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礼乐十二
礼乐十二
自周、陈以上,雅郑淆杂而无别,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至唐更曰“部当”
凡所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正宫、高宫、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 黄钟宫为七宫;越调、大食调、高大食调、双调、小食调、歇指调、林钟商为七商; 大食角、高大食角,双角,小食角、歇指角、林钟角、越角为七角;中吕调、正平 调、高平调、仙吕调,黄钟羽。般涉调、高般涉为七羽。皆从浊至清,迭更其声, 下则益浊,上则益清,慢者过节,急者
。其后声器浸殊,或有宫调之名,或以 倍四为度,有与律吕同名,而声不近雅者。其宫调乃应夹钟之律,燕设用之。
丝有琵琶、五弦、箜篌、筝,竹有觱篥、箫、笛,匏有笙,革有杖鼓、第二鼓、 第三鼓、
鼓、大鼓,土则附革而为鞡,木有拍板、方响,以体金应石而备八音。 倍四本属清乐,形类雅音,而曲出于胡部。复有银字之名,中管之格,皆前代应律 之器也。后人失其传,而更以异名,故俗部诸曲,悉源于雅乐。
周、隋管弦杂曲数百,皆西凉乐也。鼓舞曲,皆
兹乐也。唯琴工犹传楚、汉 旧声及《清调》,蔡邕五弄、楚调四弄,谓之九弄。隋亡,清乐散缺,存者才六十 三曲。其后传者:《平调》、《清调》,周《房中乐》遗声也;《白雪》,楚曲也; 《公莫舞》,汉舞也;《巴渝》,汉高帝命工人作也;《明君》,汉元帝时作也; 《明之君》,汉《鞞舞》曲也;《鐸舞》,汉曲也;《白鸠》,吴《拂舞》曲也; 《白纻》,吴舞也;《子夜》,晋曲也;《前溪》,晋车骑将军沈珫作也;《团扇》, 晋王珉歌也;《懊侬》,晋隆安初谣也;《长史变》,晋司徒左长史王廞作也; 《丁督护》,晋、宋间曲也;《读曲》,宋人为彭城王义康作也;《乌夜啼》,宋 临川王义庆作也;《石城》,宋臧质作也;《莫愁》《石城乐》所出也;《襄
》, 宋随王诞作也;《乌夜飞》,宋沈攸之作也;《估客乐》,齐武帝作也;《杨叛》, 北齐歌也;《骁壶》,投壶乐也;《常林
》,宋、梁间曲也;《三洲》,商人歌 也;《采桑》,《三洲曲》所出也;《玉树后庭花》、《堂堂》,陈后主作也; 《泛龙舟》,随炀帝作也。又有《吴声四时歌》、《雅歌》、《上林》、《凤雏》、 《平折》、《命啸》等曲,其声与其辞皆讹失,十不传其一二。
盖唐自太宗、高宗作三大舞,杂用于燕乐,其他诸曲出于一时之作,虽非绝雅, 尚不至于
放。武后之祸,继以中宗昏
,固无足言者。玄宗为平王,有散乐一部, 定韦后之难,颇有预谋者。及即位,命宁王主籓邸乐,以亢太常,分两朋以角优劣。 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居新声、散乐、倡优之伎,有谐谑而赐金帛硃紫者,酸枣县 尉袁楚客上疏极谏。
初,帝赐第隆庆坊,坊南之地变为池,中宗常泛舟以厌其祥。帝即位,作《龙 池乐》,舞者十有二人,冠芙蓉冠,蹑履,备用雅乐,唯无磬。又作《圣寿乐》, 以女子衣五
绣襟而舞之。又作《小破阵乐》,舞者被甲胄。又作《光圣乐》,舞 者乌冠、画衣,以歌王迹所兴。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 谓之坐部伎。太常阅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乐。立部伎八: 一《安舞》,二《太平乐》,三《破阵乐》,四《庆善乐》,五《大定乐》,六 《上元乐》,七《圣寿乐》,八《光圣乐》。《安舞》、《太平乐》,周、隋遗音 也。《破阵乐》以下皆用大鼓,杂以
兹乐,其声震厉。《大定乐》又加金钲。 《庆善舞》颛用西凉乐,声颇闲雅。每享郊庙,则《破阵》、《上元》、《庆善》 三舞皆用之。坐部伎六:一《燕乐》,二《长寿乐》,三《天授乐》,四《鸟歌万 岁乐》,五《龙池乐》,六《小破阵乐》。《天授》、《鸟歌》,皆武后作也。天 授,年名。鸟歌者,有鸟能人言万岁,因以制乐。自《长寿乐》以下,用
兹舞, 唯《龙池乐》则否。
是时,民间以帝自潞州还京师,举兵夜半诛韦皇后,制《夜半乐》、《还京乐》 二曲。帝又作《文成曲》,与《小破阵乐》更奏之。其后,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 《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益缓。帝方浸 喜神仙之事,诏道士司马承祯制《玄真道曲》,茅山道士李会元制《大罗天曲》, 工部侍郎贺知章制《紫清上圣道曲》。太清宫成,太常卿韦縚制《景云》、《九真》、 《紫极》、《小长寿》、《承天》、《顺天乐》六曲,又制商调《君臣相遇乐》曲。
初,隋有法曲,其音清而近雅。其器有铙、钹、钟、磬、幢箫、琵琶。琵琶圆 体修颈而小,号曰“秦汉子”,盖弦鼗之遗制,出于胡中,传为秦、汉所作。其声 金、石、丝、竹以次作,隋炀帝厌其声澹,曲终复加解音。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 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
北院。梨园法部,更置小部音声三十余人。帝幸 骊山,杨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生殿,因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进荔枝,因名 曰《荔枝香》。帝又好羯鼓,而宁王善吹横笛,达官大臣慕之,皆喜言音律。帝尝 称:“羯鼓,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方也。”盖本戎羯之乐,其音太蔟一均,
兹、 高昌、疏勒、天竺部皆用之,其声焦杀,特异众乐。
开元二十四年,升胡部于堂上。而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 州》、《甘州》之类。后又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明年,安禄山反,凉州、 伊州、甘州皆陷吐蕃。
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 声人,至数万人。
玄宗又尝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倾杯》数十曲,壮士举榻, 马不动。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立左右。每千秋节,舞于勤政 楼下,后赐宴设酺,亦会勤政楼。其
未明,金吾引驾骑,北衙四军陈仗,列旗帜, 被金甲、短后绣袍。太常卿引雅乐,每部数十人,间以胡夷之技。内闲厩使引戏马, 五坊使引象、犀,入场拜舞。宫人数百衣锦绣衣,出帷中,击雷鼓,奏《小破阵乐》, 岁以为常。
千秋节者,玄宗以八月五
生,因以其
名节,而君臣共为荒乐,当时
俗多 传其事以为盛。其后巨盗起,陷两京,自此天下用兵不息,而离宫苑囿遂以荒堙, 独其余声遗曲传人间,闻者为之悲凉感动。盖其事适足为戒,而不足考法,故不复 著其详。自肃宗以后,皆以生日为节,而德宗不立节,然止于群臣称觞上寿而已。
代宗繇广平王复二京,梨园供奉官刘
进制《宝应长宁乐》十八曲以献,皆宫 调也。
大历元年,又有《广平太一乐》。《凉州曲》,本西凉所献也,其声本宫调, 有大遍、小遍。贞元初,乐工康昆仑寓其声于琵琶,奏于玉宸殿,因号《玉宸宫调》, 合诸乐,则用黄钟宫。其后方镇多制乐舞以献。河东节度使马燧献《定难曲》。昭 义军节度使王虔休以德宗诞辰未有大乐,乃作《继天诞圣乐》,以宫为调,帝因作 《中和乐舞》。山南节度使于頔又献《顺圣乐》,曲将半,而行缀皆伏,一人舞于 中,又令女伎为佾舞,雄健壮妙,号《孙武顺圣乐》。
文宗好雅乐,诏太常卿冯定采开元雅乐制《云韶法曲》及《霓裳羽衣舞曲》。 《云韶乐》有玉磬四虡,琴、瑟、筑、箫、篪、籥、跋膝、笙、竽皆一,登歌四人, 分立堂上下,童子五人,绣衣执金莲花以导,舞者三百人,阶下设锦筵,遇内宴乃 奏。谓大臣曰:“笙磬同音,沈
忘味,不图为乐至于斯也。”自是臣下功高者, 辄赐之。乐成,改法曲为仙韶曲。会昌初,宰相李德裕命乐工制《万斯年曲》以献。
大中初,太常乐工五千余人,俗乐一千五百余人。宣宗每宴群臣,备百戏。帝 制新曲,教女伶数十百人,衣珠翠缇绣,连袂而歌,其乐有《播皇猷》曲,舞者高 冠方履,褒衣博带,趋走俯仰,中于规矩。又有《葱岭西曲》,士女蠙歌为队,其 词言葱岭之民乐河,湟故地归唐也。
咸通间,诸王多习音声、倡优杂戏,天子幸其院,则
驾奏乐。是时,蕃镇稍 复舞《破阵乐》,然舞者衣画甲,执旗旆,才十人而已。盖唐之盛时,乐曲所传, 至其末年,往往亡缺。
周、隋与北齐、陈接壤,故歌舞杂有四方之乐。至唐,东夷乐有高丽、百济, 北狄有鲜卑、吐谷浑、部落稽,南蛮有扶南、天竺、南诏、骠国,西戎有高昌、
兹、疏勒、康国、安国,凡十四国之乐,而八国之伎,列于十部乐。
中宗时,百济乐工人亡散,岐王为太常卿,复奏置之,然音伎多阙。舞者二人, 紫大袖裙襦、章甫冠、衣履。乐有筝、笛、桃皮觱篥、箜篌、歌而已。
北狄乐皆马上之声,自汉后以为鼓吹,亦军中乐,马上奏之,故隶鼓吹署。后 魏乐府初有《北歌》,亦曰《真人歌》,都代时,命宫人朝夕歌之。周、隋始与西 凉乐杂奏。至唐存者五十三章,而名可解者六章而已:一曰《慕容可汗》,二曰 《吐谷浑》,三曰《部落稽》,四曰《钜鹿公主》,五曰《白净王》,六曰《太子 企喻》也。其余辞多可汗之称,盖燕、魏之际鲜卑歌也。隋鼓吹有其曲而不同。贞 观中,将军侯贵昌,并州人,世传《北歌》,诏隶太乐,然译者不能通,岁久不可 辨矣。金吾所掌有大角,即魏之“簸逻回”,工人谓之角手,以备鼓吹。
南蛮、北狄俗断发,故舞者以绳围首约发。有新声自河西至者,号胡音,
兹 散乐皆为之少息。
扶南乐,舞者二人,以朝霞为衣,赤皮鞋。天竺伎能自断手足,刺肠胃,高宗 恶其惊俗,诏不令入中国。睿宗时,婆罗门国献人倒行以足舞,仰植铦刀,俯身就 锋,历脸下,复植于背,觱篥者立腹上,终曲而不伤。又伏伸其手,二人蹑之,周 旋百转。开元初,其乐犹与四夷乐同列。
贞元中,南诏异牟寻遗使诣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言
献夷中歌曲,且令骠国 进乐。皋乃作《南诏奉圣乐》,用黄钟之均,舞六成,工六十四人,赞引二人,序 曲二十八叠,执羽而舞“南诏奉圣乐”字,曲将终,雷鼓作于四隅,舞者皆拜,金 声作而起,执羽稽首,以象朝觐。每拜跪,节以钲鼓。又为五均:一曰黄钟,宫之 宫;二曰太蔟,商之宫;三曰姑洗,角之宫;四曰林钟,徵之宫;五曰南吕,羽之 宫。其文义繁杂,不足复纪。德宗阅于麟德殿,以授太常工人,自是殿庭宴则立奏, 宫中则坐奏。
十七年,骠国王雍羌遣弟悉利移、城主舒难陀献其国乐,至成都,韦皋复谱次 其声,又图其舞容、乐器以献。凡工器二十有二,其音八:金、贝、丝、竹、匏、 革、牙、角,大抵皆夷狄之器,其声曲不隶于有司,故无足采云。