,保护张防。他下了一道诏,说虞诩
诬告张防,判处苦工,发
工程部服役。
假戏真做,拿命来拼,拼的却是这样的结果,虞诩怎么也想不通。他不是想死吗?事实上,现在想不死,门都没了。接着,张防派人去折磨虞诩,把他关进监狱,拷打了两天两夜,叫他认罪。但是,虞诩咬紧牙关,一个罪字都没吐。
审判官都被他折腾得没脾气了,只好
出底牌,说道:老实告诉你,你今天认罪是死,不认罪也是死。你活着生不如死,不如自杀得了。这样你省事,我也省事,多好。
虞诩心里冷笑一声,叫我自杀?自杀了,就成了杨震第二了。不自杀,才是我虞诩真正的风格呢。于是,虞诩这样告诉审判官:“你别指望我自杀。如果我自杀了,他们就会认为我是畏罪自杀,没有那以便宜的事。我就是要活着,宁愿被你们押往刑场,砍下头颅也认了。”
猛不猛?我认为,很猛。正是虞诩这种猛人性格,为自己生命争取到了可贵的时间,让营救他的人及时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