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大小六腑应候第五
黄帝问曰∶人俱受气于天,其有独尽天寿者,不免于病者,何也?岐伯对曰∶五脏者固有大小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大小长短浓薄结直缓急者。凡此二十五变者,各各不同,或善或恶,或吉或凶也。
心小则安,
弗能伤(《太素》云外
不能伤),易伤于忧;心大则忧弗能伤,易伤于
(《太素》亦作外
);心高则满于肺中,闷而善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坚则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
持不一,无守司也。(杨上善云∶心脏言神有八变,后四脏但言脏变不言神变者,以神为魂魄意之主,言其神变则四脏可知,故略而不言也。)
肺小则少饮,不病
(一作
喝);肺大则多饮,善病
痹逆气;肺高则上气
息咳逆;肺下则
贲迫肺,善胁下痛;肺坚则不病咳逆上气;肺脆则善病消瘅易伤也(一云易伤于热
息鼻衄);肺端正则和利难伤;肺偏倾则病
胁偏痛。
肝小则安,无胁下之病;肝大则
胃迫咽,迫咽则善(一作苦)膈中,且胁下痛;肝高则上支贲加胁下急,为息贲;肝下则
胃,胁下空,空则易受
;肝坚则脏安难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端正则和利难伤;肝偏倾则胁下偏痛。
脾小则安,难伤于
;脾大则苦腠 (音停)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则 引季胁而痛;脾下则下加于大肠,下加于大肠则脏外易受
;脾坚则脏安难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端正则和利难伤;脾偏倾则螈 善
。
肾小则安难伤;肾大则(一本云耳聋或鸣,汁出)善病
痛,不可以俯仰,易伤于
;肾高则善病
膂痛,不可以俯仰(一本云背急缀耳脓血出或生
);肾下则
尻痛,不可俯仰,为狐疝;肾坚则不病
痛;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端正则和利难伤;肾偏倾则善
尻痛。凡此二十五变者,人之所以善常病也。
曰∶何以知其然?曰∶赤
小理者心小,
理者心大,无 者心高,小短举者心下, 长者心坚, 弱小以薄者心脆,直下不举者心端正, (一作面)一方者心偏倾。
白色小理者肺小,
理者肺大,巨肩反(一作大)膺陷喉者肺高,合腋张胁者肺下,好肩背浓者肺坚,肩背薄者肺脆,背膺浓者肺端正,膺偏竦(一作欹)者肺偏倾。
青色小理者肝小,
理者肝大,广
反 者肝高,合胁脆 者肝下,
胁好者肝坚,胁骨弱者肝脆,膺胁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胁骨偏举者肝偏倾。
黄
小理者脾小,
理者脾大,揭
者脾高,
下纵者脾下,
坚者脾坚,
大而不坚者脾脆,
上下好者脾端正,
偏举者脾偏倾。
黑色小理者肾小,
理者肾大,耳高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凡此诸变者,持则安,减则病也。
曰∶愿闻人之有不可病者,至尽天寿,虽有深忧大恐怵惕之志,犹弗能感也,大寒甚热弗能伤也;其有不离屏蔽室内,又无怵惕之恐,然不免于病者何也?曰∶五脏六腑,
之舍也。五脏皆小者,少病,善焦心,人愁忧。五脏皆大者,缓于事,难使以忧。五脏皆高者,好高举措。五脏皆下者,好出人下。五脏皆坚者,无病。五脏皆脆者,不离于病。五脏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脏皆偏倾者,
心善盗,不可为人,平反复言语也。
曰∶愿闻六腑之应。曰∶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也。《素问》曰∶肺之合皮也,其荣
也,其主心也。下章言肾之应毫
,于义为错。
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也。《素问》曰∶心之合脉也,其荣
也,其主肾也。其义相顺。
肝合胆,胆者,筋其应也。《素问》曰∶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其义相顺。
脾合胃,胃者,
其应也。《素问》曰∶脾之合
也,其荣
也,其主肝也。其义相顺。
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
其应也。《九卷》又曰∶肾合骨。《素问》曰∶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其义相同。
曰∶应之奈何?曰∶肺应皮。皮浓者大肠浓,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里大者大肠缓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
不相离者大肠结。
心应脉。皮浓者脉浓,脉浓者小肠浓,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波小者;小肠小而短;诸
经脉皆多纡曲者,小肠结。
脾应
。
坚大者胃浓,
么者胃薄,
小而么者胃不坚,
不称其身者胃下,胃下者小脘约不利,(《太素》作下脘未约。)
不坚者胃缓,
无小裹 标紧,(一本作无小裹累)者胃急,
多小裹(一本亦作累字)者胃结,胃结者上脘约不利。
肝应筋。爪浓
黄者胆浓,爪薄
红者胆薄,爪坚
青者胆急,爪濡
赤者胆缓,爪直
白无约者胆直,爪恶
黑多文者胆结。
肾应骨。密理浓皮者三焦膀胱浓,
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腠理疏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
者三焦膀胱急,毫
美而
者三焦膀胱直,稀毫
者三焦膀胱结。
曰∶薄浓美恶皆有其形,愿闻其所病。曰∶各视其外应以知其五内,则知所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